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文【優選15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學論文1
隨著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衛生服務網點不斷擴大,急需一大批全科醫師來滿足現階段農村衛生服務需求。因此,在培養、培訓全科醫學人才方面,既要滿足現在農村衛生服務的急需,也要考慮今后的提高與發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科醫學教育培養模式。
一、組織管理
面向農村的全科醫學專科教育是根據我國現有國情所探索的一條全科醫學人才培養之路,利用專科醫學教育“短、平、快”的特點,“短”:即學制相對較短,只用3年;“平”:人才的自我定位和基層條件能找到一個銜接的平臺,規范化培訓的醫學本科生不愿下農村社區,而專科出身的全科醫學人才自我定位較低;“快”:迅速提高基層醫療隊伍的發展和壯大,投入少,用得上,針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等課程設置改革和臨床醫療技能培養,使學生有相對較強的動手能力,且留得住、干得好。同時,注重全科醫學教育質量,能夠為農村衛生服務輸送合格的全科醫學人才。
各高等醫學院校積極致力于全科醫學專科人才培養的研究和實踐,其中以服務地方為目標,實施面向農村,按需訂單精加工的人才培養思路,通過市場調研、政校合作的方式,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按需訂單、預約就業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開辟了農村衛生服務全科醫學專科人才培養新路,適應了時代新需求。政府給政策、給編制、給資助、給發展,明確提出“學生畢業后安排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并納入編制管理”,對其派遣安置、就業優惠、業務培訓、繼續教育、未來發展等作出了詳細規定,政府、學校、衛生局三方共同制定與實施面向農村的全科醫學專科教育人才培養計劃,是醫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創新。
學校要求在全科醫學專科生的培養中做到“規范、準確”,即培養符合醫學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服務特點。從學生入學到就業,學校給予更加特別的全程關注,制定專業培養方案,編定專門的行政班級,遴選輔導員,從嚴要求,規范管理;在教學上,突出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知識的融合,注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講授與實踐,增設《全科醫學基礎》、《急救醫學》等全科醫學課程,重視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臨床實習主要安排到畢業后即將服務的縣(市)人民醫院實習,并與當地政府協商,在實習結束后,由市衛生局對其統一進行為期半年的崗前培訓,為學生一畢業就能適應崗位需要打下堅實基礎。學校為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進取,還為其設立高于其他學生標準的獎學金,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入校后,因其學習目的明確,定位準確,就業確定,其專業思想鞏固,學習積極性高,成績優秀,學風、班風優良。
二、培養定位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為指導,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頒布《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的要求,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發揮醫學院校人才培養職能,運用醫學教育和醫學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基層醫療服務特點的全科醫生專科培養模式。
在全科醫學的專科教育中,注重更新教育觀念,以農村衛生服務為導向制定專科層次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三年制專科層次的全科醫學教育,使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全科醫學的“六位一體”的全科醫療思維理念和服務農民、服務基層的工作理念;掌握系統的全科醫學理論、方法和全科醫學的基本原則、具備全科醫師的臨床基本技能和綜合服務能力;熱愛專業,能夠選擇全科醫療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具有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把職業考試相關內容融入學校教育中,突出學生臨床應用能力與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的培養,增強學生畢業后就業競爭能力。為農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適應農村衛生工作發展需求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質全科型醫學人才。
三、培養目標
面向農村的全科醫學專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農村醫學人才崗位需求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農村醫療、預防、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要求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畢業后能在鄉鎮衛生院及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全科醫療衛生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人才。
四、 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培養模式的總體設計。醫學院校應根據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農村衛生服務特色來編制培養方案。根據農村衛生人才“六位一體”培養要求,學校以農村衛生服務能力為主線,構建重融合、強能力、早適應的培養模式。
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強調知識、能力、素質教育三者并重,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的原則,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臨床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以疾病防治和健康促進為重點,能在農村提供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的實用性全科型醫學人才。尤其要突出全科醫學基礎、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與方法、鄉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基層醫療臨床基本技能與診療技術的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制定“1.5+1+0.5”的培養方案,即學生入學至畢業分三階段,在校學習一年半,畢業實習一年,崗前培訓半年。“1.5”即學生入學后1.5年在校學習必備的人文社科與公共基礎課程、醫學基礎課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全科醫學課程和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課程;“1”即從第四學期始在縣、鄉鎮醫院進行為期1年的畢業實習;“0.5”即學生畢業前半年安排到縣、鄉鎮醫院崗前培訓0.5年。“1.5+1+0.5”人才培養模式相較于臨床醫學專業“2+1”培養模式,秉承“能力本位,就業導向”崗位教育理念,優化了半年在校學習時間、提早了半年實習、增加了半年崗前培訓,為學生將來“用得上”奠定了扎實基礎。
醫學論文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6月收治的35例踝關節骨折患者,其中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齡為16~60歲,平均年齡為38歲。致傷原因:23例患者為交通事故傷,7例患者為高處墜落傷,該35例患者均屬于新鮮骨折。
1.2治療方法
對該3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采用偏前弧形進行內踝切口,采用腓骨正中縱行口進行外踝切口;按照外踝、內踝、后踝和下脛腓聯合的次序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采用1/3管形鋼板或窄重建鋼板對外踝骨折進行固定;對于內踝骨折患者,采用張力帶鋼絲對其較小的骨片進行固定或交叉克氏針,在使用交叉克氏針時,需要注意垂直壓縮骨折應恢復踝關節表面的平整,塌陷關節面應撬起,采用半螺紋空心拉力螺釘對較大骨片進行固定;采用韌帶縫合修復對下脛腓關節進行分離,方法為在踝關節2~3cm處使用1枚皮質骨螺釘從腓骨正中自后向前穿過單層脛骨皮質進行固定。需要先透視,待到內、外、后踝及下脛腓聯合解剖復位確定以后,然后再閉合切口,并使用石膏對小腿中立位進行固定。
1.3判定標準
優:踝關節功能完全恢復正常,沒有出現腫痛畸形,經查X線發現骨折愈合,踝穴正常。良:踝關節功能恢復尚佳,但是若長時間行走,則會出現輕度酸痛,經查X線發現骨折愈合,踝穴正常。可:踝關節功能恢復尚佳,雖然行走時仍有疼痛出現,但是在可忍受范圍,經查X線發現骨折愈合。差:踝關節活動功能受限,關節部位存在腫痛,跛行,經查X線發現骨折畸形愈合。
2結果
對本組35例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進行6~24個月的隨訪,26例患者判定為優,6例患者判定為良,2例判定為可,1例判定為差,優良率為91.43%,療效滿意。
3討論
作為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的踝關節,其缺乏軟組織的保護,是由內側結構(內踝,三角韌帶,距骨內側面),外側結構(腓骨遠端,外側韌帶復合體,距骨外側面)以及下脛腓聯合(下脛腓韌帶)對其進行穩定。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對內、外踝解剖復位固定及下脛腓聯合復位固定特別注意。在對踝關節復位固定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對腓骨的復位固定。
