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1
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是教育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計劃走向實施的過程。雖然這一教育并無統一模式,但構成教育過程的幾個要素卻是基本確定的,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體、教育對象、教育載體、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對每一個要素的認識和安排都直接關系教育的成敗。而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對兩者角色、功能的認識更是提高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證。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兩種觀點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指承擔教育職責,具體實施教育活動的人、機構或者組織。當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學術界存在兩種學說,即教育者主體論和雙主體論。兩者各有側重,卻都沒有客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
(一)教育者主體論
教育者主體論是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關系的傳統認識,即認為教育是由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共同參與的過程,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體,控制整個教育過程,在教育中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是教育效果好壞的決定性因素。與之相對,受教者是被教化和塑造的對象,是教育的客體,教育客體從屬于教育主體,對教育過程的實施和教育的效果沒有實質性影響。這一觀點長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占據統治地位。
教育者主體論在看待教育客體的作用時,又可分為兩種觀點。一種是將受教育者看作完全被動的個體,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視為是從教育主體到教育客體的單向流通過程。教育客體沒有個性,在教育中猶如應聲而倒的耙子,對待任何事情都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不管教育者傳輸什么內容都會全盤接受。這種觀點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動性以及其對教育過程的制約作用。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與一般的物質客體不同,他們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在接受教育影響時,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存在某種程度的主動性,具有主體性的特征。”
另一種觀點則承認受教育者作為個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卻認為客體的能動作用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范圍內發生。雖然這種觀點沒有把教育客體完全消極化,但仍然經不起推敲。因為在以往的教育實踐中,教師的權威性被不適當地夸大,教師被宣揚為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至高無上的“神”,教師所說的`不僅完全正確并且不容反駁,學生即便心存疑慮也不敢表達。但是,現今的大學生已不再是過去順從的個體,開放的社會環境使他們與社會的接觸日漸頻繁,對現實的感知更為直接,而大眾媒體和新媒體在學生中的普及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和思維,他們的自主意識顯著增強,對于教材所言和教師所說,不再盲目接受,而是會比較、判斷,有自己的見解,會提出自己的疑問。因此,這種觀點雖然看到了教育客體因素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但依舊把教育者置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中心地位,認為教育者擁有絕對的權威性,把主體的作用絕對化了,歸根結底仍然沒有脫離教育者主體論的范疇。
(二)雙主體論和多元主體論
雙主體理論和教育者主體論的最大區別是教育者主體論堅持教育主體的一元論,也就是認為教育主體只有一個;而“雙主體說”則認為教育的主體有兩個,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體,教育內容才是教育的客體。雙主體論又可細分為三種觀點。
一是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處于兩套不同的系統之中,即教育者系統和受教育者系統。教育客體已有的知識儲備、情感體驗、價值理念等都是制約教育活動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施教過程中,教育者是主體,受教育者是客體。而在教育接受過程中,兩者的角色剛好相反。與此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兩者可以實現角色互換。所謂教學相長,受教育者的某些觀點會啟發和觸動教育者,使教育者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進。在這種情況下,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而教育者則成為了被教育的對象。也就是說,兩者都是在教育客體,是兩個主體協同發展的關系。
二是在一定條件下,教育客體也可以承擔起傳統教育主體的功能,對更廣泛的對象實施教育,而不限于傳統意義上的主體。比如,受教育者在課堂上接受了教育主體傳輸的教育內容后,轉而對其他人轉述這些內容時,他們的角色便由教育的客體變為教育的主體。
三是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內容后,還可進行自我教育。反省和內省都是自我教育的表現形式。在自我教育模式中,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合為一體。
雙主體論看到了受教育者的個人因素對教育過程的影響,也看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能動作用,有可取之處。但它混淆了受教育者能動作用和主體性的區別,模糊了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因此,仍經不起推敲。此外,由于雙主體說把部分教育的職責和功能轉嫁到受教育者身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責任意識。有學者認為,“‘雙主體說’存在著邏輯上、理論上的諸多問題,難以成立。“雙主體說”把教育過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這兩個方面說成是兩個過程,由此產生了邏輯上不能自圓其說的矛盾。同時,“雙主體說”在理論研究上也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模糊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基本關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不同作用;同時也淡化了教師作為教育主體的責任和自信。”
和“雙主體論”一樣,多元主體論在教育主體上也拋棄了“一元論”的主張。不同的是,多元主體論有把教育主體延伸擴大的趨勢。這一理論認為教育主體不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環境、教育介體等都可以充當教育的主體,發揮教育的功能。這種觀點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各教育要素對教育過程的影響,但卻有主次顛倒之嫌,貶低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實質上是無主體論。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構成
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調控等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主體。“主體性的概念,一般來說,是從主體對于客體的對象性實踐活動來理解的,它是對象性活動的發動者、承擔者的本質特征。”要深入剖析教育主體的構成,就必須聯系教育客體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體與哲學意義上的客體有所不同。哲學意義上的客體是從人和物的關系上劃分的,是指人類活動的對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類社會實踐的重要領域,無疑也是一種對象性活動。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作用對象不是物,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不是從人與物的關系上來劃分的,而是從人與人的關系上來劃分的,準確地說,是從人與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與被作用、教育與被教育的相互關系上來劃分的。
無論是教育者主體論、雙主體論或是多主體論,都有失偏頗,都沒有客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沒有擺正主客體間的關系。從當前的教育實踐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可分為個人和組織兩個層面。個人層面的教育主體包括教師、領導者、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者、家庭成員等。而組織層面的教育主體既包括經過嚴格程序審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章程的正式組織,也包括學校社團、文藝團體、體育團體、各種興趣小組等各類非正式組織。各類主體在教育開展中應該相互配合、協同發展,以促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現實生活的多樣性,教育對象價值意識形態多樣化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達成不可能通過單一的課堂教育活動來完成,而是要深入實踐,融入到教育對象日常活動的每一個領域。因此,家庭、學校的社團和社會上的有關組織要積極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要和學校形成教育的合力,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評析
