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的作用論文
一、音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音樂教育發展至今,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一是陶冶情操。音樂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起著其他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的音樂作品能夠觸及學生的心靈深處,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全面的提高。二是啟迪智慧。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學生智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欣賞音樂和和唱歌時,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都會得到發展,思維會變得活躍起來。而演奏樂器時,學生手、腦、眼、耳并用,能夠很好鍛煉他們的創造力。三是寓教于樂。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音樂依靠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詞語來表達情感,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四是舒緩壓力。生活在大城市的高校學生,由于生活節奏快、學業就業壓力大等原因,容易感覺焦慮、壓抑,甚至失眠,而優美、舒緩的音樂,可使人感到輕松、愉悅,起到減壓、催眠等作用。
二、民族音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民族音樂來源于各個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大量的民族音樂是一種愛國情感的流露。通過欣賞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大學生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歷史、文學、民俗等等知識,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素養。音樂欣賞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其次,民族音樂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精神品位和藝術鑒賞能力。與流行音樂大多描寫愛情不同,民族音樂的內涵更豐為富,表現形式更為多樣。例如,中國十大古曲中有是抒寫友情的《高山流水》,有借物詠懷《梅花三弄》,有表現歷史的《十面埋伏》,有寫景的《春江花月夜》。大部分民族音樂都富有極強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在風格上產生了明顯的差異性。例如,江南的音樂溫婉含蓄,極富有人情味,而北方音樂則粗放奔騰豪邁,富有氣勢雄渾之感。第三,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啟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民族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給人們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主動探索音樂,充分發揮想象聯想,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培養總體的創新精神,提高創造力。同時,欣賞音樂時,大學生理解歌詞的語音、語調、節奏等,可提高語言表達和朗讀能力。
三、民族音樂教育的手段
筆者認為高校的民族音樂教育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進行:一是開設民族音樂欣賞課程。高校的音樂欣賞課程應引導學生大量欣賞民族作品,培養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習慣,提高學生傾聽民族音樂的能力,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和各民族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審美觀、民族意識和弘揚民族精神。二是組建民族聲樂合唱團、民族器樂興趣小組,定期舉辦各類民族音樂表演晚會,培養大學生對民族音樂欣賞的興趣,讓大學生真正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考慮到非藝術類高校大部分學生缺乏音樂特長,可以在演出中編排古詩詞朗誦、茶藝表演等節目,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三是開設民歌演唱選修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介紹這個民族的特點、形成,不同地域風格特色以及演唱技巧等相關知識,并采用多媒體視聽技術,通過欣賞歌唱家的演唱,結合教師的親自演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學唱民族音樂歌曲。
【民族音樂教育在思想政治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民族音樂教育之創新論文02-19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2-12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7-04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06-08
音樂教育論文的特征11-17
音樂教育論文的基本結構11-14
小學音樂教育論文[集合]06-10
民族精神小論文03-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