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電影對白翻譯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電影對白是電影文學的一部分,怎樣在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電影對白翻譯?
[摘 要] 翻譯既是語言的翻譯,又是文化的翻譯,翻譯的目的就是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實現成功的交際。翻譯即選擇與適應。翻譯生態環境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最佳翻譯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的累計結果,電影對白的翻譯要緊密結合翻譯的生態環境,在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做相應的調整與選擇,以適應翻譯的生態環境,才能得出最佳翻譯。
[關鍵詞] 生態翻譯學;電影對白;適應與選擇;“三維”轉換
一、電影對白翻譯概述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電影作為一種娛樂形式在國際交流中越來越彰顯出信息傳播和文化橋梁的作用。在這種過程中,電影文學翻譯的作用日益凸顯。翻譯既是語言的翻譯,又是文化的翻譯,翻譯的目的就是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實現成功的交際。影視作品也是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具備文學價值,同時還具有跨語言、跨文化、跨社會多重交際功能。電影對白是電影中人物交流思想情感的載體,它是電影中展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的有力手段,電影對白都是在特定的地點、時間、場合下產生的,是為實現一定的目的或達到一定的效果而提前設計好的,因此,與普通對話一樣,時間、地點、場合、話題、人物地位、人物關系等情景語境對于理解和翻譯電影對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張碧航,2010)因此,在英語電影對白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準確理解創作者的藝術意圖,把握電影的主題,洞悉不同人物性格和關系,了解電影情節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按照譯入語的文化需求,突破文字障礙,使譯入語觀眾在接受信息時產生和原語觀眾大致相同的感受。成功的對白翻譯必須承載電影的主題,順應劇情的合理發展等。
二、生態翻譯學的基本內涵
生態翻譯學是我國胡庚申教授從達爾文的適應選擇學說論證和建構了“翻譯適應選擇論”,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從生態學視角來研究翻譯,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態學途徑的翻譯研究,抑或生態學視角的翻譯研究。生態翻譯學派把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翻譯的生態環境是指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胡庚申,2008)翻譯生態環境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最佳翻譯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的累計結果;對于譯者,適者生存、發展;對于譯文,適者生存、生效。翻譯過程是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的交替進行的循環過程。(胡庚申,2006)具體來說,翻譯過程是譯者對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和以譯者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對譯文的“選擇”。 (胡庚申,2008)翻譯原則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翻譯方法側重“三維”轉換: 即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2006)
三、“三維”轉換論在電影對白翻譯中的應用
生態翻譯學理論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只有真正地檢視多維度的“選擇性適應與適應性選擇”,并至少注重“三維”轉換,即在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文化內涵的適應性選擇轉遞和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達等方面下工夫,才能產生出恰當的譯品,而譯品的“整合適應選擇度”也才能會相對高一些。經胡庚申教授實踐檢驗,生態翻譯學的“適應選擇論”對文學藝術、政治外交、經濟商貿、科學技術、新聞傳播等不同題材的文本都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因此,本文借鑒生態翻譯學理論來探討電影對白的翻譯,以拓展新的翻譯研究途徑。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又是文化的載體。電影對白是電影文學的一部分,任何一種語言的文學作品都體現文化的特征。在任何文學作品中語言、文化、交際等各因素往往相互交織,互聯互動,電影對白也不例外。因此,具體翻譯過程中,語言的、文化的、交際的等因素是很難截然分開的,但為了便于論述,本文將“三維”分開舉例。
(一)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進行的。(胡庚申,2008)翻譯電影對白時,譯者所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形式,譯者要充分考慮翻譯的整體生態環境后,首先應該考慮對語言層面的適應性選擇,包括詞義、體裁、風格等方面的選擇。
例1:Andrew: How quickly will the blood degrade my system?
譯文:安德魯:血液要多久才會侵蝕我的身體?
這是電影《變人》(Bicentennial Man)中的對白,原譯把“degrade”譯為“侵蝕”,我們覺得有待商榷。經查字典,我們發現“degrade”有以下7個義項:(1)To reduce in grade,rank,or status; demote.(2)To lower in dignity; dishonor or disgrace: a scandal that degraded the partici.compants.(3)To lower in moral or intellectual character; debase.(4)To reduce in worth or value: degrade a currency.(5)To impair in physical structure or function.(6)Geology.To lower or wear by erosion or weathering.(7)To cause (an organic compound) to undergo degradation 。原譯選擇第6個義項,把它譯為地質學意義上的“侵蝕”。 生態翻譯學認為,最佳翻譯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的累計結果,因此,“degrade”義項的選擇就不能脫離翻譯的生態環境,即該詞應用的背景。《變人》劇情大意為: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機器人安德魯被馬丁一家作為家務機器人購買,他的程序只設置為完成仆人的任務。但沒過幾天他們發現安德魯并不是一個尋常的機器人,因為他開始體驗情感和創造性思維。在一個跨越了兩百年的故事里,安德魯在阻止那些制造他的人銷毀自己的過程中領會了人性的錯綜復雜。因此,在生化與電路機板混合的機器人里面。“degrade”的部分是屬于生化組織的。也就是細胞活力的衰減,同時血液也是屬于生化的一部分,血液老化了,間接也影響了電磁波的感應。最終導致整個系統停機。如果用侵蝕,那將造成電路板短路啊!顯然,原譯對“degrade”義項的選擇不“適應”其翻譯生態環境。翻譯生態環境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因素,根據上文對該句所處的生態環境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應該選擇第7個義項譯為“耗損”,才能適應原文的翻譯生態環境。因此,該對白應該改譯為:“這血液要多久才能耗損掉我的身體系統?”