3.1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原則
若踝關節骨折有移位或不穩定情況,在對進行切開復位及堅強內固定時,應當對踝關節解剖結構恢復情況、關節面平整情況以及關節的穩定性進行注意,這樣對于踝關節功能的早期恢復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可以對創傷性關節炎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減輕和避免。
3.2手術時機
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條件下,通常在傷后12h內是對開放性骨折脫位進行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而在明顯腫脹之前采取急診手術或在其腫脹高峰期后采取手術時對閉合性踝關節骨折脫位進行手術選擇的依據。在本組資料中,該35例患者均屬于開放性骨折,并均在12h內進行手術,術后患者恢復情況均良好。
3.3手術適應癥
由于踝關節具有復雜的結構及特殊的生理構造,導致其非常容易受傷,并可能對相關組織造成受傷,因此如果在其發生骨折時若沒有進行妥善處理,則可能造成踝關節功能障礙。在對其進行處理時需要按照關節內骨折進行,必須完全達到解剖復位問。同時修復韌帶受傷也是同等重要,如果修復韌帶不完善,則容易引發骨折復位后移位以及踝穴不穩,最終導致距關節接觸面減少,使單位面積負荷加大,從而造成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踝關節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對不穩定的雙踝骨折或有移位、下脛腓聯合分離、外踝及距骨向外移位>2mm、內踝與距骨間的間隙>4mm、后踝骨折片超過關節面25%者,均應給予手術治療。
醫學論文3
摘要:就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目的而言,二者存在極大的相似性,二者都是從保障公眾健康安全出發,采取有關措施予以集中防治,旨在通過高強度的防護工作,減少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傳染性疾病的感染率。雖然在日常工作中,內容與形式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公共衛生需要統籌各項工作,其工作復雜性會相對較大,而預防醫學則涉及更多的專業性知識,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大,但是二者相輔相成,兼容并濟,才能切實完善公共衛生行業,并且為廣大公眾提供更為有效的健康環境。本文中,筆者則主要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聯系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旨在為廣大從業人員提供更為科學的指導建議,以此完善其工作水平,進而為公眾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公共環境。
關鍵詞:公共衛生;預防醫學;聯系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自身健康質量的關注度也不斷增加,這不僅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的要求,也使得公共衛生服務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而為了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就應該理清公共服務與預防醫學及其他交叉學科的關系,明確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形式,從本質上提高服務質量,才能為公眾帶來更為有效的衛生安全保障。
1公共衛生服務的內涵及現狀分析
公共衛生服務是臨床醫學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是通過評價醫療服務、落實醫療政策、完善保障措施等方法,來切實促進公眾身心健康的服務模式。具體來說,公共衛生就是通過細化相關監測指標,對醫療機構、各級衛生組織進行綜合考評,監督其工作,促進其進步的有效途徑。而且近些年,國家也對公共衛生服務給予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不斷深化公共衛生服務理念,并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杜絕形式主義,以真抓實干的作風貫徹了服務于民的工作信仰,而且不斷健全相關體制,使得公共衛生服務可以有序開展,極大的解決了公眾的健康問題。
但是就歷史與現實來看,并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改革,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進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完善進程也將始終貫穿于社會發展的進程之中,因此現階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重大傳染疾病仍然是威脅公眾健康安全的首要問題,在今后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公共衛生服務也應該以此為重點,加強防控,來降低其危害性;比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還很薄弱,并未形成統一的聯動機制,出現問題后不同管理部門仍然存在推諉責任的現象,使得應急處理效力較低,不能妥善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相對薄弱,財政投入、人力投入相對欠缺等。
2預防醫學的內涵及特點分析
預防醫學同樣是臨床醫學重要學科之一,其可謂是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預防醫學主要以環境、人群和健康為基點,并通過基礎科學、環境衛生學、臨床醫學的理論研究結果,來探究環境因素與人類健康的細微聯接,從而將其適用于人類,來找尋相關疾病的防治規律,秉持預防為主的.理念,來推進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與進步。
而通過對預防醫學進行深入學習,也可以發現其具有如下特點[5]:①它所涉及的對象不單單是單一的人,還包括以區域劃分的人群,特別是那些尚未患病的人群;②它重視與臨床醫學相結合,提出預防治療有機融合的醫療理念,不單單強調理論的指導意義,還著重進行實踐;③它重視人群、健康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強調宏觀、微觀統一分析的研究理念。
3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聯系
公共衛生服務與預防醫學看似是兩個分工明確、工作方向與內容大不相同的學科,但是二者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連接,而且也只有使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其各自的工作實效。筆者結合既往的工作實踐,對二者的聯系進行如下闡述。
①公共衛生服務是預防醫學的實踐應用。如果說預防醫學是理論性的研究,那么公共衛生服務就是實踐性的檢驗。二者的確并不可以混為一談,雖然同樣是為了公眾身心健康,雖然同樣是需要各界大力配合,但是預防醫學更注重研究,研究環境、人群、健康的微觀聯系,即如何控制疾病發展、如何改善環境、如何確保公眾健康,而公共衛生服務則主攻實踐,采取相應措施,檢驗理論效力,不足之處及時反饋,并進行改正。因此也可以說,預防醫學不論如何演進,都屬于臨床醫學的分支,而公共衛生服務的不斷發展,使得已然演進成為一種制度,一種保障國民身心健康的必要制度。②預防醫學是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環節。結合相關工作實踐來分析,可以說公共衛生服務涵蓋了預防醫學的部分領域,也就是可以將預防醫學劃分為公共衛生服務之內,但顯而易見,這種說法相對片面,但卻也是可以有效顯明二者間聯系的有效說法。通過預防醫學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傳播與發展,切實達到了防控的效力,因而可以說,預防醫學是公共衛生服務重要環節之一,也是保證其工作效力的關鍵。③公共衛生服務與預防醫學都需要互相促進不斷發展。預防醫學需要公共衛生服務進行有效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則需要預防醫學指引發展方向。二者只有緊密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效力,互相促進,不斷發展,進而更好的實現科學化。
4結論
公共衛生服務決定著公共衛生工作的廣度,而預防醫學則決定著公共衛生工作的深度,只有廣度覆蓋到公民生活各個方面,深度達到切實防治衛生安全的程度,才能切實發揮二者的實際效力。同時,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既是保障公眾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又是提高我國衛生服務質量的重要基礎,廣大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實踐的工作原則,秉持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這樣才能夠切實理清二者的聯系,并且能夠在工作實踐中分清輕重緩急,以及不斷對二者的理論聯系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構建更為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全民健康的崇高理想。
參考文獻:
[1]圖爾蓀如則.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關系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Z1):420-421.
[2]于允.淺談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9):145.
[3]陳偉江.淺談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關系[J].中國化工貿易,2014,(01):413.
[4]沈永林.淺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之間的關系[J].醫藥前沿,2012,2(02):395-396.