在明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后,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看待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的關系。對此問題有兩種觀點。
(一)主體中心論
這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普遍觀點。這一觀點把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定義為“知識的傳授者”,將教育者置于教育過程的核心地位,認為教育者擁有絕對的權威,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和教育效果的主要決定因素。教育者操控整個教育過程,通過運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活動各要素對受教育者的知識、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產生重要影響,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那個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受教育者成才與否完全取決于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構成了一種不平等的“主體——客體”關系。這一教學理念在教育發展史上長期占據重要地位。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育者從教材選取、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采納等方面都完全服從于自身想法,把受教育者視為任人擺布和一味服從的“木偶”,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實際情況,不重視對受教育者意見的征集和反饋,最終使教育活動陷入教育者個人的“自說自話”。
(二)客體中心論
客體中心論在具體教育中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它雖然看到了教育客體的能動作用,但把教育客體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教育的主體性混為一談,否定了教育主體的主導地位,其最終必將導致教育的自。
主體中心論和客體中心論雖然強調的重點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單方面夸大了教育過程中某一要素的作用,都沒有擺正教育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事實上,不論是傳統的課堂講授還是其他教學形式,教育者對教育過程的主導和控制是不容否定的,教育者作為教育主體這一點也是不容質疑的。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也不應該是一方完全服從另一方的主次關系,而是一種相互依存,雙向互動的關系。雖然教育者作為教育主體對教育的諸環節握有主動權和決定權,但這并不意味著教育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也并非表示教育者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確和不容置疑的。所謂教學相長,教育的主客體雙方應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如果把教育主體的角色讓位于受教育者顯然不合適,因為教育內容和學生的價值理念緊密相連,指望依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達成教育目標是不現實的。與此同時,在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環境中,教育客體和教育主體一樣都能接觸各類信息源,因此,寄希望于教育者的單方說辭扭轉客體的消費觀也是不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下,和客體的互動至關重要。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2
思想政治課教學,采用的教學模式是不能固定的,應該根據教師的操作能力以及課堂的實際內容來決定。任何教學模式的采用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下面談一下“暗示———領悟”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暗示———領悟”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造一個生動真實的情知結合環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引導學生在一種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況下從事智力活動,達到高效率的記憶和領悟。
我國的“樂學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情知教育”等都屬于這一類。愉快教育就是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教師教學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課堂學習與課余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從情感教育入手,給學生愛和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實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體人格教育。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為“愛、美、興趣、創造”。成功教育就是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適當調整教育的起點,設計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學目標,分層漸進,讓學生多體驗成功,進而不斷增強自信心,強化學習動機。這實質上是激理論在教育上的實際運用。情境教育由我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所創。她把中國古代美學中的情境理論移植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之中。現在,此法已被運用到政治課教學之中。這幾種教學模式在我國正在快速推廣。它們的共同點都是肯定了望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挖掘出學生的“情商”,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讓學生愉快地、有信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暗示———領悟”教育主要是通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情感因素來達到德智教育為目的的模式。
其教學的一般程序是:創設情境———參與活動———總結轉化。這里的創設情境與發現法的創設情境有區別,發現法創設情境主要圍繞問題為中心,促使學生活躍思維,提出問題。而暗示法中的創設情境是為了通過暗示,促使學生領悟其中道理。暗示作用的發揮,需要通過學生的能動性而起發生,因此,必須有一個學生參與活動的階段,比如通過唱歌、聽音樂、表演、談話等活動,這些活動是教師在創設情境階段所設計好的,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有時,學生的領悟還得通過教師的啟發。總結啟發階段,就是要求教師在學生活動之后進行理性的總結,使情與理相結合,這時教師的講解也不同于講授課的講解,因為,講授式的講解是以學生沒有在特設的情境下進行活動的前提下進行,學生缺乏一種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而“暗示———領悟”模式下的講解已經有了暗示的活動過程,只不過通過講解進行強化,促使學生領悟的發生。可見,“暗示———領悟”式是在教師主導下的以情悟理的教學過程。這種教育模式如果在政治課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學內容時采用,效果特佳。一般來說,在政治課教學中,它常常與講解模式結合起來進行使用。或者說它只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加以使用較為普遍。下面主要介紹幾種暗示方法。
情境暗示法———教師采用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來達到暗示教學的方法。比如:上集體主義價值觀內容時,創設情境:播放歌曲《為了誰》,歌曲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深刻的內容,優美的音樂形式對學生的心靈有著振撼的作用。
板書暗示法———板書也能起到暗示的作用。教師要善于使用各種各樣的符號,如重點內容用著重號、波浪線,思維過程用箭頭表示等等。還要善于用彩色粉筆,如在知識點比較的時候,可用不同色彩,教學重點則用紅色標出等等。這些都起到暗示的作用。
總之,暗示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創設情境、或是幽默的語言以及對比強烈的板書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情感、求知欲。而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通過學生的心理途徑。這充分肯定了學生一個理性與感情同時活動的學習主體。改變傳統教育觀念中只相信理信力量的片面觀點,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國還只處在嘗試階段,隨著心理學研究與教育改革的深入,必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3
摘 要: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這種“快樂”的激勵性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創造天賦,從而使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創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快樂”因素,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撒快樂的種子,讓快樂在教學中發芽、開花,讓學生在樂中學。
關鍵詞:快樂;鼓勵;機會;閃光點;課堂氛圍
最近看了一期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調解員胡老師在為一對母子調解時說:“小孩為什么會沉溺于網絡,是因為有三個缺,其中一缺是缺少可愛、快樂的課堂。”他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我不禁自問: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給過我的學生快樂的課堂嗎?多少年來,思想政治課被學生定性為“枯燥無味”。那么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起來,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的課堂呢?
