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讀本教學理論及實踐分析論文
摘要:重視培養工匠精神是我國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發展的重要契機,怎樣在職業院校教育中培養人們的工匠精神,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結合成為職業院校教育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工匠精神讀本》從實踐改革角度入手,將6s管理理論、星級評價等要素進行重構,形成了具有職業院校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解決了原有職業院校教學的重難點問題,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文章在解讀工匠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具體分析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教育中的實踐體現。
關鍵詞:《工匠精神讀本》;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理論;教學實踐
2016年3月5日,李總理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見,工匠精神的培養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制造業深化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革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工匠精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2016年6月的時候編寫并印發了《工匠精神讀本》,《工匠精神讀本》從三個層面解讀了工匠精神對中國制造業、經濟發展、個人意識覺醒等方面的深刻影響。結合《工匠精神讀本》的精神內容,職業教育需要從校園文化建設、創業就業教育、專業教學、專業技能訓練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的意義解讀滲透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
1工匠精神內涵以及職業教育發展中對工匠精神的解讀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理念,是從業人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追求。具體是在一定人生觀影響下發展形成的職業思維、職業態度和職業操守。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具體體現在尊師重道、愛崗敬業和求實創新三個方面。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在制造業發展、生活追求、社會風尚等方面都有體現。文章研究的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方面的現代價值主要是指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幫助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自我發展價值。
2《工匠精神讀本》中工匠精神在技工學校教育中的培養途徑
2.1通過良好校園文化的打造來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讀本》中工匠精神強調要為社會發展建設培養更多技能型、社會應用型人才。為此,職業院校需要通過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來進一步提升學校學生的職業技能,將工匠精神中的職業精神要求融入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平面廣告、新媒體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工匠精神領袖人物事跡,比如金牌女工薛瑩、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等古今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并通過校園演講、討論活動的舉辦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體悟到工匠精神,并通過實際學習將工匠精神內化為自己積極向上的動力支持。
2.2在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創業中融入工匠精神
職業院校教育發展的任務是為社會發展建設培養生產管理和管理服務型人才,向學生滲透和傳承工藝技術技能,從而為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業就業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工匠精神的引導下,職業院校實施創業就業教育的時候需要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基本目標,不斷培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職業創新意識,提升學生主動創新創業的意識。
2.3在專業課程中滲透工匠精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有品質的、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對教育的要求也更高,即要求教育的個性化發展和實現。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發展也需要認識到這種變化,用更好的教育來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在教育中實現質量和個性的統一。職業院校學生在工匠精神的指導下,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不能再局限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而是應該在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滲透相應的專業知識,大膽創新,開拓全新的、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思路,提升所學知識的社會適應力和專業針對性。另外,職業院校教育課程教學要以職業發展和就業能力為基本導向,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因材施教,切實提高選修課的比例,并在專業課程教學的目的、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過程中滲透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4通過專業技能訓練加強學生對工匠精神的體驗
在校學習的期間,學生往往無法掌握能夠支持其在未來實際工作中應用的技能。為此,職業院校的技能課教學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工作需要為出發點,在開展專業技能訓練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培養,同時在培養的過程中要凸顯出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比如職業院校可以在原有課內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工廠實踐教學、項目化教學、體驗式教學、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堂設計、“工學六融合”等,提升專業學習的社會適應性。
2.5通過現代學徒制的實施來進一步傳遞工匠精神
職業院校教育的開展需要著力打造一支由專業教師、企業高級工程師、行業專家等組合的專業教學團隊,通過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和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升教師的總體實踐教學能力,更好的實現對學生的一對一授課,以自己的行為和精神感染學生,以身作則,加強學生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認識。
2.6通過校企合作進一步塑造工匠精神
第一,通過校企合作不斷完善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模式。職業院校可以在學校建立和專業結合的創新創業基地。比如“菜鳥驛站”校園社區服務站。通過“互聯網+”模式的應用提升物流發展效率。同時,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引進第三方“電子智慧城”眾創空間,通過智慧社區、智慧城電商體驗等結合培養創意實現類型的團隊,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第二,以實訓基地建設為基本平臺,實現學崗直通。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要注重內部整合和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的軟硬件建設,將校內生產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訓結合。第三,主動促進校企互動,為專業深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職業院校的教育發展需要創新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機制。企業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各種設備的支持。
3結論
職業院校教育的發展核心是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實現對工匠精神的創新傳遞。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的傳遞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職業精神,在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工匠精神,通過滲透性教育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職業意識,提升學生在未來社會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職業院校工匠精神教育通用教材《工匠精神讀本》[J].中國出版,2016(19):73.
[2]工匠精神教育通用教材《工匠精神讀本》[J].中國培訓,2016(19):65.
【工匠精神讀本教學理論及實踐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品牌重疊理論及手機實證分析論文03-11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應用分析論文02-17
工匠精神論文800字(精選12篇)02-17
字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分析論文11-23
高職課程改革研究實踐分析論文03-18
會計實踐教學改革分析論文03-12
基于創新實踐的單片機教學方法分析論文02-28
高職Photoshop 網頁美工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分析論文03-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