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語言隱喻特征及翻譯策略論文
摘要:為更好地傳播和推廣中醫及中國文化,譯者需在正確理論指導之下進行中醫英譯。隱喻是中醫語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中醫英譯的一大難點,關聯理論和功能對等理論能有效解決這一難題,追求“最佳關聯”和“最佳對等”的翻譯效果不僅能忠實闡述中醫學概念,更能傳達隱含的中國文化。通過分析中醫語言隱喻特征,剖析關聯理論和功能對等理論對中醫隱喻翻譯的指導作用,旨在探討這兩種理論指導下更高效、更科學和更準確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語言哲學論文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6)03-0551-03
中醫語言作為人類抽象思維產物之一具有普遍的隱喻特征。隱喻為中醫概念提供了語言形式和幫助認知中醫研究對象,關于中醫語言隱喻性及其翻譯的研究卻不多。在眾多的理論中,筆者認為源于認知語言學的關聯理論和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能很好地指導中醫隱喻翻譯。鑒于中醫語言的隱喻特征和研究現狀,為了開辟中醫英譯方法策略新的研究方向,找出能高效傳達中醫醫學信息和文化信息的譯法,本文試從關聯理論和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來研究中醫語言隱喻翻譯策略。
1.隱喻概念
“隱喻”一詞來自希臘語“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而“pherein”的意思則是“傳送”,隱喻是指將兩種不同概念的事物通過含蓄、婉轉地表達或映射的方式達到形象比喻的語言行為[1]。隱喻是人類主要認知工具和思維方式,廣泛存在于語言之中,同時也存在于人們的思想、行動以及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它不僅是一種修辭格式,更是語言中最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概括起來即:隱喻是在一類事物的暗示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另一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2]。隱喻的要件有三:“彼事物”、“此事物”、兩者的關聯。其結果為:由關聯而生發出來的喻義。
2.中醫語言隱喻特征
2.1隱喻本體特征
中醫語言隱喻本體是指中醫醫學方面的內容和概念。人們覺察的身體異樣或癥狀被稱為病象。中醫理論常運用類比推理的方式,借助于其它事物的內部變化或性質特征對病癥加以解釋和分析,形成的規律性認識[5]。例如:運用自然界中濕氣的隱喻,可以對人體內的一些疾病做出解釋。中醫術語有“濕勝則濡瀉”,語出《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人體內濕氣偏勝,出現大便泄瀉的病理情況”[6]。
2.2隱喻喻體特征
中醫語言隱喻的喻體可分成物象、氣象、地象和人象,分別指具體的有形物象、天氣現象、地理狀象和人的社會生活現象[6]。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從各種動物的外形,動作和習性上找到豐富的喻體。各種生活工具也可以被作為喻體來表達醫學概念。用自然現象來解釋人體的運行機制,認為人的病痛與這些要素有關。在病癥描述和診斷上也常用地理名詞,如位置和地貌來表述病癥位置及其相應的特點,人對社會關系的認識和理解可隱喻為人體部位的關系和相關功能[5]。
2.3隱喻喻底特征
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聯系要通過一定的喻底才能建立。喻底作為本、喻體之間的相似性是隱喻建構的基礎。中醫語言中隱喻通過各種相似性構建聯系即表明喻體特征又說明本體功能,中醫語言常將各種相似性聯系起來構造隱喻[6]。
3.關聯理論與功能對等理論
關聯理論屬于認知語用學理論范疇,但其作用不只局限于語用學領域。許多翻譯理論和模式受其影響而發展,在西方翻譯界日益受到重視。翻譯研究中引入關聯理論已經給翻譯研究帶來了新的生命并打開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關聯理論的核心內容為:運用推理,通過語境來尋找關聯才能正確理解自然語言。正確認知和理解自然語言是在翻譯中達到語用等效的重要前提。翻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交際活動,可以理解為“一個對原語進行闡釋的明示—推理過程”,理解和表達的有機統一貫穿于翻譯的整個過程[4]。關聯理論對翻譯理論和實踐有很強的解釋力,能對其進行解釋和指導,而翻譯活動可以加深對關聯翻譯理論的認識。Nida提倡的“動態對等”和Newmark倡導的“交際翻譯”都表示語用翻譯實質上是一種功能對等翻譯。功能對等理論強調譯文接受者對譯文的反應要等同于原文的接受者對原文的反應。正確認知和理解源語語是功能對等翻譯中的等效前提,這與關聯理論的關聯和推理是一致的[2]。功能對等理論中的“最佳對等”和關聯理論中的“最佳關聯”概念是一脈相承的,關聯理論與功能對等理論的結合,可以整合翻譯的雙重含義———翻譯過程和翻譯結果為系統、科學、有效的中醫語言隱喻翻譯提供強堅實理論保障[3]。
