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實效性的思考論文
一、堅持學風帶動,創新學術科技文化活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進步、長遠發展。當今時代是一個充滿變革、快速發展的時代,新知識新技術新產業不斷涌現,只有加快創新創造步伐,才能贏得主動、把握未來。為此,黨和國家號召全黨全社會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教育,因為“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承載著人類文化傳承、發展、創新的職責。高校的發展不是簡單的量化疊加,而是文化的積累和思想的不斷推陳出新。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實效性,必須注重加強高校學術科技文化創新,引導校園文化建設逐漸走向學術化和科技化,使新思想得到不斷涌流,優秀文化產品能夠大量涌現。“實踐出真知”,任何創造性學術科技文化成果無不來源于實踐。大學生黨團組織作為高校的先鋒骨干,必須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開展校園學術科技文化創新活動,讓廣大青年大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實體轉化。在校園學術科技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斷解決實踐課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當前,為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實效性,在創新學術科技文化過程中,要以獎勵驅動,以制度帶動,始終堅持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制度約束與自由發展相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將學術科技文化活動獎納入到獎學金評定制度之中,從而切實激發學生參與學術科研的積極性;要對活動中涌現的優秀學術科技文化作品集刊成冊并出版發行,切實推動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常規化;要鼓勵支持學生參加教師課題研究,使其科研能力得到初步訓練和不斷提升,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望;要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以時代精神審視學術科技文化發展,增強文化產品創作時代感和吸引力。此外,還可以開展學術研討、專題報告、主題征文、課題調研等形式多樣的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從而營造自由、活躍、創新的校園學術文化氛圍。
二、注重實效推動,抓實就業創業文化活動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是大學生寒窗苦讀幾十載的重要成果見證。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處在轉型時期的攻堅階段,社會各種矛盾和問題也較為集中,廣大青年大學生就業形式也較為嚴峻。“大學生群體最現實、最普遍、最緊迫的需求,就是就業創業。抓住了就業創業,就抓住了吸引和凝聚大學生的關鍵。”高校黨團組織要轉變觀念,在具體組織開展黨團建設活動時,不能僅為服務于黨團建設而開展活動,而應主動把黨團建設的開展與學生就業相結合,在具體組織開展活動時,應將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作為黨團組織的重要任務常抓不懈。主動引導和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思維和就業觀念,通過經常性地開展多種主題技能培訓活動有效提高學生創業就業的素質和技能。同時,要指導學生正確分析和認識自我,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鼓勵適合創業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創業行列。具體而言,黨團組織在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注重入學和畢業這兩大特殊階段的指導教育。輔導員、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等不僅要做好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業就業工作指導與幫助,更要高度重視學生在入學和畢業兩個特殊階段的創業就業工作指導。要對大一新生普及創業就業知識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業興趣和創業精神。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并適當提供相關優惠政策幫助他們創業就業。二要突出特殊對象。黨團組織既要服務全體學生,滿足最大多數學生創業就業所需,更要關注經濟、學習、情感方面具有困難的學生,同時還要重視少數優秀學生及特長生,著力形成統籌全局,照顧少數的服務體系。三要把握重點環節。黨團組織在開展創業就業活動時,要始終把創業就業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提高學生就業素質和技能這個重要環節上,而不能把工作重心放在過多的瑣碎事務上。四要堅持適度原則。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高校在促進創業就業過程中目光過短,整個學校的培養理念是服務就業、畢業立即上崗的學生培養理念,使高校原有傳承和創新文化的職能弱化。因此,黨團組織在服務學生過程中要踐行“育人為本”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有效迎接新的就業壓力與挑戰。五要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班主任、輔導員等要經常性地引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職業,使學生做出正確全面而又符合實際的生涯規劃,并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做出適當調整。此外,實施創業就業教育還必須著力打造創業就業教育平臺,營造校園創業就業氛圍。在具體實踐中,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等可聯合學校其他部門和校外相關企業、單位舉辦大型創新創業公益講座,開展創業論壇,創業征文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同時可以設立穩定見習活動場所,使其融入創業教育氛圍,樹立創業意識;打造創業實習基地,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創業素質;統籌管理,提供助研、助崗、助教等創業崗位基地,使學生在承辦各項具體工作中,提升創業能力;還要構筑自主創業活動場所及創業園,如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建立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作為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的主要場地,不僅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創業就業意識,而且顯著鍛煉了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
三、重視傳播促動,健全新媒體文化活動
近年來,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大力實施,校園媒體在全社會的關注度也得到不斷提高。校報、校園廣播、電視等傳統主流媒體已獲得了較大發展,在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已形成相對穩定格局。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數字信息為基礎、互動傳播為特點、更具創新形態的媒體即新媒體在全社會,尤其在以青年聚集較為密集的高校校園內更具影響力,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廣大師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思維方式。高校黨組織和共青團要發揮育人和服務功能,就要規范新媒體文化活動,促進新媒體文化健康發展,更好地引導和服務學生,從而切實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實效性。第一,要充分借助新媒體傳播快、覆蓋廣、信息較集中等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新媒體獨特的優勢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和交流的學習的平臺,不斷推動校園網絡文化環境建設。具體而言,可通過開展網絡詩歌、攝影等比賽,有效增強學生藝術感和高尚情操的培養;針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網上辯論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增強學生責任感;開展網上創業大賽以及網絡征文,激發學生創造力。