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是相對的,并不是每個藝術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學觀點,更不是每個藝術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了哲學對藝術的影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篇1
一、志存高遠,熱愛生活
杜甫志存高遠,既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也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慨嘆。他對于生活、對于人民,對于祖國的大好河山充滿了真情。“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紫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五律精工凝練,氣勢恢宏,這首《望岳》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再如《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黃鸝翠柳、白鷺青天,色彩豐富,對比鮮明。西嶺之雪和東吳之船這兩個意象被納入“窗含”和“門泊”的畫框之中,時空意境更是拓展到千秋萬里之外。凝練的語句表現出的是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神往。
二、反對戰亂、批評腐朽
杜甫憂國憂民的儒家思想,在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體現為一種強烈的社會批判思想。朝廷的腐朽與民眾的困苦之鮮明對比使得杜甫在批判揭露丑惡的同時,也不斷表達著評定動亂、中興國家的愿望。《悲陳陶》中說“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悲情版》中說“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是骨”,一種深沉的情感里充滿了對戰爭屠戮、尸橫遍野的慘象之慨嘆。《兵車行》中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都無不表達了對禍亂的抨擊,而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詩書喜欲狂”更是直白地描繪了一顆赤子之心在聽到收復失地后的那種狂喜狀態。也正是因為杜甫詩作所具有的的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史詩”。
三、體察下層、憂國憂民
杜甫兼具博大的同情憐憫之心對于民眾生活疾苦不僅能夠觀察入微,甚至因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落魄而更有感受,這種深刻的感受是他憂國憂民的重要原因。《又呈吳郎》便是這種同情普通百姓的作品:“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事多,便插疏離卻甚真。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沾巾。”本詩由自己生活中具體的一個貧窮鄰居轉而想到了天下貧苦百姓,由小及大,由此及彼,可窺出杜甫的仁人之心。然而,杜甫并不只停留在普通的同情階段,他甚至幻想著為解救百姓的苦難甘愿做出自我犧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便是這種至高理想境界的代表之作:“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此番博大胸懷,的確感人至深。由此可見,杜甫是一位心系國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詩人。
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所形成的處世心態,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于百姓苦難的深沉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這便是杜甫詩作沉郁頓挫的總體風格。再說李白。李白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他受到家思想影響較深,因此,他性格上崇尚自由,富有灑脫不羈的氣質、自由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的情感;創作上貴在想象,富有主觀的色彩、浪漫的情懷、豪邁的氣概。
其作品具有無限的時空概念,感情之興發宛如天際在狂飆奔涌而出,意象奇特雖變化萬端卻又銜接無間等特點。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蔑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利為中心的等級制度,大膽反抗、犀利批判腐朽的政治現象,再到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從平交王侯到輕蔑權貴再到揭示權貴,李白的自由主義個性也經歷了一個境界的提升。《流夜郎征新判官》中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這是李白對平等交往王侯貴族的要求。李白輕蔑權貴,《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中的“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如此大膽,更引得杜甫在《飲中八仙歌》里贊嘆其“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這種崇尚自由的精神,最后發展到了揭露權貴,并擺脫權貴而終至靈臺清明的境界。《古風》第十五篇說“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第三十九篇說:“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更是表現了“錢財功名身外物,莫如人生一場醉”豪放行樂姿態。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還體現在他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個體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區,使筆下的山水丘壑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山水是人格化了的山水,生命是山水化了的生命,李白的作品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山中凸顯奔放熱烈的生命之美,如《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橫江詞》中的“海風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和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這些氣勢磅礴之詞乃是著意于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同時賦予山川以人生理想之映射,說是山川氣勢,實際是胸臆之豪邁奔騰。另一方面,是在清明秀麗的自然意境中表現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如《月下獨酌》中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山中與幽人對酌》中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中的“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的`“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西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仙風道骨的神游境界,自然清新的飄逸之感是李白描寫自然作品的另一種自由形態。
綜上所述,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風格,在對自然的神合、對社會的超越的層面上都體現出了道家思想對他的影響。最后說王維。王維,字摹詰,他名和字皆出自,《維摩詰經》王維的母親曾經“師事大照參師三十余歲,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由于母親的影響,“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葷血”,他深受佛教的熏陶,早年尚有樂觀進取的激情和建功立業的愿望,后來由于社會打擊徹底禪化,思想上由痛苦轉為消極,在逃避現實中選擇了在山水和佛門中尋求精神解脫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經歷,使得他雖然失去了早年那種意氣風發的少年精神,卻使他在生活中能夠追求空靈絕俗的意境美,仍然體現了渴望保持自由高潔的人格理想。因此,禪宗思想對王維詩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其作品充滿了空靈的意境美。
