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生態文明素養提升策略論文
一、生態文明教育
1.生態文明教育概述
生態文明體現著人們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就,體現著人類對人、自然和社會和諧發展的認知。它有客觀物化形態、文化倫理形態和社會形態三種,并且包括體制文明、生態文明和素質文明。生態文明建設是適應我國國情、順應社會發展的正確決策。生態文明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以尊重和保護自然為前提,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文明素質,強調人與自然的和平共處、相互促進,是培養生態文明素養的有效手段。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當通過系統的引導,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素質,通過細致的分析和詳細的解釋,提高人們遵守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規律的自覺性,通過制定計劃和詳細的組織,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改善和協調,促進被教育者的全面發展。
2.生態文明教育特點
⑴綜合性。生態文明教育是通過多個學科的合作共同完成的,從其主要內容中就能夠了解到。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還包括人與人、人的心理的和諧。⑵多樣性。生態文明教育應當結合生態現狀,因地制宜的進行教育,通過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實現教育的深刻性和高效性。⑶社會性。生態文明教育與全民生活息息相關,必須通過全民的積極參與才能夠實現,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應當對生態文明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⑷全球性。生態環境關系到全球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某個國家的環境問題可能對整個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尤其是氣體排放這種擴散性較強的環境問題。
二、中學生態文明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出現的問題
中學生處于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中學生進行生態文明素質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國在生態文明教育上的研究起步晚、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在當前的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行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1.生態文明教育現狀
我國的生態教育長期處于被忽視的地位,這使得我國對生態文明的教育沒有做出明確的要求,造成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不高。當前的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主要體現為:⑴生態教育流于形式。在對生態文明建設日益重視的現在,許多學校已經開展了生態文明教育的一系列活動,但是有些學校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時候,教育方式偏向于形式化和即興化,沒有長遠的教育規劃,施教方式也比較隨意,存在很多不足,并且由于脫離了實際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⑵家庭、學校、社會之間沒有有效溝通。學校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缺乏對外界的有效交流,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少,并且很難得到家庭的支持,從而在教育的過程中出現很多阻礙。⑶生態教育不夠深入。當前生態教育的實現方式大部分是通過自然科學的課程教育來實現的,學生缺乏對生態文明教育的自主研究和認識,不能夠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當中,導致生態文明意識難以提高。⑷生態文明教育沒有針對性。生態教育應當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一旦脫離實際就很難實現其意義。但是當前的教育中,缺乏公共生態教育的認知。
2.中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的表現
筆者在閱讀了大量相關著作和論文,并與中學生交流后發現,當前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態文明意識。這表現在:生態憂患意識的產生、有強烈的生態求知欲、生態感知能力增強等方面。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生態意識的增強是促進生態素質的提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對中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時候應當注重迎合學生的心理,通過適當的引導和實踐研究,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
三、總結
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棟梁,對其生態文明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指導教師的適當引導,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行一定的實踐活動,結合當地的基本情況,提高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生態文明素質,這對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也是我國經濟建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學校應當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提高中學生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努力。
【學生生態文明素養提升策略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