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外語教學論文
為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更好地發展,便于交流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擴大國際的交往和合作,學習和掌握外語對中國人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以下是小學外語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外語教學論文1
提高聽力不僅有利于說、讀、寫這三項技能的發展,而且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對學生而言,聽力往往又是難度最大的。傳統的教學長期重視讀寫訓練,而忽視聽說的培養,學生的文化基礎、心理狀態也影響了他們聽力的發展,語言環境的缺失也使得學生聽力能力相對薄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中國學生告別“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英國著名語言學家P.格里說過:“初學者更需要天才教師的技巧。”教師在英語的啟蒙階段的作用是巨大的。通過幾年的教學,我有如下思考。
聽力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獲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語言學研究表明:說的能力與聽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先聽得懂,然后才能表達得清。這一點可從幼兒語言學習中看得更清楚。幼兒牙牙學語首先是認真地聽,然后才能模仿著說。即使是最簡單的“媽媽”,也是在聽了父母多次反復訓練,才最終開口說的。心理學研究還表明:聽是一個主動、積極地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的心理過程;它是主動的解釋,而不是被動的感知,更不是單純的聲學事實。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在瞬間就完成了,但對連續語流從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其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聽者不斷地進行辨別、比較、記憶和判斷。要較好地完成這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學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外,還必須掌握必要的技巧。學生需要對內容情節、對沒有聽清楚的內容進行猜測;找內容的大意;抓關鍵的細節等。這些技巧在英語聽力教學中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
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呢?我覺得首先要讓學生對聽力練習有興趣,克服恐懼的心理。美國心理學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一種充滿心理安全感的課堂氣氛。”根據外語教育心理學理論,一個人聽力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心理素質有密切關系。學生在生活中時刻處于漢語的語言環境中。小學生不適應英語的語言環境,在進行聽力訓練時,學生要聽清、聽懂稍縱即逝的語言材料,明確語言的含義,與此同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回答問題。一旦出現不會回答的題目,學生會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變得手忙腳亂,結果往往連最簡單的詞句都聽不懂。因此在平時的聽力訓練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創造輕松的課堂氣氛,避免使其產生厭惡甚至抵觸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要想聽懂一段文章,必須具備聽的動機、自信心和自然放松的狀態。所以教師要培養和激發學生聽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單詞和句子的教學,調動學生多個感官來學習而不是進行機械的'操練;課堂上進行對話表演活動,設計合理的動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牛津教材中,每單元都是有情節的故事圖片,我就請學生們組對進行模仿、配音的聽說游戲。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潛移默化地練習了聽力。有了興趣,學生聽的熱情就被調動了起來。
當然,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師一定要堅持課堂教學主陣地,重視常規教學,創造良好的課堂英語語言環境,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堅持用英語授課,從而切實落實語言基礎知識。教師本身要具備較好的語言素質,掌握地道流利的英語口語表達,讓學生在日常的課堂中置身于英語的海洋,逐步掌握連讀、重讀、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讀技巧,進而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這樣做的同時也能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現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語言輸入量越大,語言的輸出才會相應提高。當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學生的語言能力便會產生質的變化。對于缺乏自然英語環境的小學生來說,平時的課堂教育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堅持用英語授課可以直接幫助學生練習聽力。
同時勤朗讀也是提高聽覺能力的有效途徑。聽力的強弱,關鍵在于自身正確、嫻熟的發音。英語語音的正確、語調的優美流暢、節奏的把握都要靠平時的勤學苦練。朗讀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注意模仿正確優美的語言材料,多聽錄音,努力創造聽的環境,多模仿,多復讀,體會說話人的情感。其次,在朗讀的基礎上,多背誦。最后,能夠流利應答日常用語,精彩對話脫口而出,說得出才能聽得懂,聽力水平才會有相應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課文朗讀的練習,常常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標注重音、弱讀等標志,要求學生根據標志,惟妙惟肖地模仿錄音中的朗讀。當學生熟練掌握對話后,可以讓他們自編對話,根據不同的語境和人物身份,表演對話,最終達到能夠自如運用語言的要求。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除了在課堂上堅持用英語授課,在課后我也鼓勵師生相互之間隨時隨地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形成濃厚的課外英語氛圍。漸漸地,學生對說英語不再害羞,而是能夠大膽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最后,適當的聽力練習能起到強化訓練、提高聽力能力的作用。配套的英語聽力練習是訓練學生聽力的必要措施。每單元的練習應該和課文教學同步進行。教師應該在完成練習的時候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攻克聽力難點。通常在聽力訓練開始前,我會要求學生快速瀏覽練習,和學生一起預測將聽到的內容,暗示所聽的重點和關鍵,教會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善于捕捉那些有用的時間、地點、人名、動作等信息。對于暫時聽不懂的地方,切不可作長時間停頓。
在這多年的實踐過程中,我慢慢發現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逐步提高,興趣不斷加強。以前不愿回答問題的學生愿意舉手了,原來基礎較好的學生說得更流利了,聽力練習正確率有了顯著提高。
小學外語教學論文2
現在的英語教學,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活動手冊、練習冊、教學圖片、單詞卡片、錄音帶和教學光盤等等配套的教學材料可供教師們參考和使用。其中最為根本而且使用率最高的仍然是教科書。現代外語的教學理念已不再把教科書看作是教學的金科玉律,而把它看作是一種教學資源。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提到“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充分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可見,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科書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教材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因此,廣大教師必須轉變“為了教材而教”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來教”的教學新思想。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的具體需要,對教科書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刪減、增補、改編和濃縮……靈活地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嘗試。