[5]儲建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淺談[J].按摩與康復醫學(上旬刊),2011,2(10):74-75.
醫學論文4
摘要:目的:研究臨床醫學中的檢驗技術方面的質量管理,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方法:根據收集某院的相關資料,選定500例患者接受檢驗,通過檢驗所得出的數據分析檢驗技術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給出合理的解決對策。結果:在500例接受檢驗的患者當中有50例患者的檢驗報告都出現了誤差,占據了檢驗人員的10%。結論:目前狀態下我國的臨床醫學中的檢驗技術還存在著問題,導致患者檢驗結果的不準確,這主要是由于醫院的質量管理工作不到位,醫院方面需要積極完善管理工作,避免為患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也不斷的進步,醫療技術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從而不斷的革新各項技術。臨床醫學當中的檢驗技術也是不斷完善的技術之一,而醫療設備以及技術的革新為臨床醫學創造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如今,臨床醫學當中,患者經過診斷和檢驗,醫生已經不需要手動撰寫檢驗報告,而是通過儀器直接獲得檢驗報告單。檢驗結果將成為醫生診斷疾病的主要依據,因此,臨床醫學中的檢驗技術非常重要,醫院也需要重視檢驗技術的質量管理。
1準備工作
筆者從過去醫院所接收的臨床醫學檢驗中選出共500例的患者,并查詢其檢驗結果。經過比對,在500例患者當中,其檢驗結果存在細微的誤差,當中有50例患者的檢驗報告都存在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這種誤差的幾率占據了總數的10%。這些患者的年齡不一、性別也不同。其中男性患者有23例不符,而女性患者則有27例不符合檢驗結果。患者的年齡差距也比較大,最小的患者年齡只有16歲,而最大的患者年齡也已經66歲。根據統計學來講,患者的性別以及年齡資料并不會對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可以作為研究資料來進行分析[1]。
2臨床醫學中檢驗技術方面的質量管理問題
2.1檢驗設備不足
當今社會經常會出現該種現象,患者比較多,而醫院的床位稀缺。一些患者為了能夠第一時間看病,甚至愿意在醫院的走廊加床。在醫院患者多而設備少的情況下,患者不能及時得到救治,導致了患者家屬的情緒波動較大。臨床醫學的減壓設備并不會購置太多,患者需要排隊等待檢驗。在檢驗數量龐大,但設備卻遲遲得不到更新的情況下,患者的檢驗報告就會出現誤差。
2.2醫療人員缺乏溝通
醫院的制度導致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較少,尤其是檢驗人員與醫師之間幾乎不會有時間交流[2]。檢驗科室中的檢驗人員按照分工的不同,其所負責的工作也不同。部分檢驗人員負責完成患者的檢驗工作,而另一部分檢驗人員需要調試檢驗設備以及參與患者檢驗結果的分析。在分析患者的血液等信息時,檢驗人員不能憑借自己的感覺完成鑒定,而是應該與負責患者的醫師溝通交流。但檢驗科室中檢驗人員的思想往往比醫師更加創新一些,檢驗人員愿意嘗試一些比較先進的醫療檢驗方法,但醫師并不贊同該種方法。這種情況在長時間的積累中導致了檢驗人員與醫師之間的溝通不慎,二者的合作關系也不親密。
2.3缺乏檢驗技術考核
檢驗技術的考核是臨床醫學檢驗當中存在的基本問題。一般來說,醫院應該多設置考核,以此來監督檢驗人員的工作,不僅能督促其更加認真負責,還能有效地改正檢驗結果中的事物。但醫院方面只是重視了檢驗技術的發展,反而忽略了檢驗技術的相關考核。檢驗人員的意識中認為只要完成檢驗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工作,而很少有人愿意比對檢驗結果中是否會存在誤差。臨床醫學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檢驗人員的工作態度不端正,無法改善檢驗技術的質量管理現狀。
3臨床醫學中檢驗技術方面的質量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完善設備管理
醫院方面為了避免由于設備問題而產生的檢驗技術誤差,需要改善檢驗技術的環境。醫院方面不僅需要針對醫院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備,還應該定期關注國外比較先進的檢驗設備,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更換檢驗設備。檢驗人員也應該受到嚴格的管理,按照設備的操作標準操作設備。在患者檢驗結果建檔的過程中,醫院人員認真做好自己所負責的工作,確保工作的質量,各個員工之間都相互配合,檢驗設備的管理將產生效果,檢驗結果的準確度也將大幅度提高。
3.2建立醫療人員共同平臺
醫院要想改善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關系,可以建立起醫療人員的共同交流平臺。盡管醫療人員都有其自身的.工作任務,部分人員由于工作限制無法離開自己的科室,溝通平臺也可以為其提供交流的機會。檢驗人員應該意識到自身與臨床科室之間的關聯以及溝通的重要性,自主自發的與醫師進行溝通,研究討論檢驗結果,不僅增加了自己的檢驗經驗,還能夠使檢驗報告的判斷更加準確。
3.3定期考核檢驗技術
醫院方面應該建立完善的檢驗技術考核制度,在該種制度下,檢驗人員的檢驗技術質量將與其獎金以及升職機會掛鉤,有效地改善了檢驗人員的工作態度,還能夠提升檢驗技術的水平。檢驗制度考核能夠對檢驗人員進行束縛,督促其在完成檢驗工作時認真調試檢驗設備,并認真完成檢驗報告。無論是檢驗過程中的哪個環節,檢驗人員都將自主做出調整,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無誤。
4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正在改革醫療體制,醫院需要迎合國家的改革政策,嚴格的遵守醫療系統中的管理規定,對臨床醫學中的檢驗技術嚴格管理。醫院方面不僅需要注意制定檢查制度,還需要提升醫療人員的整體素質。相信只要醫院能夠定期的對檢驗質量工作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在出現問題時及時給出解決方案,就能夠有效地減少檢驗中出現的誤差,避免由于檢驗失誤而為患者帶來的麻煩。
參考文獻
[1]張香波.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常見問題及措施[J].大家健康(學術版),20xx,05(15):244-245.
[2]孫常莉,劉國剛,滕惠杰,等.檢驗醫學專業臨床實習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xx,08(28):5582-5583-5497.
醫學論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3例患者均為我院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收治的腎性貧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血紅蛋白(Hb)<90g/L,紅細胞壓積(Hct)<25%,血清鐵蛋白(SF)<100g/L,轉鐵蛋白飽和度(TS)<20%。將63例患者隨機分為蔗糖鐵組、右旋糖苷鐵組和力蜚能組各21例。蔗糖鐵組:男9例,女12例,年齡21-77歲,平均(48.7±10.3)歲;右旋糖苷鐵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20-77歲,平均(47.8±10.4)歲;力蜚能組:男10例,女11例,年齡22-76歲,平均(49.1±10.8)歲。三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后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靜脈注射蔗糖鐵組:首次使用先予試驗劑量20mg以生理鹽水20ml稀釋,15min內靜脈注射,觀察1h,如無不良反應,將100mg溶于生理鹽水100ml中,于血液透析開始2小時后從透析器靜脈端緩慢滴入,至少30分鐘。每周2-3次。連用12周。
靜脈注射右旋糖酐鐵組:首次使用先予試驗劑量20mg溶于20ml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15min以上,然后觀察1h,如無不良反應,將100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緩慢靜脈滴入,至少30分鐘。每周2-3次。連用12周。其中,有1例患者因出現較嚴重的`栓塞性靜脈炎于治療第二周退出該組,有1例患者因出現較嚴重頭痛于治療第五周退出該組。
力蜚能組:2粒(300mg)/d,每日1次,飯后服用。連用12周。
三組均同時使用同一廠家生產的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rHuEPO)治療,每周皮下注射2-3次,每次3000u。
1.3療效評價
與基礎值相比,顯效:Hb≥110g/L,SF≥300g/L,TSAT≥25%;有效:90 g/L≤Hb<110g/L, SF與TSAT均較基礎值有所增加(>50%),但未達到顯效標準;無效:Hb<90g/L,SF與TSAT無明顯變化(增加<5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蔗糖鐵組總有效率為90.47%,右旋糖酐鐵組總有效率為84.21%,力蜚能組為71.43%,三組比較,蔗糖鐵組與右旋糖酐鐵組療效無統計學差異(P值0.96),但前兩組與力蜚能組對比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藥物副反應:蔗糖鐵組僅1例出現較為明顯的惡心、間斷腹瀉,經對癥處理后逐漸好轉,發生率為4.76%;力蜚能組僅1例出現較為明顯的腹瀉、黑便、頭昏,經對癥處理后腹瀉、頭昏逐漸好轉,發生率為4.76%;右旋糖酐鐵組有1例患者因出現較嚴重的栓塞性靜脈炎于治療第二周退出該組,有1例患者因出現較嚴重頭痛于治療第五周退出該組,有2例出現頭昏、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癥狀不重,經觀察,后逐漸自行好轉。藥物副反應前兩組與右旋糖酐鐵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靜脈注射蔗糖鐵聯合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rHuEPO)治療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貧血總有效率為90.47%,口服力蜚能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蔗糖鐵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4.76%,右旋糖酐鐵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19.04%,兩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0.05)。靜脈注射蔗糖鐵聯合rHuEPO 治療腎性貧血療效較好,且副作用少,可作為首選方法之一。
