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哲學論文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柏拉圖哲學論文,歡迎閱讀。
篇一:柏拉圖哲學論文
一、理念論的提出
如果說,在西方哲學史上有什么里程碑式的人物,那一定非蘇格拉底莫屬了,之前的西方哲學家主要都在探索自然的本原,而從蘇格拉底開始,哲學家們不只是關注像本源那種自然哲學了而開始去探討和關注道德的哲學,也就是"美德即知識".對人的內心世界的關注度也大大提高了,如"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認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德性的知識,要提高人的內心境界,就必須要分清和辨別真偽,美丑和善惡,但是,具體的美德因為個人,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那種最真實的,永恒的美德,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的去尋找,這繼承而且深刻揭示了蘇格拉底的心靈內在原則、定義,所以最后,柏拉圖創立了理念論.
柏拉圖在充斥著民主派與貴族派你爭我奪輪番執政的戰爭中長大,目睹了他們之間彼此廝殺的場面,這深深的影響了他,戰爭之后民主政體被廢除了,暴力鎮壓人民的政權讓柏拉圖感到失望,民主政權復辟后,這個政權又殘忍的處死了蘇格拉底,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他開始產生了"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志向,認為只要人變得善良了心靈得到凈化了,社會和國家才會穩定和安寧,所以他企圖"以德治國",主張哲學家去統治和改造國家,為"理想國"而奮斗,柏拉圖的理念論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二、理念論的內容
柏拉圖認為,真實的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我們平時感知到的一切都是變動的,所以是不真實的;這種真實的存在就是絕對的永恒不變的概念,而概念并不只是說是只存在于人的心中的思想抑或道德的領域,它是獨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不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一般概念也可以叫做"理念".
而我們這個客觀的獨立的現實世界,其實就是由所有的理念組成的,也就是理念世界.我們平時生活中感覺到的具體的萬事萬物,這樣的世界是虛幻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最真實的,真正存在著的.這樣,在柏拉圖的理論里,自然也就出現了"真實世界"與"幻影世界"兩種不同的世界,它們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因此,柏拉圖真正的實在(即理念)的根本標志就是永恒不變的明確的東西,而那些變動不定的,不能明確表達的東西,就決不能是"真正的實在".這個觀點貫穿了柏拉圖的整個理論體系.
關于真實世界和幻影世界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和關系,他在"摹仿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分有說","摹仿說",是指認為理念是原型,個別事物只是"摹仿"原型產生的,而"分有說",是說個別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因為它(們)"分有"理念.
所以說,理念和具體事物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理念是永存的永恒不變的,具體個別的事物是相對變化的,各類事物都有理念,而且分別四個層次,具體事物的理念是最低級的理念;緊接著較高點的是科學的概念;然后是藝術道德的理念;而最高級的理念就是"善".它也是其它理念追求的目的.
柏拉圖對知識論的不斷的挖掘和探索,才最后真正得出了理念論,所以知識論和理念論都是柏拉圖的哲學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彼此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我們都知道,平時生活中,對感性的感知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理念世界是永恒存在著的知識的對象,所以我們要想找到真正的認識,那必然是需要認識到理念,而理念的實際本質其實就是事物的一般概念,所以知識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其實也就是對一般概念的一種認識.而這種一般概念只有通過思維活動才能真正的達到.柏拉圖把認識的對象分成了"兩個世界",一個是永恒不變的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另一方面是生成變化的可見世界(感覺世界),那么同樣知識也是分為知性和理性的,而且有理性知性信念想象從高到低四個不同的等級,那么我們對世界認識的程度就取決于認識對象的真實性.這種理論在人類哲學認識的發展史上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三、理念論的影響
我們可以發現,柏拉圖的理念論其實可以看作是基督教神學的理論基礎,他相信現實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其實是有一個完美的世界的,就是"理念的世界",所以人們為了追求理想,都去關注理念世界,而忽視了現實的世界,這樣下去會讓人們不敢面對現實和正確看待自己,只有不停的向神靈求助.
其次,柏拉圖他一直堅信著人的理性是比上帝更可靠的,所以我們要相信人,從而來擺脫神的束縛,他在佛羅倫薩曾重建了柏拉圖學園,對西方社會有了一定的影響,在理念論建立之后的基礎上,柏拉圖進一步完善了他的倫理學和美學思想.他認為,只有善才是人們道德評判的唯一依據根源和標準,我們要使藝術擁有生命,就必須去發現它的善和美,認知到善和美的理念.世界萬物非常多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所以美的事物同時也是變化莫測的,但是即使如此,美的理念是真正永恒不變的.所以我們要想真正的從心靈上去體會和把握好永恒的美,就必須先要去好好的把握美的理念.
柏拉圖的理念論認為,在各個千差萬別的不同的事物之后,其實是存在著根本性的不變的規律性認識的,這為人們探索現實世界的規律提供了理論根據.;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但是在其之外卻存在著一個完善理念.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去追求完美.例如法律如果不完善,我們可以去追求去修補,柏拉圖的理念論認為理念精神控制著物質生活.
