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通用6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篇1
有的醫學生問題思考邏輯條理性缺乏,回答問題是也較為松散和片面,淺析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為近些年來我國一項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目標,在臨床醫學教育中也要貫徹這一思想,使得臨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臨床思維能力培養是醫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加強,對其邏輯思維進行強化訓練,以此促進臨床思維能力提升,是醫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鍵。本研究以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為分析主題,分析內容報道如下。
1 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臨床思維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應用各學科綜合知識,采集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并強調有效交流和溝通,獲取第一手資料,與患者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最佳信息和證據進行充分利用,綜合判斷和分析多方面的信息,對診斷進行鑒別,制定出有效、安全、合理的個性化診療方案,并不斷進行修正和反饋,最后對思維過程進行整合和執行。在臨床實踐中臨床思維極為重要,正確的臨床思維可有效指導臨床實踐,也是提升診療方案準確性的重要途徑,避免誤診情況發生,臨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而在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問題有:
1.1 片面性
有的醫學生不能綜合分析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病史及體格檢查,在對病例進行分析時,沒有全面的考慮問題,很少思考伴發病和繼發病,只診斷原發疾病,呈現出以偏概全的特點。甚至有的醫學生直接對診斷結果得出,或者診斷結果只依靠先進的檢查手段,對整體分析判斷完全忽略了,增加了患者診斷結果錯誤的現象發生。
1.2 被動性
因為中國教育制度的不足,造成了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呈現被動的情況,對主動意識培養不夠重視,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之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在帶教教師的引導下被動,被動完成帶教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而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根本沒有對問題進行思考,也缺少疑問,執行也呈現被動性,在處理病例時自己的見解也較少,影響帶教效果。
1.3 混亂性
有的醫學生問題思考邏輯條理性缺乏,回答問題是也較為松散和片面,沒有足夠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導致思維混亂的情況發生。在病史詢問的過程中,照本宣科情況嚴重,提問無規律,遺漏情況經常發生,條理性缺乏。在診斷中感覺很多疾病都有可能,無法準確診斷出疾病。
2 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影響因素
針對以上對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究其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2個方面,其中主觀方面主要為,醫學生不夠重視臨床思維能力,很多醫學生意識存在局限性,認為只要足夠掌握先進設備儀器就可對疾病進行有效診療,不夠重視臨床思維能力,對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造成影響。同時分析方法缺乏,問題切入點很難找到,自主學習能力也較為缺乏,只是依據教師的安排。實習時精力不夠集中,思考能力弱,對臨床思維能力培養造成一定的影響,理論與實踐相分離,在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人文社會科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辨證邏輯思想較為豐富,但是學生并不重視此課程的學習,影響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另外客觀因素則為醫學教育的問題,臨床思維課程缺乏,教學程度與臨床醫生的診療程度不一致,導致學生很難轉換思維,影響臨床思維能力培養。
3 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針對以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采用相應的策略對減少這些問題發生,提升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對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以下為本研究提出的幾個應對策略。
3.1 臨床思維積極性激發
對于學生而言,對知識渴望一般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因此對學生積極性進行激發很重要,對于教師而言,課程設計要有質疑性、針對性,也要有條理,讓學生主動第問題進行解決,設置合理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激發,問題設計要精心、有層次、多方面、多角度,對重點和難點要進行突出,對學生積極思維要進行鼓勵,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起來。
3.2 靈活運用臨床思維能力
很多學生思維具有局限性,在理論框架的影響下,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使得在臨床實踐中難以有效指導臨床實踐,因此要培養學生臨床思維靈活性,教會學生掌握事物發現規律,摒棄陳舊的思維模式,靈活看待變化的事物,采用病例教學對學生臨床思維靈活性進行培養,對臨床上解決問題過程進行模擬,分析病例,并學會舉一反三,對學生臨床思維靈活性進行訓練,靈活思考,改變角度、方向和途徑,有效解決臨床問題。
3.3 臨床思維能力廣闊性和創新性訓練
思維廣闊性是一個良好思維品質的表現,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可以對問題進行全面、細致的思考,聯想到其他問題,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強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避免單一思考,實現臨床問題思考的多方向、多角度和多途徑。另外對學生創新思維進行訓練,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鼓勵求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從課本的框架中掙脫出來,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新設想、新觀點進行鼓勵,并教會學生對這些思維進行反復求證,并與臨床實際相結合,對自己的創造思維進行驗證,以此提升臨床思維能力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篇2