醫學論文6
首先要克服撰寫論文難的思想。有畏難情緒的人不在少數。分析原因,無非是對論文撰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著手寫。醫護工作者是科技人員,屬于國家衛生系列專業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
既然具有專業技術職稱,那就必須具備能夠體現專業技術水平的“硬件”。考核一個衛生技術干部是否能夠勝任某一職位,除了政治思想、現實表現、工作能力,外語水平(中醫需要醫古文水平)以外,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是硬指標,而科研成果一般也是通過論文的形式來表達的,因此,撰寫論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知道了撰寫論文的重要性,下面就療養院醫護人員如何撰寫醫學學術論文談幾點意見。
1 如何著手寫作
1.1 寫作的主題,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總結性的文章,包括日常工作中的各種發現,經驗總結,有意義的個案等,屬于回顧性的;而前瞻性研究,是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進行科研設計,通常是大樣本、雙盲、隨機、對照的設計,對科研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演繹推理,然后才有針對某一方向的研究文章,一般是科研論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主題,看書、看雜志、復習文獻是產生寫作的基本動因。
1.2 組織文章的結構時,要充分考慮投稿的要求。醫學雜志屬于科技期刊,對稿件的總體的要求大致相同。文章結構的通用模式是IMRAD,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結果(Results)和(and)討論(Discussion)。臨床研究的文章以臨床資料來代替材料與方法。除此之外,為了節省編輯部和讀者的寶貴時間,上個世紀60年代國外首先提出科技論文應附摘要,《中華醫學雜志》(CMJ)英文版1972年也提出要求附摘要。但是,在寫論文之前,最好還是好好閱讀雜志編輯部對稿件的要求,或者叫做稿約說明,稿約一般在雜志每年的第一期。論文的具體寫作方法這里不再贅述。
2 要結合療養院工作的性質,突出療養醫學論文的特點。
療養院不同于治療醫院,不是干部休養所,更不是托老院。療養院與治療醫院有明顯不同的地方。從性質上來說,療養院是利用各種療養因子,對人體健康起促進作用,對疾病起康復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機構。從治療手段來說,醫院是利用藥物、手術等為主要方法,對病人進行治療,達到挽救生命、消除病痛的目的。從服務對象來看,療養院是以健康休養員和患慢性疾病的療養員為主要服務對象;而醫院是以患者/病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因此,療養院的性質決定了療養治療手段的特殊性。
干部休養院(所)是離退休干部離開工作崗位后一定時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的選擇要交通便利、醫療保障充足,具有居家生活的特點。而療養院通常選擇風光秀麗、氣候宜人自然療養因子豐富的區域建造;而且療養生活通常有一定的療養期限。療養院擔負著療養康復的任務,干部休養所一般不具備這一功能。由于療養院所處的地域不同,經緯度不一樣,療養區的療養因子也各不相同。根據療養因子不同,把療養院稱礦泉療養院、海濱療養院、湖濱療養院、山地療養院、森林療養院、草原療養院等。例如,鼓浪嶼療養院是一個什么單位呢?是以海濱自然療養因子為基礎,以現代療養理論為指導,在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下,為增進部隊指戰員體質、傷后康復、疾病防治的醫療保健機構。療養院的醫護人員所從事的業務工作,涉及臨床醫學、療養學、康復醫學、預防醫學、心理學、醫學氣象學等許多學科的內容,如果擔負著特殊勤務的療養任務,還需要航空生理、潛水生理的專業知識,也就決定了療養院撰寫學術論文內容的特點。
3 要緊密聯系療養工作的實際
總結療養工作經驗,探索研究成果,推廣具有普遍指導的療養方法。療養學是研究自然理化因子為主的各種療養因子的性質,療養因子對人體的.作用機制,以及利用這些因子預防和治療疾病,增強體質,促進機體康復的學科。特色是突出療養和療養因子。在自然療養因子的研究方面,如“鼓浪嶼療養地開展沙療的可行性分析”,文章探討鼓浪嶼療養地沙溫與氣溫的關系,夏秋季節不同月份沙溫的變化,以及天氣情況對進行沙浴的影響。通過分析,得出了鼓浪嶼療養地夏秋季節的氣候條件、海沙溫度適合進行沙浴療法的結論。在療養因子的作用機制方面,如 “沙療對兔膝骨關節炎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通過研究沙浴對兔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周圍血流、膝關節滑膜及軟骨的病理改變的影響,得出了沙療能增加治療部位的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消退,對正常關節無不利影響的結論,為中老年人膝骨關節炎的沙浴治療提供依據。在療養因子的利用方面,如“沙浴療法對中老年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選擇夏秋季節晴朗天氣情況下,在鼓浪嶼療養地天然海沙灘上利用清潔干熱的海沙包埋患肢30min~40min,觀察沙療過程中病人反應和療程結束前后疼痛、活動能力等進行評價,得出在適當的沙溫條件下進行限定時間的沙療對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效果確實,也是安全的,值得有條件的海濱療養院推廣應用的結論。
總而言之,作為療養院醫護人員,思想上要重視論文的撰寫,按照療養學的要求,根據各自療養院的特點,依照科學論文的寫作方法,一定會寫出好的文章。
醫學論文7
1、創新護理理念
理念創新是老干部護理工作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護理質量必須要遵循的原則。在日常工作中老干部常見的疾病主要是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老年癡呆等,日常的治療主要是以口服藥為主。創新護理理念就是在具體的工作中不能僅限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健康教育,同時還應關注老干部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2、以“整體療養”護理法,優化護理質量
“整體療養”是為適應老年療養護理發展,以“療養員為中心”的辦院宗旨的確立而提出的新型療養護理觀念,強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整體療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遵循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觀念,不是局部治療,而是從保健、預防、康復、健康教育等方面整體實施全方位的療養護理,提高療養效果。
2.1對療養員進行保健和老年健康知識教育
由于“整體療養”的核心是以“療養員為中心”,因此,療養院應經常性地對療養員開展保健知識和老年健康知識的教育講座,以豐富、活潑的形勢進行講解,指導和協助療養員糾正不良嗜好,提高其堅持正確護理措施的自覺性。
2.2綜合應用療養因子
療養因子指在特定休養環境中用于增強體質、預防恢復的保健手段,包括自然、人工、社會心理三類療養因子。老年人由于體質較弱,在對其療養護理中,三類療養因子應配合得當,多種療養因子交替應用或連續應用等方法,相互協同,以達到提高療養效果的目的。
2.3運用“同事支持系統”建立情感關注,提高護理質量
“同事支持系統”是指相同壓力源和健康問題的人群,建立的`一種提供情感關注、工具支持和信息提供的社會網絡[2]。依據“整體療養”“以人為本”的療養理念,在療養院的護理中應積極營造同事支持的氛圍,例如在學習中由一人授課大家聽課的模式改為共同參與模式,鍛煉療養員的反應和綜合分析能力,同時療養院應傾注對療養員的關愛,微笑多點,贊揚多點,使療養員感覺到被支持,從而提高其護理的積極性,達到優化護理質量的目的。
3、實施“零缺陷”護理,提高老年人護理效果
“零缺陷”護理又稱無缺點護理,即“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就是事先采取錯誤防治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護理零投訴的目標,“零缺陷”護理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避免對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過程中的一些“沒想到”和“想不到”的意外發生。要達到零缺陷護理,應根據老年的身心實際情況,掌握正確的心理、飲食、運動等療法展開療養護理。
3.1運用“自然療養因子”配合心理治療
老干部大多年齡較大、患病較多,且離退休后的生活環境落差較大,心理上易多疑、焦慮和情緒不安,情緒不安,因此,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在護理中,傳統的心理療養進行硬性心理干預,其效果不是很理想,應根據其特殊性,運用“自然療養因子”配合心理治療,即采用溫泉、景觀、日光浴等自然療法進行綜合性心理治療,幫助老干部自然樹立健康的心態。
3.2以營養學為基礎,采取針對性的飲食療養
飲食療法是療養的基礎措施,對老干部的飲食療養應做到營養豐富、合理搭配,通過健康科學的飲食,達到好的療養效果。首先,在飲食的搭配上,由于老干部年齡大、活動量小,其每日攝取的熱量約1800~1900kcal[3],因此應以素食為主,選擇易消化的食材,注意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以“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為原則,主張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其次,在飲食禁忌上,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老年癡呆等,因而,飲食上提高多食蔬果、魚類、豆制品,選擇芹菜、菠菜、土豆等降血壓的食材和木耳、洋蔥等改善動脈硬化的食料,對于糖尿病患者提倡高纖維食物,主食量嚴格控制在每日250~300g,避免脂肪餐。
3.3運用“水浴體療操運動”進行運動康復療養
