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英語學習動機的調動論文
論文關鍵詞:
學習動機;外語教學;內在動機;外在動機
論文摘要: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外語的學習效果。外語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外語學習動機,設法調動和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前言
動機是激勵人們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goal)的因素,也就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動力。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他們語言學習的成敗。我們外語教師的任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外語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愛學。從心理學角度講動機指學生動力和學生興趣;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動機分為外在動機(extrinsic)和內在動機(intrinsic)。外在動機即外在因素,大致有以下內容:為實現家長和教師的要求;希望得到父母和教師以及朋友的贊揚;為了取得好分數;不甘落后于他人等。內在動機指學習者自己本身對學習外語的興趣,是內在因素。這種動機是在教師的控制范圍內,因為它與“課堂上所發生的一切密切相關”(Vincent,1983)。如何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培養和發展這種內在動機,使他們把社會和學校的客觀要求變成自己的學習動機,使內在和外在動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并延伸到為社會服務中,這是我們大學外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英語學習動機激發和培養的策略
(一)強化學生的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的技術方法。要強化英語學習動機,英語教師必須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認知策略獲得滿意的英語效果。教師要利用英語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認知策略,促使學生實現從只重視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培養的轉軌,實現從只重視學習效果向重視學習過程的轉軌,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具體應側重以下幾方面:(1)記憶能力。要強化學生的科學記憶,用比較記憶法,交替記憶法和聯想記憶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通過記憶力的增強而激發學習英語的動機。(2)思維能力。培養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用一種構詞法識記多個單詞;發展兩翼思維,把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訓練貫穿于針對課文進行正誤判斷的練習;發展收斂思維,訓練學生對中心思想的概括綜合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使之主導寫作訓練活動。通過思維訓練,從而使學生保持學習思維的主動性。(3)自學能力。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學生要學會培養自覺利用舊知識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與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求知的富有生氣的內動力,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激發興趣的目的在于培養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習主體的深層動機,使其認為英語學習其樂無窮。教育心理學認為,新穎刺激容易引起學生注意,重復性材料、陳舊的形式則很難激發學習興趣。英語課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還需要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且,英語課也需要開展形式新穎的教學活動。此外,教師應積極主動為學生創造與英語發音純正的外國人接觸交流的機會,比如通過創設英語角或邀請外教給學生進行一些英語講座,從而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
(三)使用激勵和鼓勵性的語言
丹麥教育學家斯帕森曾說過,“小孩本族語學得那樣好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點是小孩在學習過程中,每個進步都會受到成年人的贊揚,每一個進步都會受到關注和鼓勵。”當然,英語學習也不例外。正在學習一種語言的第二語言學習者或外語學習者構建出來的語言就是中介語(interlanguage)。在中介語階段,教師應該隨時隨地表揚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任何進步。同時,根據后結構主義的觀點,學習者犯語言錯誤(errors)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錯誤還是語言學習過程中進步的證據。通過形成有關目標語言的假設,學習者達到特定的中介語。接著,他會修改他做的假設,并向著目標語言前進。
(四)增加課堂教學的變量
從50年代末60年代初逐漸發展起來的英語語言學從不同的`側面對英語教學進行了探討,先后涌現出了許多不同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諸如語法翻譯法、對比法、直接教學法、自然教學法、聽說法、認知法、默讀法、功能交際法等。盡管各種教學方法各有千秋,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法理論都不能單獨提供足夠的概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到中國學生工作、生活在漢語的語境、教師的母語不是英語以及教學環境、教學目的等多種因素,根據教材、學生情況等,適當增加課堂教學的變量,既注意語言規則又注重語言的運用,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好每一節課,從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確定學習目標,重塑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正如興趣可以培養、條件可以改善,英語的學習動機也是可以提高的。首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學習目標。長期目標要使他們有為之奮斗的動機,短期目標要具體使他們能夠實現、有成就感,隨著成績的逐步提高,他們的興趣會隨之增強,他們的“內在動機”也會隨之強化。其次,“從某種意義來說,個人的學習動機是社會文化因素作用的結果(桂詩春,1984:229)。”隨著中國加入WTO,社會上對英語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尤其要求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會用英語進行書面或口頭的交際活動,這會使學生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學會“活用”英語的重要性,從而重塑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冒險精神”
學習者策略研究成果表明,優等學習者具有強烈的交際欲望,他們不怕犯錯誤,具有強烈的冒險精神,因此,幫助那些不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克服害羞的心理狀態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冒險進行交際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持偏見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褒揚學生的參與意識,無疑會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隨著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強,這時教師應適時鼓勵學生自愿地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并肯定他們的“冒險精神”對他們學習的幫助,這樣不僅使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際活動,而且他們的語用能力在語言實踐中也會得到提高。 (七)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
既然學習動機制約著學習策略,而學習策略又影響著學習成績,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責無旁貸的向學生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尤其對那些學習努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他們急需這方面的幫助,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具體地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盡可能快地找到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事半功倍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八)英語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學業成敗進行正確歸因
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的歸因習慣,讓學生樹立一種信念: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要引導學生把成功歸因于自身內部因素,這樣可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感和能力感,進一步增強今后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同時,應預防學生將失敗歸因于穩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因為這種歸因方式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結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起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優化組合,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內部動機,使學生具有源源不斷的英語學習動力。英語教師不僅應該清楚地了解學生的自身條件和現狀,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要針對學生個體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的差異,采取必要的具體措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語言優勢,爭取英語學習上的最大成效。
參考文獻
[1]KeithJohnson,HelenJohnson.EncyclopedicDictionary
ofAppliedLinguistics[M].Blackwell: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BlackwellPublishersLtd,2001.
[2]Ellis,Rod.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
[3]Lightbrown.PastyM.andNinaSpada.Howlanguageare
learned[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
[4]HuZhuanglin,JingWangqi.Linguistics:AnAdvancedCour-
seBook[M].Beijing:BeijingUniversityPress,2002.
[5]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淺論英語學習動機的調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