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研究
生活化教學不僅要以學生的生活入手來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研究?
摘要: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機械理論灌輸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摒棄舊觀念與舊模式,將教學的視野引向生活,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樣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理解水平,構建高效的思想品德教學。
關鍵詞:思想品德;生活化;興趣
思想品德是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但長期以來,課程思想品德課程存在嚴重地學科本位傾向,忽視學生,無視生活,教師是搬運工,學生是接收器,只是空洞而機械的理論灌輸,知行脫節,學生并不能將課堂所學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這正是傳統課程教學的根本問題所在。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明確指出,課程教學的基礎是“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課程教學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這就決定了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要回歸于學生的生活世界,否則課程教學就會失去活水源頭。
一、以熟悉的生活導入新課,讓學生的學習更積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內在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就會將學生帶入繁重而機械的勞作中;而濃厚的興趣則會讓學生處于高度亢奮狀態,思維更活躍,精力更充沛,會將學生帶入愉悅而主動的探究旅程之中。導入環節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引發學生對新知的關注,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巧妙導入,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是教師所必須重視的環節,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而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引入新知的學習,這樣學生在心理上就可以對新知的學習有一個緩沖,以拉近學生與學科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新知的關注,進而讓學生由課前的散漫狀態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最高,正是展開新知探究的最佳時機。為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密切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以熟悉的生活來導入新知的學習,讓每堂課都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探究活動。如在學習《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以學生所熟悉的在網絡上發求助來引入網絡交往,這樣的導入更加親切而真實,更能引發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以真實的事例創設情境,讓學生的理解更深刻
建構主義提出,知識不是一套獨立于情境的符號,而是存在于具體情境與可感知的活動中,人的學習應該在情境化的活動中進行。如果只是就理論知識本身來進行講解,學生只能記住這個結論,而并不能與自身產生聯系,這樣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科功效。而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以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就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展開深入的思考,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展開主動探究,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最直接、最深刻的認知,這樣就可以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讓學生成為真正的科學探究者與知識構建者。如在學習《維護消費者權益》時,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你在購買某種物品時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在購買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學生都有購物的生活經歷,這樣的問題設計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又與教學主題密切相關,自然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主動探究。經過短暫的思考后學生都可以想到在購物時會受到廣告(如廣告、促銷海報),親友介紹、售貨員解說等。廣告也好,介紹也罷,我們如何來甄別這些信息的真假呢?以此來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面對眾多的廣告信息,我們究竟要如何來選擇商品呢?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學生展開了主動的思考活動,進而總結出消費者要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接著再提出這樣的問題,購買衣服、皮鞋,鮮奶、餅干、藥品時需要注意什么?面對商家推出的各類促銷活動,如打折、返券、低價等如何來選擇?購物時有沒有必要索取發票?通過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探究,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深入思考,透過表象深入本質,以達到對抽象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三、將更多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讓內容更加豐富
1.站在學生角度觀察生活,讓教學貼近學生。雖然現行教材在編排時非常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各地區所用教材版本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并不能真正地貼近學生。學生是鮮活的個體,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而這些并不是教學的瓶頸,相反是最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教材進行合理開發,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更多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大事小情整合到教學中,將教學帶入更寬廣的空間,讓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以實現生本教學資源的開發,面向全體學生。2.密切聯系時事熱點話題,讓教學貼近生活。生活時刻都在發生著變化,而教材具有相對的滯后性,并不能真正地做到與時代同步。而時事熱點又正是中老師的重要考點,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時代的脈搏,適時引入熱點話題,真正做到教學與生活接軌,與時代同步,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同時更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與思維能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多關注國內國際重大時事,社會所普遍關注的重要話題,可以將這些時事熱點話題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相機引入,這樣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以所學知識指導行為實踐,讓學生的認知升華
生活化教學不僅要以學生的生活入手來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來指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內化知識,以使學生的認知得到再次提升。為此,在教學中我們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地運用所學書本知識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學習了《維護消費者權益》這一內容后,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經過多方調查與親身實踐來認識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這樣學生就會發現課堂所學知識并不是抽象深奧的,而是可以從簡單而熟悉的生活中深刻理解;并不是毫無用處,而是與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活動結束后讓學生上交調查結果,有的學生寫成了書面文字報告,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制作了視頻宣傳片,還有的學生一起合作,以表演的形式再現這些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活動非常成功,將學生的眼光再次引向生活,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更能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又會在無形中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總之,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脫離生活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就會是死板的教育,就是知識理論的傳遞,無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只有植根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回歸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因此,以新課改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審視教材,在生活與教學之間找到最佳的切入點,實施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形成共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忠敏.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學回歸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初探.新課程研究,2012,(01):120-121.
[2]姚富江.讓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文理導航,2016,(11).
[3]黃春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策略.中學教學參考,2015,(10):92.
【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研究】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與案例教學論文03-01
談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案例教學法11-17
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03-20
高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探索論文02-21
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簡析論文02-20
初中探究式思想品德課堂活動教學模式研究03-14
談對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的研究03-03
談英語交際策略教學實踐的研究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