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論文
論文摘要:文化的創新發展,在一定意義上是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起著重要作用。文化傳播有賴于作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學報質量的優劣,作者是一個重要因素,其精髓體現在作者文稿的學術價值。編輯是傳播的主體,要旗幟鮮明地表明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同等對待每篇文稿,不偏名家,不薄新秀,以質取文。學報的精神氣質,文化品位,通過版式設計展示出來,并與學報的內容形成一個協調、和諧、統一的美學風格。校對是編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必須按照出版規范和要求,使錯漏率降到最低限度。
論文關鍵詞:文化傳播;作者文稿;編輯加工;設計校對
學報是傳播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傳播科技文化知識,促進科技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繁榮。它既是一面反映高校教學和科研成果的鏡子,也是一個對外交流教學經驗和介紹科研成果的窗口,為高校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學術研究和理論探討的園地。通過它可以透視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狀況,推動教學和科研的發展以及發現和培養人才。因此,加強和提高學報的質量,在辦刊理念上不斷創新,對學報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一、作者文稿:學報質量的根本
文化的創新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起著重要作用。然而,文化傳播有賴于作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如果離開這種信息來談論傳播,不可否認,它表現的只是一種空論。
文化傳播工作不僅需要高素質的編輯隊伍,而且需要一個高素質的作者群體。從一定意義上說,學報質量的優劣,作者是一個重要因素。對于作者的把握主要在這樣幾個方面:其一,學報面對的作者是知識分子群體,是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的聰明才智、專業技能推動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檢索人類文化發展史,能使我們感到,知識的發展、總結與創新一直貫穿于人類改造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整個過程。像馬克思的《資本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等這些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曾為世界創立文明歷史做過舉世公認的巨大貢獻,如今,它們仍然在為世界繼續作出貢獻。這就深刻揭示了知識給人類文明與進步以強有力推動的價值內涵。其二,由于作者各自所處的特定環境,對某一問題的認識所給出的結論各不相同,千姿百態。如果放在各自的背景和語境中去理解,都有各自的道理。正是有了不同,才使得世界五彩繽紛、鮮活有力。其三,學報是文化產品的“加工廠”,需要作者提供大量的信息來保證文化產品的正常生產,如同軍隊作戰,每一個戰役的勝利都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當然,所提供的信息應當是科學的、優質的。作者對所研究對象客觀上的準確把握,主觀上的論證分析、旁征博引、由表及里、觀點明確、行文流暢,充分展示作者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寫作水平。其四,文章的優劣不在于有多少華麗的語言,而在于作者對知識意義的把握。知識對于有生命、有情感的人來說,其意義體現在彌補了人的先天不足和缺陷,體現在知識對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知識是實踐的智慧,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思維活動和思維方式就會變成毫無內容的空架子。從本質意義上看,學報的質量精髓體現在作者文稿的學術價值,學報可以展示文稿的學術價值,但不能直接決定文稿的學術價值。文稿的學術價值對學報質量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轉化為學報質量。二者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編輯加工:學報質量的關鍵
編輯是傳播的主體,編輯主體的勞動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并貫穿于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等一系列出版工作環節中。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辦好學報的關鍵。對編輯的把握主要在這樣幾個方面:其一,編輯人員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正確的政治方向,使文化傳播工作始終在黨的方針、政策軌道上前進,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放在首位,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其二,傳播先進文化,編輯人員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精諶的專業知識和學術理論水平及敏銳的思維能力,站在學術理論前沿,了解和掌握學術理論的最新動態,與時俱進,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現編輯從文化傳播到文化創造、文化選擇到文化建構的雙重超越;其三,編輯人員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化作者意識和讀者意識,遵紀守法,嚴格自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持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自我犧牲精神。