4.中醫隱喻翻譯
對隱喻的認知及翻譯決定了中醫知識和文化傳達的效果。筆者認為關聯理論能幫助譯者推斷出源語中的隱含,對讀者認知能力提出語境假設,選擇正確語境信息,將隱含明示給讀者,讓其從中推導。等效翻譯理論要求用最貼切、自然的譯文對等再現源語信息,解決中醫翻譯中語言處理等方面問題[8]。等效翻譯不僅將中醫醫學信息最大量地傳遞給西方讀者,而且將中醫中包含的文學、哲學、文化等方面因素盡可能地呈現出來。
4.1關聯翻譯理論視角下的中醫隱喻翻譯
4.1.1關聯理論與中醫翻譯關聯理論把言語交際定義為是一種有目的、有意圖的認知活動。認知語境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交際雙方必須互明彼此的認知語境來正確理解交際的意圖,接受邏輯信息、詞匯信息和文化信息。簡單的字面翻譯并不能有效傳達中醫語言中暗含的中醫特有文化信息,譯者必須準確把握中醫語言中蘊含的文化圖式,選擇適合目標語讀者的表達方式,幫助其找到與中醫譯文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性,達到最佳語境效果。中醫英譯追求的不僅是中醫語言的文學翻譯,更是傳達其文化信息的科技翻譯。翻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文為讀者提供的最佳語境效果、譯文與讀者之間的最佳關聯。4.1.2中醫隱喻翻譯策略隱喻翻譯要實現語言形式轉換,更要正確映射和整合語言形式背后隱藏的不同思維方式和文化因素。中醫語言具有辨證論治的科學性和文學欣賞的古雅性。中醫要始終保持其科學性,中醫英譯也不可忽視其中博大文化內涵。人們用生活勞動中觀察到的現象和感悟的道理闡釋陌生、深奧的中醫醫學理論,造就了中醫學隱喻性語言[7]。因此,譯者需采用靈活的翻譯策略來實現中醫英譯中內容與形式、語言與文化的高度一致性和統一性。(1)描述喻體、簡單直譯:人類相同生理構造和對自然界變化的經歷和體驗決定了人們對事物的表達有相同或相似的認知模式,人類具有“共有的非文化知識”,不同民族對自然相似的認知并不是相互學習所獲得的[13]。鑒于此,筆者認為應按照源語篇章中源域和目標域的位置順序來翻譯譯語篇章中的源域和目標域,實現位置完全對應的關聯映射。因此,精確描述原隱喻形象和文化特色以豐富和完善譯語表達。例如:“雀啄脈”譯為“sparrow-peckingpulse”。西方讀者了解麻雀進食的動作,他們看到這個譯名時,可以將麻雀進食的動作這一信息關聯映射到一種脈搏跳動的外在特征上,很容易理解中醫隱喻認知和概念,達到最好的語用效果。類似的例子還有:“蜘蛛脹”譯為“spider-likedisten-tion”;“彈石脈”譯為“stone-flickingpulse”;“五更泄”(雞鳴泄)譯為“morningdiarrhea(cock-crowingdiarrhea)”。(2)注重文化、合理意譯:文化的空缺和錯位是語言之間存在的普遍現象,翻譯中往往注重保留文化意象的深層含義而丟失其表層含義[7]。中醫隱喻翻譯要求在目標語中找到與源語信息的最佳關聯。如果一味強調保留原文的語言特征,讀者卻無法找到交際線索,故不能達到最佳關聯性。筆者認為可以使用意譯,對讀者的認知語境做出正確假設,將源語語言形式適當修改,力求把詞匯隱含傳達給讀者,達到對隱喻更好的認知和理解。例如:“提壺揭蓋”若翻譯為“liftingthejarandtakinga-waythelid”,雖忠于原文語言特征,但西方讀者卻不能理解其含義,更無法掌握其中蘊含的中醫思想。故要將此觀點映射到西方文化和認知的同等層面上。可以譯為“openingthelungqitotreatconstipationordysuria”,這樣西方讀者可以領悟出它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種隱喻。第一種譯法違背了關聯理論中話段必須產生足夠的語境效果讓讀者自然做出最佳關聯的原則,而第二個譯法揭示了隱喻內涵,讓讀者接收到源語的意義隱含,達到意義所指的最佳關聯,保留了原文認知效果的相似性(3)類比推理、增譯補償:中醫語言有大量病理治則類隱喻,大部分是由中國古代哲學等理論類比推理得來,因此本體認知都具有間接性、抽象性及明顯的心理相似性[11]。單純直譯這類隱喻使西方讀者很難在他們已有的認知世界里找到相關信息進行關聯和推理,筆者認為可以考慮使用文內補償來増譯,更明確地表達內容和闡釋隱喻。例如:“青蛇頭”(腫脹如青蛇頭狀的癰疽)如譯為“bluesnakehead”,讀者無法理解源語文本內涵;如只譯為“ulcer”又丟失源語隱喻特征。最佳譯文應為“snake-head-likeulcer”,其中,“snake-head-like”是直接翻譯喻體,但又增加“ulcer”一詞可以指明實際的病癥是“癰疽”。同樣地,“龜背”(脊高如龜的佝僂病)應譯為“turtle-back-likerickets”;“白虎歷節”(游走性關節痛)應譯為“acutear-thritis,,“蛇身”(生于皮膚之上狀如蛇皮的癬疾)應譯為“snake-skin-liketinea”。