一、教學內容順序的適當調整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情況,教師可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使知識更具有連貫性和完整性,也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認知特點和能力需求以及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
1、單元之間的調整:單元之間的調整指依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對教科書中各單元的順序進行調整。比如,單元之間有問路、購物、約會、打電話等相關內容的,將它們進行調整、重組后再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建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廣州市小學教科書英語口語第一冊》(一年級使用)的第二單元,是學習有關文具和句型I have…內容的;第三單元繼續學習句型I have…和數字;第四單元學習11種顏色詞和句型I like…;而第五單元是學習玩具和句型Do you have…?Yes, Ido/No, I don’t又是相關連的。鑒于這種情況,可以在學習第二、三單元的內容后,把第五單元提前到第四單元之前來進行教學。這樣一來,通過對單元之間順序的調整,重新激活了學生認知的興奮點,又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還讓他們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單元內的調整:單元內的調整指的是教師根據單元內的知識的`邏輯順序,對教學內容作重新調整,從而更好地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例如,現行的《廣州市小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三年級使用)的第三單元(第七、八、九課)主要學習八個國家的名稱及其國籍的單詞和幾個相關的句型。其中第七課的課文較長,句型且比較難懂,其間還先出現了更難記憶和區別的幾個國籍的單詞,但卻在第八課才出現幾個國家的單詞,而且課文內容少,句型也簡單易懂。這樣的教材安排不太恰當,也不利于剛接觸英語不久的三年級學生的理解和學習,為此,教師應該把第八課提前先教,然后再教第七課,結果明顯不同,學生不但輕松地理解和掌握了幾個國家的名稱及其國籍的單詞,而且也很好地理解了課文和學會運用句型。
3、課內調整:課內調整指重新調整和組合某一課內的幾個部分的順序。例如,現行的廣州市小學三、四年級英語教科書(除了講故事那一課)每一課主要都是由(Dialogue, Singalong, Rhyme, Work with language and Fun with Language)五部分組成。很多時候,教師都可以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自行調節這幾部分的順序或者組合它們,以便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鞏固學習內容,而且利于教與學。
二、教學內容的濃縮
現行的廣州市小學三、四年級的英語教材,有著“高輸入、高頻率、多出現”的原則,而且具有相對完整性,那么里面的某些課文內容也相對較長且多,這對年齡相對較小而且也學了不多英語的學生來說,無疑存在一定的難度。怎樣來降低難度呢?首先教師就應該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處理,可以采取對教學內容進行濃縮的辦法。例如,《廣州市小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三年級使用)的第四課有六段對話,在熟悉單詞的前提下,可以先學習由課文編成的一個歌謠(即濃縮課文要點):
Uncle Tim has a farm.
I have a farm,too.
Do you have a f arm?
Yes, I do.
Do you have any pigs?
Yes, I do.
Do you have any cows?
Yes, I do.
Do you have any goats?
No, I don’t.
然后再來分析句型和學習課文,收效自然不錯。教師依靠教材但不固守教材,最終卻能省時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可見,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
三、教學內容的改編
具有詞句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美、節奏明快等特點的兒歌很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教學中將課文改編成兒歌或歌謠并伴隨一些動作或音樂進行教學,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又可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既可以放松肢體,又可以輕松的掌握所學內容。以歌促學,寓教于樂,且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何樂而不為?例如,《廣州市小學英語教科書第一冊》(三年級使用)的第四課可以把它改編成一首孩子們熟悉的歌曲并配合動作來進行教學。
Wash You Face
1=G 4/4
1 2 3 1 | 1 2 3 1 |
Wash your face. Wash your hands.
3 4 5----| 3 4 5----|
Clean your teeth. Clean your ears.
56 54 3 1 |56 54 3 1|
Blow your nose. Blow your nose.
1 5 5 1 | 1 5 5 1 |
Brush your hair. OK.All rigtht
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們不僅很快地學會了這首歌,而且還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歌里的幾個句型以及相應的有趣動作,教師也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不斷更新教與學的方式,活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增強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不斷更新教與學的方式,讓教材為我所需,為我所用。現行的教科書中有些內容略顯枯燥單一,此時就需要教師去創設情景,變靜止的文字為活潑的交際活動,讓學生們在說、玩、唱、演中體會、理解和運用語言。比如,《廣州市小學英語教科書第三冊》(四年級使用)的第一課,主要學習如何購物。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或一味的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學生就沒有真實感受,而且對句型也會把握得不夠好。此時,教師如果把課堂設在操場上圍圈而坐,接著叫一些學生進行時裝表演,邊說衣物的英文名稱邊展示衣服,然后教師提示一些購物用語,就讓學生們自由到各“專賣店”(由一部分學生扮演和組織)去購物。沒有了課堂的限制、真實又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們盡情地投入其中,并且切實地感受到購物的樂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所要學的內容。如此地活化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非常受師生們的歡迎,而且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讓學生去創造如何使用教材
教學不只是教師的任務,在很多情況下可以留一些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想象、去創造使用教材,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再提交教學設計,經過評選,教師再進行教學。實際上,最后教師只是提點一下已足以完成教學內容,因為學生們在討論、設計、評選教學設計的同時已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和掌握了所要學的內容。這一方法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進行,但也是可行的。
總而言之,隨著新一輪教改的繼續推行,靈活和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打破傳統觀念,突破定勢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刪減、增補和改編等,從更深層次上去認識和使用教材。這是勢在必行的,也是新時代的教學所需。
【小學外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公共外語教學研究論文02-22
中介語研究及外語教學的啟發論文05-09
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如何體現論文02-27
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探索論文02-12
探討校企合作中外語教學論文01-04
語用遷移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論文05-11
行動研究中外語教學實施的困境論文02-13
淺談高職外語教學方法策略研究論文11-14
簡述外語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03-04
議工科專業外語教學的改革論文參考文獻12-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