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新舊教科書的比較異同論文
教科書的研制理念是指導教科書研制編寫的基本指導思想,反映的是教科書編制者的課程觀和教材觀,是一種價值取向,即教科書的編制者期望通過對該教科書的學習,使學習者的身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是一種區別于微觀課程目標的宏觀課程理想。思想政治課教科書的研制者和使用者要對教科書的研制理念有明確的認識和理解。
一、思想政治課舊教科書的研制理念
思想政治課舊教科書體現的是以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為主的教科書的研制理念,教科書的研制者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來編制教科書的,所編寫的教科書是教學的范本,主要是為教師的教服務的。
(一)知識本位的教科書研制理念
“知識本位”指的是“進行知識選擇時的一種取向”。在知識的選擇上尤其關注學科本身的邏輯和結構,關注人類的集體智慧及人類的文化遺產。克萊因(M.F.Klein)將知識選擇概括為四種模式,即知識本位、學習者本位、社會本位以及將三種模式融為一體的混合模式。同時他指出,以學科知識為取向的知識選擇可以使學生高效地學習系統化的知識,并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獲得智力的發展,而且這樣選擇出來的知識也容易為教師所接受。同時,知識制約著教科書內容的層次和范圍,也決定著教科書的廣度和深度。
以知識本位為主要理念研制的教科書,具有明顯的“知識中心的理性主義傾向”。而依據這樣的教科書研制理念編制的思想政治課教科書,將思想政治課知識的重要性推向極致。它偏重知識這一局部,關注學科知識點的教學,追求心智在獲得思想政治知識的過程中的發展,關注認知的培養,也關注知識的標準化。但這樣的教科書卻忽視了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二)學科本位的教科書研制理念
由于知識本位教科書研制理念的影響,教科書研制的學科本位理念便相應產生。或者說是知識本位的教科書研制理念啟動了學科本位的教科書研制理念。前者表現在教科書研制理念上是宏觀的指導,而后者則是微觀的操作層面上的實際行動。學科中心課程思潮是古老而又傳統的,與之相應的教科書學科本位研制理念也是主宰教科書研制理念的主要力量。學科本位的教科書研制理念強調“知識的系統傳授”、強調“以知識的邏輯體系來組織編排課程”、強調“課程目標是理智訓練和智力發展”。主要表現在:教科書的研制者在編排教科書的過程中以學科知識為教科書的基本內容,而且強調其內容間的邏輯結構和學術性,注重整個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理論性。
教科書的研制理念關注學科本位,致使我國的思想政治課教科書強調思想政治知識的系統性。教科書的編制從基本概念、觀點、范疇到基本原理,都遵循哲學的、政治學的、經濟學的學科體系。而且關注其學科知識的邏輯性,由簡單到復雜、由一般到特殊。強調抽象的知識,忽視生活化的知識,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思想政治課舊教科書是系統的教師“教”的范本,而不是學生“學”的讀本。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思想政治課的“政治化”味道濃重,缺乏“人性”的吸引力,學生厭學。
二、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的研制理念
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作為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一部分,明確了其課程的基本理念,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
(一)走向教師的研制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科書編制者隊伍滲透了一股新的“勢力”——教師。工作在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獲得了參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機會,教科書的研制不再是專家們的專利,教師作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也擁有了教科書研制的發言權。且不論權力的大小,只就這種現象而言,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進步。
在這種趨勢下,我們看到,思想政治課教科書的研制不再是課程專家的事情,工作在教學一線且直接接觸課程與教學的教師對教科書的研制同樣具有一己之見,具有發言權。他們的建議更加可貴,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專家們編制的教科書實施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本身參與到教科書的研制過程中,教科書的編制權限下放,教科書的編制群體擴大,拓寬了思想政治課教科書的研制思路,所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也不僅僅是學術理性的教師教學范本,在綜合考慮了教師和學生因素后,它具有教師教學“范本”和學生學習“讀本”的雙重作用。
(二)走向學生的研制理念
“走向學生”是一種基于協商課程思想的教科書研制理念。協商課程思想是上世紀70年代末興起于澳大利亞,隨后為美國諸多課程學者關注的一種課程研制思潮。其倡導者認為,“我們正面臨全球范圍內的文化、經濟及生態等方面的挑戰,教育作為挑戰的主要手段之一必須超越傳統方法所支配的所謂的基本學習,主張教育應培養學生批判的、探究的.、靈活的思維能力,而這一教育目標的完成則要求一種全新的課程研制模式”。協商課程思想的主旨是讓學生參與并修改課程方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以培養學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的研制借鑒了協商課程思想的課程研制理念,在教科書的研制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因素,雖然沒有讓學生參與到教科書的編制過程中,但是其研制理念及教科書的編制過程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批判、探究、反思精神為出發點的。
三、結論:科學與人文的融合——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課舊教科書的研制理念是追求科學精神,雖然其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類教科書范疇。但是,無論是知識本位取向的教科書研制理念,還是學科本位取向的教科書研制理念,其所追求的都是編制或設計出具有高度知識含量的、學科體系嚴謹的教科書。其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學術理性主義的崇拜使教科書成為了科學主義的附庸。它追求科學的懷疑創新精神,但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使教師和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它嚴謹的學科體系,以及教科書的“歸納法式”的編排方式使其追求科學精神的意味更加濃厚。學生學習這樣的教科書,在學習過程中只是片面地掌握了知識,它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學生是有情感的,也是需要情感的,而這樣的教科書卻抑制了學生情感的發展,沉悶的課堂氛圍和課堂教學內容必然造就沉悶的師生關系和沉悶的個性。
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的研制理念相對舊教科書的研制理念則是兼具了科學性與人文性,在堅持科學精神的同時也吸納了人文精神的意蘊。思想政治新課程教科書仍然保持著高度的知識性,同時它也考慮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采用“演繹法式”的教科書編排方式,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之前關注單元重點、關注人、關注人性,充分展示著教科書研制理念的人文性。同時,教科書編制過程中教師的介入、教科書研制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預設,不但是對教科書實踐主體的尊重,也是提高教科書實施過程有效性的絕佳途徑。在對這樣的教科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思想道德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關懷。這樣的教科書創造的課堂是活躍的,師生關系是和諧的,學生是全面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