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現狀研究論文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層次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會服務的重任。[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的規模逐步擴大,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據201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所示,2013年,研究生招生61.14萬人,其中,碩士生招生54.09萬人;在學研究生179.40萬人,其中,在學碩士生149.57萬人;畢業研究生51.36萬人,其中,畢業碩士生46.05萬人。[2]研究生規模的壯大,為社會輸送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同時,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必然對高校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強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以應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挑戰,就成為大勢所趨。
二、培養方案及其重要性
一般而言,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從招生錄取到課程學習、開題再到完成畢業論文、獲得學位等多個環節。在所有的環節中,培養方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培養方案是研究生培養機構為了使研究生培養工作符合培養目標,為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研究生制定的教學計劃。[3]高校能否根據學科發展的現狀以及本校的實際,科學合理地制訂并實施培養方案,關系到研究生培養的質量。
本文選取東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和浙江師范大學12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希望發現各個高校在培養研究生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為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提供依據。
三、對培養方案的文本分析
(一)關于培養目標與規格
培養目標是對教育所培養人才素質結構的一種理想,是教育宗旨、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一切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與歸宿,對教育的各個方面與基本環節有著根本的制約作用。[4]最新版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中對于心理學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這樣界定的:培養心理學研究和應用的專門人才。其具體規格要求包括以下幾點。
1.具有較系統的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心理實驗、心理測量、問卷調查等主要研究方法與研究范式。
2.具有綜合分析和解決心理學專業領域問題的能力。
3.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獨立查閱和較為系統地分析外文專業文獻。
4.具有專業寫作和學術交流能力,能準確地分析、闡釋所從事心理學專業的問題。
5.能獨立從事本專業的教學、科研和應用的工作。[5]
比較12所高校的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我們發現:絕大多數高校都按《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的要求,制訂了心理學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包括以上5個方面的內容。有些高校在具體要求中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公民道德素養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內容。
在學制與學分要求方面,12所高校的基本學制均為3年,根據具體的情況實行彈性學制,對于延遲畢業的,5所高校規定最長培養年限為4年,另外7所高校規定最長培養年限為5年;對于提前畢業的,7所高校規定達到相關要求可提前1年畢業,1所高校(江西師范大學)可提前半年畢業,另外4所高校未提及此項。
12所高校的學分在25分~39分之間,均由課程學分和實踐學分組成。
(二)關于研究方向的設置
《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將心理學分為13個學科方向:基礎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與學校心理學、管理心理學、體育運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臨床與咨詢心理學、軍事心理學、法律心理學以及心理學史。而國內高校所設置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將這些方向整合在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以及應用心理學三個二級學科中。另外,華南師范大學還開設了計量心理學這一二級學科,這在國內高校心理學培養方向設置上還是比較少見的。
進一步來分析,12所高校中,11所高校的二級學科下都有具體明確的研究方向,只有東北師范大學的培養和研究方向僅僅分為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11所高校的研究方向設置情況如表1、表2、表3所示。
由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高校在不同專業方向設置的數量上面存在差別,從2個~10個不等。以上所有方向與《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中心理學13個分類中的11個分類相吻合,其中工程心理學和軍事心理學未能涉及。這可能跟我們所選取的高校性質是師范高校有關,而工程心理學一般是工科高校(如浙江大學)的研究方向,而軍事心理學則是軍事高校的研究方向。從表1、表2可以看出,在基礎心理學專業中,認知神經科學和基礎心理學方向占有重要比重,分別為42.86%和28.57%;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中,教育心理學與學校心理學(36.36%)、發展心理學(29.09%)和認知神經科學(16.36%)居于前三位。這樣的方向設置不僅體現了基礎心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本專業的學科性質,更表明對認知神經科學方面的探索是當今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價值取向,這與靳宇倡等人對于西方分布[6]的分析結果一致。21世紀被世界科學界公認為是生物科學、腦科學的時代。[7]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把認知、行為研究與基因、分子、生理生化、腦、計算機建模和數學建模等技術和方法相結合,這對心理學的發展起到重大推動作用。[8]此外,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著作用。從表3中可以看出,應用心理學專業中,臨床與咨詢心理學(35.56%)、管理心理學(33.33%)和社會心理學(15.56%)居于前三位,這說明心理學在此三個方向上應用廣泛,而在體育運動、工程及軍事方面沒有涉及,在法律方面的應用也有待加強。
(三)關于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學習是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備環節,在研究生成長成才中具有全面、綜合和基礎性的作用。課程體系的設計應該把培養目標和學位要求作為根本依據。[9]比較12所高校的研究生課程,從課程安排時間上來說,有10所高校將必修課程安排在前3個學期,少數選修課程安排在第4學期,而東北師范大學和江西師范大學將所有課程安排在前4個學期。這樣的課程安排有助于研究生后半段論文的撰寫以及實踐活動的開展。具體的課程設置,我們可以從公共必修課、學位基礎課、學位專業課和選修課4個方面來分析。
1.公共必修課
在公共必修課中,12所高校均開設有政治課程和外國語課程,另外有兩所高校(華東師范大學和內蒙古師范大學)開設了計算機課程,1所高校(南京師范大學)在學位基礎課程中開設了計算機課程,3所高校(華東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開設了專業英語課程。其他高校未開設計算機與專業外語課程,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其許多實驗設計需借助于計算機程序(如E-prime),而一些統計軟件(如SPSS)也為心理學研究結果的數據分析提供了便利。因此,掌握必要的計算機運用能力來為心理學研究服務,是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必備的能力。除了此外,碩士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的培養對象,其對于外國文獻資料的閱讀與吸收,不僅有助于掌握該學科的發展動態,開闊視野,還有助于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豐富自己的學術研究。其中,本專業英語的掌握可以幫助研究生快速獲取資料,培養其運用一手資料的能力。12所高校中僅有3所高校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這說明此類課程的設置還有待加強。
