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柏拉圖洞喻的哲學論文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用洞穴比的喻來解釋理念論。“設想一些生活在地下洞穴的人;從洞穴地步有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面世界敞開的入口。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洞穴里,他們的腿和脖子被綁縛在一個地方而被固定在那里,只許他們向前看,而不許回頭。在他們身后較遠的搞出有些燃燒的火光,在火與囚禁者之間的高處有一條路,你應該設想路邊已經筑了一堵矮墻。”矮墻的另一邊有人拿著各種雕刻的人像以及動物模型,都高于這堵矮墻,火光將這些人工制品的影子投射在墻壁上,囚徒們都認為影子就是唯一現實。最后,一個囚徒掙脫了枷鎖,走出了洞口。看見了太陽。在陽光下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試圖向其他人解釋,墻上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并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于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稱,除了墻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洞外的比喻,就是柏拉圖對世界的劃分。柏拉圖在其思想發展的后期,公開地揭露理念論所存在的種種矛盾,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在《巴門尼德篇》前半部分中,柏拉圖以巴門尼德之口揭露了理念論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困難。首先,在什么事物有理念的問題上遇到困難。柏拉圖對存在公正、美、善等諸如此類的理念毫無疑問。對是否存在火。水等自然物的理念則表現得猶疑不決。而對頭發、污泥等低賤的無價值的東西。則堅決否認它們有理念。其次,是分有說中存在的困難。具體事物分有理念只有兩種方式,或者分有理念的整體,或者分有理念的部分。再次,證明理念是單一的方法也存在矛盾。最后,理念論所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理念不可認識,既然理念世界與可感世界是分離的,那么理念只能與理念相互關系,可感事物只能與可感事物相互關系,理念不可能與可感事物發生聯系。我們是處在可感事物中的,根本無法認識理念。在柏拉圖看來,理念論之所以產生上述困難和矛盾,是由于人們用課件物體及與此相關的東西來討論需要安全用理性思考的東西。而理念世界是獨立的,不能以“現象世界”的規則來考慮。因此,為了解決這些矛盾和困難,他就從研究理念與事物的關系轉到研究理念與理念的關系。柏拉圖將太陽比作“善的兒子”是智慧的最高點。
可見事物比作可理知事物。善給予知識的對象以真理,給予知識的主體以認知能力。善是真理和知識的源泉。真理和知識可以讓我們感知到善的存在,但是它們臣服于善,它們雖是相,但是卻是相的相,即善的某個個體,它們分有了善這一個相,卻不是善這個相本身。這就好比眼睛和光線可以讓人看見世界萬物,它們是太陽這個至高無上存在的具體存在,而太陽本身無法直視,只能通過形象去感受。我們為什么可以感受到?因為我們的內心有善的種子,也就是柏拉圖的“靈魂回憶說”因為靈魂是不滅的。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死的。人死了靈魂便從一個世界轉入另一個世界,然后又從那里回來,所以它永遠不會消滅。既然靈魂是不死的,已經投生了許多次,看到了理念世界的一切東西,因此他獲得了所有一切理念的知識。因此,人的靈魂能夠把它以前所得的關于美德及其他事物的知識回憶起來,是不足為奇的。但是由于肉體遮蔽,人對理念的樣子無法清晰容易的看出。就像萊布尼茲說的“現實的知識來說不是天賦的,但很多可以稱為潛在的知識是天賦的,如大理石的紋路所構成的形象,在人通過工作發現它以前,就是在大理石之中的。”一定有一些理念是先天的存在在人的心中的。 關于理念的知識就不可能從感覺經驗中獲得,它只能是先天的。因為我們無法從感覺經驗中得到理念,那么理念必然在感覺之先,就存在于我們的頭腦之中了。只是以一種模糊的狀態存在而已。
這兩種不同的囚徒分別代表現實中兩種不同的人群。一種是沒有受過教育不知道理念世界的人,一種是受過教育知道理念世界的人。柏拉圖和巴門尼德一樣否定了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通過我們對事物的感覺經驗是無法認識理念世界的。認識理念世界只能通過“靈魂回憶說”。 我們的靈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那時它追隨神,無視我們現在稱做存在的東西,只昂首于真正的存在”,所以它對理念領域有所觀照,具備一切知識。但是后來靈魂附著于軀體之后,由于受到軀體的干擾和污染,因此而遺忘了一切。只有經過合適的訓練,靈魂才能回憶起曾經見過的東西。因此,回憶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學習不過是回憶而已”。 現實中不自由的人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努力使自己的肉體和靈魂擺脫束縛,從而達到對理念世界的認識和把握,以此使自己獲得真正的自由。所以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的學問。因為只有靈魂脫離了肉體,才能回到原本的理念世界。
我們不能滿足于事物的“影子”。活在“洞穴”之中。應該透過物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質,這才是哲學家的使命。以至于康德甚至為哲學劃界。他認為物自體是無法把握的,因為我們畢竟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的確身在洞穴是理解不了外面世界的,除非走出洞穴擁抱陽光。
【淺析柏拉圖洞喻的哲學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索緒爾與胡塞爾語言哲學比較論文02-13
淺析明式家具的哲學設計思想論文03-03
淺析中國古代水之哲學論文03-08
淺析成語的哲學意蘊03-09
淺析哲學性格和大學教育的淵源的優秀論文01-26
淺析西方古典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傳統論文02-14
對哲學的看法論文03-08
學習哲學論文01-01
關于哲學性的哲學教育論文02-12
哲學方面的論文03-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