(二)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這種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于關注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存在的差異,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曲解原文,譯者在進行原語語言轉換的同時,關注適應該語言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胡庚申,2008)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的文化,因此,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必然存在差異,為了避免因文化差異而誤解原文,譯者在進行語言轉換的同時,要有跨文化意識,注重不同文化的契合。
例2:Bobby Bolivia: Don?t go Ricky Ricardo on me!
譯文:波比•玻利維亞:你少糊弄我!(你少忽悠我!)
這是影片《變形金剛》中的一段對白。這句話中的“Ricky Ricardo”是一部美國連續劇的主角名,他在劇中飾演個古巴移民,脾氣比較急躁,一急躁起來就會說西班牙語。口里一陣嘟囔,沒有人聽得懂。這套連續劇流行于美國的時間,是20世紀的1951年到1960年。所以,這句話基本上也是美國人大部分都懂的。但非美國本土人士一般是不大懂的。顯然,這句話就成了帶有典型的美國文化色彩的俚語,若直譯中國觀眾因缺乏相關的背景文化,就無法理解其所傳達的含義。因此,受翻譯生態環境的種種因素影響,譯者要應該充分考慮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民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適應譯入語所屬的整個文化系統,注重不同文化的契合,翻譯時選擇了一個在語義和語用都與原文等值的表達法,以適應翻譯的生態環境,準確傳達了原文的交際意圖。
例3:小兵張嘎:別看今天鬧得歡,小心日后拉清單!
譯文:Zhangga: Don?t be cocky today,just be careful of your dog-ass day!
這是電影《小兵張嘎》中,張嘎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關在牢房里,走狗漢奸給他送飯時,跟走狗漢奸對話時說的話。原文中的“ 鬧得歡”和“拉清單”都是帶有典型的中國文化色彩的方言,表現出這位英雄少年對狗漢奸和日本侵略者高傲自大及其命運的鄙視,同時也表現了張嘎在敵人面前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的英雄氣概。譯者在翻譯時,考慮到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這一生態環境,從文化維上做選擇,分別用“cocky”和“dog-ass”這兩個貶義的粗俗語,傳達出原文的交際功能,以適應西方觀眾文化系統。譯文把作者的英勇反抗、堅強不屈的英雄氣概表現得有聲有色。
(三)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各種形式的語言文本除了具有文字的字面意義外,往往還會傳遞某種交際意圖,以實現某種交際功能,電影對白也不例外。翻譯復雜的跨語言、跨文化交際活動,是兩個不同語言的言語產物在焦急過程中的融合,翻譯時譯者要注意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種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除語言信息的轉換和文化內涵的傳遞之外,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的層面上,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胡庚申,2008)
例4:露西:這不是你的工作啊?
尤優:導演的話不聽,你哪頭的?
Lucy: What are you doing?
Yo Yo: Following orders.What are you doing?
這是影片《大腕》中的一段對白。從語言層面看,對白的譯文并不“忠實”于原文,是否存在誤譯嫌疑?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就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首先,我們要對翻譯的生態環境作分析,明確翻譯的生態環境,對譯者做出明智的適應性選擇至關重要。該對白產生的語境為:泰勒拍片時情緒低落,讓尤優通知收工,露西卻想讓泰勒繼續拍,于是攔住尤優。露西的言外之意為“尤優,你別多管閑事!”(合同規定,尤優的職責就是拍攝泰勒在中國的活動,不準干預其他事)而尤優沒正面回答露西的問題,反而質問她。尤優違反對話關聯原則的話語的含義為“我知道,這不是我的職責,但我執行導演的命令有錯嗎?”因此,譯者為了傳達原文的會話含義和交際意圖,以適應翻譯的生態環境就要對語言的表層結構進行選擇調整。看似不“忠實”于原文的譯文,實則為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的累計結果,譯文所做的調整都是為了最終實現原文的交際意圖。
四、結 語
翻譯既是語言的翻譯,又是文化的翻譯,翻譯的目的就是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實現成功的交際。翻譯即選擇與適應。翻譯生態環境是制約譯者最佳適應和優化選擇的多種因素的集合。最佳翻譯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的累計結果,電影對白的翻譯要緊密結合翻譯的生態環境,在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做相應的調整與選擇以適應翻譯的生態環境才能得出最佳翻譯。
[參考文獻]
[1] 張碧航.析語境對電影對白翻譯的影響[J].電影文學,2010(15).
[2] 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06).
[3] 胡庚申.從譯文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應用例析[J].外語教學,2006(04).
[4] 胡庚申.從術語看譯論——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觀[J].上海翻譯,2008(02).
[5] 胡庚申.例示“適應選擇論”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3).
【談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電影對白翻譯】相關文章:
文化視域下的翻譯研究11-14
談翻譯理論視域中的文化03-03
關于文化視域下的翻譯研究分析11-17
生態批評視域下的文學與自然論文提綱02-23
生態倫理學視域下的草原生態文化11-21
淺論哲學詮釋學視角下的中醫典籍翻譯11-18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看隱喻的翻譯研究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