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重構
導語:本文首先說明了中國傳統哲學體系的特點,然后提出了中國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價值宗旨,最后說明了如何對中國哲學理論體系進行完善和發展。
一、中國傳統哲學體系的特點
作為社會存在的主體,人這一生物自出生以后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人類社會一直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的過程中發展。人與其他動物不同,人永遠不會滿足現有的生存狀態,總是在追尋更高層次的存在。這是人類的哲學本性,即不斷追尋人類發展的終極。這也構成了任何一個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當前科學日益昌盛,但是仍然解決不了這個重大的命題,而且似乎離人類的終極關懷越來越遠。雖然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在對人的討論上存在方式上的差異性,但是其本質目的都是一樣的。從西方哲學的角度來看,其對于世界的認知主要以“本體論”為主。西方哲人一般通過從現象到本質的方法來構建高于外表世界的虛擬世界,即世界上所有事物存在的本質世界。從西方哲學的構建方式看,西方哲學都是通過邏輯模型構建的,不屬于任何世界實體,從而表達了西方哲學家的終極追求。自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和畢達哥拉斯等人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之后,經過康德和黑格爾等人的發展和完善,西方哲學已經發展到了其高峰,大大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和思想的解放。同時,西方哲學目前也面臨著其發展中的困境,很多西方哲學家陷入唯心主義的陷阱中不能自拔。而與此相對,中國傳統哲學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因為在中國的傳統哲學中,哲學從來都不為科學和思想解放而服務,而是關照人的生存問題。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自其著作《道德經》問世之后,各種“道”的思想紛紛涌現。
中國古人從不以邏輯思維作為思考方式,而是通過“悟道”的方式來實現終極理想。可以說“道”的思想是我國傳統哲學甚至傳統文化的根本思想,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都是由“道”而來。中國傳統哲學講究“天人合一”,這與西方的本體論截然相反,但是其同樣具有追尋世界本源和終極的目標和作用。根據老子的“道”的思想及其他思想家的學說,“道”是世界存在的本源,任何事物都是由“道”而生,隨“道”而變。“道”既可以包羅萬象,囊括天下于其中,也可以細微如塵,任何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道”的思想對我國文化的影響實在太深遠了,以至于我們現在說什么都講“道”:茶有茶“道”,武有武“道”,棋有棋“道”。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說清楚什么是“道”,但是確實能夠體察到它的存在,體會到它博大精深的內涵對人們的影響。古人言明證道需要體悟,是靠人的悟性來修得正果。可見,“道”這一存在與人的思想一樣,雖然摸不著看不見,但是確確實實是存在的。“道”對中國人對于生命的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雖然西方哲學也在追尋超越人的思維之上的存在,但是其采取的是本體論的方式,在人的主觀世界之外重新構建了一個獨立存在的“概念世界”。這里就涉及到西方哲學和中國傳統哲學的本質區別。任何哲學的起源都與宗教有關,西方宗教在探究人和世界的關系時是將人和世界分離開來的,中間存在上帝。人和世界的交流需要通過上帝才能實現。但是中國的傳統宗教一直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統一的,中間沒有分離開來。中國傳統哲學中實現人的思想超越是“悟”,從世界的內在實現思想上的超越;西方哲學中的超越靠“證”,通過外在的形式來超越。
隨著西方哲學發展到當前階段,很多西方的思想理念都出現了種種的矛盾和沖突。按照西方哲學的說法,世界是以邏輯的形式存在的,“絕對真理”存在于邏輯世界當中。這樣的哲學形式雖然表面上非常顯明而直觀,但是內在的邏輯矛盾層出不窮。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概念世界”與現象世界二者如何進行溝通,二者的橋梁是什么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中國傳統哲學講究“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沒有實質性的障礙,人可以通過“悟”的方式來實現二者的統一。西方哲學本身就是超越科學的獨立存在,而往往西方哲學家在研究哲學命題時采用科學的方式,這樣就容易出現悖論。這都是因為西方哲學將人和外部世界分離開來,從人的理念的視角來研究外在世界,很容易走向世界這個對象是不可知的困境。