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思考
盡管我國的經濟建設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而得到迅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近幾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的要求相比,特別是與發達國家走過的相應階段相比,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仍存在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思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要: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步伐,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也亟待向縱深推進,由于產業結構的國內現狀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面對著種種挑戰,我國應該在尊重本國國情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從分析國內產業結構的現狀入手,終極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關鍵詞:
中國;產業結構;優化
一、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
隨著中國加入WTO帶來的經濟開放性增長,產業發展必須迎合開放趨勢是時代的要求。然而,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卻不容樂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產業發展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的要求。從目前看來,國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正處于以下幾個關鍵時期:
(1)產業發展正處于從以數目擴張為主轉變為以進步素質為主的關鍵期。我國產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除少數行業之外,已主要不是在生產能力和產量方面的差距。進步生產技術水平與勞動生產率、豐富產品品種和結構、降低單位產品物質消耗,成為進步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這對于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產業結構正處于與需求變化相適應、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問題的關鍵期。目前,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生產能力已超出了市場需求而出現了相對過剩。避免過度競爭,優化配置資源,適應民眾多品種、多層次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水平的服務的趨勢要求產業結構及時調整與優化。
(3)產業結構正處于升級的關鍵期。從國內的產業實際運行來看,結構性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目前的重點應是進步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與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結構進入高技術化、高加工化、高附加值化的新領域[1]。
(4)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正處于參與國際競爭的關鍵期。加入WTO使我國產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擴散到國內市場。在新興產業領域尚未形成競爭力而傳統國際分工帶來的比較上風日益弱化的形勢下,產業結構的優化不僅關系產品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事關民族產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安全。
二、我國產業結構的問題
盡管我國的經濟建設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而得到迅速發展,產業結構的優化近幾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協調發展的要求相比,特別是與發達國家走過的相應階段相比,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仍存在很多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第二產業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發展
這些矛盾具體表現在:
(1)從組織結構看,多數企業都自我封閉,辦成萬事不求人的小社會。行業內各個單位,都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組織結構龐雜。
(2)從規模結構看,我國企業規模過小的現象尤為突出。固然我國與多數國家一樣是大中小企業并存,但從資產結構看,美、英等國100家最大產業公司占產業總資產的比重都在50%以上,而我國僅占25%左右。如在汽車行業,全國汽車總產量還不足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年產量的20%。相比之下,我國企業規模就顯得太小,很難取得規模經濟效益。
(3)從產品結構看,我國高技術含量產品較少。這樣,不僅導致社會經濟資源的浪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低下,而且影響了產品的競爭力,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求矛盾。
(4)從地區結構看,各地區產業結構相似,熱衷于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如我國中部與東部的產業結構相似率為93.5%,西部與中部的產業結構相似率為97.9%,絕大多數省區之間、省區內各市縣之間也存在產業結構趨同化的問題,表現為各地的支柱產業選擇雷同[2]。
(二)第一產業的結構性問題亟須解決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的生產技術沒有大的改進,整個農業的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化學化的水平很低,2/3耕地靠畜力、人力耕種,1/2耕地靠自然澆灌,大部分處于以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為主要動力,手工工具占主導的落后狀態;盡管農業勞動力占全國就業量的72%,農業勞動者人數3倍于產業,但農業技術人員總數不及產業的1/6,農業技術人員奇缺,以致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很低,與一些發達國家的轉化率已達70%~80%相比,我國的轉化率僅有30%~40%;農產品結構不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和城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從反映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的恩格爾系數來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56.7%下降到目前的41.9%,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67.7%下降為52.6%[3],意味著城鄉居民有更多的錢用于滿足溫飽之后的發展性消費和享受性消費,并對農產品消費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業結構調整與優化不能不考慮市場對農產品優質化和多樣化的需求。
(三)第三產業的結構性矛盾也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
第三產業的發展滯后,仍然是以傳統服務業為主,新興服務業所占比重不大。假如分別與庫茲涅茨模式、錢艾西模式和賽錢模式相比較,可以發現,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應該分別達到41%、49%、40%左右,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應該分別達到37%、42%、35%左右。與之相比較,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均較大程度低于國際標準模式的水平[4]。可見,我國產業結構中存在種種不公道因素,對經濟運行與經濟發展都有廣泛而重大的影響,急需采取相應的調整與優化的對策,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公道化。
三、我國優化產業結構的對策
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關系到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率的進步,要根據我國產業結構的現狀與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優化產業結構的對策
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總的思路是要適應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貫徹發展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在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中促進發展的原則。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東部地區產業基礎雄厚、科技人才聚集的上風,加快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支撐經濟增長作用強的主導產業,以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揮其對全國的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中西部開發的支持力度,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引導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持中西部地區采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資源上風與適用先進技術的結合,進步資源利用效率和資源產品的附加值[5]。
(二)優化農業結構的對策
我國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增加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與增加農民實際收入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村經濟體制和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的穩定。既要以農業科技進步為先導,以進步農業效益、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強化農業的科研攻關,建立和完善全國性的農業科研創新中心,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又要實施以公司帶農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這樣,能把市場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帶給農民,能有效地解決眾多農戶進入市場、擴大經營規模等問題,有利于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增值增效,有利于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國家應給予具體的幫助和扶持。
(三)優化第三產業結構的對策
與產業結構、農業結構相比,第三產業結構要復雜得多。它既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又包括金融、保險等廣義的社會服務體系,還包括科學教育、醫療衛生等關系到居民身體素質與文化素質的服務行業。首先,要推進第三產業的改革和開放,加快這些服務行業的高效發展。同時,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競爭,以發揮市場機制對第三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作用。其次,逐步進步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產出比重和就業比重。這是調整與優化第三產業結構的重要方向,對緩解資金、資源的供求矛盾也有重要意義[6]。將同樣的資金、資源投入這類行業,比投入到第二產業多吸收50%的勞動力,而均勻能源消耗只是第二產業的20%。這對于擴大勞動就業,保持社會穩定,進步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也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郭克莎.結構優化與經濟發展[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
[2]劉治.對產業結構調整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宏觀經濟研究,2006,(7).
[3]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4]袁媛.關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4,(3).
[5]王惠.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調整思路[J].石家莊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1).
[6 張杰.我國產業結構失調的原因及對策[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1).
【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思考】相關文章:
論述中國產業結構的問題與優化12-05
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問題分析論文11-21
企業營銷與優化思考論文02-18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11-19
對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幾點思考12-01
小組合作學習優化思考03-28
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思考02-26
我國旅游價格信用問題的思考論文03-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