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議哲學的本性及其素養
哲學作為世界觀的學問,在關注自然、社會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對人自身的理解和追問。如何簡議哲學的本性及其素養?
摘 要:社會生產的發展使人們走向一種物質性的生存。哲學及其素養在人們的心目中已變得無關緊要。要想真正扭轉哲學在人們心目中大而無用的局面,必須從思想深處剖析哲學的本來面目,以此再次強化人們對哲學素養的認識。
關鍵詞:哲學;哲學素養;哲學教育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哲學沒落的時代。當我們提到“哲學”這個詞語的時候,它并不能從情感上激起人們的共鳴。哲學是什么?哲學有什么用?這些看似古老的問題,今天在許多人看來,是否弄得清楚明白,已無關緊要。人們在走向一種物質性的生存。在麥當勞、“好萊塢”等快餐文化席卷全球的浮躁氛圍中,哲學像堂吉訶德顯得滑稽可笑。因此,強化哲學理念,深化哲學教育改革,在時下仍顯得迫切和緊要。
一、哲學的本性
在古希臘“哲學”被稱為“愛智”。雖然人們對于什么是“智慧”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至少有一點可以達成共識,那就是哲學這一“愛智”并不等同于人們制造或生產出某個產品。它不是某種具體知識,而是人們對于人本身、人的活動以及人所生活的社會的一種理性反思。在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看來,別的學科都是與某種實際用途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哲學產生的情況卻不同,它完全超越了實際用途。面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哲學倡導人們以理性的態度、向善的心理、高尚的情懷對待這些事物。哲學本身就是目的,學習哲學、掌握智慧,這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二、以人為本,提高哲學素養
眾所周知,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哲學作為世界觀的學問,在關注自然、社會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對人自身的理解和追問。因而,哲學教育應當從這個角度出發,培養受教者的哲學素養,鍛煉受教者的哲學技能。
1、培養哲學精神
哲學教育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就像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但理論思維僅僅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而為了進行這種鍛煉,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1]從哲學的本性出發,這種哲學精神的培養,就是要培養受教育者的理論反思意識和批判意識。唯有通過這種理性思維活動,才能不斷激起我們對真理的積極探索,從而推動人類認識和社會的發展。
2、鍛煉哲學技能
哲學的學科特點與其他不同,“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句話,在哲學這里最合適不過。這是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可以讓學習者從中體會到哲學的有用之處。再者,哲學為人們提供理想、信念和價值導向。它需要通過職業化實現其專業化。有了專門從事哲學學習和研究的人才,才能糾正哲學非專業化的弊端,才能培養哲學的學術品位,才能推動哲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從事哲學教育的工作者應具有廣博的知識、扎實的理論功底,應該善于研究教學的藝術,因此,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接受再教育。
3、創設哲學教育情境
哲學教育不應當只局限于一種職業教育,而更應當是一種哲學精神的培養。如果把哲學當作每個人的“終生大事”,從事哲學教育工作成為從教者的一種需要,他便會充滿激情的去演繹這給他帶來莫大幸福的事業,而不再是千篇一律地把哲學教材當作一般性的知識來講授。“生活哲學化”和“哲學生活化”, 將會使我們的夢想插上翅膀,在真正的哲學的殿堂里,盡情享受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感悟更多關于宇宙、關于人生及其意義的啟發。
三、結束語
哲學的用處就在于它是一門改變人自身、而不是改變人的客觀環境的學問。如果一個人有了這樣一種深厚的哲學教養,他就不會去隨波逐流,他就能體會到心靈的自由,以及與這種自由相伴隨的滿足感與幸福感。像柏拉圖所說的那樣不斷地在認識過程中“轉向”或者“回頭”,從而逐漸擺脫偏執而走向超脫,擺脫流俗而走向明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趙林.哲學的用處與哲學的靈魂[J] .中國大學教學,2007( 11):6.
【淺議哲學的本性及其素養】相關文章:
淺議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培養探究08-28
淺議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素養培養探究的論文05-06
淺議精確林業論文05-03
淺談歷史哲學中的批判哲學08-04
淺議創業教育實踐模式08-06
淺議企業員工思想疏導06-14
淺議醫療侵權訴訟制度06-15
淺議體育教學中運動傷害的規避08-25
歌唱的藝術處理淺議論文05-02
淺議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