一、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鼓勵和機會
俗話說:一句贊美的話勝過一百句批評。心理學家伯利納從學生學習需要的角度進行實驗,證實:受到鼓勵的學生學習勁頭十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缺乏鼓勵的學生,學習沒有勁頭,學習成績有下降趨勢。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這種“快樂”的激勵性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創造天賦,從而使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比如,我在講授關于“意志”這一課時,涉及了“愚公移山”這個典故。很多學生都提出了疑問:“愚公這種蠻干的方法也太耗時間了吧,又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和經濟,這值得嗎?”對于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并沒有回避,也沒有用教師的權威來壓制,而是引導學生講出他們的想法,當第一位學生講出可用炸藥時我以鼓勵的話語肯定了他,于是緊接著開隧道、用纜車、搬家、開發旅游搞經濟……各種透著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學生中涌現,學生創新的意識也被激發,在這樣快樂、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
二、關注每位學生,著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各種智力只有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劣之分,輕重之別。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他們蘊藏的創造才能,真誠地關心和愛護學生,相信你的學生都是金子。”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學生心底的“大金礦”,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所以在教學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要給予適當的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快樂,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性。作為教師,要隨時探明并發掘出這些寶藏。要對學生不斷地賞識,不斷地激發,只要你對他們充滿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傳遞給他們,他們就真的能從“我能行嗎?”“我還可以!”到最后變成了“我真的不錯。”有道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教師不能僅憑成績的好壞來定論一個學生,而是要善于捕捉和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只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在課堂上給他積極發言的機會,就一定能讓他重放光彩。
三、營造互尊互信的課堂氛圍,以心動促互動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強調教材是“經典”,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觀念;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敏捷。改革開放、信息交流,現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狹小,學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這勢必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一書說:“如果班級里能夠營造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思想的氣氛,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談話,而教師以高度的機智引導并且參加到談話里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可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提供相互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和場合,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然后加以點撥引領,通過討論找答案。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的意見,不可強求一律,即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注意并善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如,在《消費者權益》一課時教學,我設計情景一:
一條微博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波。
“3個菜消費3600多元”——大年初六的這條微博,經過兩天三萬條的轉發量,讓三亞這座位于中國最南端的熱帶濱海城市,成為眾矢之的。隨后的幾天,以三亞為發端,公眾對國內旅游城市欺客、宰客等問題的討論,開始在網絡上彌散。
網民“汗青—劉瑤”在微博上稱:經歷過黃山上一盤蛋炒飯100元;經歷過草原上被牧民索要賠償草被踐踏的損失費1000元;上過最貴的廁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侵犯我們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我們將如何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呢?
教學情境是一種潛在的課程,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敞開、引發真正意義的對話。創設互尊互信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把教與學的過程變成師生交往的平臺,讓學生“有恃無恐”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需要。
四、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成功的教學,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智慧,又能營造出一種民主、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成功的教學,教學方式是關鍵,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在課堂上,為教學而進行適當的游戲活動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一框題時,我課前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自學課文內容,課上利用模擬法庭,讓學生過了一把審判癮,形成一個有利于創造性思維開展的課堂小環境。因為學生在這種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同時,在這樣一個寬松平等的氛圍中,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發言的偏差還能得到同組同學的幫助,他們從法律、道德的角度,結合所學內容,把本節內容理解得很透徹,知識難點迎刃而解。
五、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快樂中求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們的教育應該解放學生的腦,讓他們去想;解放他們的雙手,讓他們去做;解放他們的嘴,讓他們去說;解放他們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常言說得好,玩是少年兒童的天性、是孩子們的共同特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善于利用這一特性,將教學內容加載于游戲、實驗當中,完成教學任務,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講《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時,讓學生做一做折筷子的實驗:先折一根,再折一把。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斷就難。從而實現本課關于合作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筆財富的教學目標。
又如,在學習《公民有序參與政治》時,我布置學生先預習,并查找一些相關資料。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一堂知識競賽課,有必答題和搶答題,最后評出優勝個人和優勝小組。這種競賽活動滿足了學生有趣、好玩的心理需求。在歡快、活躍、情緒高漲的氛圍中,個個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激發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掀起課堂教學高潮。可以這樣說,只要不把知識變成僵死的靜止學問,只要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總之,創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快樂”因素,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撒快樂的種子,讓快樂在教學中發芽、開花,讓學生在樂中學,最終會結出成功的果實。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4
我國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把所有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的需要。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把課堂變成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給教學課堂注入活力。
一、初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1、推動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目標的實現
初中思想政治課與學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案例教學法的優化運用,可以極大地推動政治課目標和教學效果的實現。初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通過精選教學案例,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國情與現實社會,使得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使其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使中學生具有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1]案例教學法在優化運用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課程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生活的能力,力求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極大地推動了初中政治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2、調動初中學生政治課的興趣和熱情
