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模式淺析論文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新形勢下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探索,《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提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干課程之一,實踐教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必須充分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深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從而不斷提高中國近代史綱要的教學實效性,引導大學生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凝聚力量。
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高校積極開展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探索,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施了許多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效果的發揮。
1. 缺少規范操作,隨意性大。各地高校針對中央文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相應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進行了的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改革效果。但是由于在現實運行中,實踐教學并無統一的規范要求,中央文件僅僅規定“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2 個學分進行實踐教學”,具體操作并無規范性要求,因而導致各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設置不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設置也缺乏規范操作,隨意性較大。在實際操作中,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占 2 學分,學時基本上為32-36 課時的前提下,有的學校規定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學時為 4 學時,也有的學校規定實踐教學為 12 學時,差異較大,隨意性強。另外,因為實踐教學沒有統一的規范要求,導致有的學校名義上加強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實際上實踐教學卻有名無實,本質上是借實踐教學之名較少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學時,實踐教學并沒有有效的開展,不僅沒有起到加強中國近代史綱要教學效果的作用,反而嚴重削弱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效果,與中央文件精神相背離。
2. 形式單一。目前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存在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指實施教學的理念與原則,是就貫徹高校思想理論課的教學宗旨即課程標準和基本要求而言的,其實施主要是課堂內的事情”。這種對實踐教學的理解導致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中,把實踐教學局限在課堂教學之內。第二種觀點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指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為目標,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要求大學生走出課堂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這種觀點認為實踐教學只應該采取社會實踐的方式,因而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中,把實踐教學局限于社會實踐這一單一的形式。這兩種對實踐教學的不同理解,導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內涵未達成統一意見,在實際操作中造成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外延不清,要么把實踐教學局限于課堂實踐,要么把實踐教學局限于社會實踐,造成實踐教學形式單一,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后實踐教學未能實現有機結合。
3. 缺乏整體設計,直接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的發揮。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實踐教學的開展應該緊緊圍繞理論教學的內容展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要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和其他各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之間要避免重復,和其他高校思政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構成和諧的整體;實踐教學和大學生社會實踐之間要有機結合,形成和諧的整體。而實際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開展缺乏整體設計,統籌安排,現實中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內容關聯性不強,實踐教學脫離了理論教學內容;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和其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之間存在重復現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未能和社會實踐等形式有機結合,因而使得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
4. 責任主體不明,教師指導地位缺失。中國近代史綱要實踐教學中,老師的指導作用十分關鍵,指導老師的實踐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開展,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與課堂教學相聯系,需要教師熟悉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具有相應的思政專業知識背景和較強的指導能力,因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需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任課教師擔任。而在實際中,有些學校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范圍過于寬泛,由某些專業課的教師或者學生處的教師擔任,導致實踐教學內容不能和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教師的專業指導能力較弱,實踐教學收效甚微。
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課堂實踐+課后體驗實踐+課后參與實踐”模式的理論探索
針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應積極探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新模式:課堂實踐+課后體驗實踐+課后參與實踐,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1.關于實踐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學術界對實踐教學內涵和外延界定的分歧是導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形式混亂的深層次原因,正確的理解實踐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是構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的理論前提和基礎。關于實踐教學的.內涵,首先應該明確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區別,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應該是兩個獨立的部分,它是指教師根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以活動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社會的能力的教學方式。因而,實踐教學應該獨立于理論教學,是以活動為中心進行設計,這種活動的開展可以是課堂活動的形式,也可以是課后活動的方式,因而實踐教學的外延應該包括課堂實踐形式和課后實踐形式,完整的實踐教學形式應該是課堂實踐形式和課后實踐形式的有機結合。
