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析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
引言:我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內涵非常豐富,其主要的代表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學說,下面就是小編對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的簡析,歡迎大家閱讀!
一、中國政治哲學的產生及其發展歷程
“哲學”一詞并不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它是西學東漸的產物。目前有記載的中國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這取決于甲骨文字和金文的發現。除此之外,《尚書》和《詩經》中也記載了一些商朝的歷史事件。在古代,官師不分,所有的文化都掌握在一國的史官手中,這里所說的史官并不是記載歷史的專門官員,古者巫史不分,所謂史官指的是管理宗族事務的官員,后來才分化為加載一國之史的專吏。所以,關于政治的記載,最早也是出自于史官之手,如上文提到的《尚書》。《周易》相傳是上古時期的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變為八八六十四卦,再加上彖辭、象辭等,但經現代學者考證,《周易》并不是一時一地之書,而是經過了多人之手,逐漸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版本。《尚書》和《周易》代表古代政治哲學萌芽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政治哲學思想是“天命觀”和“德治觀”,如《尚書·大禹謨》中言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一直到東周以后,官學下移,遂開私人著述之風,很多士君子開始探索救國之道并附之著述,比如《左氏春秋》《晏子春秋》等等。此外還出現了諸子學說,各持己論,如儒家主張恢復周朝禮樂制度,道家則主張無為而治,法家則主張嚴刑峻法,這是基于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自秦朝以嚴刑峻法的政治措施十五年而亡,漢朝吸取教訓,在初期采用無為而治的休養方針,直至董仲舒上“天人三策”,使得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后一直至于清末,儒家政治哲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思想出現,但始終都是在儒學的框架之下進行。在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每個朝代又有不同的哲學風潮,其中又以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和宋明理學和明末的心學最為著名,這些思想都對當時的政治起到過一定的影響。
二、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四種政治哲學思想概述
在諸子百家學說中,很多學說在秦以后就不復存在或者被其他主流學說所同化了,不再具備獨立性和完整性。諸子學說中對中國政治影響深遠的,主要是其中的四種政治哲學。
(一)儒家政治哲學
儒學的創始人是孔子,其一生的理想就是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主張以禮樂治國,《論語·里仁》記孔子言“能以禮讓為國乎?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孔子的思想主要記載在《論語》一書中,其核心字眼是“仁”“禮”“樂”“德”“君子”等等。后來到了戰國時期,孟子主張君主要行“仁政”,所謂“仁者無敵”,其最有代表性的政治觀點是“民貴君輕”,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后來由于秦王焚書坑儒,儒學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扭轉了局面。董仲舒發揮了“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子受命于天,行德政上天就會擁戴,行暴政天就會降下災禍,其做大的貢獻是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使得儒學成為我國封建時期的主要政治哲學。
(二)道家政治哲學
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有《道德經》傳世。《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闡述了老子的主要思想,即清靜無為,與人無爭,一切都順其自然。《道德經》強調“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其核心是“無為而無不為”,這種思想對漢初的經濟恢復產生過積極影響。后來的封建王朝,雖然以儒學為主,但是對于道家學說亦多有借鑒,特別是在亂世初平的時候,統治者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積蓄力量,那么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治國之方
(三)墨家政治哲學
墨子是代表的是中低階層的利益,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能”等等,在混亂的歷史時期曾經廣為社會人士接受,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派系,但墨家學說始終未能正是走上政治舞臺,這是有其性質決定的。墨家代表的是農民階層的利益,不可能為統治者所接受。所以在后世墨家逐漸銷聲匿跡,特別是在獨尊儒學之后,墨家學說完全被拋棄了,原來的墨學遵從者也逐漸被同化。但在戰國時期,墨學風行一時,所以孟子說天下之士,非楊(楊朱)即墨。
(四)法家政治哲學
法家和儒家的關系密不可分,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不過形成系統思想的主要以三個人物為代表,即慎到、申不害和韓非子,慎到主張重勢,也就是權勢,利用權勢來開展政治活動;申不害重術,也即權術,是指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而韓非子重法,主張以嚴刑峻法來統治國家。這三者概括了法學學說的基本要點。當然,法家學說曾經名噪一時,但是其所以快速消弭的原因也就在于獨用法來統治國家是行不通的。
三、中國傳統哲學政治思想的現代意義
政治哲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經世致用,也即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的國家治理當中來。因此研究中國傳統哲學政治思想,也是為了探求其中的積極意義,以史為鑒,以裨益于現代的社會發展。
(一)德政民本思想
我們國家現在的體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黨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這一點與古代的仁政民本思想是有相同之處的,兩者都強調要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大力發展民生經濟。事實上中國古代很多為政經驗在今天依然有其重要價值,因此吸收古代政治哲學中的優秀成分,對今天的為政措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況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人的道德素質明顯滯后,這與今天忽視德治也有一定的關聯。
(二)無為而治思想
隨著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進入一個相對緩和的階段,人們需要思考更加長遠的社會問題,即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之后,人類的欲望不斷的得到滿足之后,社會卻始終不夠美好。這是因為欲望是無窮的,人只有學會清靜無為,恬淡寡欲,才能探索一種相對平和的相處方式。無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都有著深刻的意義。
(三)兼愛貴和的進步思想
今天,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越發突出,道德問題也愈發嚴重,甚至“扶不扶”的兩難決擇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但早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就主張人類之間要“兼相愛,交相利”,互相體諒和幫助,因此兼愛貴和的思想也是值得今天的統治者重視的。相對于經濟發展而言,文化、道德的發展也一樣重要。
(四)法制思想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但是目前我國的法制建設還不健全,很多法律上的漏洞嚴重影響著人民的幸福生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冤案、錯案被披露,引起了人們對法制的重新反思。眾所周知,法制和德治是治理國家的兩個必備層面。而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法制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賞罰必信”,也即嚴格遵照法律辦事,避免出現“我爸是李剛”這樣荒謬的事件。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內涵非常豐富,其主要的代表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學說,其中的很多重要思想到現在依然有其借鑒意義,其中又以德政民本思想、無為而治思想、兼愛貴和思想和法治思想更加切合時下需要。因此,不忘歷史,對其中的優秀成分加以有效利用,將會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
【簡析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相關文章: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04-25
簡析視唱練耳在聲樂演唱中的實踐應用論文11-15
簡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酒店管理中的應用03-31
簡析鋼琴音色的教學論文10-14
簡析翻譯目的論述評02-28
簡析《紅樓夢》的悲劇意蘊02-22
簡析孟子道德修養學說論文04-01
簡析藥店管理系統應用技術論文04-07
簡析法律談判的基本原則及價值04-29
淺談深澤直人的極簡主義設計哲學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