初中思想政治課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中思想政治課內容較為枯燥,理論性較強,需要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由于政治知識枯燥乏味,案例教學法的優化運用將知識融入到案例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分析,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案例教學法使理論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提高分析能力,收獲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參的熱情,調動初中生參與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3、培養初中生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與實際相接軌,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培養初中生從實際出發,認識的發展離不開實踐。初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分析實事案例,把學生帶入了具體的案例情境中,培養了學生理想思維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初中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把握的幾個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案例教學要切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針對學生的實際。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仔細篩選,要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最后要回歸教學目標。此外,案例的難易也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案例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確定。在案例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也要針對學生,正是這種鮮明的針對性,才可以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
2、參與性原則
案例教學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更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課程的教學。案例教學中學,只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展有效的互動以及討論,才能實現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3、啟發性原則
通過案例情景及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因而案例教學具有極大的啟發性。進行案例教學,教師要及時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視野,把思維推向縱深。教師只有堅持啟發與引導并進,才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實現教學的目標。
4、難易適中原則
選擇案例時要考慮案例的難易程度,案例不能過于簡單明了,更不能晦澀冷僻,應該使案例與學生接受能力相符,對學生的知識的擴展起推動作用。將案例難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結合所學理論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成學習任務。難度難易適中的案例使所有人都能夠有理可循,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樂趣。
三、初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1、端正初中政治課教師的認識與理念
教師是案例教學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只有教師樹立正確的認識,才能合理的運用案例教學法,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要引導初中政治課教師認識案例教學法的作用,端正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在運用過程中泛濫使用的問題,要優化運用初中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案例教學法作用,要將案例教學法放在具體的場景中,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提高教學質量。
2、提升政治課教師的素質和技能
部分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師素質和技能上還存在不足,教師的素質和技能直接影響著教學的過程和效果,必須努力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技能,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首先,要著力提高教師堅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才能確保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向的正確性。其次,著力培養教駕馭案例教學法的勝任力。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案例知識,還要掌握大量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否則無法駕馭政治課課堂教學。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的教師要不斷地轉換角色,教師要掌握好這些角色技巧,確保案例教學的討論有條不紊的順利進行。
3、激發和培養學生有效參與的意識
思想政治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沒有學生的配合,起不到任何的教學效果。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在優化運用案例教學法時,必須要激發和培養學生有效參與案例的意識。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學習主動、有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當今,為了適應未來的社會,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在案例教學的課堂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及時的幫助,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5
素質教育是科教興國偉大戰略的具體實施,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基礎教育的必然選擇。素質教育是在應試教育嚴重阻礙現代教育發展的情況下產生并發展起來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動性、創造性等方面的素質,而且,素質教育在不斷深化、發展,這為我們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是農村中學,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許多中學初中教育仍然被禁錮在升學考試壓力下,特別是我們農村中學,初中教育仍存在著為千方百計多上幾名重高生而拼搏,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本意。而政治課還被作為一門應付升學考試的科目去完成,許多農村中學把初中的政治課作為副科,不管教師所學什么樣的專業知識,都可以安排來從事政治課教育、教學工作,有的學校干脆用政治課來平衡教師工作量的節次搭配。
在對政治課工作量的質的認可上,絕大多數學校把語、數、外學科系數定為1.3~1.4,畢業班甚至為1.5,而政治課始終為1.0。政治課教師得不到學校的認可,地位卑賤,因而有許多教師都不愿從事該科教學,即使學政治教育專業的也要求改教其它科,或暫處于無賴地進行工作過渡,很難去體現素質教育的性質和要求。這樣,客觀上降低了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加之其它因素影響,使素質教育成為形式,而實質上還是應試教育,這極大地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實施,妨礙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難以真正實現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標。現行的初中的政治課教材雖說歷經了多次改革,但還是存在著不利于培養學生素質教育的編排,政治課知識理論化后的思維定式強化了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惰性,反正只能以書上的說法為準,減弱了思維上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這與素質教育是完全相悖的。
二、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而學校要落實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強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道德觀、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對學生來說科學知識越豐富、越深奧,就越需要教師的幫助;社會矛盾越尖銳,價值取向越多樣化,就越需要教師去引導。教師從事教育教學要有過硬精湛的業務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的`指導。
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教書育人,擔負起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不僅要有充實的知識,而且還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在教學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思想政治課本身體現了多學科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練好內功,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平面的教書匠”,要努力成為“立體型”、“學者型”的教師。
三、開展好第二課堂活動,加強時事政治教育,培養能力,提高覺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第二課堂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要在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學生參加撰寫政治小論文活動。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有力地深化了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內容,是落實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具體體現,對于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鍛煉學生才干、堅定學生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演講賽,參與制定家庭投資計劃,模擬法庭等活動。初中的政治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分析時事,讓學生圍繞時事主題,開展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由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提出新穎獨特的觀點和角度,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改革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從教學方法上看,長期以來我們都習慣于“灌輸法”,教師表演的是“獨角戲”,學生似乎成為“留聲機”,沒有把學生當成是一個活生生、富有思想和感情的人來看,這樣,從根本上堵塞了學生思維的大門,妨礙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反對“注入式”,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改革教學方法的先決條件是真正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引導學生多渠道把握外部信息,占有大量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然后經過學生大腦運用科學方法對其進行加工制作,以提高學生自身素質,變教條式的死記硬背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把思想政治課體現的概念、原理與進行人生觀、世界觀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在教學方法上要創新,要堅持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問題式和探究式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經常自制幻燈片,自制課件,充分利用投影儀、錄像機、VCD、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要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更新教育、教學的觀念,提高素質,優化課堂結構,活躍課堂氣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才能有機地把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改變農村中學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貫徹實施素質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6