運動可以增加肌肉和脂肪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傳統的運動療法沒有新意,久而久之容易使老干部失去運動興趣。因此,可運用“水浴體療操運動”進行運動康復療養,即由療養員帶領入選者到浴場制定區域,在體療醫生的指導下完成我院設計的水浴體療操,全套8節,分別是:淺水站立熱身操、淺水坐浴操、擺臂潑水操等。每周5次為一療程,每次運動40-60min。此法可以有效改善病情,提高老干部的生活質量。
4、運用“目標設置論”,把需要轉變為動機,實現優質護理的目標
“目標設置論”源于美國管理學兼心理學教授洛克提出的理論,它的概念是:目標的設置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并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目標對照,及時修正,達到目標,設置了目標的人比沒設置目標的人工作更出色,業績更突出。此理論廣泛應用于管理和工作績效領域,但在對老干部的護理工作中同樣適用。在護理中,通過設置操作目標,強調目標的明確度和難度,規范護理方法和內容,同時療養院應提供必要的保證措施,包括相信療養員、獲取信息并及時作出反饋,通過設置目標、執行計劃、評價等,使各環節質量得到有效控制,減少了護理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可提高療養員的主動性,收到良好的護理效果。
醫學論文8
一、結果
(一)理論考試評價
統一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測試,成績以百分制評分。與傳統教學比較,P<0.05
(二)開題報告評價
對兩組學生規定時間內完成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優秀、合格、不合格表示。與傳統教學比較,P<0.05
二、討論
(一)循證醫學指導下CBL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GreenML將循證醫學描述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的結合制訂出患者的治療方案”。現代醫學教育因為循證醫學的出現而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教育時,會提供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自我教育學習方式,其基本的解決步驟包括:依據臨床病歷資料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依據提出的問題尋找最好的臨床證據;評價證據的真實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和臨床專業知識將現有最好的成果應用于病人的診斷及診療決策中。循證醫學可為多因素疾病的預后及有效治療提供有力的指導,眾多研究者認為循證醫學是臨床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必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經驗醫學。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learning,CBL)模式是基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發展而來的`全新教學方法。1969年Barrows教授首先創立了以學生自學為中心,老師為引導者,自我指導學習及小組討論為教學形式的PBL教學法。循證醫學和CBL教學都強調:尋找發現問題、查找參考資料、解決問題的循環式學習方法。因此循證醫學導向下采用CBL教學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循證醫學指導下CBL教學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仍然沿用的“理論學習、臨床見習再臨床實習,最后直接接觸臨床”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它循序漸進的道理,但是卻忽略了理論和實際結合思維能力培養以及學生自己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目前我們的教材大多落后于實際醫學前沿發展,傳統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接受醫學最前沿發展動態對于醫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知識才能激發其創造性思維。缺乏創造性這也是目前我們的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在神經外科專業而言其醫療技術和理念更新很快,如果僅僅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那將永遠不可能有自己的創造性成果和獨特的見解。因此而對于神經外科研究生來說重要的是要學會查閱并運用最新的醫學證據來驗證并給出最佳的治療方案,而不僅僅是對傳統經驗積累的思考。這正符合循證醫學的理念和要求。而對于導師,也不能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要運用更為開放和互動的教學方式,例如CBL、PBL等教學法進行授課,這樣才能“授之以漁”。有學者在本科臨床教學中運用循證醫學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說明了循證醫學對于醫學教育得重要性。而在我們的前期工作中在本科生實踐教學中引用CBL教學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循證醫學指導下CBL教學更易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互動性
本實驗研究對象選擇碩士研究生,較之本科生更能理解領會循證醫學和CBL教學法本質,使實驗能夠更加誠實有效的進行,實驗結果客觀準確。本實驗證實:循證醫學導向下利用CBL教學法培養神經外科研究生較之傳統教學方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從本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循證醫學能夠很好的和CBL教學法相結合,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教和學的枯燥乏味,能夠很好的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互動性。當然,無論是循證醫學還是CBL教學法的實施都對教師和學生有更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教師必須主動融入學生團隊,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并給予積極調整和正確引導,同時對教師本身素質也是跟高的要求;而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團隊精神;所涉及知識面更廣泛,針對某一專題探討更深入;另外對硬件設施例如網絡、資源庫等的要求也更高。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主要包括:專業理論學習、科研意識的培養以及臨床技能培訓。但是目前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的研究生往往是:理論和實踐的脫離,科研和臨床的脫軌。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三者的有效結合,是培養“2l紀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美國住院醫生的培養過程中,強調的不僅僅是根據目前的guideline進行工作,還要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思考,提出問題,過科學的研究方法解決問題。循證醫學導向下采用CBL教學法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有利于醫學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有利于推動醫學教育的全面改革。
醫學論文9
1臨床醫學檢驗誤差的控制
1.1誤差的分類和特征
所謂抽樣誤差,指的是在總體中抽取的樣本,會因為存在變異情況而與總體不符所產生的誤差。避免抽樣誤差的方式是增加樣本數量,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抽樣誤差與樣本數量有密切的關系:樣本數量越多,抽樣誤差越小;樣本數量越少,抽樣誤差越大。
1.2誤差的排除與控制
1.2.1檢驗樣本:樣本在采集中如果操作不當,或者不符合要求,就會導致誤差產生。比如對患者采血時,如果手臂剛好事前有過輸液,就會使血樣標本被稀釋,影響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面對此類情況,檢驗科室應該從樣本的檢驗需求出發,對操作過程進行規范和完善。同時,操作人員要明確注意事項,保持嚴謹的態度。
1.2.2設備儀器:對于檢驗設備而言,提高了檢驗效率,為醫師降低了工作量。但是,在外界環境、使用頻率的影響下,必須經常對設備進行校驗工作。對于此,應該制定設備的操作管理規定,讓檢驗人員掌握注意事項,從而在操作過程中能夠按照標準規程進行。還要對儀器進行及時的保養和檢修,制定設備保養的周計劃、月計劃。對于檢驗試劑而言,應該確保檢驗試劑是相同的批號和規格,并且委派專人負責試劑的保管,加強試劑的管理工作。
1.2.3人為因素:在檢驗過程中,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誤差是避免不了的,盡管可以通過復核的.方式來降低誤差發生率,但工作人員處于繁忙時段,就會顧及不到復核工作。在開展檢驗工作時,要培養檢驗人員的職業修養和工作態度。檢驗人員要對實驗誤差進行整理和分析,通過會議的方式來增強檢驗人員的責任心,確保檢驗人員能夠了解并掌握操作規程以及注意事項,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為操作帶來的誤差。
1.2.4加強管理:通過對以上誤差進行分析和排除,要求檢驗科室必須加強管理工作。
①分析檢驗內容的需求,完善現有規程,制定固定的誤差控制方案。
②將檢驗工作的內容和職責落實到每一個檢驗人員身上,并且要對工作質量負責,科室主管對檢驗工作進行監督復核。第三,醫院的人力管理部門制定崗位職責評測制度,對檢驗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定期評價,以工作質量作為績效評價的標準,采取獎懲措施。
2臨床檢驗質量的控制
2.1檢驗過程質量控制
在檢驗前,應該核查患者的個人信息,做好相關記錄,提出各種注意事項。對于采集標本的處理,應該進行審查登記,在試管的標簽上填寫患者姓名、科室、床號等,與申請單進行核對,確認一致。根據檢驗項目的不同,將標本放在不同的試管內,妥善保管。在檢驗中,準備檢驗試劑,配置要按照相關說明進行,關注試劑的揮發作用、放置時間、放置方式等。在檢驗后,檢驗結果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該和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往的結果對比,或者再次進行取樣檢驗。