《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中雨后新鮮的空氣、石上清泉潺潺的水聲、明月照耀下松林的剪影,構圖不僅可以入畫,而且表現出畫所不及的意趣:竹林中的喧嘩令人想見浣紗女歸途的熱鬧,蓮花的搖動可見漁舟穿行的輕盈,自然界的光色聲響交織成活波的旋律,宛如一首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夕陽的暖色與青苔的冷色形成色調互補,林中的靜謐與山中的人語動靜對比,使有限的畫面延伸到畫外無限的空間,從而以深林中夕陽返照的一角顯示出山中的空靈意境。再看《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如此夜深人靜,月光下的春山華為一片虛空,時而從山澗中傳來的幾聲鳥鳴,更襯出春夜的靜謐和溫馨。蘇軾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天煙雨圖》里說:“味摹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種境界來自于王維精文學、通繪畫、曉音律的精湛修養,也離不開他參禪的生活方式和靜心的思考方式。總之,哲學對藝術有著深刻的影響。當然,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是相對的,并不是每個藝術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學觀點,更不是每個藝術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與此同時,藝術也對哲學產生一定的影響,藝術可以啟迪哲學家的思維,藝術作品也可以傳播特定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哲學家對藝術的思考,往往成為其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康德、黑格爾等均是如此。藝術反映現象,而現象的表現即得出事物的本質,人們在認識現象的過程中除了通過自身經驗,另外更大的一部分則來自藝術,即審美體驗,因此現當代的藝術越來越傾向哲理化。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篇2
一、道家之無為提高作品的藝術境界。
道家的無為思想主張在發展中保持事物的本性,可以概括為一切事物順其自然發展,不參雜任何人為因素。它不僅是國畫的哲學基礎,更是政府的執政方針和百姓修身養性的好方法,對構建和諧社會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無為是道之子,占據著道家思想的半壁江山。無為的無字,在《老子》所有的古本中皆是繁體字形勢,究其字面意思,它表示與人們不可感知的神靈相融的樂舞有關,因此我們不能望文生義想當然的認為無為便是無所事事,沒有作為。相反的,它是一種經過有為的思考,結合當下時勢而作出的順勢發展的行為,是道家身心舒暢,不為世間之事所煩的本性所在。它以清凈純粹使人減少欲念,保持心地寧靜,閑時擺弄花草,棲心于自然,掬一捧閑情逸致,暈一抹芳翠清香,最終使人到達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那它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國畫發展的?藝術境界的提高又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呢?事實上,作品的藝術境界與人格追求是融為一體,相輔相承的。自古以來,中國畫的藝術境界最講究的便是意境二字。鑒賞一幅作品的好壞不僅要關注它是否神形兼備,直抒胸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作者對于情和景的處理,是否能以形傳神,是否能表達出超越文字,聲音的自然情感。鄭笠說,莊子理想化的境界,對古代畫論境界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同時無為的思想也為人們引導了一種價值觀:無欲無為之人最逍遙。《莊子》中的很多章節都在渲染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在此期間也產生了許多有所作為的人物,在這樣的積極影響下,文人雅士們也漸漸被同化,遵循自然,調萬物以其和成為了他們的畢生所求,心態、意識也逐漸趨于平和,更加向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生活。由于遠離了世間的喧囂,藝術家們筆下的作品自然就清新脫俗、境界深遠了許多。莊子曾用一句天人合一,物我雙忘便道明了人格與境界間的關系,換句話說,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通道唯一的境界,也就是說只有把個人追求融入到宇宙萬象之中,把主觀才情滲透在客觀景象之中的人才可以稱為一名合格的藝術家,才能達到清凈自守的境界創作出深邃自然的作品。
二、道家之虛實創新構圖理論及表現技法。
中華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不同的時代下催生不同的哲學思想,不同的哲學思想引領不同的構圖潮流。經過時間的沉淀與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繪畫的表現技法逐步多樣,新的構圖理論與想法層出不窮,道家虛實的思想包含了想象之妙,含蓄之美,將中國繪畫帶入了一個看似無形,實則有意,不著一墨,妙趣橫生的境界,進一步發展了留白、寫意的表現手段,為豐富我國繪畫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子虛實學說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條準則,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虛實統一,虛實相生,實生于虛,它既概括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美學特點,又強調了虛的存在,從而創新了中國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又是虛實的統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虛,也沒有絕對的實,只有將二者統一起來,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才能體現出事物的存在感。例如杯子是空的,沒有水,它便沒有價值。因此,無是有的前提,有是無的價值體現,兩者互相依存,相互利用構成一個完整體。正是這種有與無,虛與實的統一思想奠定了中國繪畫的理論基礎,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著歷代藝術家們,使他們不斷豐富自己的構圖理論,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不斷創新,并且促進中國畫向以虛實為美的道路發展。
道家哲學思想在中國畫發展過程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它將淳樸、自然帶入到國畫的創作理念中,將真、善、美融入到中國畫的靈魂中,因此我們才能有機會傳承到一幅幅具有真性情的、靈動的、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絕世佳作。道家哲學思想的形成不僅對中國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還促進了中國畫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總而言之,中國道家哲學思想與國畫藝術聯系緊密,相輔相成。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篇3
1.引言
處在科學技術被廣泛運用的現代社會中,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公眾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公眾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地豐富。作為公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書籍時刻與公眾文化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在科學技術廣泛運用以及經濟發展的推動,圖書出版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書籍裝幀藝術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成為現代圖書市場商業化表現形式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公眾選擇書籍的一種重要參考方式。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在多種書籍形式充斥其中、書籍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不僅需要在吸收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而且還應該學習國外優秀的經驗做法,尋求變革和創新。在這一背景下,本文開展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對中國改革開放后書籍裝幀藝術影響的研究。