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初中的政治課程的教學也有了全新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學需求。因此,如何從學生角度進行教學模式的建構業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是推動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當前初中的政治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思想落后
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育思想必須要發生根本性轉變,應由應試教育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理念進行裂變,要特別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是當前依賴課本機械講授的現象依然普遍,滿堂灌式枯燥無味的說教根本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部分老師將政治課上成背誦課,羅列知識點讓學生機械識記,無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得到高效發展,綜合素質自然也就無法提升。
2.教學手段落后
政治課程理論性較強,教師們大多采用講授法,人為剝奪學生的發言機會和思考權利,久而久之,學生思維惰性增強變得不愿思考。而教育現代化步伐加快,多媒體系統進入課堂必將催生教學方式的變革。但是教學中那種過于依賴多媒體手段讓整堂課都圍繞著音頻和視頻信息來組織進行的做法也不可取,它會無意間忽略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造成信息技術主宰課堂的錯誤現象。
3.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來源,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興趣的來源,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去開展教學活動無疑會產生事倍功半的后果。很多教師依然只就課本中的案例進行簡單的探討,無法將生活感悟靈活地融合到課堂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僅從課本中了解到的政治知識畢竟是有限的,離開生活的政治課堂必將源水枯竭和一潭死水。空洞的內容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從而使得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逐漸喪失,最終影響到教學效果。
二、初中的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1.將課堂還給學生
從當前世界發展情況來看,未來發展將集中在人才資源方面,通過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將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教師應當首先加強知識傳授,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有機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培養。此外教師還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學七年級第三單元《保護自我》時,首先應當讓學生自己談談,小組內交流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侵害事件,或者是自己所知道的侵害事件,然后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仔細思考侵害事件產生的原因,最后進行總結如何才能防止侵害事件發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起到引導者的作用,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保證教學任務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逐步完成。
2.讓信息多元融合
教學手段落后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的一大因素。首先教師應當要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情景教學、生活教學等多種情境的導入,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和多媒體手段,將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轉換成圖像文件和聲音文件顯然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只要發揮相應的引導作用即可。例如在進行《做情緒的主人》內容講授之前,教師首先應當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可以通過圖像文件展示學生不同情緒下臉部的神情,隨后在學生的細致觀察下,理解“不好情緒”下人臉部的“丑”,進而引出人應當具備積極樂觀的心態。
3.使課堂融入生活
教材中很多的理論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因此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很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時事政治的引入利用,并將理論知識點融入時事政治事件中,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一個個知識要點。例如教師在講解市場經濟觀點時,可以適當引入地產經濟泡沫泛濫的案例,同時也可以加入我國“一路一帶”、上海自貿協定等基本概念等等,讓學生對于資金運營有一些基本認識,從而深化對市場價格波動的理解。另外還可以引入銀行利率調配對國家經濟的影響,這一做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即使學生對于有些地方無法理解,不過正是由于問題存在,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總而言之,給予學生更多的.表現機會、構建更加活潑的高效課堂是政治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育觀念,要積極將社會生活融入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多元的教學手段,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斷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將初中的政治課堂帶入一個精彩紛呈的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王北平.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科學中國人.20xx,(2).
[2]王曉霞.初中的政治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科學中國人.20xx,(2).
[3]滕飛.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的政治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課程資源.20xx,(8).
[4]陳東軍.初中的政治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J].考試周刊.20xx,(58).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7
所謂情感教學,從最根本的涵義上說,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人對受教育的人進行教育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人對受教育的人進行教育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諧的統一。情感教學的原則最起碼有三條:即寓教于樂原則、以情施教原則、師生情感交融原則。
情感教學理論認為,在學校教育的實踐中課堂教學活動并不是單一的認知信息的傳遞過程,而是一種師生情感不斷升華與交流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和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善于思考與運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此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就是情感教學最根本的內涵。在情感教學法理論的指導下,本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認識到,情感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學習的情感起到了“激發、維持、鞏固”的作用。
1.促進了學生認知的發展。
由于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學習中運用已學的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習新的知識,學習上的事半功倍,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努力地進行學習。
2.促進了學生潛能的開發。
由于課堂教學的手段采用多種方法,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更在教學活動中開發了自己潛在的才干,如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更認真學習知識。
3.促進了學生的良好品德的養成。
課堂教學中民主的氛圍,教會了學生尊重他人,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又讓學生學會團結他人,學會合作與競爭,產生時間效率觀念,培養了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4.有利于學生社會化的發展。
情感教學沖破了傳統的教學樣式,給學生盡情表達的,與人交往合作,積極參與決策,自覺參加活動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提高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等社會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5.有利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寬松友好的人際關系等,無不蘊含著豐富審美因素,學生在其中提高了審美情趣。培養了審美能力,樹立起美好的理想。
那么如何運用這一教學法呢?本人就教材、教法、評價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中學的思想政治教材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我們在利用課文教材時,必須對課文內容融會貫通,同時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充與提煉,整合教育的資源,善于捕捉與挖掘教材內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將祖國美麗的風光進行淋漓盡致的描述,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題內容,同時也深刻體驗到人與自然需要和諧關系,通過教師對教材內容拓展與各方面因素的整合,經過藝術性的加工與處理,使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也獲得情感上的陶冶,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美感,增強了對愛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感的體驗。使課堂教學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學情景,使優化了的課堂教學成為情知互促并茂的學習境界。