編輯意識的覺醒,使他們在思維方式、觀念、行為等諸方面發生了變化,認識能力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產生了新的飛躍;其四,編輯人員的工作對象是作者的文稿,工作內容是審讀、編輯出版文稿作品,使之達到傳播要求,其性質是對文稿的再創造。這些都建立在編輯對有關政策、規范、作者思想和讀者的充分理解基礎之上,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過程。 目前學報編輯隊伍中已不乏高學歷、高職稱,或在某一學科內屬高水平的學者,但作為優秀的編輯行家并不多。有的學報競出現不知版式如何設計而照搬其他學報版式;不知標題字體、字號的使用要求,更有甚者,連字體、字號都分辨不清。其中一些書生氣十足,學者昧過濃,這些人恥于編輯學的鉆研,認為那只不過是雕蟲小技,且自命清高,只注重稿件的字斟句酌,文體的變化。高校學報的現實狀況是年輕的編輯越來越多,但大多不是編輯專業畢業的或未經過編輯學的正規訓練,工作中只是靠老編輯言傳身教或在實際工作中慢慢積累經驗。在這種狀況下,他們往往片面理解編輯工作的性質,對編輯工作產生誤解:其一,認為編輯無學,這種認識在高校學報的編輯中為數不少,特別在一些師專學報編輯中更加突出。有些學報竟成為一個中介機構,安排幾個人,以編輯身份負責接收稿件,按類別交給專家審稿,由專家簽發意見,這是一種變味的編輯。其二,輕視編輯學,注重其他學科專業。學報編輯對編輯學理論和實務知之甚少,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興趣濃厚,對申報課題、備戰考研很熱衷,而對編輯學的學習則輕而視之,對編輯工作以應付差事而為之。這不僅阻礙著學報質量的提高,而且褻瀆和打擊了文化傳播的嚴肅性。因此,我們每一個編輯應當保持高尚的職業道德,同等對待每篇文稿,不偏名家,不薄新秀,以質取文。編輯這個社會信息積存和傳播的“守門人”,要旗幟鮮明地表明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對那些不適宜傳播的文稿決不可無原則放行,這是保障學報質量的關鍵。
三、設計校對:學報質量的保證
任何形式的事物,都必然包含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沒有內容的形式是不行的,只有內容而沒有形式也是不行的,二者不可能相互脫離。學報的編輯和出版同樣需要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相互統一。其創新也應該是內容和形式在統一的基礎上的創新。力爭用全新的理念和技術進行從里到外的包裝。從內芯用紙到外觀設計和包裝等保證其較高的質量水準,不再停留在落后和陳舊的水平上。這種設計和包裝對學報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可以使學報面貌煥然一新,另一方面在結合了所載文章的實際內容,又能使其折射出新的時代精神。學報本身就應成為一種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視覺藝術與時代感交織協調的精美藝術品,這種藝術品對于學術性較強的學報來說,應當注重創造賦予時代感強烈的視覺美。就學報的整體風格而言,其精神氣質、文化品位,能通過版式設計展示起來,因而版式設計一定要與學報的內容形成一個協調、和諧、統一的美學風格。也就是說,編輯工作一旦進入審美境界,將成為生活旨趣的最高滿足,不但自身能夠感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而且創造出來的東西最能打動人,富后感染力…。
校對既是學報編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反映學報整體質量的具體體現。大多數學報由于未設專職校對人員,一般都是由編輯兼任校對。由此,編輯在編好文稿的同時,必須掌握校對知識,熟練而正確使用校對符號,而且應當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有的編輯對校對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這是份外的工作,校對時不認真負責,敷衍了事,經常出現一些低級錯誤;有的在使用校對符號時,隨心所欲,畫出的符號讓他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似乎給出一條謎語,讓人左猜右想;還有的將線條互相交叉,也讓他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張冠李戴。各種現象表明,校對工作在學報的編輯出版過程中是一個比較突出的薄弱環節,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編輯對校對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有的編輯學歷高、職稱高,卻對校對符號知之甚少,在校樣上調整版面,不知如何操作,標題設置不知字體、字號的運用。這些應引起學報負責人的高度重視。
校對是一門嚴謹細致且技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工作。校對人員除了要消除排版上的錯誤和不妥之處,必須按出版規范和要求,校正編排技術和版式施工中的問題,發現原稿編輯加工中的疏漏,同時檢查正文與目次標題的文字及頁碼是否正確,下轉上接是否吻合,文稿在格式、字體、字號上是否與編輯指令一致。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編輯在清樣時要做到:改清每篇文章的常規錯誤,確認每篇文章的標題無誤,確定中英文目次,準確校定封面、封底,統一每篇文章版式,力爭做到開印前的萬無一失。這是學報質量的根本保證。
【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論文】相關文章:
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的論文03-02
試論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12-07
文化傳播視野中的學報質量訴求文學論文11-19
淺論數字化視野中的符號與文化傳播的論文03-07
傳播中國文化論文03-10
議在跨文化意識培養中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03-03
淺析文化交流與傳播視野下的幼兒園雙語教學03-07
信息文化影響下的信息傳播機制論文03-03
農村職業教育的文化傳播功能論文03-03
消費文化傳播與新媒體責任探析論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