所以在世界的愛情史上,人們常常會說"柏拉圖式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對一代代的世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柏拉圖愛情認為真正的愛情就是一種人的靈魂深處,超越一切現實的的一種純潔的精神依戀,所以心靈的交流是比肉體欲望更重要的.
篇二:柏拉圖哲學論文
哲學,一門很深奧的學科,往往使我們望而卻步,但是,哲學又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最平凡的事的抽象,是最現實的理論的總結。經過對哲學的學習,讓我更加了解生活,懂得在生活中尋找真理,也學到了一種思維,一種總結與體會的能力,學著在生活中尋找哲學,升華生活。這門課是西方哲學,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千百年來,東西方互通互惠,進行著哲學和思想的交流。但是西方哲學又有著獨特的神秘感,許多西方哲學家的思想理論也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們的哲學觀點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只要我們細心體會,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柏拉圖,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了解,為了更好地接觸他,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他的生平簡介,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時勢造英雄,柏拉圖一定有他超越常人的不平凡,才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我們都聽說過也向往著這浪漫的詞語-----柏拉圖式的愛情,在我們心中那是最完美愛情的象征,是超越世俗的愛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我們的理解是否正確呢,就讓我們帶著這美好的詞語,走進偉大的西方哲學家柏拉圖的世界,聽柏拉圖是如何為我們描述這美妙的愛情。了解柏拉圖的愛情觀就需要我們了解他的思想,解讀他的世界觀,探究他的哲學理念。相信,每一位哲學家都有自己的理念, 都有超乎常人的思想成就,讓我們用心聆聽他們的心聲,體會哲學家的偉大。
柏拉圖(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哲學思想影響了歐洲的哲學乃至整個文化的發展,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并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柏拉圖出身于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死后,他游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后逃回雅典,在一所稱為阿加德米(Academy)的體育館附近設立了一所學園,此后執教40年,直至逝世。
柏拉圖沒有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的教學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在教學中,柏拉圖重視對普遍、一般的認識,特別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認為概念、真理是純思維的產物。同時他又認為學生是通過理念世界在現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憶起理念世界的,承認感覺在認識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別強調早期教育和環境對兒童的作用。認為在幼年時期兒童所接觸到的事物對他有著永久的影響,教學過程要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啟發,引起學生的回憶。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為了發展理性,他設立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劃分了幾個年齡階段,并分別授以不同的教學科目。至此,形成了柏拉圖相對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學體系。
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恒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征。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 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柏拉圖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進一步發揮了關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他強調,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從理想出發,他推崇哲學王的統治,“沒有任何法律或條例比知識更有威力”;從現實出發,他強調人類必須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則他們的生活將如同最野蠻的獸類。
了解了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我們就不難理解他的愛情觀。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是人性中**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于**,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所以,柏拉圖式的愛情,就是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柏拉圖的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是一種極其浪漫但是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是一種我們現代社會所缺少的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柏拉圖這樣說,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這是一種完美的男女平等的愛情觀,是很難達到的一種狀態,雖然我們總是能夠堅持著這種信念,在愛情的道路上繼續,但是往往現實并不總是隨人愿,我們在苦苦尋找那個在世界某個角落等待我們的人,然而這個過程有時是那么漫長痛苦,所以說柏拉圖的愛情是理想中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夢寐以求有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的由來有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么是愛情?”
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里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 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 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后空手而歸!” 蘇格拉底繼續問道:“什么原因呢?” 柏拉圖嘆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于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當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原來最大的最飽滿的麥穗早已錯過了,只好空手而歸咯!”
這個時候,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 之后,就產生了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一種精神戀愛,是一種包含著深刻哲學思想在內的愛情,誠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都能理解的愛情。這種超越**的愛情也與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緊密相關,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唯心理論,他提倡政治上的平等和自由,強調教學上的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從柏拉圖的思想來看,他的所有理論都體現了一種理想化的狀態,這也與他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相關,他在青年時期熱政治,希望能參加政治事務,公正地治理城邦,但是實際經驗告訴他,包括雅典在內的所有城邦都不能做到這一點。最后,他認為只有在正確的哲學指導下才能分辨正義和非正義,只有當哲學家成為統治者,或者當政治家成為真正的哲學家時,城邦治理才能是真正公正的。 學習了西方哲學,讓我懂得了哲學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而且,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就像我們身邊的愛情,我們向往柏拉圖式的愛情,雖然我們無法達到如此純潔的精神戀愛,但是可以把它作為自己的目標。哲學與生活是我們最好的學習的方法,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哲學,更加細致的體會生活的真諦。在以后的生活中,會更多的運用哲學,與實踐相結合。
【柏拉圖哲學論文】相關文章:
3.高中哲學論文
4.政治哲學論文
5.哲學導論論文
6.辯證哲學論文
7.學習哲學論文
8.科技哲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