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如何研究教材,挖掘情感,使課堂教學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得到和諧與統一,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實踐中研究與思考。用教材中的情感內容陶冶學生,學生的情感往往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有意設計一定的教學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智慧,喚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教材中有許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戰斗英雄不屈不撓的斗志,勞動模范忘我的工作態度,科學家的廢寢忘食、刻苦攻關的精神等,無不牽動和豐富著學生的情感。又如,思想政治教材中,祖國悠久的歷史、遼闊的國土、美麗的大自然,同樣會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學中,可運用多種手段,使教材、老師之情融會成學生的感情,變成一種學習的熱情和沖動,同時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陶冶。
二 .教師真情相呼,激發求知欲望
中小學生都具有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他們在學習時,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具體情節的敘述上,不能完全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和擺脫具體情節去理解課文的含義和中心,鑒于此,創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接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甚至會使學生與課文融為一體,就好象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們中間一樣,這樣學生受到的感染才深,對文章的理解才透。因此教師必須創設熱情奔放的課堂氛圍熏陶學生
情感教育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學,并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的實踐磨練,探索與研究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形成師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學風格,在情感教學理念的引導下,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實現教學精神與教學能力新的突破。
教學中,教師要開啟學生的心扉,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體態語的運用非常重要。“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緒的“晴雨表”,有時一個眼神會使學生激動不已,一個手勢會使學生專注認真,一個微笑會使學生心花怒放,一個動作會使學生開懷大笑……因此,當我們看到學生開小差或隨意說話時,當有些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我們不要過多地指責或批評,而應該用一些恰當的體態語去暗示,這樣,往往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一次,有一位一貫優秀的學生,考試偶爾失敗,上課總是無精打采,回答問題語無倫次,我沒有去批評他,而是給予一種鼓勵的目光,結果,這位同學下次考試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熱愛自己學科的老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教師的話語中不僅包含了科學的意義與內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熱愛科學的人,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情感。”教育家的精彩的一段話,清晰地道明了教師對科學態度、感情,對學生的求知興趣與情感具有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
任何教師想獲得教學的成功,樹立對科學知識的滿腔熱情的態度與信心,才能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教師在組織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循循善誘,用自己的真情般愛心,創設與營造激發師愛的場景,為學生培養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在教師的熱情與用心的呵護下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與體驗,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社會激烈的競爭樹立自信、自強從容、的信念,這就充分體現了情感教育的內涵與本質。我們認為真情呼喚,激發求知欲望,是教師實現情感教育高層次的思想境界,這種精神必須體現在平凡的教學實踐中,才能放射愛的無限能量,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學生的發展獲得雙贏。我曾經在工作的實踐中,接觸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進行了一次交流,當我談到他的學習情況時,他就對我說了一件非常難忘的事情,在他的眼光里充滿著幸福感,原來在小學時,由于他的思想品德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存在問題,進入初中后,他的思想政治課程便顯得捉襟見肘,這時他非常幸運地碰到了一位知識淵博、人品優秀的教師,重新點燃他心中的希望之光,教師高超的教學方法與豐富的教學情感深深吸引了學生,更值得欣慰的是,在一次試卷講評課上,教師對學生考卷進行總體評價后,竟將他的考卷作為范卷進行點評,并公開對他的進步進行表楊。聽著,當時的他心里涌流著一股暖流,感到非常激動,教師真情的鼓勵,將成為他勤奮拼搏的核動力,他體驗到教師的真情帶來了學習的幸福與快樂,最后順利考取重點高中。這事例非常深刻說明我們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將締造學生終身的前途與未來的命運,教師應該自覺地、有意識地關心與了解學生的困難,由教師的愛去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噴發學生無窮的'求知欲望,師生情感的真心相呼,成功架起一座情感交融的“心橋”。
三、熱情評價,升華師生情感
本人認為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按照教學目標,在傳授文化知識過程中將有關知識點運用提問的方法,對學生所作出的反映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在評價的過程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學評價是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的環境、形式與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認知與情感兩類信息的溝通。教師如何開展教學評價,優化課堂教學環境,促進認知與情感雙贏發展。
①以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的情感世界
情感教學植根于教學活動始終,教師要善于研究與反思教學實踐的能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握情感教學的契機,使課堂教學活動實現更完美更理想的境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與途徑,因為在教學評價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需要教師自己要有豐富的情感修養,去潛移默化感染學生的情感世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喚起學生的情緒與情感,形成師生情感交融、溫馨愉快的學習環境,為思想情感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教師具有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熱情,并延伸為對學生的熱愛,隨時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同時更注重滿足學生心理情感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情感交流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不斷升華師生的情感基礎,為實現師生知情互動、課堂評價創造和諧寬松的環境,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②以高尚人格魅力,增進師生情感的內聚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經濟形態的變化,教育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教育必須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學校教學改革關鍵是課堂教學的改革,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執行者與實施者,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教育理念,探索與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是實施情感教育一個重要的環節,教師對教學評價的態度、形式與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能客觀反映教師對教育的熱情、學生的熱愛,同時折射教師的職業修養與人格魅力,增進師生情感的內聚力與感召力,教師必須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思考與研究教學評價策略與方法,對優化課堂教學環境,增進師生情感,實現知情互促并茂的學習效果有深刻意義。
③以創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評價策略與途徑
在實施情感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揚改革創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論為指導,對情感評價的策略與方法進行實踐的探索與研究,努力創造教學水平進入更高的境界。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時,可以實施顯形與隱形的評價策略與方法,所謂顯形的方法,就是通過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設計,創設師生情感互動的環境,有準備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問題教學,特別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適當降低對知識點的評價要求,并對他們的表現更應偏愛于熱情的贊賞與鼓勵,有意識培養求知欲望,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使教師的教育能滿足學生認知與情感共同發展的需要,形成和諧合作的教學環境,在整個的過程中能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與體驗,就是顯形的評價方法。而隱形的評價方法,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隨時關愛學生的表現,對學生的評價表現在細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動作,充滿激勵的眼神,這樣引起師生情感交融的行為就是隱形的方法。通過對情感評價策略與方法的有效實施,既能促進學生學會科學知識,感悟人類科學知識,又能增進師生情感的互動與交流。
