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存在主義哲學視野中臧利敏的詩歌創作論文
一、時間與空間的“虛無”
存在主義哲學對時間極度關注,存在主義學者熱衷在時間中探求人的存在特征。海德格爾認為時間構成了人的實體或存在,自我存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時間性,“自我的存在處于時間中,它瞬息萬變,沒有任何質的穩定性。它的過去已歸泡影,當下剎那即逝,而未來則渺茫而不可預知。并且,死亡隨時可以到來,因而它是一個‘虛無’”。而詩人們對時間也非常敏感,換句話說,時間與詩歌有著很深的機緣。在古代,中國詩人面對不斷變化的自然界,體會著有時限的現實人生,很自然地將對自然、世事的很多感悟凝聚于時間上,因萬物而發乎內心的有關時間流逝、感懷憶歲的慨嘆極其普遍,時間從而成為中國詩歌里重要的表現主題。此類詩句不勝枚舉,例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曹操《短歌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陶淵明《禪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裝”(蘇軾《海棠》)。
臧利敏的詩歌試圖在瞬息萬變的時間中尋求生命的存在與永恒,又不可避免地發現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力感,這使臧利敏的詩歌運行在一種命定論的抒寫邏輯中:或悲歡離合、盛極必衰;或榮華正好,無常又到;或世事無常、浮生若夢。
無聲無息暗香浮動
仿佛存在就是為了消失
仿佛一生就是為了墜落的美麗
——《是槐花??》
成熟的麥子全部走掉
剩下這一片純粹的麥茬
終于知道在暢飲了飽滿的幸福之后
要獨自承受瞬間失去的痛苦
——《麥茬地》
二、自由選擇中的“存在”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根據和理由,人本身應該就是“虛無”的,正因為“虛無”,所以人應該進行絕對的“自由選擇”,用自己的生存活動支撐和承擔自己的“虛無”,因此“自由選擇”、“重在行動”成為存在主義的另一重要特色。薩特曾說:“正是這種虛無才是行動意志的基礎。”21就是說,人作為一個“自為”的存在,必須有意識地以“生存”去面對和擔當。在對生存的承擔中,進行絕對的自由選擇,在行動中獲取人存在的本質。薩特認為,除了自由,你與我都沒有既定不變的“本質”,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那是你的自由;你要獲得什么樣的本質,那要看你怎樣進行你的自由選擇。薩特強調自由是存在主義的核心學說,無論人的處境多么惡劣,意識總是自由的,思想總是由自己支配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行為走向,并在這個自由的選擇中找尋和接近“存在”。
臧利敏的詩與她的生活具有精神上的同構關系,在詩歌中,臧利敏表現了三種情結:鄉土情結、田園情結和童心情結。在詩中,她表達了對鄉土人情的懷念,對自然田園的喜愛,對孩童們純真心靈的向往以及詩歌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這三大情結是詩人在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中書寫虛無感和無力感時找到的通往生命存在的密鑰,她用自己的自由行動與意志去勇敢地面對和擔當人生中的痛苦。
臧利敏的作品在細致的生命體驗中將人與生命意識的關注表現得真實可感,無論是感覺的觸角還是詩思的睿智,作為一名新世紀帶有存在主義色彩的詩人,她在對時間與空間的書寫中以緘默而真摯、寧靜而淡泊的品格展示了其詩歌豐富的思想內涵,揭示了人生的苦痛和生存的艱難,并在感受生命的孤獨和虛無之后,自覺地尋找從虛無通往存在的秘密通道,那些倔強而堅強的詩行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自由的選擇:在對鄉土的眷戀中體味質樸的人情,在對大自然的細膩感受中尋找一方田園凈土,在對童年的往昔追憶中保持一顆童稚之心。在存在主義哲學視野下,臧利敏的詩歌體現了對個體的人文關懷,也完成了對生命的關照。
【基于存在主義哲學視野中臧利敏的詩歌創作論文】相關文章:
存在主義哲學對存在心理學的影響11-24
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的論文03-02
試論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12-07
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文學論文11-19
試論文學批評視野中的弗吉尼亞03-27
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論文02-27
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1-11
醫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11-14
論聽力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的論文03-07
林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2-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