此外,還要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就業指導、學習資料共享等網上服務平臺,從而切實發揮網絡資源在推動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積極作用。第二,以高校黨團組織為切入點,引導和規范校園新媒體文化活動的正確方向。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校園新媒體文化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培養具有重大影響。高校黨團組織要重視校園文化網站的建設,主動占領校園網絡文化陣地,積極弘揚社會主旋律,有效發揮新媒體文化在推動廣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使學生自覺堅定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從而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擁有健康有益的課外生活。第三,對各項新媒體文化活動做好監管工作。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要積極發揮其帶頭示范作用,要及時引導、組織發動相關部門齊抓共管校園網絡資源,有效凈化校園網絡文化環境,使新媒體文化活動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邁進。此外,針對校園新媒體文化的大學生這一主體,要組織開展大學生培訓課和專題報告會引導他們科學利用新媒體。新媒體文化具有較強的自發性和跨空間性,學生可匿名發表言論,極易使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論浸入校園。對此,可通過專業講座和專題講解,倡導學生端正態度、文明上網。針對新媒體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加大其監管,嚴格其審查,對不符合正面健康標準的內容和形式要及時刪除,以免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四、抓緊內容驅動,打造高質量文體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是一個多層立體結構的動態有機系統。校園文化既要以高雅的學術科技活動為支撐,又要以活潑的`文藝體育等文化活動為載體,才會既生動活潑且健康向上。文藝活動和體育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與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富有活力的特點相輔相成,深受師生的歡迎與熱愛。體育類活動旨在增強學生的體質,拓展學生業余愛好;文化娛樂活動目的是為陶冶學生情操,提高業余愛好者的水平,為學生創造一個彰顯個性、展示才華的舞臺。要做好校園文化活動,就必須重視校園文體文化活動的開展。第一,搞好文體文化活動陣地建設。領導重視,注重經費投入,是辦好文體文化活動的關鍵。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等組織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向學校有關部門申請經費投入。同時,可聯合校內外相關企業、部門以及成功人士給予贊助。對于在具體活動中暫時難以解決的諸如場地設施等方面的矛盾,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要主動發動各院、各主管部門之間做好協調工作,努力做到資源共享、共同開展。值得強調的是,在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的同時,始終不能忘掉勤儉節約的原則,要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設施安排適宜項目,避免過度鋪張浪費。第二,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學生參與文體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潑好動是廣大青年大學生的基本持征,而學習又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因此,不少學生會陷入學習與活動的矛盾之中。這就需要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組織相關人員做好教育引導和實際幫助的工作,首先在思想上使其明白課外文體文化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陣地,再者,要根據他們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做好學習與活動間的科學統籌。此外,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要充分整合校園各方面的資源,通過校報、校園網絡、手機等信息傳播載體,做好宣傳鼓動和表彰獎勵工作,擴大活動影響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逐步形成規模。第三,打造校園精品特色文體文化活動。在開展各類文體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質量,不能只追求數量而帶來“勞民傷財”的后果。各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文體文化活動也都有自身持點,要立足學校實際,開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動,形成特色品牌。同時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內容,適時改變形式,做到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切實增強活動的實效性。第四,靈活安排,推動活動常態化。有計劃地定期籌辦大型文體文化活動,如校園文化藝術節,校運會等。在具體開展時要堅持靈活多樣的活動理念,根據學生學習生活進展有效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型活動,使小型活動發揮其“用武之地”,做到長效穩進,逐步形成良好的文體文化氛圍,推動活動的常態化和實效性。需要強調的是,在具體開展活動時要高度注意形式和內容不拘一格,要始終堅持富于變化,積極吸納不同層次和年級的學生廣泛參與其中。
五、突出愛心互動,做響校園公益文化活動
高校是充滿人文關懷的場所,校園公益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高校黨團組織應靈活審視現實,主動把握社會需求,發動大學生組成志愿者隊伍和公益團體,組織大學生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和公益文化活動,從而有效豐富學生經驗、提高學生能力、鍛煉學生意志。具體而言,公益活動形式多樣,黨團組織可有針對性地采取以下形式來開展:利用寒暑假或雙休日開展參觀考察,調研訪問、寒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以重大節假日或重要活動為契機,開展相關公益活動,如植樹節開展綠化公益,助殘日開展助殘公益,大型體育文藝活動期間組織志愿者服務等;根據學校特點和學生專業特長開展志愿服務,如可組織物理、電子、機械等專業學生進社區免費為社區居民維修電器,醫學院學生組成下鄉醫療隊,農學院學生去輔助農民農業,音樂學院學生下基層進行演出等。需要指出的是,在具體開展公益活動時,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特別要注意以下問題:一要明確志愿服務項目;二要充分考慮學生意見,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獨立自主、自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三要加強學校有關部門的交流溝通,協調好各項工作,保證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四要引導學生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開展后續活動;五要尊重學生勞動成果,對其適當給予肯定和獎勵,例如,發放適當生活補助、頒發服務證書以及獎勵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在開展公益活動時還要努力做到三個結合:一要堅持校內與校外相融合。在學生黨支部、共青團以及學生會的帶領下,黨團組織要加強校內與校外資源整合,做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社會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二要堅持長遠規劃和短期實踐相結合。雖然就單個學生和單次活動而言,志愿活動具有短暫性,但從整體著眼,公益活動卻是一項得民心、利基層的長期事業。對此,大學生黨團組織在開展公益活動時,必須協調好各個環節和各項工作,堅持長抓不懈,使公益活動長期穩定,有序推進。三要堅持把貢獻社會和促進學生發展相統一。開展公益活動,不僅能夠滿足社會需求,還能夠進一步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不斷成長,是一個雙向互利的過程,因此全社會要支持和鼓勵廣大青年大學生多做公益、多做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