- 相關推薦
絕對的真理與方法研究
哲學的這種文化霸權來自于知識和權力的復雜交織,如何理解絕對的真理與方法?
現代西方哲學拒斥、批判傳統形而上學,其中的主要之點是對傳統哲學的絕對主義、一元主義的批判。“語言轉向”、“生活世界”轉向和“后哲學文化”等重大的哲學變革和主張,充分展示了人類話語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的多樣性及其不可通約性,看來相對主義的結論是必然的。但是,在我看來這里包含著對哲學理論性質和哲學功能的混淆,相對主義可能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智慧和文化觀點,但卻不是一種好的哲學,因為從根本上說哲學就是形而上學,是絕對的真理與方法。
現代西方哲學對傳統哲學的批判和消解,確實取得了許多積極的理論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哲學的使命、功能和作用的現代理解。按照馬克思和伽達默爾的看法,西方傳統哲學的一個根本缺陷是理論和實踐、沉思和行動的分離。這一方面導致哲學脫離生活世界之根,陷入無限反思的追逐中,難以找到生活需要的最終真實;另一方面理論和沉思固有的實踐性要求又總是包含著規范生活的強烈沖動。哲學理論一旦獲得意識形態或權威話語的力量,哲學就成為消滅差異性,制裁非理性的專制力量,用中性的說法是“以理殺人”,羅蒂說這是“學科帝國主義”或“概念帝國主義”。
哲學的這種文化霸權來自于知識和權力的復雜交織,并不完全是哲學自身的罪孽,而傳統哲學的理論形態和思維方式卻也難辭其咎。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始終存在著精神物質化、概念實體化的傾向,哲學反思獲得的概念認識總要被投射到外部世界之中作為實體化的本體而存在,似乎只有如此哲學真理才有堅實的對象基礎,其結果是實體本體成為外在于人的異己的神圣存在。這種實體本體論的形而上學根源于西方哲學知識論的思維方式:哲學知識也是對象性的知識,是對某種實體本體的描述或反映。其實這種本體乃是超驗的,是思辨構造的東西,它可能有邏輯存在的理由,卻不具有經驗存在的實在性。由于錯誤地把本體物質化、實體化,哲學規范成為自然定律一樣的強硬規范,并且是絕對規范,因而隱含著成為某種“帝國主義”的危險。
哲學的基礎主義、帝國主義或絕對主義也根源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的傳統成見,智慧、知識和真理是分成等級的,愈是普遍的、抽象的,愈是智慧的、真實的。實用的技能和影像中的世界不是智慧和真實,而理念的回憶和關于事物普遍原理和原因的知識才是最高的智慧。按照這種看法,哲學對其他文化形式和人類活動方式的統治就是合理的,哲學王或哲學家理應享有至高無上的文化特權。這種貴族式的哲學傲慢必然受到現代哲學家自由、平等意識的反抗,哲學不是一級真理,哲學不能給其他知識和倫理生活提供絕對的基礎,哲學只是多種文化形式的一種,更激烈的說法稱哲學是無意義的胡說。我認為,現代哲學對哲學功能、作用的限制是正確的,哲學與其他文化形式的關系應當作相對的理解,哲學相對于其他文化形式說并無天然合理的特殊效用和權力。
從哲學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上我們可以接受相對主義的觀點,但卻不能接受哲學相對主義。哲學上的相對主義、懷疑主義、非理性主義等否定性哲學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相對主義的原則是否也是相對的,懷疑主義是否也懷疑自己的主義,非理性主義只能理性地言說,這并非僅是邏輯上的諷刺和機智,而是關乎哲學理論性質的根本問題。
合理的哲學形態只能是肯定性的、建設性的、絕對主義的形態,相對主義、懷疑主義、拆解和解構等只能視為有益的哲學評論或哲學批評,而不是哲學理論形態。原因是哲學在本性上即是人類思維的絕對性維度,正是因為話語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樣式等是相對的、多元的,人類才渴望獲得對生活和世界的某種絕對理解。哲學真理不是具有更高概括性、更大普適度的科學真理,它是非對象性認識因而是絕對的真理。
按黑格爾、斯賓諾莎和莊子的看法,絕對是全體,因為不是全體就有與之相對的部分;絕對是無限,無限不是量性規定的“惡無限”,而是沒有外在的它物限制;因而絕對是自由,無限的全體才是自決、自由的。絕對就是莊子無限神往的無待無憑的絕對自由。哲學思維的絕對維度就是人類自由的理想。