兒科學是醫學專業醫學生的一門重要課程,為更好地教好這門課程,在教學過裎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應針對醫學生在臨床思維方面的缺乏實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方法,使他們對一些兒科疾病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為以后進人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現筆者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在兒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1掌握兒科學的理論知識,打下扎實的臨床基礎
要培養兒科的臨床思維一定要有扎實的兒科理論為基礎,兒科學課堂教學主要學習理論基礎,而兒科的理論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不同年齡階段小兒的解剖、生理、病理等都各有其特點,因此課堂教學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關鍵。
1.1調動學生對兒科學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設法讓學生認真聽課,所以都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制作優秀的課件進行教學,現在的多媒體教學可以做到圖文并茂,在進行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插入圖片或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授課內容生動起來。比如在講述胎兒期時,插入胎兒成長的動畫;講述足月兒和早產兒外貌特點時插人相關圖片;講述佝僂病時插入“0”形腿或“X”形腿的圖片等,這樣可以使學生認真聽講,而且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講授的過程由平淡刻板的講課變為精彩生動的演講,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兒科學的興趣。并及時指導學生作好課堂筆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1.2突出重點內容使學生易于掌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兒科教學的質量和深度的問題,目前如果要求學生掌握全面系統的兒科學理論知識,既不現實也無必要,所以對教學內容的取舍要有重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把常見病、多發病作為重點。如新生兒疾病,可以把重點放在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黃疸條小兒疾病,可以把重點放在小兒肺炎、小兒腹瀉、小兒貧血等。對于重點的教學內容還要善于總結,幫助學生記憶,掌握理論知識。如學習新生兒敗血癥后,可用“三少一低下”來總結;學習小兒腹瀉引起的脫水時,可用“二干二凹一多一少”去概括。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容易掌握所學的重點內容。這樣才能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為臨床思維的培養奠定理論基礎。
1.3以課堂練習為手段,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兒科理論教學中,隨堂進行練習,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分析問題。多進行各種病例討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加強教學互動,提高學生求知欲,通過分析簡單的病例來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是筆者常用的方法。一般每種常見疾病教學完成后都出一些課堂練習加深印象,或選1—2個病例分析,指導和鍛煉學生分析病例的邏輯思維,并鞏固和進一步理解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如小兒腹污,病例中一般會提供這些資料:腹瀉的'次數、量、性狀,小便的情況,皮膚彈性,血鈉濃度等等,在分析過程中,要根據資料找出哪些是最主要的癥狀、體征,以及異常的檢查結果,分折出脫水的程度、脫水的性質,最后得出診斷;然后,再依據治療原則給出正確的治療方案。這樣就能更好更系統地理解和掌握一種疾病診療的臨床思維過程及相關知識的實際應用。
2重視臨床見習的帶教,培養臨床思維
臨床見習的特點是基本理論和臨床診療實踐的緊密結合,所以兒科臨床見習在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培養學生在兒科學方面的臨床思維的關鍵。見習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訓練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2.1加強理論聯系實踐,充分發揮見習的作用 臨床見習是學生接觸臨床的第一步,是兒科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通過見習可以增強學生對兒科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見習的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九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進一步鞏固和體會兒科醫學理論的實質問題。強化帶教教師的教學意識,帶教教師在臨床帶教中要多講解、多示范、多糾正、勤考核,積極創造臨床實踐機會。讓學生多接觸患者,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陽性體征和輔助檢查的陽性結果,加強感性認識。實際帶教時,首先應結合相應病例復習相關理論,并示范正確的檢査手法,然后讓學生向患兒家屬詳細詢問病史,對患兒進行體格檢查,盡量讓學生多動手,相互間體會正確的檢査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簡單書寫病歷及診療原則,然后對照病歷,了解病人的實際診療經過,使學生從中知道自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臨床實踐的應用能力。