2.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的理論構建:課堂實踐+課后體驗實踐+課后參與實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新模式是這三種實踐教學形式的統一。課堂實踐教學必須與理論教育部分相區別,不能把教學方法的改革如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也劃入課堂實踐教學的范疇,課堂實踐教學必須滿足以下幾個要求:在形式上以完整的課時獨立于理論教學,進入到教學進度,一般為 4-6 個學時;在活動的內容上,圍繞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的熱點問題、社會的焦點問題等展開,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在組織形式上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實踐教學是指一般以 4-6 學時體現在教學進度中的辯論賽、演講、社會專題熱點討論等形式。而課堂組織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課堂的案例教學方法、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等形式并不符合課堂實踐教學的要求,因而不屬于課堂實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后體驗式實踐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通過參觀訪問的形式,使大學生親身體驗、感受、領悟以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的教學形式,典型形式有參觀愛國主義基地等。在課后體驗式實踐教學的操作中,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采取參觀訪問的形式。社會參與式實踐教學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按以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中心,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不斷培養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促使學生將思想品德認知內化并通過行為外化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三下鄉等活動開展,可由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組成團隊,教師要圍繞教學中涉及到的社會生活和思想領域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專題的設計,學生實踐團隊在教師主題設計的大范圍內選取相關主題,擬訂實施計劃,形成團隊報告,教師對團隊報告要進行認真評閱,對在參與式實踐中表現突出的團隊要進行宣傳,引導學生真正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實現從內化到外化的第二次飛躍。
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課堂課堂實踐+課后體驗實踐+課后參與實踐”的現實操作
1. 調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程設置,并規范實踐教學的運作。目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程設置為2 學分,從而導致實踐教學的學時特別少,不利于實踐教學的安排和開展。可以考慮調整《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2 學分為3 學分,形成課堂理論教學2 學分(36 課時)+實踐教學1 學分(18課時)的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的 18 課時分為課堂實踐教學6 學時+課后體驗實踐 6 學時+課后參與實踐 6 學時,實踐教學按18 學時計入教師教學工作量,這樣才能調動實踐教學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任課教師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總體教學大綱下規范制定《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大綱,實踐教學大綱應該規范,具體包括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實踐形式、實踐內容,課時安排、考核方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要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規范開展,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偉大意義,中國共產黨90 年歷史進程中的三件大事,兩個不可逆轉,四個選擇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理論體系、制度研究。在實踐教學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制定完整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大綱,規定實踐教學都必須包括三種形式:課堂實踐+課后體驗實踐+課后參與實踐。
2.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期的前兩周,向學生公布實踐教學大綱,學生自由組合,以 6-10 人為一個實踐小組,小組成員自愿選出實踐小組組長,負責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協調工作。課堂實踐活動中,可考慮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要求和課程特點,請中國近現代史中重大事件的經歷者如老紅軍、老戰士、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等到學校做講座、報告,計 2 學時,同時可以考慮結合重大歷史紀念日開展課堂演講、辯論、紅歌會形式,計2-4 學時。在課后體驗實踐教學中,學校根據學校所在地理優勢,充分發揮學校的地緣優勢,積極和校外資源進行聯系和合作,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為依托,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學生以實踐小組為單位,自由安排時間進行參觀訪問,小組組長組織組員暢談體會,并做好相關記錄。通過課后體驗實踐教學,增加學生感性認識,升華愛國情感,增強歷史使命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后體驗式實踐教學計 6 學時。在課后參與實踐中,主要采取社會實踐的形式,可以考慮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三下鄉進行參與實踐。社會調查主要安排在寒暑假期,要求每一位學生假期回到自己的家鄉后,圍繞教師提供的社會調查主題,就某一個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寫出調研報告,學生也可自由組成調研團隊,寫出調研報告,調研報告由指導教師提供規范的寫作格式和寫作要求,課后參與實踐計 6 學時。
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中需要任課教師的有效參與,積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所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都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有效參與,否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效果難以保證。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中也要充分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無論是課堂實踐,還是課后的體驗實踐或者課后參與實踐,教師都要對整個活動進行精心的策劃,事先提出要求和目標,在實踐過程中加強引導和控制,事后對學生實踐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以確保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的有序進行。鑒于此,實踐教學也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因而在注重提高教師理論水平的同時,也要有針對性地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進行專項的訓練,鼓勵、支持、組織教師走出去,參與社會實踐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4.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中,要注重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完善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能使教師全面準確了解學生實踐活動的真實情況,掌握學生的真實思想,從而改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實踐教學的考核過程中,要加大實踐考核在學期總考核中的比重,《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學期考核可考慮采取閉卷考試50%+平時成績50%,平時成績中實踐考核成績占40%,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的考核中,教師對學生的考核鑒定既要有過程的考核,又要有結果的考核,過程考核主要考核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實際表現,結果考核主要以實踐心得、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的完成情況、社會服務的效果為依據,做到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
總之,實踐教學是中國近現代綱要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有效地將課堂實踐教學、課后體驗式實踐教學和課后參與式實踐教學三種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新模式。通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新的實踐教學模式,能夠使廣大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教學中,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能夠促使學生把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增強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現實感和吸引力,有效地提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實效性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模式淺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