2.2室內質控
檢驗科應該積極創造條件,進行室內質控。具體來說,第一,血液細胞計數、尿化學、凝血因子檢查等應該保證每天做室內質控。第二,特定蛋白、細菌藥敏、鑒定核酸擴增等項目可以不每天測定質控,但要建立質控體系,更換試劑批號后進行質控。第三,建立詳細的操作卡片,繪制室內質控圖,明確試劑的配制規定。第四,每月末對當月所有的質控數據進行匯總和統計處理,開展本月室內質控評價。
2.3室間質控
①任何一項質量控制措施,需要管理手段和制度保證實施。可以在科室內成立臨檢、生化、細菌、免疫等專業小組,選擇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人員擔任組長,負責全面的質量控制工作。
②積極組織參加省臨檢中心的室間質控。第三,利用業務時間組織科室人員學習質量控制基礎知識,對每次室間質評回報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差距并加以改進。
3提高臨床檢驗質量的措施
3.1提高醫學檢驗的重視程度
首先要提升對于檢驗工作的重視程度,對醫師和護士進行認識教育,提高檢驗室的檢驗水平。護士要協助醫師做好檢驗前的準備工作,使患者在檢驗前處于最佳狀態。醫師檢驗時要仔細,落實各項檢驗注意事項,對結果進行仔細分析,最終制定出滿足患者身體狀況的治療方案。
3.2加強檢驗結果的判定與審核
醫學檢驗技術發展迅速,檢驗走向了系統化和自動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交接工作也是十分繁雜的,例如檢驗信息的錄入、操作儀器的審核、檢驗報告單的填寫、檢驗結果的反饋等。這些工作的執行,要求工作人員做好配合工作,確保每個環節順利進行下去。如果檢驗結果失真,就和近期的檢驗結果相對比,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檢驗結果進行評估,確保準確性。
3.3通過多種途徑培訓醫護人員
檢驗工作的參與者是確保檢驗質量的關鍵因素,為了提高檢驗結果的質量,就要提高參與人員的專業水平,具體方式就是人才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提高醫護人員對于質量控制工作的認識,提高專業技能。而培訓的方式,則應該多元化發展,例如自學、組織培訓班、開展實踐學習等。
3.4加強檢驗設備和儀器的維修保養
醫學檢驗設備和儀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決定了質量控制工作是否能夠正常開展。因此,對于檢驗室的要求,應該確保環境的干凈整潔,保證設備儀器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按照規范的檢驗方法進行操作。總之,質量控制工作想要順利進行,醫院就要做好準備工作,為醫學檢驗提供最佳的環境。
3.5強化風險意識,建立原始記錄
現代社會人們的法治觀念得到提升,自我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使得醫療糾紛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加。原始記錄是檢驗人員保護自己的有力工具,在醫療糾紛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檢驗科室要健全原始記錄,專人負責檔案的存放,促使原始記錄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3.6和臨床醫師進行交通溝通
醫學檢驗是整個醫療服務中的一個環節,檢驗的質量和水平決定了臨床治療效果。針對此,檢驗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檢驗服務,和臨床醫師多交流溝通,告知檢驗項目的意義和適用范圍,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促使診斷標準更加規范化。
4小結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醫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檢驗工作的發展。為了保證人們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更深更廣,就要通過各種控制措施來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可靠性,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科學的依據,最終推動臨床醫學的發展與進步。
醫學論文10
1文獻專題選擇
教學過程中經典理論教學與專題討論課教學這兩條主線需要相互配合,相得彰宜。因此,對于文獻專題的選則應當把握三個原則:所選文獻專題確系當今醫學、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與熱點問題(高于課本);專題與經典理論相聯系(不脫離課本);專題內容為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較濃、質疑較多而課本講授深度有限的內容(符合學生興趣)。在一門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根據以上三個原則,由教學組全體教師共同擬定4-5個文獻專題,而后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如《自然》、《科學》及《細胞》上就每一個專題選擇近年來發表的5篇文獻,并指定各專題的輔導教師。文獻內容以能夠體現該專題重要科學概念、里程碑式科學發現及先進的研究技術方法為標準。文獻選定后,由學生依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就某一專題形成興趣小組。經過一段時期的分組學習及教師輔導,最終由每個小組推選兩名報告人,在本專題內選定兩篇精讀文獻,以科研論文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生課堂匯報。例如在《分子遺傳學》的理論教學中,講授了“表觀遺傳學”內容,但囿于課本內容的深度及課時數,僅介紹了其基本概念和發展簡史。然而,學生在課后提問中表現出強烈興趣,該專題也無疑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研究問題。
2學生課堂匯報
學生課堂匯報安排在復習指導課之前1-2周,讓學生在結束文獻精讀訓練后,轉而全身心投入復習考試過程。匯報課由主講教師主持,學生代表依次上臺,以幻燈為輔助進行匯報陳述,教研室主任、教授及教學組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討論,并給予點評。以上述表觀遺傳學文章為例,學生代表先介紹了完成該研究工作的美國研究小組,而后介紹了與課題密切相關的研究背景:組蛋白(Histone,H)泛素化與組蛋白甲基化,與理論課上講授的`基本概念密切相關。作者在《分子遺傳學》的DNA結構中講過,一個核小體由兩個H2A,兩個H2B,兩個H3,兩個H4組成的八聚體和147個堿基(bp)纏繞在外面的DNA組成。在哺乳動物基因組中,組成核小體的組蛋白游離在外的N-端可以受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修飾,從而影響基因的轉錄活性。而本篇文獻則重點討論H2B泛素化與H3甲基化之間的關系。在對研究結果的講解中,學生用逐步深入的科學問題作為邏輯主線,體現出文章作者的科學研究思路。作者首先根據H2B泛素化影響H3甲基化這一保守的生物現象,提出了三種假說:①調節泛素化的Rad6復合物可影響調節甲基化的COMPASS復合物中Set1組分的活性;②Rad6復合物可影響COMPASS復合物中其它組分的活性;③Rad6復合物影響COMPASS復合物中各組分的組裝、穩定性及活性。而后,作者采用酵母Rad6突變體與野生型相對照,利用色譜分析、蛋白雙向電泳、染色質免疫共沉淀等生物技術,對三種假說依次進行驗證和排除,最終揭示Rad6復合物通過影響COMPASS復合物中Csp35這一關鍵組分與染色質的結合,實現H2B泛素化對H3甲基化的調控作用。通過文獻精讀,學生從表觀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如組蛋白甲基化、泛素化)出發,進入到基本而又深刻的科學問題,了解到上述確切的科學研究結論,以及尋找科學結論所需的生物技術方法。這個學習過程,在引申了經典理論知識的同時,教會了學生自主學習前沿知識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本科學生的科學研究素質。
3文獻討論、點評
在文獻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主動性與創造力,發表自己的見解。以上述表觀遺傳學文章為例,H2B泛素化對于H3甲基化的影響不僅存在于第4位賴氨酸上(H3K4),也存在于第79位賴氨酸上,而該文獻的研究對象僅限于前者。有學生在完成文獻精讀后,就H2B泛素化對H3K79甲基化的影響機制提出了自己的假說。教師對于有獨到見解,甚至能提出假說的學生給予高度贊揚,并鼓勵其撰寫科學假說論文,進一步鍛煉自己的科研素質。在每一名學生的匯報及討論結束后,教研室主任、教授給予點評,在肯定其優點的同時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問題通常表現在背景知識介紹不充分、邏輯主線不明晰、以及研究方法講解不清等方面。
4結語
通過點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文獻精讀的方法及需注意的問題。在整個教學實踐中,通過方法講解———實踐———總結的過程,最大程度地使學生在掌握經典理論的同時,學會通過閱讀科研文獻汲取學科前沿知識,筑牢科研基本功。這一教學模式,可幫助醫科學生適應基礎醫學高速發展現狀,是對研究型本科教學方法的有效探索。
醫學論文1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xx年3月~20xx年1月我院肝膽外科收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80人,隨機分為傳統治療護理組(對照組)和臨床路徑模式組(實驗組)。兩組間在年齡、性別、病種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臨床路徑的制定
由科室主任、護士長、專科醫生和責任護士共同組成臨床路徑管理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借鑒國內外臨床路徑模式的經驗,結合診療常規和以往的治療經驗初步擬定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最佳可行的治療護理計劃和進度流程。