2.2介紹典型病例,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在見習帶教中,開展對學生的臨床知識講座,加深對臨床思維的理解和實際應用。采用強化臨床技能、病例分析、全科病例討論等多種手段,激發了學生主動思維的興趣,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每次見習都應組織各種形式病例討論,選取一個病種的一組典型病例進行全面的分析,使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某種兒科疾病。如:腎病綜合征的病例,根據患兒的病情,首先從癥狀體征著手,根據“三高一低”的臨床表現引導學生去思考發病機制是什么?診斷依據有哪些?主要并發癥會有哪些?再從鑒別診斷上分析多種疾病的特點,以便進一步明確診斷,從而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再結合實際的治療過程分析病情變化,這樣學生就可以系統地認識一種或多種疾病,而且能夠比較牢固地掌握相應疾病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是指醫務人員在診治病人的過程中,對疾病現象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所以,提高兒科學課堂教學效果,打好扎實的兒科理論是培養兒科學臨床思維的基礎;兒科臨床見習是醫學生臨床思維培養的關鍵性階段。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篇3
在中醫五官科的教學實踐中,為提高學生對五官科學的學習興趣與效果,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拓展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加強對中醫五官科知識的認識程度,掌握中醫獨特的臨床思維方法,繼承并發揮中醫的精髓,努力創造一個教與學共進的結果。
中醫五官科學教學方法臨床思維臨床思維是醫生在診治疾病過程中,利用基礎和臨床知識對臨床資料加以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等,對疾病的本質進行理性的判斷,根據診斷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的一種思維活動。正確的臨床思維對于醫學理論的實踐應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因而被看作是連結理論與實踐的紐帶。為此,探索一種適合中醫五官科教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意義重大。
一、在理論教學中融入臨床思維觀念
五官科學是以形態學為主的臨床學科,許多臨床體征必須經過現代儀器設備仔細檢查才能得到陽性體征。在理論教學中,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是將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等融為一體,利用計算機將各種信息進行編輯加工,形成圖文聲并茂的多種素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思路,根據思路組織教學內容,設計非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在各科總論的授課中,教師應使用具體的事物,形象的語言,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和標本,將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講解時由淺入深,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如在講授眼、耳、鼻、咽喉及口腔的解剖結構時,借助實體標本和模型詳細講解,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再結合復習相應的解剖學知識,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各科各論的授課中,講解疾病的臨床表現時,可拍攝疾病的相關圖片,制作教學短片,建立以臨床為基礎的教學資源數據庫。將各種病變圖片做成幻燈展示給學生,教師準確生動的'講授與文字及影像資料結合起來,使所講疾病的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過程等直觀有序地展現出來,化抽象為形象。如講暴盲時,學生對眼底改變不易理解,通過疾病圖片展示,則一目了然;講綠風內障時,可將房水的流經途徑做成Flash動畫,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房水流經的途徑,同時可在此設計提出問題,以便學生理解其生理和病理變化。不僅學習章節本身的內容,同時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形象,理解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進入臨床后,見到類似疾病的表現,聯想到課堂講授的圖片、動畫等,很快便做出診斷。最后,利用多媒體在相關知識點上做了大量鏈接,補充現代醫學知識和疾病,使學生了解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了解臨床診療過程
病例教學法,是指以病例為媒介,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師生之間的教學對話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此法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使學生在主動有趣的學習中對內容消化理解,研究表明采用病案教學明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病例分為古代名家經典醫案和現代臨床典型病例。古代醫案是中醫臨證實錄,無論成功與否,都真實完整地記錄了醫療全過程,最直接地反映醫生的臨床思維,這些內容是經驗性或理論性,針對不同的病人,如何靈活和恰當運用這些原則,醫案之中能得到真實和生動的解答及示范,因此,熟讀名家醫案是學習中醫的重要途徑。教學中運用病例討論法是以理論指導實踐,對臨床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方法,促使學生加深對疾病病因、臨床表現以及治療的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病例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判斷的能力,使學生初步了解病人的診療過程,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在病案教學中,講述疾病內容之前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病案,然后由病案按臨床診治過程引出一系列問題,接下來由問題作為切入點對疾病進行講述,最后回歸到病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病案進行分析。病案分析主要分以下幾步驟:(1)概括主訴。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引用病例的癥狀進行全面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概括出病例的主訴。(2)抓住相關臨床資料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某一主訴所涉及的多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分析其可能主訴的病理機制,然后參照器官和系統的常見疾病,列舉可能涉及的相關疾病,綜合病史、其他兼癥及輔助檢查結果,逐步排除不成立診斷,最后做出診斷。在此過程中,要特別強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鑒別點,如鼓膜穿孔的特征、聽力測試的結果等。(3)分析病案。在詳細分析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治療方案,解釋醫家為何選用這些藥材,藥物的功效是什么,配伍的意義何在。例如,選用代赭石時,同時需配伍半夏等。最后,教師加以總結,使學生從經典病案中學習醫家的用藥精髓,便于對經典方劑的理解。