顧泠沅教授對我們說:“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教育專家用非常執著與質樸的語言,充分說明師生情感交流對促進學習者學習品質的培養具有深刻的意義。情感教育滲透在我們學校教育各個環節,需要我們用真情的呵護,情感教育之花將綻放出更加美麗的花朵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8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時代性強,而且又是理論性的科目,普遍存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要改變這一種狀況,達到素質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識,而且要達到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須端正教學思想,從實際出發,大膽改革。
一、課堂教學要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政治課應努力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
“實”,就是一切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區別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對一個模式,一刀切。因此,我們通過認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據我校初三學生實際狀況,分別為三種類型學生提出有所區別的要求:1、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把知識轉變為能力和覺悟,并加強綜合訓練;2、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注重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下功夫,讓學生理解記憶;3、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查補和復習,強調從基本概念入手,加強基本訓練,力求學一點,當堂復習,當堂鞏固。同時,適當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組織學生學習時事、討論課、報告會,搞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并結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加以分析,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收到了實效。
“活”,即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靈活,就是要盡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討論式、圖表法、比較法、歸納法、濃縮強化記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備課時,我們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在上課時,我們讓學生既動眼、又動手;既動腦、又動口,充分發揮師生的雙邊活動的作用。如在講到“民主是逐步發展的”時,我首先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思考、并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這個鄉村生產力發展狀況如何?2、這個鄉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該村村民的民主意識高不高?從何看出?學生經過看書、思考、討論后,用書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再深入討論:“為什么該村村民的民主意識不高?要改善這種狀況能否一蹴而就?為什么?”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如指導學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選代表還不是上面說了算”的原因,引導學生認識這是由于封建專制的思想影響在中國農民頭腦中的反映,說明肅清這種思想影響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然后,教師加以歸納,學生就比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發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記硬背,也使學生從中領悟到在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過程中青年學生的責任和應有的`態度,從而教活了知識。
“準”,即以大綱和教材為準。講課時,我們應準確地把握本課在全書中的地位,以及重點、難點,盡量避免違反科學性的錯誤。特別是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學,更要做到準確、明了、簡潔,如在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個基本原理時,我首先點出了這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接著列舉幾種社會形態的更替,說明這些都是由客觀規律決定的。最后我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同樣是受這一客觀規律支配的,從而要求同學們要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樹立起“振興中華,實現四化”的理想,也達到了提高思想認識的目的。同時,十分強調學生答題的規范化和準確率,把這個“準”字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和練習中去。
“精”,即要求教師要做到精講、精練、精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較好地突出重點、難點,詳略得當,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化難為易,使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同時,我們也注意加強學生作業的練習和講評的精練。在練習過程中,我們主要依據大綱和教材,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點與難點,并對各地有關的練習進行精選,反對照抄照搬,搞題海戰術。在講評過程中,主要是針對學生錯誤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評,幫助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糾正,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鞏固了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三對口:教材與大綱對口;練習與學生實際水平對口;練習與中考試題題型對口。力求做到:聽得懂、看得見、摸得著、記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體、抓兩頭、促中間、積極轉化和輔導差生
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努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體,對學生全面負責,著眼于大多數和大面積的提高,決不讓一個學生落伍。既要培養優等生和中等生,保證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學生,更要注意去積極轉化和輔導差生,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轉化差生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對差生要熱心、耐心,愛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教師應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認識到差生優生同樣是祖國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設的后備軍,差生學習基礎差,更需要得到教師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師和全體同學的尊重。對差生,決不歧視他們,而是偏愛差生,重視差生,關心愛護他們,切忌一味指責。課外多花一點時間與差生談心、談學習,幫助他們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導他們查漏補缺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差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用愛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尋找,去發現差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常為自己的優點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學生陳金元,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可是手卻很巧,一到課余時間便畫畫,畫各種各樣的動物,有時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個課桌面仿佛成了一個“動物世界”,遭到許多教師的批評。我發現這種情況之后,多次與之交談,肯定了他的心靈手巧的一面和在繪畫、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這種天才,如果在學習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藝術學校去深造,一定會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并指出學習基礎差只是暫時的,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努力。勤能補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講究學習方法,一定能夠補上來的。此后,這位學生學習上有了變化。我又及時給予督促、幫助,指導他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同其他教師一起為他補習功課,同時,對他學習上的每一個進步,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到學期結束,他的各門功課的成績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經常為班級黑板報畫刊頭,得到全體教師和同學的認可。
最后,要耐心輔導,逐步提高。教學上要充分考慮到差生的接受能力,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關鍵在課內,功夫在課外”,也就是在平時。在課外,要組織差生給予耐心輔導,特別像我們這樣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學生基礎差,只有耐心輔導,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經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課余時間,每次組織三至五名差生,給予耐心輔導,決不歧視、諷刺、打擊他們。在輔導中,主要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糾正他們錯誤的學習態度,而且針對差生知識的缺漏,循序漸進,多啟發、多引導,鼓勵他們,使他們不
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學有信心。臺下十年功,臺上幾分鐘,經過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總之,在注重素質教育的同時,應狠抓教學質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重視輔導和轉化差生,只有這樣,政治課教學才會取得明顯的成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9
古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正處于人生發展關鍵時期的中學生,具有不成熟性、可塑性、發展性的特點,犯點錯誤在所難免。然而最頭疼的就是遇到那種經常犯錯的學生,大錯三六九,小錯天天有,軟硬不吃,時間久了,大多數教師即使再“神通”,幾乎對他們無計可施。此時的教師可謂既傷心又憤怒,對這些犯錯的學生往往是一頓“臭罵”或者把他們喝出教室,甚至寫檢討、叫家長、立保證。而最終的結果僅僅是造成了“虛假的繁榮”——擺平了,學生把頭低下了,老實了。事實上,高壓之下的認錯和檢討有多少是心靈的真正感化和頓悟呢?
