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應用型醫學機能學的改革與探索的論文
醫學機能學是一門新興的基礎醫學課程,是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三門學科的實驗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的一門獨立的學科。學院機能學教研室機能學實驗教學從建立至今已有14 年,在實驗項目設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考試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將教學與實際臨床應用相結合,綜合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突出各醫學專業特色,建立了適應新世紀應用型醫學院校的新型醫學機能學實驗系統教學模式,以適應新世紀應用型醫學院校發展壯大的需要。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 應用型醫學機能學改革的探索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
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包括醫學機能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器官系統綜合機能實驗、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學生自主創新性研究。主要進行生物正常機能、疾病發生發展機制和藥物治療作用規律的實驗教學。具體包括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術( 實驗動物為家兔、蟾蜍、小鼠) ,骨骼肌單收縮、復合收縮和強直收縮,蛙心灌流及藥物對離體蛙心的作用,藥物半數致死量的測定,水楊酸鈉血漿半衰期測定,呼吸運動的調節及實驗性肺水腫模型的復制,泌尿與循環系統綜合實驗,消化系統功能調節及藥物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血壓的調節與失血性休克的復制與搶救以及虛擬實驗。在儀器設備方面,由科室建立之初的 MS4000U -1B 微機生物信號采集系統更換為 RM -6240HJ 型四道生理信號采集處理系統,由于升級后的實驗軟件操作更為科學簡便,從而較大地提高了課堂實驗成功率和授課效率。制作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操作錄像以及器官系統綜合實驗和創新性/設計性實驗課件。
將以傳統的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模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和以案例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三者相結合應用在醫學機能學教學中。實現傳統的“教學資源導向”學習模式向“能力導向訓練”學習模式的轉變。在機能學教學中應用轉化醫學的理論。轉化醫學是近年來國際醫學領域提出的一個新的學科分支或者新的理念,強調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快速結合,力求在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之間建立更直接的聯系。在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逐步增加臨床手術操作技能、手術器械使用、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演示和講解,從而更好地突出醫學機能學的應用性。建設完成虛擬實驗室,在無需實驗動物、無需實驗準備的情況下,學生即可獨立完成醫學機能學模擬仿真實驗操作并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學生也可學習和理解因受場地、實驗動物、試劑和實驗經費等因素制約的較大型的綜合實驗。該系統涵蓋了幾乎全部機能學實驗,尤其是人體機能學實驗,可以使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相結合。通過實驗室開放,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增加每位學生的實驗機會,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在機能學實驗考核中采用多元實驗教學考評方法,統籌考核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激發學生實驗興趣,提高實驗能力。對實驗課程制定了考核細則和評分標準,實驗課程成績的評定采用平時成績與考核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學生實驗成績進行平時成績( 出勤、課堂表現、網絡答題) 、實驗報告、實踐操作、期末理論試卷考核( 醫學機能學題庫和網絡部分正在不斷更新中) 和實驗設計等多方面的綜合考評,構建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開設研究生醫學機能學實驗和動物學實驗,可以提高其科研能力。鼓勵研究生參與本科生醫學機能學教學實踐可以培養其獨立工作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深化所學理論,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進行臨床蛙心插管技能大賽,可以培養本科生獨立實驗動手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理論應用能力等,從而提高醫學院校學生的從醫技能。不同專業的學生及教師對新型醫學機能學實驗系統教學模式有著較高的認同度。將改革范圍覆蓋到本校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檢驗、護理學、口腔醫學、制藥工程、藥學、藥物藥劑、預防醫學、康復醫學等專業大學本科三年級的學生中,追蹤并調查學生到臨床學習階段乃至畢業后在工作單位的表現,結果表明其理論知識方面和動手實踐能力有著顯著提高。
2 小 結
通過對應用型醫學機能學實驗系統教育教學體系的不斷改革與探索,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科研水平,鍛煉醫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對于其在臨床實習、就業和自主創業等過程中可產生積極有益的作用,并可培養出更加適應新世紀需求的醫學人才。
【應用型醫學機能學的改革與探索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及探索論文03-18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2-17
機械設計課程改革探索論文03-18
電子類應用型本科金工實習教學改革探索11-15
動物醫學改革創新論文03-15
體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論文03-18
礦業工程實驗室改革探索的論文03-19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06
光學課程改革的探索論文參考文獻11-21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3-1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