三、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
臨床操作也是五官科教學中的一種教學形式,是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操作經驗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徑。首先,先由教師講解示范,可以結合錄像等形式,使學生對正常人體的解剖結構及五官科常用的檢查器械有著確切的理解,讓學生熟悉使用五官科的基本器材,掌握五官科常見診療技術的應用指征、操作要領,如外耳道、鼻腔、口咽等檢查。要求學生在檢查后能講述出檢查所見,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熟練和提高。其次,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因此在實訓中應熟練掌握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如穴位的針刺方法等,針灸治療青盲效果極佳,常用的穴位有睛明、球后等,針刺時需注意進針角度;耳尖點刺放血療法,學生需注意進針應輕、穩、準。實訓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糾正,并鼓勵學生多動手,為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組織與實施模擬教學
在理論與實訓講授后,教師組織學生實施模擬教學。模擬教學是指在規范的技術路線和參數的控制下模仿真實情景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此種方法是把課堂作為模擬醫院,采用CAI模擬教學課件進行臨床病例的辨證施治模擬演練。其特點是教學雙方均直接介入實時情景之中,通過聲音、形態、動作進行模擬,學生如同被置身于一個特定的醫療環境中,直接面對病人,極大激發了他們的責任感及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針對上胞下垂疾病,將病人的癥狀展示給學生,然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分析病人,從中篩選出一個好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演練接診的情景,使學生主動思考,將患者陳述的癥狀進行整理,利用中醫四診結合現代儀器進行檢查,進一步概括整理書寫病案,得出正確診斷,提出適當的診療方案,包括方藥、針灸療法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評總結,幫助分析其優點與不足,特別提醒針對不同患病個體所應顧及的主要方面。通過這種教與學的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練習看病的機會,并可對某一疾病從接診到診療有全面的認識,使基礎與臨床有效結合。
總之,醫學生教育的過程,理論與臨床有效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從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為出發點,引入多種教學方法,改變以往教學簡單單一的傳統教學局面,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具有社會需要和時代特色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成惠.臨床的思維過程及其特征[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04):169-171.
[2]徐艷秋.如何建立中醫臨床思維[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5,(02):52-53.
[3]楊治國,張謙.情境模擬在五官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管理學家,2013,(08):477.
[4]張作能.病案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8,(10):57-58.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篇4
【關鍵詞】 素質教育;教學;實習醫師
醫學應當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科,醫務人員的人文精神失落不僅嚴重影響醫學教育的質量,并且妨礙了醫學自身的發展[1]。因此,轉變醫學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實習帶教培養模式,認識并注重實習醫師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人文素質是指人的人格、氣質、修養。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醫生不僅要把患者當作生物體進行診療,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當作一個社會人來對待。新的醫學模式在更高的層次上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人文學等多學科來考察人類健康和疾病,認識醫學的功能和潛能,從而對醫生的知識結構和整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醫生不僅應具有較高的現代醫學科學知識,而且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脫離了人文素質的培養,缺乏對患者的人文關懷,醫師在診治患者的過程中將無法遵循現代醫學模式,臨床能力必然會受到一定制約。只有注重對實習醫師人文素質培養,才能更好地用人文精神的要求指導醫務人員的醫療實踐話動,實習醫師的臨床思維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
2加強實習醫師人文精神教育
2.1加強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教改力度
當前我國醫學院校中醫學人文教育課程比例較低,課程設置有著很大的隨意性,體現在高等醫學教育中人文課程較少,不能滿足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有關研究表明,我國醫學院校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學時僅占總學時的8%左右,與其他國家有較大差距[2]。醫學人文教育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全程化程度不夠;教學內容側重于范疇、理論、體系的講授,而對實用性、實效性重視不夠。因此,大力加強醫學院校人文課程的教改力度勢在必行。不僅要增加具有時代特色的醫學人文知識傳授,還要建立可操作性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目標體系、實施途徑和評價標準,以量化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成效,并且把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優劣列入教育主管部門對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的評估內容。結合我國社會發展和日益增長的醫學需求,把醫學人文教育納入醫德教育框架,納入和諧醫患關系的社會要求,擴大醫學人文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使醫學人文教育成為臨床醫學生自我激勵,實現自身價值的動力源泉。
