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辦醫學院校教育管理者強化醫學生志愿服的研究分析論文
對于民辦醫學院校中的學生而言,參與各類社會志愿服務活動是其整個學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目的主要是為讓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培養其職業道德,提高學業的專業實踐能力,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近幾年來,民辦醫學院校日益增多,醫學院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依舊還存在學生的專業志愿服務意識較低和服力能力不足的現象,需要引起醫學院校的高度重視。本文主要就民辦醫學院校教育管理人員如何強化醫學生志愿服務意識進行探討與分析。
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志愿服務活動都是一項非常高尚且有意義的活動,主要是指某個人或是組織以無償的方式,花費自己的精力、時間、精力、技能以及財富等,做出的一些為整個社會公共事業做出的貢獻與服務的行為。當前,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已經逐步成現代精神文明建設活中至關重要的構成部分,因此,學校管理者如何采取正確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強化醫學生的社會志愿服務意識,讓醫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于各類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中,為社會公共事業做出的貢獻,成為各大民辦醫校高度關注的問題。
一、堅持以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不斷強化醫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
(一)加強專業功能教育,對志愿服務活動進行規范化管理
(1)民辦醫學院校中的教育管理人員,應該將的醫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培養作作為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不僅要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應該把志愿服務意識培養加入到學校人才培養的整體教育案中。(2)加大力度對學校的志愿服務內容進行課程化與規范化建沒,依據課程教學生理念,對志愿服務課程進行學分制管理,并對每一個學生在整個學業過程中的志愿服務學分數進行明確,且在每個學期中都為學生安排好課時。(3)學校徉用構建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指導教師隊伍,由教師專門指導和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根本上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志愿服務意識。
(二)加強醫德教育,指引醫學生關注民生
在醫學生院校教育中,醫德教育是醫學生整個職業教育過程中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學校管理者應該指引學生多關注民生,培養醫學生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感情,也是培養醫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重要方式。醫學院校應該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進行充分的利用,引導學生關注民生,并為醫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醫學生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深入了解社會與人民,增強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進醫學生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感情,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醫學專業課教師在開展教育學活動時,不僅要注重要醫學生專業技能的教育,還應該注重醫學生熱愛醫學、恪守醫德等思想意識的培養,維護其作一個醫生的圣潔感與榮譽感。
(三)加強志愿服務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志愿服務文化是推動志愿服務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醫學院校應該大力宣傳志愿精神,于每個學年度結束時,對學校開展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總結,并對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中有突出表現的個人和集體,給予適當的表揚與獎勵,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例如,將每一年度“學習雷鋒”和“國際志愿者”等活動作為契機,積極開展“雷鋒月”和“志愿者月”等志愿活動,例如志愿服務培訓活動、知識講座及實踐活動等,如在敬老院開展義務志愿體檢活動、向一些落后山村贈送各種醫療藥品、到落后村落開展志愿健康知識宣傳講座等。
2.醫學院校應該在全校范圍中,營造各類能夠進一步了解志愿服務的意義,拉強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為醫學生創造一個較好的學習氛圍,讓各類志愿活動向常態化的方向發展。積極開展各種以志愿服務為專題的文藝表演與表彰活動,推動行醫學志愿服務的文化傳播。另外,學校應該將志愿服務文化和班級文化的建設進行有效的結合,逐步把的愿服務精神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鼓勵醫學生主動參加志愿服務,培養醫學生的集體主義與奉獻精神等,促進醫學的學風建設,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氛圍。
二、加強管理,提高醫學學生的志愿服務能力
(一)構建健全的志愿者準入和注冊規范
民辦醫學院校開展的各類志愿服務與其他行業開展的志愿服務不同,其對于志愿者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素質都有著比較高的要求,而的這種專業的業務素質需要在長期的教育與培訓中取得,因此,醫學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志愿者有著明確的準人和注冊制度,學校應該在校內部構建一個專門的學生志愿者信息資料庫,并對資料庫內的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并實行動態化管理。不斷完善數據庫內學生資料信息,依照學生志愿者本身的特長、專業以及地域等信息進行分類,對各類專業服務隊伍進行有機的整合與利用,進行針對性的志愿服務活動,促進民辦醫學志愿服務向著專業化、規范化、制度化以及常態化發展。
(二)構建合理的志愿服務評價體制
民辦醫學醫的院校應該對醫學生的志愿服務行為進行科學的評價,不斷提升醫學志愿服務專業程度,增強醫學志愿服務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對醫學生的志愿服務進行評價時,評價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志愿服務帶來的社會效應,主要是指醫學生的志愿服務行為,是否能夠幫助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及校園和諧等[3]。(2)評價志愿者開展服務活動后的反應,主要是指其參加志愿活動志愿者本身是否肯定該服務,讓志愿者在各類志愿服務中提高自身的認識,開闊學往的視野。(3)評價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成本效益,主要是指志愿服務活動的的成本是否處于最低,各類服務活動支出的費用是否在預算范圍之內。
(三)對醫學生志愿者進行定期培訓與指導
(1)加強醫學生志愿者的社會實踐能力培訓,例如培養學生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組織協調方面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社交禮儀能力等。(2)加強醫學生志愿者的專業知識培訓,醫學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志愿者專業知識和技能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雖然大部分志愿者都是學生,但還是要求其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因此,在學生參加醫學志愿服務前,學校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探訪病人的需要撐握的技巧,了解病人心理狀態的方式等。(3)以“導師制”作為培訓的載體,對學生志愿者進行專業的培訓與指導,由學生相關部分制定出與專業教師指導志愿服務有關的制度,將專業導師的作用充充分的發揮出來,并將導師的工作量納入到其年度考核內容中,激發導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要求導師積極運用實地考察、案例分析、專題討論、角色扮演以及場景模擬等多種方式,提高醫學生志愿者的培訓效果。
三、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激發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興趣
(一)構建榮譽型的激勵機制
對于醫學生志愿者而言,其參與各類醫學志愿活動并不是為了得到物質上的回報,但如果社會或者學校能夠給志愿者一些榮譽激勵,可以讓志愿者更好的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從別人的認可中得到滿足感,進而激發醫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的興趣。以榮譽激勵志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僅可充分的體現出其志愿服務行為的自愿性、無償性以及崇高性,讓醫學生志愿者一直維持參加志愿服務的熱情,還能讓醫學生志愿者在道德精神上得到升華和發展,實現其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兩方面的統一。
(二)構建自我發展激勵機制
自我發展激勵機制是激勵志愿者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制度,讓醫學生志愿者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中,把自身擁有的醫學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的結合,在 服務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和社會實踐兩個方面的能力,讓得到實現自我價值的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全素質,讓其逐步發展成為志愿服務活動的策劃者與組織者,帶領與培養更多的醫學生志愿者投身到醫學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學校應該針對醫學生志醫者,構建志愿者自我發展型激勵體制,完善志愿者協會組織團隊,讓學生可以進行自我管理,增強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強化醫學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主人翁意識,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結束語
總之,全新的醫學模式已經全球范圍內構建,民辦醫學院校也將面臨新一輪的醫療衛生改革,醫學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學生志愿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辦醫學院校的管理者應該高度重視醫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培養,不斷探索強化醫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的教育途徑與方法,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與專業素質,為社會公共事業培養出水更高水平的醫學生志愿者。
【探究民辦醫學院校教育管理者強化醫學生志愿服的研究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4.醫學生論文的范文
6.醫學生論文致謝
7.醫學生論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