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教學中三覺的協同的論文
就鋼琴演奏本身而言,應該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心理結合統一的過程,它要求演奏者各感官間默契地配合,以達到鋼琴演奏中所謂“琴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然而,在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鋼琴演奏本身所需要的各感官之間的聯系配合,把藝術化、科學化的鋼琴教學引入了單一技術訓練的歧途。作為一名鋼琴教師,在對上述現象感到悲哀的同時,也試圖運用科學的理論對鋼琴教學法進行改良,并希望通過對學生鋼琴演奏中聽覺、觸覺、視覺協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彈奏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演奏質量。
一、鋼琴演奏教學中聽覺、觸覺、視覺協同的理論基礎
協同學主要是研究系統各要素之間,要素與系統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協調、同步、合作、互補關系。研究協同效應的形成,揭示系統進化的運動,核心思想是“協同導致有序”。協同學由一系列嚴密而復雜的原理組成。在鋼琴教學協同性問題的研究主要運用了“協同效應原理”和“自組織原理”。
1.鋼琴演奏教學中各感官的協同效應原理
協同學認為:一個開放的大系統內的各個子系統既有獨立運動,又有關聯運動。當關聯運動占主導地位時,各個子系統就會自動地服從于整體,產生協同效應,這時的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根據協同效應原理,筆者認為,要培養全面而高素質的鋼琴演奏者,其關鍵是加強各感官之間的協調合作,使之產生協同效應。為此,我們要分析鋼琴演奏中各感官的作用和特點,激發其潛能,加強它們之間的關聯運動,優化鋼琴彈奏系統的整體功能。
2.鋼琴演奏教學中各感官的自組織原理
自組織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或物資流輸入的條件下,系統會通過大量子系統的協同作用,在自身漲落力的推動下,達到新的穩定,形成新的有序結構。根據自組織原理,筆者認為,要提高演奏者的彈奏能力,必須提高各感官之間的自組織能力,即聽覺、觸覺、視覺之間形成一種彈奏的默契,在自發的狀態下進行協調配合,從而形成各感官之間的協同合作,使對音樂作品的演奏與表達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二、鋼琴演奏教學中的聽覺、觸覺、視覺概述
1.演奏聽覺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鋼琴演奏教學中聽覺主要包括外在聽覺和內心聽覺兩個部分。
外在聽覺能力是指運用耳朵聽辨外在音樂音響的能力。
內心聽覺能力是一種預知聽覺,是建立在演奏者對聲音的積累和存儲基礎之上,它類似于繪畫中“胸有成竹”,即演奏者在彈奏之前內心已經聽到了自己將要彈奏出的聲音。
2.演奏觸覺
鋼琴演奏觸覺的發力部位從指尖開始,包括了腕、肘、臂、腰在內直至全身整體運動的綜合。演奏觸覺包含以下內容:即,觸鍵種類(高抬指垂直觸鍵、貼鍵法觸鍵、沖擊式觸鍵、手腕搖動式觸鍵等)、觸鍵力度與速度、觸鍵深度等。
3.演奏視覺
鋼琴演奏中的視覺可分為以下三種:(1)讀譜視覺: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對譜面上所標示的音高、節奏、速度、力度等符號產生的視覺感受。(2)鍵面視覺:在鋼琴演奏中對鍵盤位置的視覺感受。(3)記憶視覺:在背譜演奏過程中在腦海回放原譜的視覺感受。
三、鋼琴演奏教學中“三覺”的協同研究
1.通過“三覺”的協同形成理想的音色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鋼琴教學中如何形成理想的音色呢?音樂作品中旋律的風格、和聲的色彩、力度的起伏、速度的變化等特征因素都是音色變化的內在依據。而這一系列信息的輸入必須通過演奏者的視覺器官準確無誤地傳入大腦,大腦指揮觸覺器官協調運動,完成與譜面信息相對應的觸鍵。在整個過程中,聽覺器官必須起到“調色”和監控的作用,即:將視覺獲得的譜面信息轉化為內心聽覺,再與彈奏出來的實際音色效果(外在聽覺)逐漸調和統一,從而達到運用聽覺、觸覺、視覺三者的協同形成理想音色的目的。
例如,學習彈奏《野蜂飛舞》這首樂曲時,我們應該從作品標題和譜面旋律的特點得到內心聽覺的信息,并指導手指來表現這樣一幅幅圖畫:一群群野蜂飛舞而來,一會兒集中(漸強的蜂鳴音色),一會兒又分散(漸弱的蜂鳴音色);有時來勢兇猛(和聲織體加重),有時又有趣地圍著野花采蜜(運用手腕轉圈運動帶領手指做“橄欖形”力度變化)。這樣一來,音樂中的音色會更加生動自然、富有表現力。
2.通過“三覺”的協同完成各種演奏技巧
任何音樂作品的演奏都需要通過不同的彈奏技巧得以體現。從表面看來,彈奏技巧的完成僅僅依賴于演奏者的觸覺器官。然而,這種錯誤的觀念也正是一些學生練琴無效率、無效果的主要原因。
在練琴的過程中,學生們最初獲得的音樂信息全部來自于樂譜,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把音符看成連續不斷的聲音模式符號,而不是孤立的單元。這樣完整的視覺信息將有利于觸覺器官對相應彈奏技巧的連貫與把握。與此同時,“自我鑒聽”也是準確完成演奏技巧的重要環節。鋼琴演奏的技巧可謂是品種繁多,有力度、速度、和聲、觸鍵方法等方面的。這也注定了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耳朵要對彈奏出來的音樂技巧“批判性”地聽、有鑒別地聽、有對比地聽。只有通過這樣反復的推敲和調整,使聽覺、觸覺、視覺產生協同效應,演奏者的技術水平才能不斷地得以完善和提高。
3.通過“三覺”的協同表達音樂的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作品中包含了作曲家的情感體驗。演奏者通過演奏作品,進行了二度創作,其中也融入了演奏者對該音樂作品的理解及自身的情感表達。好的演奏者能夠充分地表現作品的情境及內涵,準確表達出作曲家的創作意圖。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要多啟發學生通過想象力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例如,彈奏門德爾松的《威尼斯船歌》,就要引導學生根據作品標題、音樂形象等譜面信息發揮想象,如在腦海中浮現出這種景象:寬闊的河面上,一葉兩頭微翹的小舟,后面拖著一道長長的波浪,船兒隨著波浪輕輕地搖曳著……音樂中的情感自然地從心里流出,演奏者的觸覺也會自發地配合情感進行演奏,特別是當看到譜面上一串串波音記號時,更會情不自禁地在聽覺和觸覺上對“水波蕩漾”這一情境進行詮釋。
總之,演奏者的聽覺、觸覺、視覺是完成鋼琴彈奏的主體與核心,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協同學的科學理論,加強學生聽覺、觸覺、視覺的聯系與配合,使之產生協同效應。這必將優化鋼琴彈奏系統的整體功能,提高學習鋼琴的效率和演奏的質量。
【鋼琴演奏教學中三覺的協同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家》中高覺新形象論文提綱11-16
房地產企業與成本控制的協同管理論文12-14
低溫等離子體協同論文參考文獻11-15
低碳視域下的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路徑論文01-03
企業兼并中的財務協同效應的論文03-17
鋼琴大師談鋼琴演奏(三十二)03-26
課程教學論文03-21
教育教學論文06-13
營銷教學論文03-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