2.2帶教醫師應有的現代醫學教育觀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轉變帶教醫師的傳統醫學教育觀,帶教醫師必須深刻認識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是醫學學科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作為一個完善的科學系統,醫學對健康與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因此,從事醫學工作的人還必須具備人文態度、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2]。要加強醫學人文精神教育,推動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帶教教師自身首先必須樹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的現代醫學教育觀,既要注重對實習醫師醫學基礎和專業理論、技能的傳授,又要在臨床實習帶教過程中指導實習醫師時刻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醫學,尊重患者。通過帶教醫師的言傳身教、循循善誘,使實習醫師不僅能夠掌握實習大綱要求的臨床專業理論和技能,更要養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醫德醫風。
3帶教醫師應轉變觀念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的現代醫學教育觀對帶教醫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教醫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有意識的挖掘蘊含在專業理論和實際工作中的人文內涵,真正做到科學與人文相融。而且帶教醫師自身的精神風貌、理想追求、治學態度、敬業精神以及教學過程中的言行舉止等都對實習醫師素質的養成有直接、廣泛、全面且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身為教師應自覺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3]。在實習階段掌握的臨床專業理論和技能關系到實習醫師今后的臨床工作能力,而實習醫師通過觀察帶教醫師而形成的對待醫學對待患者的態度更會對其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帶教醫師實習帶教者應該是醫德高尚并且熱愛醫學人文教育的臨床醫學教師,在實習帶教中既施言傳,更重身教,集言傳和身教于一身,在臨床醫學專業實踐中為實習醫師實踐人文知識、培育人文精神提供必要的基礎和條件。
【參考文獻】
[1] 杜治政. 關于醫學人文教學的幾個問題的認識[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27(5):5-9.
[2] 俞熾陽,陳功立,李玉艷,等.醫學教育實踐中強化人文教育的作用初探[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5(5):335.
[3] 趙先英,劉毅敏.在醫學教育中加強人文教育的重要性[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3,5(2):219-220.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篇5
【摘要】臨床溝通是目前我國醫學實驗室對檢驗師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之一,其目的是為了能夠確保檢驗工作的整體效率,提高實驗室診斷結果的準確性,使得檢驗過程能夠進一步實現規范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培養檢驗師的溝通能力以及認識到臨床溝通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本文對目前檢驗師臨床溝通能力的重要性進行詳細的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醫學;檢驗師;臨床溝通能力;培養探討
在臨床診斷的治療過程中,臨床溝通能力是實驗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問題之一,其實保證實驗室檢驗工作效率和質量、有效提高實驗結果和準確性以及減少誤診現象發生的主要手段。培養檢驗師的溝通能力是目前醫療事業首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保證醫療實驗和醫療效率的基礎保證[1]。本文結合當前最為關注的臨床溝通問題,并進一步進行分析和探究。
1臨床溝通能力的重要性
1.1醫學的發展需求
伴隨實驗診斷方面的急劇增多以及檢測技術的及時更新,實驗室已經從傳統的“化驗”、“醫學臨床檢驗”轉變為現代趨勢下的“檢驗科學”,對于檢驗項目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及全新的定位。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實驗操作等教學方面,而是需要與目前醫學上的臨床數據和臨床結果以及有限的各項指數相結合,從而能夠提取出具有醫學價值的診斷治療所需的有效信息,最終培養出以患者為主導、以臨床診斷和治療目的的專業檢驗師。根據我國《醫療中心臨床試驗管理細則》中的第二十條中已經明確指出:醫療中心臨床實驗室主要應該提供具有價值的臨床效果以及服務咨詢。所以,我國現代醫療事業對于檢驗師專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一,掌握實驗操作的具體方法、臨床效益,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實驗方法,正確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有效用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當中;其二,掌握具有正確性和完整性的實驗標本以及運送的資料能夠確保前期的分析質量和準確性;其三,具有分析臨床治療的.實際能力;其四,參與臨床試驗的診斷會議以及為其解答咨詢問題。
1.2建立完善的檢驗師體系
近幾年來,國外的一些歐美國家對于檢驗師體系建立的相當完善,每一名檢驗師都是經過專業的培訓。學習以及實際崗位輪換等各個方面的考核通過,才能夠進入到實驗室的具體工作中來。目前,我國對于檢驗師的總體概念以及最終的培養目標已經從1994年后被國家教委明確提出后,其推進和發展的進度較為緩慢和滯后,國內雖然已經有一部分部門專門設立了檢驗師的職位,但是由于工作的內容和工作的性質存在諸多弊端和缺失,從根本上不能做到臨床溝通和為診斷治療提供依據的作用。相應在我國本科教學的過程中,并未對實踐操作這一課程予以高度重視,同時也未對實際臨床和檢驗理論之間的區別和差異作出正確界定。
1.3教學的實際需求