西方哲學發展到當前階段已經出現了后現代主義的思潮,重新審視西方哲學的種種問題,這是西方哲學內部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在中國傳統的哲學體系中,“陰”和“陽”的辯證思維是最主要的思維方式。中國古代占卜文化極為繁榮,“易”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支柱。中國傳統哲學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易”而生,生克變化往返不息。中國傳統哲學從來沒有在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使用邏輯思維,而是通過研究萬物的特征來給其定性。實際上,中國傳統哲學從狹義上來看僅僅包括老子《道德經》的道經部分,甚至排除了德經部分。因為狹義上的哲學是追問宇宙的終極,它涉及到的是人的存在的根本問題。而德經包括后來各大思想家們都是在討論人倫和人的生存的現實問題,并不是哲學的真正意義上的追求。雖然中國傳統哲學在利用辯證思維研究宇宙中取得了較為豐盛的成果,但是辯證法僅僅是哲學的低級階段,遠遠沒有達到高層次哲學研究的范疇。很多問題如果用辯證法來回答往往是無果的。例如回答“陰”是什么,恐怕沒有人能夠真正弄清其本質什么東西,只能用“它是陽的對立”來回答。而這樣的回答實際上什么也沒有回答。雖然這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大缺陷,但是它通過對世界特征的歸納來研究意象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為哲學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或者說是參照。
二、中國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價值宗旨
中國傳統的哲學與西方哲學相比在理論系統上存在很大的差別。西方哲學體系是圍繞本體即自我意識本身來建立的,它以追尋宇宙終極為目標。而中國傳統哲學以“天”和“道”為中心,講究“天人合一”,并非追尋知識本身,而是通過探尋天和人的關系來教誨人應該怎樣為人。可以說中國自古以來的價值觀并不是像西方那樣成為了獨立的倫理學說,而是滲透在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人無論從哪一領域都可以探究人和天的關系,因為從任何一個角度發掘到最后都是相通的。中國傳統哲學并不注重對事物和規律的認知,即使有些情況涉及到高深的科學知識也是淺嘗輒止,從來不會應用到生活當中。中國傳統哲學從實質上來看可以說就是道德哲學,因為其主要為道德和價值觀服務。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知和行的統一,人和自然的統一,真善美的統一,在探索天人關系時主要通過頓悟而不是求證。總體來說,中國傳統哲學都是以生存為背景,以人倫關系為重點,主要通過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探討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價值和理想是中國傳統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我國著名的學者張岱年先生就對這一點進行了充分的闡釋。在他的理解中,中國哲學家研究哲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生活現狀,探尋更高層次的生活狀態;中國的哲學不是以邏輯推導為基礎,而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西方哲學將人和外部的世界分離開來,用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中國哲學注重人和宇宙的統一,從宇宙內部看待人和宇宙的關系;中國傳統哲學認為真和善是統一的,追求真理也就是追求善,宇宙真理和人生至善是統一的。張岱年先生的觀點是非常中肯的,對于我們研究中國傳統哲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與此同時,雖然中國傳統哲學和西方哲學在體系上有很大不同,但并不表明中國傳統哲學的體系不完善。相反,中國傳統的哲學無論是在內容還是方法上都具有豐富的內容,只不過這一體系都是圍繞價值觀建立的,所有的內容都和價值相關聯。先秦諸子百家在其著作中都闡明了君子之道,通過求知和為學等途徑來完善自我,實現人生至善的目標。