4.2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中醫隱喻翻譯
4.2.1功能對等理論與中醫翻譯中醫語言醫哲交匯,言簡意賅,善用修辭,文化濃厚,中醫英譯常會出現文化負載詞、文化休克及文化缺省等問題,增加了翻譯難度,使譯者無法將中醫名詞術語忠實、客觀、簡潔地呈現給讀者[9]。功能對等理論強調功能對等,意指任何翻譯語言因素,化解譯文應側重于源語還是目標語的長期分歧,強調以讀者為中心,注重讀者的理解和感受,區別于以文本為中心的翻譯理論。4.2.2中醫隱喻翻譯策略翻譯旨在完整、準確、充分、通順地傳達原文的思想內容,讀者能利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來理解原文所傳達的信息和含義,包括思想內容、感情、風格等。在功能對等翻譯理論指導下,靈活多樣的翻譯方法可以解決中醫隱喻翻譯中許多難題,準確再現中醫語言信息及文化內涵。(1)術語西化、概念對等:中醫隱喻英譯可以對照西醫概念,轉述術語、行話,通俗、形象地表述中醫概念,使用西醫中對等概念的通俗表述。如果生硬地移用術語,往往會弄巧成拙。例如:表病癥的詞“虛虧”、“陰陽失衡”、“不足”若譯為“unbalanced”或“deficiency”,西方讀者無法明白這一病癥的實質含義,可譯為“abnormal/morbidcondition”或“abnor-mality/dysfunction”(失調狀態);含義淺白、指稱直截了當。關于治則、治法的術語“平衡陰陽”、“固本培元”不能譯為“balanceYinandYang”,可譯為“helprecover”或“restorenormalcondition”或“strengthenresistance”。這種譯法既簡單明了,又通俗易懂。(2)詞匯轉化、意義對等:中醫語言簡意賅,通常用幾個字就能清楚表達一種病癥或治療方法,甚至一種理論,但英譯后的表述卻難覓這種特征,若直接按中文字面意思翻譯會讓西方讀者難以理解其確切含義。例如:“黃疸”若譯為“yellowinface”,這只是突出這種病癥在人體的外在表象,不妨可借用西醫術語譯為“juan-dice”。因此,“白喉”譯為“diphtheria”而非“whitethroat”;“大汗”和“眼花”分別譯為“profusesweating”和“blurredvi-sion”這樣就極大提高了譯語的規范化程度。不能將中醫用語機械性的逐字翻譯,需找出西醫術語中概念對等的詞匯和表述。(3)概念轉化、文化對等:中醫是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中國文化的精髓,和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在英譯時要深刻體會、理解其中文化內涵,準確選擇譯文詞語,力求傳達文化隱含,讓讀者能從其本土文化中找到對等概念。例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14],此處的“賊風”若譯為“thiefwind”,西方讀者會理解為“風”自然現象,忽略了文化和語言差異,應該通過具體語境,領會原語中的意義,將其譯為“pathogenicfactors”(致病因素)。
5.結語
中醫英譯要特別注意對中醫語言隱喻特征的把握和翻譯,而運用正確的理論指導翻譯顯得尤為關鍵。在對中醫隱喻進行翻譯時,譯者要深入了解源語和譯語之間在文化背景、歷史傳統等因素上的差異,找出喻本、喻體之間的相關性,同時還要對讀者的心理期盼與認知環境做出正確判斷,在關聯原則的指導下,將原文的信息準確無誤地傳遞給讀者,使譯文與讀者的期盼相吻合,達到最佳關聯。功能對等理論能讓譯者從整體把握、感悟原作,發揮想象去感受意境,借助主體的直接經驗去發掘原作內在、隱蔽的因素,從而找出與原文最接近、最自然的對等語和表達方式讓譯文語義更明朗,表述更精確,從而真正實現“動態對等”的翻譯原則。
【中醫語言隱喻特征及翻譯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知識營銷的特征與發展策略論文12-11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看隱喻的翻譯研究11-18
語言學習策略培訓的模式論文02-22
天然林生態經濟特征及經營策略論文02-18
認知隱喻與網絡語言關系分析03-28
審美修飾背后的文化隱喻論文03-15
審美修飾背后的文化隱喻的論文11-23
外語翻譯論文:會話含義的基本特征探析11-27
涉外導游語言輸出能力培養策略教育論文03-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