我國于2012年頒發了全新的《普通高等院校專業目錄(2012)》,其中已經明確對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要求做出了全新的調整:原本屬于醫學技術類別與臨床醫學的檢驗專業,已經被重新納入到全新建立的一項專業科目類別之下,專業名稱已經改為全新的醫學檢驗專業。學制時間由原來的五年改為現在的四年,學位由傳統的醫學學位改為目前的理學專業。檢驗師專業的調整更加注重的是針對不同層次人才予以針對性的教學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將臨床診斷治療與檢驗之間嚴重割裂開來,從而不能夠較好的滿足目前臨床的實際需求。
2培養檢驗師臨床溝通能力的措施
2.1加強宣傳力度
目前,國內醫學或者是國外醫學不僅在設立醫學科室還是醫學教育課程等方面,檢驗專業以及檢驗科室都將被作為一項技術學科或者是輔助學科來界定的,造成了一大部分在校學生或者是檢驗師的內心壓力。使得其不敢邁出實驗室,從而走進臨床試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能充滿信心與臨床醫師進行正面交流,極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習相關臨床知識和實驗技能。醫療院校應該充分認識到上述問題,并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著手,積極對院校學生相應的心理輔導和職業培訓。首先需要及時做好入職準備,堅定自身的學習信心,老師可以通過介紹國外的一些優秀案例和經驗成果,增強學生對于檢驗師職業的信心;其次,需要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采用CBL的教學手段,通過引入實際的臨床教學案例,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深入接受臨床溝通的正確理念,使之能夠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狀態。
2.2建立完善的教學體制
完善的教學體制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同時也是目前醫學教育的教學目標。通過建立臨床溝通的實習崗位,并由具有豐富經驗的檢驗師對學生予以正確指導,通過查房和對疑難病情的會診,并對檢驗結果做出一定的判斷和解釋,依據實際病情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治療方案。定期向臨床實際情況進行詢問,隨時接受全新的臨床建議,并進行詳細的解答和反饋,定期予以全面的評估和匯總;定期在臨床科室內部召開專題講座,并就某一經典案例進行病情討論,每半年時間舉辦一次全院范圍內的實驗課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會議討論,加強各個科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大量資料,應該及時進行總結并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并收入到檢驗醫學的數據資料庫中,形成全面而又完善的醫療體系;通過在每年的期中考核中增加適當的臨床經典案例以及臨床溝通等課題的考試內容,采取上述的方式以達到完善臨床溝通的整體體系,保證了臨床溝通的教學質量。
3結語
培養檢驗專業學生的臨床溝通能力是目前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難點,伴隨實驗室教學的高速發展,不同專業之間的壁壘已經完全形成,使得臨床溝通課題的弊端逐漸突顯,因此,建立完善的檢驗制度,實現檢驗科室符合國際發展趨勢,以及培養學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汪付兵,黎錦,楊桂等.臨床免疫檢驗實習帶教中注重學生檢驗與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2):3091-3092.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篇6
【摘要】臨床醫學不僅要求醫師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有著充分的判斷,還需要醫師掌握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根據患者需要采取靈活多變的診治手段,幫助患者減輕病痛,盡快康復。在進行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復合型、全能型人才,將臨床能力培養擺在臨床教學的核心位置,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醫學人才。因此,開展以臨床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臨床醫學教學創新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臨床醫學模式創新能力培養問題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R-4;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7-0235-01
作為一門實踐性要求極強的學科,臨床醫學教育必須要符合現代社會的形勢發展和實際需要。受教學經費、技術條件、教學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臨床醫學教學多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真正實踐練習的機會較少,因此在入職之后,往往不能很快的適應工作,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文章首先指出了傳統臨床醫學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隨后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新形勢下如何實現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了幾點可行性建議。
一、傳統臨床醫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1、課程結構不盡合理,學生學習較為被動
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影響,高校臨床醫學的教學內容也逐漸多樣化和復雜化,學生所要掌握的課業內容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調查發現,國內大多數醫學院的課程設計仍然沿用傳統的“理論教育——臨床操作——實習實踐”的模式。以最基本的理論教育為主,學生通常需要掌握的專業有英語、生理學、診斷學、外科學、內科學等等,其專業科目多達二十甚至是三十幾門,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之大[1]。
另外一方面,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以書本教材為主要教學工具,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占據主動地位,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學生在聽課中遇到的困難和疑問得不到及時解答,必然會影響今后的學習效率。雖然該專業強調實踐性和操作能力,但是考核方式仍然以卷面理論知識考核為主,學生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知識點的背誦。從教師角度來說,為了提高學生應試成績,也會有意識的壓縮實踐時間,導致學生難以進行系統化的學習。