1.2.2臨床路徑的實施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醫療方法,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患者自入院第一天即按照路徑的流程實施每一項診療護理計劃。從入院前到術后第3天制定詳細的臨床路徑流程。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各組間計數資料比較用2檢驗。各均數用t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比較。臨床路徑是coffey等在1992年首先提出來的.,是集醫護人員為一體,為患者制定的一套綜合性的醫療服務計劃。20xx年3月~20xx年1月我院對肝膽外科收治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設計并實施了臨床路徑,探討臨床路徑是否對患者有促進恢復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路徑組的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西藥費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臨床路徑的實施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有臨床推廣價值。
醫學論文12
一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終生學習能力是指在醫護人員具有終生學習意識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尋找學習材料,克服困難,通過努力刻苦的鉆研來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興趣基礎上進行的。因此,終生學習能力的養成不僅提高了學習意識,同時也使學生自身的興趣獲得深入的發展。學生對于自身興趣的愛好能夠促使其不斷地探索,并持之以恒。另外,這種終生學習意識還能夠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使之樹立“救死扶傷,提高當前醫療水平”的崇高目標。這樣,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學生在工作以后能夠有比較成熟的思路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二以終生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基礎醫學教育改革途徑
1.樹立終生學習的.基礎醫學教育理念
樹立終生學習的基礎醫學教育理念是提高醫護專業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第一步。首先,作為醫護人員培養教育機構的老師,要“學為人表,行為世范”,以終生學習理念教學的同時,不斷鉆研醫學難題,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能夠在自己的教學、科研中落實終生學習。然后,在學生的期末考核中,不僅要有書面考試,還要加入面試的部分,通過老師對于學生全方位的考核以檢查學生的真實水平以及終生學習意識。另外,作為醫學類學校需要創造良好的終生學習的氛圍。如完善圖書館的建設,鼓勵老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關學生組織也可以通過舉行相關的科技競賽活動,來促進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形成。
2.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基礎醫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老師需要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不懂就要問”,建立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同時,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例如,某學生在學醫期間對于耳鼻喉科的學習特別感興趣,教師通過深入了解其學習能力、潛質,逐漸引導其進行耳鼻喉相關方向的學習,再為其設計相關的實驗、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方向等也可以與耳鼻喉科相關。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學生可以在自身感興趣的方向上獲得深入的發展,就能夠自覺進行學習。
3.發揮教師的教學主導作用
在醫學基礎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師需要根據教育部相關教學內容的安排,制定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考試內容。另外,由于醫學學科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優秀的教師能夠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提出好的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然后,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供原始研究文獻讓學生自學,然后進行有準備的課堂討論和教師講評。實行互動式教學,實現教學相長。最后,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創設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這樣學生就會自覺體會知識的運用過程,懂得如何思考問題,并利用充分的論據證明自己的結論。
醫學論文13
科技論文標題有總標題和分標題之分,此文指總標題;標題亦名題目、論題或命題等。瀏覽書刊,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是論文的標題;查閱文摘、索引或題錄等情報資料,最先找到的也是論文的標題。 一般來說,讀者總是以標題作為第一印象來判斷和決定是否閱讀論文。 一個好的標題,往往可以爭取較大的讀者群,進而使論文體現本身應有的價值。如何才能寫出一個好的標題呢?下面為您介紹。
1 掌握論文的宗旨
首先必須明確寫此文的意圖是什么是介紹推廣一項新技術研究及成果,還是一篇反映時代信息的綜述或講座;是一篇經驗性總結,還是一則臨床教訓。 標題就是作者的心音。者看完標題,即可知道論文論述的宗旨,大致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符合讀音口味,正是讀者求索的。 原本不一定想閱讀全文,看了標題以后,即刻產生一種非閱讀全文不可的.興趣。 如標題“抗癌藥新進展”一看就知文章是一篇綜述,作者的意圖是介紹國內外研究抗癌藥物的新方法、新成果,以便推廣應用。 廣大臨床、藥理、藥學工作者以及腫瘤患者,一看標題,閱讀全文的興趣豁然而生。 如將標題改為“幾種抗癌藥物介紹”,宗旨不清、意圖隱澀,大家會認為是一則商業廣告,不要說患者,就連專業工作者也不想閱讀。
如何才能反映論文的宗旨,即如何使論文切題,不妨可選擇下列辦法。 文先于題,在已有科技成果的基礎上,先寫成論文,然后再根據論文的主筆來擬定標題。 或先定標題,作論文,并可設想幾個不同的標題,再根據論文的內容相互比較,擇其中貼切、醒目者用之。 一般說來,前者常用于撰寫回顧性分析、臨床總結、病例報告等類論文,后者常用于撰寫前瞻性研究、調查報告、綜述講座等類論文。
2 反映科技設計三要素
醫學論文,尤其是科研性強、學術價值高的論文,必不可少“研究對象、處理因素、觀察指標”三要素。 一個好的標題也必須反映這三個要素,才會對全文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 讀者初看標題就決定是否閱讀全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標題是否反映這三要素以及三要素有什么獨特可取之處。 如標題“核黃素對冠心病血小板聚集和心功能的影響”,其中三要素一目了然,且研究對象(冠心病)采取的處理因素(應用核黃素)比較新穎獨特。 盡管此文屬于基礎研究文章,但臨床工作者也不會貿然放手,如標題改為“橫黃素在冠心病中應用”,即使有研究對象和處理因素,但缺少觀察指標因素,就顯得吞吐不全、科學性不足。 盡管此文是一篇好文章,但讀者看了標題以后,感覺無多大意義,會一看了之。
3 意惟其多,字惟其少
論文的標題既要簡短明確地反映論文的主題,還要與其他同類論文相區別,避免雷同,就必須堅持“意惟其多,字惟其少”的原則。 有些作者往往喜歡使用:×××幾個問題、若干問題、幾點意見,……。 諸如此類標題不但籠統、空泛、不醒目和松散,更易與同類論文混淆雷同,是一種敗筆的表現。
標題的長短,究竟以多少字為宜呢其標準是準確地反映文章的主題,多一字顯得累贅,少一字而又殘缺不全。 既要惜墨如金,又要擲地有聲,不可千篇一律地說多少字為好。 如標題“缺鋅對幼兒食欲的影響”,字少意全,簡潔明了,一看就知作者的意圖,且易于記憶與引證。 如標題“奧曲肽和垂體后葉素分別聯用酚妥拉明治療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對比研究”,字多不繁,少一字就表達不清,讀者讀完后印象深刻。 萬一標題過長,有一大串限定語,若刪掉一些字,內容表達不清,此時可考慮加用副標題;但副標題少用為好,非用不可時才用。
4 注重中文基本表達知識
科技論文標題除了最基本要求——語句通順以外,還要特別注重準確用詞、恰當語法、語言習慣和合適詞序等。 如標題“食道癌的自然環境因素規律探討”,咋看語句通順,但從中文表達知識來講,存在許多不妥。 從語序上可以理解為食道癌產生的自然環境因素;顯然,這是邏輯概念錯誤。 自然環境因素是食道癌的行為主體,是食道癌的因”,食道癌為其“果”,只有在題前加上“引起”二字,邏輯概念方準確。 自然環境因素很多,涉及范圍廣,作者不可能每一項都加以調查研究;實際上該文是觀察研究居住環境與寒冷氣候等自然因素,倒不如將標題中“自然環境因素”改為“氣候與居住環境因素”更為貼切。 科技工作者探索規律、闡明機制、設計模型,確實屬于工作目的,無可非議;倘若從幾十例,甚至十幾例所處自然環境因素就上升到“規律”或“機制”,就似乎顯得夸大,標題不但沒有余地可究,更覺得作者不夠謙遜;不如將“規律探討”刪掉,改為“調查”或“觀察”為好。 現在,醫學上習慣講“食管癌”,不講“食道癌”,如同將“發熱”講為“發燒”一樣,不規范不嚴謹。 諸類毛病,若在商品廣告中出現,不足為怪,可在醫學論文標題中出現則是不可取的,應特別注意。
5 嚴格對照主題詞檢查
眾所周知,計算機檢索技術是當今世界科技信息傳播最快捷、最有效的媒介手段之一。 醫學論文浩如海洋,在短時間內,要查閱想了解的文獻,只有通過計算機檢索技術方可達到,其中掌握主題詞索引檢索首當前沖。 各學科都有主題詞詞表。 標題命好以后,必須拿主題詞來檢查對照,檢驗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標題未把作索引時可能用到的字(詞)包含進去,甚而一個都沒有,那么這個命題是失敗的;相反,驗證則是成功的。 如標題“豬原位肝移植術的麻醉與血流動力學監測”,其中“肝移植、麻醉、血流動力學、豬”均可在主題詞表中查到,可作為主題詞標引,驗證后說明此標題是好的。?