三、中國哲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第一,重構太極圖的形。我國傳統哲學以《易經》為根基,通過辯證思維闡釋了宇宙萬物的生克變化。自宋明兩代的“太極圖”問世以來,我國傳統的哲學發展到了高峰,“格物致知”成了中國哲人的主要研究方式。當前我國國學沒落,傳統哲學面臨西方文明的沖擊而顯得一蹶不振,有必要復興中國傳統哲學理論,昌盛中國文明。因此要再造“太極圖”,延續中國傳統哲學的命脈。當然,這里并不是主張恢復舊有的理論體系,而是要去粗取精,吸收傳統哲學好的部分加以創新和豐富。宋明理學講求通達,主要研究身和道的關系。理學家認為追尋道應該從身出發,讓自身回歸到自然的世界中去,一切以身為開端。放在哲學理論中來講,身在這里指的是處于宇宙當中的“此在”屬性。身是宇宙萬物的化身,通過對身的參悟可以領悟到宇宙的真諦。這和西方哲學中原罪等有本質的區別。通過對身的理解,中國哲學可以依靠其重新構建“太極圖”的形,也就是將身作為中國哲學的研究對象,圍繞其建立相應的理論體系,這樣就避免了盲目地追尋傳統哲學中無法捉摸的“道”和“法”。自“太極圖”問世以來都是以“道法自然”為核心思想,但是缺少實際意義上的主體,導致哲學研究走入了困境。將身這一主體引入到“太極圖”當中能夠為“道法”提供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對象,從理論上打好根基。太極中的兩儀實際上就是陰和陽兩種屬性,以往對其的解釋玄之又玄,如今引入了“身”的概念之后,在哲學研究中可以很容易將其理解為男性和女性。這樣是有一定的根據的。因為古人所關心的事物都是和其生存有關的事物,很多現象在古人眼中都理解為男性和女性的區別,從而出現了陰和陽的對立統一關系。它體現了古代生存環境緊張,古人關注生命形成轉化的現實生存狀態。從陰和陽的辯證統一關系中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并不僅僅作為人而存在,而且是宇宙萬物變化的關鍵,陰由陽而生,陽由陰而發。它體現了人倫關系,也體現了傳統哲學追求生命生生不息的偉大愿景。
第二,重構太極圖的勢。除了要豐富傳統哲學的理論體系之外,還要對其研究方法進行相關的討論和完善。自古以來,中國傳統哲學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是理論和方法一體,理論可以當作方法,方法可以用作理論,這顯然存在不合理的方面。身是研究的主體,宇宙變化是其演化的環境。這種全新的中國哲學理論體系的另一大特點,是與其方法二重性相應的體用二者的兼備。實際上,陰陽兩種屬性可以作為方法論,而五行是演化的方式,二者不能混淆。身即生命,生命由兩性而來,兩性形成家族群體;身又可以說由五行生克變化而來,五行構成了物質世界的體系。二者同屬于研究宇宙萬物的方法論,各自是獨立的,不能混為一談。傳統的哲學將自然放在太過顯著的地位,導致很多哲學討論都陷入了虛無主義。當下中國哲學的出路就是要將陰陽這兩種自然屬性嚴格地與其他研究方法區分開來,形成獨立的哲學研究體系。中國哲學既需要傳統的體察思維,又需要格物致知的觀察思維。不僅要研究天道,找出自然生克變化的自然規律,還要研究人道,通過人的屬性特征來彌補哲學體系中的漏洞。總之,要將人與天二者區分開來,獨立進行研究,同時也要著力探索二者之間的關系,整體上構建中國哲學的體系。
第三,重構太極圖的義。“太極圖”的陰陽屬性帶有強烈的生化含義。陰生陽,陽生陰,二者在循環往復中構成了宇宙萬物的模型。中國傳統哲學關于生命的討論和西方哲學截然不同。西方哲學在研究宇宙生命的起始和發展過程時采用的是線性思維,而中國傳統哲學采用的是回互性思維。無論是從陰陽的角度還是從五行的角度,生命的起始、發展、衰落和滅亡再到起始都是循環的,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結果。老子有云:出生入死,說的就是人從一出生就朝著死亡發展。因此可以說中國哲學的生命邏輯是共生的。我國傳統的道教和從印度引進的佛教關于生與死即陰與陽的問題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死亡絕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新的生命的開始。道生一是萬物的起源,也是生命循環不息的開端。中國哲學在研究傳統的生命觀上具有獨到的建樹。當下中國哲學更需要注重方法論體系的構建,從根本上彌補自然主義好虛無主義的缺陷,為研究人和宇宙的關系提供科學的方法。“太極圖”的重構絕不是復原傳統的陰陽和五行,而是要通過對事物屬性的研究中找到研究天人關系的路徑。
四、總結
本文首先說明了中國傳統哲學體系的特點,然后提出了中國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價值宗旨,最后說明了如何對中國哲學理論體系進行完善和發展。西方哲學和中國傳統哲學的起源都與宗教有關,西方宗教在探究人和世界的關系時是將人和世界分離開來的,人和世界的交流需要通過上帝或神才能實現。中國傳統的宗教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是統一的,中間沒有分離開來。中國傳統哲學中實現人的思想超越是“悟”,從世界的內在實現思想上的超越;西方哲學中的超越靠“證”,通過外在的形式來超越。中國傳統哲學發展到當下階段,需要解決虛無的自然主義問題,其關鍵是要形成研究天人關系的方法體系,再造“太極圖”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國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重構】相關文章:
談對中國傳統哲學理論體系的重構01-18
中國傳統政治哲學論文(精選7篇)02-06
簡析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02-21
論中國傳統哲學中生態倫理思想11-17
中國哲學思想對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影響分析11-16
試論企業重組的文化重構11-18
關于哲學性的哲學教育論文02-12
淺談歷史哲學中的批判哲學02-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