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醫學自選實驗的初步探究論文
在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班中開設基礎醫學自選實驗課,旨在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和科學思維訓練,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醫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是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1],為深化教學改革,在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班中開設基礎醫學自選實驗課,提高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1級和2012級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安排。由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組織基礎醫學的生化實驗室、形態學實驗室和機能學實驗室組織編寫實驗大綱和實驗指導教材,其中形態學實驗室包括解剖、組胚、病理、病原和免疫實驗室,機能學實驗室包括生理、藥理和病理生理學實驗室。實驗中心集中安排實驗教室,提供實驗設備和相應實驗耗材。實驗教師根據實驗項目內容進行相應的實驗準備并指導教學。
1.2.2自主選課。本課程涉及基礎醫學9個學科的16個實驗項目,學生通過選課系統自主選擇其中8個實驗項目,每個實驗項目的實驗人數在15-30人。
1.2.3教學方法。采取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操作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方法,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并書寫實驗報告。
1.2.4教學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30%和實驗報告70%做出形成性評價,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出勤20%、課堂提問20%和實驗操作60%三部分構成,綜合8個實驗項目成績的平均分為最后成績,合格者獲得相應學分。
2.結果
2.1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本課程提供了基礎醫學多學科的實驗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實驗項目,提供個性化的選修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2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實驗項目的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結果并撰寫實驗報告。教師根據實驗內容布置相應的思考題,由學生獨立思考并查閱相應文獻資料完成,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常用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并獨立完成實踐操作,在實踐操作中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科學思維能力,促進理論聯系實際,為學生后期的臨床醫學課程學習建立良好基礎。
3.討論
3.1實驗項目的設置
開設基礎醫學自選實驗的目的是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精神[2],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實驗項目的設置覆蓋形態學和機能學的多個學科,是對建立“以驗證和技能訓練為基礎、知識綜合應用和研究創新為核心”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
3.2選課系統的改進
由于涉及實驗項目比較多,學生在選課系統自選了實驗項目后容易出現重復選課、漏選等問題,導致部分學生不能正常進行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無法獲取學分,提示在選課系統的設計上還要進一步改進,在選課前、選課中和選課后及時做好教師和學生的反饋工作,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
3.3教學效果的評價
基礎醫學自選實驗采用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態度、課堂提問、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的書寫,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評價與考察,相對于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更客觀地反映出實驗的教學效果。因實驗涉及多個學科需要計算成績的平均分,各項實驗完成后,學生要及時完成實驗報告,教師要及時匯總平時成績和批閱實驗報告,最后在規定時間內上傳成績,完成成績的匯總。學生和教師、教師和教師應互相配合,相互協作,保證良好的教學進程。從總體教學效果看,學生出勤率高,學習興趣大,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動手操作能力有較大提升,善于運用網絡平臺查找文獻資料,認真分析實驗結果,通過圖表方式比較實驗對照評估,實驗報告內容條理清楚,數據翔實準確,但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之間縱橫向聯系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4.結語
在現階段的醫學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采取多層次化的教學方式,其中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包括演示、驗證式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四個層次[3]。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減少簡單演示和驗證式實驗是實驗教學改革的趨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順應這一教學改革的發展需求。基礎醫學自選實驗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積極推動的作用,能初步建立學生對科學思維方法的認識,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為下一步的多層次化實驗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基礎醫學自選實驗的初步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探究實驗誤差分析引導論文03-09
基礎醫學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研究12-10
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實驗的積極作用論文01-08
產險市場探究論文01-23
基礎醫學教學質量提高思考的論文01-26
研究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實驗室開放探究論文05-06
基礎醫學醫學生素質培養論文02-13
關于探究教育感恩論文03-26
探究審計實驗現有問題與應對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