標題應該用哪些重要的名詞術語,才能把作索引時可能用到的字(詞)包括進去,可以采取“反證法”來解決。 作者可以作如下設想;假如要在文獻索引里去查閱與自己這一工作有關的論文,應該在哪些分類標題下查找,這些分類標題就是你要用的重要名詞術語。
另外,縮略詞、代號與數字在標題中使用時,也易出現錯誤;但掌握這些內容,相對較易,此處不再贅述了。
醫學論文14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我校部分大三本科學生500人進行調查。其中,護理專業65人、中西醫專業95人、口腔專業28人、藥學專業35人、臨床及相關專業255人。
(二)方法。本次調查共發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為95.6%。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生學習預防醫學的心理需求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課程設置、理論教學的需求、實驗教學的需求。采用SPSS13.5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不同專業學生在各種需求之間的差異性。
二、結果
(一)不同專業學生對課程設置的需求結果。表1顯示,不同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教學的總學時以及各章內容要求都不同。臨床醫學及其各專業方向學生對預防醫學教學的總需求量較大,并且實踐課程所占比例比其他專業高。大部分專業在自然環境與健康、職業環境與健康、統計與流行病學方法、疾病預防與控制、社區預防服務與臨床預防服務等章節的教學需求所占比重較大。臨床醫學和藥學專業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與臨床醫生的作用”內容的教學需求所占比重相對于其他專業偏大。
(二)不同專業學生對課程內容分配比例需求結果。表2顯示,總的來說,各個專業對生活和職業環境與健康、食物與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與方法、社區服務與臨床預防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這6部分內容的教學需求所占比例較偏高,但每個專業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偏重于生活和職業環境與健康、食物與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方法、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與方法、社區預防服務與臨床預防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中醫專業偏重于生活和職業環境與健康、食物與健康、行為與健康、社會因素與健康;口腔專業偏重于生活和職業環境與健康、食物與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方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藥學專業偏重于生活和職業環境與健康、食物與健康、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方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與臨床醫生的作用;護理專業偏重于生活和職業環境與健康、食物與健康、行為與健康、社區預防服務與臨床預防服務、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
(三)不同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實踐教學需求調查。各個專業對預防醫學實驗需求不同:臨床及相關專業對開設社區衛生服務見習的需求最高,其次開設統計上機實習和疾病控制中心見習,社會實踐需求最低(2=13.42,P<0.05);中西醫結合專業對實驗室實驗需求最高,社區衛生服務見習次之,對疾病控制中心見習需求最低(2=8.93,P<0.05);藥學專業對實驗室實驗需求最高,其次是統計上機實習,最低為社區衛生服務實習(2=18.23,P<0.05);口腔專業學生對實驗室實驗需求最高,其次是社會實踐和社區衛生服務見習,對疾病控制中心見習需求最低(2=21.83,P<0.01);護理專業對社區衛生服務見習需求最高,其次是統計上機實習,疾病控制中心最低(2=23.64,P<0.01)。對于同一實驗不同專業需求不同。對于實驗室實驗:藥學專業>口腔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臨床相關專業>護理專業(2=15.98,P<0.05);統計上機實習:臨床相關專業>護理專業>藥學專業>口腔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2=25.90,P<0.01);疾病控制中心見習:臨床相關專業>口腔專業>藥學專業>護理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2=22.19,P<0.01);對于社會實踐:口腔專業>臨床相關專業>藥學專業>護理專業(2=13.65,P<0.05);社區服務見習:護理專業>臨床相關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口腔專業>藥學專業(2=25.47,P<0.01)。
三、討論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生預防醫學教學要求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為我校進一步推動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不同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理論和實習、實驗類型的需求不同。這可能與不同專業以后的工作性質不同、服務對象不同、以及課程設置不同等有關。但我們目前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專業差別不明顯,并且實驗教學的比重偏低,實驗模式單調(主要是實驗室實驗,幾乎沒有社區服務見習和社會實踐以及疾病控制中心內容的實習)。因此,下一步的教學改革應針對不同專業,進一步修訂教學大綱、完善教學內容、設置不同學時、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把實驗室教學、社區實習及進入疾病控制中心實習有機結合起來,在完成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大多數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要求,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興趣。同時,在整個實習教學過程中將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預防醫學及社區醫學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懂得群體預防,又懂得個體預防[4]。使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了解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增強,強化其預防醫學的群體觀念和整體性思維改革。對疾病的預防教育意識實行四個轉變:從傳染病預防擴大到一切病的預防、從重點預防擴大到全面預防、從技術預防擴大到社會預防、從生物預防擴大到心理預防,為培養21世紀新型醫學人才做好鋪墊。
醫學論文15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要求
在我院行陰道鏡檢查并鏡下行活檢術共3700余例,其中診斷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有154例,年齡20—58歲,平均37.7±1.2歲,經門診婦科檢查有宮頸陰道細胞學陽性、慢性宮頸炎、肉眼觀察可疑等情況。154例的CIN臨床分級為CINⅠ47例,CINⅡ66例,CINⅢ41例,所有病人在知情同意后于月經干凈后3—7天,由門診固定、并經專業培訓的醫生行LEEP手術。
1.2手術方法
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干棉球拭凈陰道分泌物。選擇LEEP功率50W,碘標志移行區范圍,將電極圈于宮頸病變外緣5mm,在宮頸12點處與宮頸表面垂直切入,深度7—25mm,緩慢操作,止血局部放置明膠海綿或用功率為25W的球形或棒狀電極,切除組織送病理檢查。
1.3觀察指標
手術成功率肉眼下完全切除病灶,病理標本周圍為正常組織結構。手術時間:電圈切入宮頸開始至電凝結束。手術中出血量:用8.5cm*8.5cm的小紗布面積計算法計算。
2結果
2.1154例患者手術均成功,成功率100%,術中平均出血量5.61±1.6ml,平均手術時間4.9±1.1分鐘。
2.2手術切除組織同術前陰道鏡下活檢結果相比較
手術切除組織同術前陰道鏡下活檢結果相比較,級別下降的占11.04%(17/154),級別上升的占32.47%(50/154),其中CINⅠ中24例術后診斷為CINⅡ,CINⅡ中20例術后診斷為CINⅢ,CINⅢ中6例術后病理診斷為微小浸潤癌,陰道鏡下活檢與術后手術標本病理檢查的符合率為56.54%。
3討論
目前宮頸疾病的檢查常用的有陰道鏡、液基細胞學超薄片檢查、HPVDNA檢查等。陰道鏡和TCT作為一種常規的篩查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上述檢查有明顯異常的情況下近一步可在陰道鏡下取活檢,行病理檢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診斷率。陰道鏡是一種內窺鏡,在強光源的照射下直接觀察子宮頸和下生殖道的病變。本組對比結果顯示,術后病檢與術前陰道鏡下活檢病變程度上升的占32.47%,病變程度下降的占11.04%,原因可能是陰道鏡無法取得宮頸管內的病變。Reicho等研究了大量ⅠA期宮頸癌患者的病灶特征,發現其中12%為多灶病變,18%的病變位于宮頸管內。二是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多中心性,以及各中心不同步性的特點。陰道鏡下取材量少,鉗夾組織過小,不一定能取到最高級別的病變部位。三是陰道鏡的準確性隨著操作技術和病例選擇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此,取材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以及CIN的不同步性是陰道鏡下點狀活檢對CIN和早期浸潤癌誤診的主要原因。近年隨著宮頸癌三級預防的不斷推廣,宮頸錐切術在診斷宮頸病變方面也顯示了其特有的臨床價值。臨床實踐經驗表明,單純的陰道鏡檢查在診斷上是有漏洞的,而宮頸錐切術切除病變范圍及深度足夠,可提供可靠的活體組織,從而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并及時確定治療的范圍及程度,在CIN的確診以及排除宮頸早期浸潤癌上有不可替代的臨床價值。LEEP手術在臨床以其操作過程簡便,手術切除組織的范圍就宮頸病變程度而定而得到廣泛應用。一般宮頸切割寬度外緣應達距碘不著色區域外5mm,手術不需要麻醉,在切除組織的同時有凝血功能,且手術提供的組織標本無碳化,只是輕度的細胞漿拉長及核的流出胞漿間的融合,組織邊緣不妨礙病理檢查。LEEP切除的組織可以使宮頸管內的病變得以發現。本組結果可見24例CINⅠ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CINⅡ,20例CINⅡ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CINⅢ,6例CINⅢ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為微小浸潤癌。研究表明LEEP術病理檢查有效地彌補了陰道鏡下活檢的缺陷,使患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4結語
綜上所述,陰道鏡下活檢可能會遺漏宮頸的癌前病變及微小浸潤癌,LEEP手術可以彌補陰道鏡的不足,兩者的聯合使用更有助于宮頸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作者:戴清 單位:浙江省公安邊防醫院
【醫學論文】相關文章:
醫學論文05-16
醫學論文寫法12-04
醫學論文的寫作12-06
醫學論文提綱03-27
護士醫學論文11-29
醫學論文的寫作格式12-03
醫學論文開題報告12-04
醫學論文撰寫的步驟12-11
醫學論文寫作的目的12-11
醫學論文的正文寫作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