建立在主客體二元區分和對立基礎上的對象性認識只能是相對的認識,因為它已先行設定了在對象之外的認識主體與認識對象的對立,從而對象性認識是不包括認識主體的有限認識。企圖在對象性認識的方式中去獲得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并構造某種世界觀的理論,就是企圖把認識主體拋出世界之外去觀察世界。這雖然可以解釋為通過認識的超越性來實現,而不是真的把人拋出世界之外,但終究無法擺脫薩特指出的對象性認識的疑難,比如以對象為認識對象,再以認識對象的認識為對象,進而以反思對象性認識的認識為對象,這將導致認識的無窮倒退,最終也無法達到對象性認識與自我意識的統一。所以,以自然科學思維方式建立的世界觀理論既不是自然科學的真理,因為它超越了自然科學的實證性規范;也不是哲學的絕對真理,因為它是有對待的有限的認識,從而它真的是無意義的胡說。現代西方哲學對冒充科學的形而上學的批判是正確的。
以二元對立的自然科學思維方式不能獲得絕對的哲學真理,但還存在著黑格爾所說的較高的思維方式、絕對的方法可以獲得哲學真理。黑格爾認為,思辨的方法或辯證的方法就是絕對的方法、無限的認識方式。按照黑格爾,思辨的方法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克服對象性認識的弊病,一是思想以思想為對象,從而哲學認識就是自我意識,哲學意義的反思,是思維邏輯的自我展現和自身澄明,思想以思想為對象,已消融了自然意識的對象性、外在性,在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基礎上可以獲得絕對的哲學真理。二是思辨的方法或辯證法不是主觀的方法,是認識沉入思想內容、按照思想內容自己運動的邏輯獲得的理論自覺,所以就沒有了主觀方法與客觀內容的對立,甚至可以說辯證法就是無方法,即無可以主觀任意使用的方法,從而才能面向事物本身,把握思想內容自己運動的絕對真理。
哲學追求絕對真理必得有不同于自然態度思維的絕對方法的保證,這也是胡塞爾現象學方法的根本意義。思維總是對什么的思維,思維必有對象,看來對象性思維是思想的本性,這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學的自然態度思維超驗地設定了對象的客體性和外在性,因而必須加以還原,同時還歸于內在的意識之中。而內在于意識之中的思想對象可被理解為意向性構造的產物,從而現象學牢牢地堅守著意識內在性和自明性的直觀視野,力求獲得嚴格科學的哲學真理,亦即絕對的哲學真理。
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是在自覺意識到自然科學思維方式局限基礎上對絕對方法的探尋,二者都受到來自多方面的批評,辯證法和現象學方法并未獲得人們公認的絕對的哲學真理。但是,雅斯貝爾斯的看法也許是正確的,“哲學所追尋的確定性,并非公眾意見一致的客觀性與科學性,而是一種內在的確定性。它是一個人以其整個存在所參與的”〔1〕。絕對的哲學真理只是關于絕對的真理,是每個人對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整個存在的領悟和體驗。絕對的思維指向絕對、領會絕對卻并不能保證對絕對作出絕對正確的言說。
幾千年來哲學家們追尋的絕對是什么?是對整個人類認識作出最終解釋的阿基米德點?是普遍的人類意識機能共有的基本結構?是對人生意義作出最終解釋的倫理支點?還是建設性的后現代主義哲學尋求的社會同一性?只要哲學存在著,就必然是以絕對的方法尋求絕對的真理,盡管它是關于絕對的相對理解,因而它只能顯示、啟示、教化,而不能強硬地去規范人們的生活和思考。
【絕對的真理與方法研究】相關文章:
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04-27
論文的研究方法的有哪些02-10
關于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04-30
開題報告的分析思路、研究方法怎么寫08-01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05-20
中學政治高效教學方法研究05-21
談高職英語翻譯教學方法研究08-20
碩士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9條10-27
探討基于DEA方法的我國稅收征管效率研究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