其實,學生表面上的認錯大多是對付教師高壓的權宜之計罷了,教師一味地訓斥、諷刺挖苦甚至是歧視、體罰只會刺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覺得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抬不起頭,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有時候他們索性“破罐子破摔”,當面頂撞教師,弄得場面很是尷尬,也不利于整個班級的管理。雖然說教育要講究時機,錯過時機可能會減弱教育的效果,但是如果遇到任何事都講究“及時”,說不定還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生活常識:在下雨天時,褲腿上多少會濺上些濕泥點,此時若急著用手去抹的話,一個個濕泥點就會擴散成一大片泥斑,弄得一團糟。還不如暫時不管它們,專心做別的事情,等到濕泥點晾干了水分之后,用手指輕輕一彈便灰飛煙滅,甚至連泥點的痕跡都不會留下。學生犯錯了或是跟教師頂起了牛,與下雨天褲腿上的泥點沒什么兩樣,先別急著發火,不如先晾干糟糕情緒的水分再去處理。
曉北曾經是個讓人很頭疼的學生,經常遲到、曠課、拖拉作業,而且還有沉溺網絡的惡習。教師的批評教育沒有效果,家長的打罵訓斥已成為習慣,最后發展到三番五次跑到學校,采取“死盯戰術”也不見什么效果。看著他那副桀驁不馴、不思上進的模樣,我這個做班主任的也很著急、很糾結:怎么辦?不能放棄!但轉念一想仍是一籌莫展,的確沒有什么好招了。一天大早,我得到消息:他又鉆了放學的空檔去上網了,而且前兩天的作業又落下了不少。頓時,我一肚子的火驟然升起:早自習還未下課,我便板著臉氣呼呼地推開教室后門沖了進去,三步并作兩步走到他課桌旁。坐在后排的曉北似乎已感覺到“苗頭”不對,忽地一下站了起來,膽怯地看了我一眼,喊了一聲老師,聲音很小。看著他縮著脖子,耷拉著腦袋,一副緊張的樣子,我動了惻隱之心。于是我強壓住了火,走開了。在回辦公室的路上,種種選擇縈繞在腦際:如何有效地處理這件事?是上報學校給他一個處分,還是再次在班上公開批評、念檢討?還是和家長溝通,共同解決?是單獨找他談心,私下里解決?種種處理方式在我的頭腦中閃現,種種處理方式的結果,我也在不斷預料。曉北緊張的神情也讓我疑惑:這次為何如此緊張?以前沒有過的,難道有了自知之明?我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但仍不能確定我的判斷,然而再想想以前收效甚微的處理方式,我把原先的想法都推翻了,決定另辟蹊徑,大膽試一試——不公開,不叫家長,也不主動叫他,先放一放再說。
就這樣,我像平常一樣上課,但在課堂上我總要多看他幾眼,好像在等他主動給我交代,下課后也不叫他,裝作全然不知的樣子。一天下來,曉北似乎有些緊張了。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周末的晚上,我收到了一條短信:“老師,對不起,我知道錯了。這幾天,你雖然什么都沒有說,但我知道你對我的那點事早了如指掌了,謝謝你給足了我面子。這幾天,我每天都期待著你能對我講一句話,哪怕是把我拉出去打兩個耳光也心甘情愿。但是你什么都沒有說,簡直讓我痛苦不堪。當你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的`時候,我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小洞鉆進去。我決定改,保證以后不遲到、不曠課,也決不會再去上網,要做個好學生,你能相信我么?我不想讓媽媽再為我傷心了。”看完短信,我的心許久沒有平靜下來:一是慶幸原先的判斷是正確的,幸虧當初沒有發火,不然局面會很糟糕;二是曉北那天的態度有較大轉機,幸虧我沒有忽略掉這一點。我為我冷靜的處理方式感到高興,同時又為我以前待曉北的態度感到慚愧。我思忖片刻,在手機上寫到:“老師看到你愿意“痛改前非”,決定“摒棄前嫌”做一回“冒險投資”,但希望你不要讓我賠得太慘,老師實在傷不起啊!我知道你很愛自己的媽媽,有愛就會有改變,我相信你一定會有陽光的明天!”在短信的最后我還留下了一張燦爛的笑臉,對他我是充滿了陽光般的期待,因為對于如何轉化他我早已成竹在胸。
后來,我隔三差五給曉北打個電話聊一聊,話題基本不涉及學習。有時也和他父母溝通一下,時不時也表揚一番,說曉北進步很快等等。為了鞏固教育成果,我和其他科任教師約好,對于曉北身上出現的好的變化和優點,哪怕是極小的優點,也要不失時機地加以表揚并放大。同時,我還通過不同的途徑將曉北表現好的信息傳遞給他的父母,同時也把父母對他的夸獎說給他聽。聽慣了批評和經受打擊慣了的曉北,在無形的壓力下居然不再遲到了,曠課也很少了,網吧也很少去了。作業也能按時交了,字寫得比以前更工整了,在班級活動中也看到了他忙前忙后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期末考試中,曉北在班級里一下子進步了20多名!家長會那天,望著陽光下的母子二人緊緊抱在一起,笑得那么開心,我的眼角濕潤了。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不論意見多么中肯,硬要被人接受你的意見將是很不聰明的做法。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點暗示,由他自己思考并做出結論。”青少年正處于自主意識迅速發展的時期,有很強烈的自尊心,當他覺察到教師是有意地要說服自己時,往往產生心理上的準備,從而警覺起來,并對教育引導進行挑剔,甚至形成心理對抗,產生逆反心理,而當他沒有感覺到教師是有意說服自己時,則比較容易接受意見,改變態度。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具有較強可塑性的中學生,落后只是暫時的,犯錯誤也只是暫時的。作為教師,絕不能對學生求全責備,不能一看見學生犯錯就心煩意亂、大發雷霆,要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教育智慧,學會寬容。因為教師的責任不在于禁止學生犯錯誤,而是對犯錯誤的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抓住有利時機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
當再遇到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先不要急著發脾氣,要像對付下雨天褲腿上的濕泥點一樣,先晾干糟糕情緒的水分再去處理,此時師生之間消除了隔閡和戒心,架起了彼此溝通的橋梁,只需“輕輕一彈”,犯錯學生的教育轉化自然就能獲得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思想政治教學論文12-03
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情感教育探索的論文03-25
初中思想政治課中德育教育論文10-07
對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的思考的論文03-22
思想政治優秀論文表彰03-18
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1-17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論文11-20
初中音樂教學論文11-06
初中物理教學應用論文02-18
初中政治教學的論文03-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