2、教學模式單一,缺乏人文關懷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操守和職業道德。醫學院學生要想在畢業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術和臨床經驗,而且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醫德”。近年來,國內醫患矛盾不斷激化和升級,這固然與醫患之間信任缺失,部分家屬尋釁滋事有直接關系,也與部分從業醫師職業道德不過關,診治期間缺乏對病患的人文關懷有一定聯系。但是在臨床醫學教學期間,教師以書本教材或案例為基礎,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不能通過角色轉換,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到患者的身體痛苦和心理變化,也就不能在臨床實踐中采取有效的人文關懷。眾所周知,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一方面要承受疾病本身帶來的身體痛苦,另一方面也飽受對疾病恐懼的心理困擾,因此往往表現出情緒煩躁、沉默寡言,甚至不配合治療等現象。在這種狀態下,醫生如果不進行有效的人文關懷,幫助患者舒緩情緒,就很難確保各項醫療康復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臨床醫學教學創新的具體措施
1、采取多種授課手段,注重學生實踐訓練
實踐是臨床醫學教學的永恒主題,也是現階段實行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最終歸宿。首先,要協調好理論知識教育和臨床實踐教學之間的平衡關系。不可否認的是,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開展臨床實踐的必要基礎和根本前提。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通過播放視頻短片、圖像、PPT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教師還可以通過校內網,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由于在網絡上師生關系平等,因此學生能夠大膽的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提問,從而解決了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其次,在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礎知識后,教師要及時的開展實踐聯系,確保學生所學內容得到強化。在臨床實踐期間,教師要主動轉變師生課堂地位,自己由課堂“主導者”轉變為“輔導者”,把臨床實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從而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2、完善課程考核制度,引導學生注重實踐
現階段,國內高校仍然采用“學分制”作為評測學生成績的主要標準,學生要想順利畢業,必須要按規定修滿足夠的學分。而考試成績則成為學生獲得學分的重要途徑。在這一考核制度下,醫學專業的學生往往將學習重點放于理論知識的背誦和記憶上,以此來提高應試能力,必然會導致臨床實踐實踐的不足。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醫學院應當大膽改革,打破傳統的考核模式,將學生實踐成果納入到期末測評中。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優化考核制度,使學生將學習重點從理論知識轉移到臨床實踐中來,從而不斷的提升個人實踐技術水平,為畢業后盡快的適應工作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強教學體系分析,抓住課程改革重點
課程體系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著臨床醫學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對此,應不斷的對臨床醫學教學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對課程體系的改革應引起相關領導以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應根據實際的情況對課程體系展開研究,將課程體系的改革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點工作。其次,應加強對現階段臨床醫學教學課程體系的分析,了解哪個環節存在缺陷,哪個環節在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而存在著問題,這都是課程體系改革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通過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才更有利于抓住課程體系改革的關鍵點,例如,對課程授課時間、實踐課程體系、臨床醫學教學課時等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解決當前臨床醫學教學運行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進和完善。
結語:醫學院作為向社會輸出專業醫學人才的主陣地,其教學模式、教學觀念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直接影響。因此,醫學院的管理人員和教職工,必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臨床醫學教學,并從自身管理和教學經驗出發,不斷的實現教學創新和管理理念的轉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臨床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畢業后盡快的融入到臨床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周偉潤,楊春梅.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07):131-133
【如何培養臨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相關文章:
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對提高口腔醫學生臨床11-20
醫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培養論文02-14
論新醫患關系下臨床醫學生溝通能力培養12-11
臨床醫學生靜脈血栓栓塞疾病臨床帶教03-25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03-15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12-05
如何提高CT影像的臨床診斷水平12-08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03-25
淺談新課標下如何培養低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12-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