本選題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1)本文以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對中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日本設計藝術哲學中的優秀經驗做法以及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存在的不足,豐富了對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理論研究,能夠為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改進提供理論指導。
(2)本文在論述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存在不足的基礎上,結合日本設計藝術哲學的優秀經驗做法,提出了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改進對策,有助于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改進,進而推動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
2.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概述
2.1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概念
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是指運用于日本國內的,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于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凸顯出設計的特色與內涵,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1]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最早始于20世紀20年代,通過不斷的發展,于20世紀70年代后步入世界前列,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影響。
2.2日本設計藝術哲學與中國當代設計藝術哲學之間的關系
2.2.1相互影響的關系。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同屬東亞儒教文化圈。由于歷史的淵源,在傳統上有諸多相似之處。雖然在文化深層上實際上是大異小同,但在處理傳統與現代設計的問題上,為同樣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參照系統。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國與日本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以我國的佛教思想為例,我國的佛教禪宗思想傳入日本之后,對日本的設計藝術有了深刻的影響,日本在吸收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2]我國在設計藝術上對日本的先進設計藝術方法予以借鑒,體現出了日本設計藝術哲學與中國當代設計藝術哲學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2.2.2相互促進的關系。處在當前國際社會的大環境中,國家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一國內部,還體現在國與國之間。這種國際發展環境,為中國與日本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平臺,無論是在經濟交流,還是在文化、藝術等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實現。這些有效的交流,使得日本設計藝術哲學與中國當代設計藝術之間相互促進,體現出了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
3.中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的借鑒及受到的影響
3.1借鑒
3.1.1細節層面的借鑒
在書籍裝幀藝術方面,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細節層面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進行借鑒。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往往注重藝術內涵的表現,這種藝術內涵的表現常常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選擇的設計素材、線條與顏色的運用等。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從融入藝術內涵的層面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進行借鑒。
3.2影響
3.2.1設計思想的影響
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在設計思想上,往往表現出了精巧、力爭完美的設計思想,這種設計思想極大地提高了日本設計藝術哲學的品質,同時也影響到了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設計思想上進行改進,除了在注重書籍裝幀藝術的表現內容之外,還應該從設計思想上予以改進,也就是從設計品質層面提高我國改革開放后書籍裝幀藝術的質量。
3.2.2裝幀材質的影響
在裝幀材質方面,日本除了運用傳統的設計材質之外,還將現代社會中的高新材質運用到設計藝術當中,使得整體設計藝術不僅擁有傳統的元素,而且還體現出了現代化的設計特色。在這一方面,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裝幀材質方面予以改進,可以在選擇傳統的裝幀材質時,還可以選取高新材質,如納米材料、銅書、石玉文書、浮雕紙、圖文紙等,從裝幀材質方面提高書籍裝幀藝術的品質與感官效果。
3.2.3意境構建的影響
從意境構建層面來提升設計效果,是日本設計藝術哲學中的特色體現,這種注重意境構建的設計特色賦予了設計藝術更多的內涵,能夠讓公眾充分地感受到其中體現出了的認為關懷與藝術特色。日本這種意境構建的設計藝術哲學能夠推動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從單純的書籍裝幀設計向意境構建的'設計藝術轉變,進而幫助讀者更為全面地理解書籍裝幀藝術的設計內涵。
3.2.4整體布局的影響
書籍裝幀藝術的特色并不只是單個部分的特色體現,而是各個部分的充分結合之后的特色體現。在日本設計藝術哲學中,非常注重從整體布局的角度來表現設計藝術的特色,能夠將設計的內容全面地表現出來。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整體布局的角度進行改進,包括字體的選擇、圖片的選擇、線條的選擇以及材質的選擇等,將這些充分地結合起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而又統一的整體,進而實現對書籍裝幀藝術的表現。
4.結語
作為我國文化中的表現形式,書籍裝幀藝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書籍裝幀藝術不只是一種設計藝術的表現,而且還有著顯著的綜合性,這種綜合性表現在:選題的定位、營造書籍外在的形態以及經營書籍內在的信息以及與讀者的互動。由此,書籍裝幀藝術作為設計的一個門類,不只是對一本書籍進行的創造性行為,它還包括了與這本書的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對此,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應多借鑒國外設計藝術的優秀經驗,從材質、表現內涵、整體布局、畫面效果等方面進行改進,進而提高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設計水平與藝術內涵,推動書籍裝幀藝術在表現書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創造性的時候,將書的精神與人的思想充分地結合起來,使之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相關文章:
舞蹈藝術的哲學分析06-09
中國哲學對中醫精神醫學的影響11-17
道家哲學思想對古典園林的影響06-03
中國哲學與生命藝術觀研究11-17
談哲學思想的藝術發揮02-20
談談藝術與科學的哲學思維論文01-01
史上中國哲學史的發展影響分析03-30
論中國哲學對中醫精神醫學的影響02-24
論先秦儒家政治哲學的后世影響05-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