2.學位基礎課
在學位基礎課中,12所高校的開設數量從2門~5門不等。上海師范大學的學位基礎課在三個專業方面均不同,不具可比性,因此對學位基礎課的分析只涉及11所高校。
盡管課程設置有所不同,但從表4可以看出,11所高校中有9所(81.82%)開設了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課程,這說明絕大多數高校注重方法的培養。此外,6所高校開設了心理學進展方面的課程,這說明其關注學科前沿動態,注重學科的發展性。此外,心理學基礎和心理統計課程也占據了較大比重,分別為36.36%和45.45%。以上均說明高校在學位基礎課的開設方面,既重視理論課程,又注重方法課程,這有助于高校培養高質量的碩士研究生。
值得關注的是,開設實驗設計課程的高校僅有兩所。心理學作為一門自然與社會的交叉學科,其自然學科的屬性使其在許多研究上需要運用到實驗設計,一個巧妙的實驗設計可以發掘出現象中隱藏的內在本質,而從以上數據來看,高校對此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3.學位方向課
學位方向課是指不同研究方向開設的學位課程。由于華中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的學位方向課因方向不同而不同,故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該方面的分析只針對另外10所高校。
比較10所高校的基礎心理學方向的學位課設置,如表5所示。
我們發現有9所高校開設有關認知的課程(主要有認知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兩大類),5所高校開設基礎心理學類課程,這與前文中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課程的設置符合方向的設置。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方向的學位課的設置主要還是集中于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兩大塊。其中,開設發展心理學課程的有9所高校,開設教育心理學的有5所高校,符合此方向的性質。在應用心理學中,開設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咨詢方面課程的均分別有7所高校,前者是由應用心理學的性質決定的,而后者反映了應用心理學的主要應用范圍。
從課程的數量和靈活性來看,大多數高校開設固定的2門~6門學位方向課,而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則讓研究生從3門~11門專業課中自主選擇2門~3門進行學習,這大大增加了研究生的主動性以及課程的靈活性。
此外,通過對于課程名稱的分析發現,不同于學位基礎課,學位方向課多以專題展開,如基礎心理學專題研究、發展心理學專題研究、應用心理學專題研究、認知與人格研究專題、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專題等,這樣的課程設置一方面體現了學位方向課范圍的廣泛與全面,另一方面體現了碩士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培養方式。 4.選修課
12所高校均開設專業選修課,另外有4所高校(山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和浙江師范大學)開設公共選修課。10所高校的專業選修課依據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江西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的專業選修課不存在專業上的差異。
(四)關于培養方式與畢業要求
經過文本分析我們發現,各校研究生培養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導師負責和導師組集體培養的模式,將專業學習、學位論文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萬峰、鐘曉的語言特點基于園本課程開發背景下,研究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論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爭議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試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融通教學,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
寫作與教學實踐三方面有機結合。6所高校要求研究生入學一段時間內在導師指導下制訂個人培養計劃,并據此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學習。
1.學位論文和其他
學術語言文言化的復古傾向--一個值得關注的語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范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和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
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并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在研究生培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研究生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體現。縱觀12所高校學位論文的要求,對于選題均要求創新,且具備較強的理論或者實踐意義;8所高校要求研究生是第3學期末提交開題報告,另外4所高校要求在第4學期末提交;論文的寫作時間不得少于1年。個別高校(南京師范大學)明確提出論文字數不得少于3萬字,其他高校未在此類培養方案中涉及字數要求。此外,論文均需要答辯,答辯時需有外校專家參與,不合格者需經過3個~6個月方能重新答辯。
此外,9所高校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間以第一作者(或者導師為第一作者,本人作為第二作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至少1篇,另外3所高校(東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沒有此項要求。
2.實踐環節
絕大多數高校的實踐環節包括學術活動和教學實踐兩個環節,學術活動主要有參加學術講座并撰寫報告、參加學術會議以及參與導師科研項目。對于研究生參與學術講座的數量,從5場~30場不等。教學實踐主要是針對本科生的授予課程、輔導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實驗及指導論文等,要求20學時左右或者3個月。
四、結論與建議
(一)簡短的結論
根據以上分析,我國高校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存在以下特征:培養目標設置合理,多實行彈性學制;研究方向多樣化,緊密結合社會發展與學科發展需求;課程體系靈活豐富,注重方法與技能訓練;培養方式實行兩結合制,發揮導師組集體智慧;注重全面素質提升,理論教學、論文寫作與實踐環節相結合。這樣的培養特征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同時也符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培養出高質量的研究生。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其不足之處:第一,專業研究方向的設置存在著失衡,過于重視學科前沿方向,而對某些經典的研究領域則關注不夠;第二,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忽視計算機、專業外語和實驗設計等方法技能的重要性;第三,培養方式趨同,鮮有本校特色。
(二)未來修訂與完善的建議
針對以上特點,高校的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訂應做到以下幾點:專業方向的設置需要做到學術前沿與社會需求的統一;課程體系方面應既重視專業知識,又重視研究方法,注重應用性課程的設置;各個高校應注重本校專業特色的建設與完善,突出本校專業的獨特性與差異性,結合自身優勢和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的規律,形成有特色的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
【我國心理學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教育的現狀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教育技術的研究現狀與思考論文02-25
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現狀分析論文03-08
我國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與分析11-18
我國中醫心理學的現狀與展望11-18
國內家長教育研究現狀論文04-19
工程建筑經濟現狀的研究論文02-17
碩士研究生論文致謝03-29
碩士研究生的論文評語03-14
分析我國林業生態工程的現狀的發展論文03-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