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中國世界工廠的思考論文
[摘要]進入21世紀后,中國市場正在與世界接軌,無數的“在外地主”將眼光投向炙手可熱的中國,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成了主流的聲音。本文結合奇格蒙特鮑曼在《全球化-人類的后果》對“在外地主”的論述及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了我國在成為“第三類世界工廠”進程中所面臨的“低價困境”以及應對困境的策略。
[關鍵詞]全球化中國 “世界工廠” “低價”困境
奇格蒙特鮑曼在寫《全球化——人類的后果》時,世界的全球化程度應該遠不如現今。然而幾十年前他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及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政治、社會結構乃至我們時空概念的影響的精辟論述和預言仍在被一一驗證。對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說,這股全球化浪潮為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形成了一塊大背景,如何在這塊大背景下寫好這一筆,是我們正面對著的巨大挑戰。
一、“在外地主”引出的思考
“公司屬于投資者-而不屬于它的雇員和原料供應商,也不屬于它所在的地區”,鮑曼如是引用鄧拉普的話。仔細地來看,“雇員是從當地人中間招聘來的―他們可能受諸如家庭義務、家庭財產等的負累-很難隨公司遷往別處。供應商得運送供給品,一旦公司易址,當地供應商低運輸成本的優勢馬上就消失殆盡。”“原則上,持股者的分布根本不由空間決定……因此,他們可以決定換一個他們探明或預測將有機會分得更高利潤的公司,而把舔傷口、修復損失及處理垃圾的任務留給別人-那些受地域限制的人”。這是鮑曼總結的所謂“在外地主”的最顯著的標志。而這一結論,尤其是那句觸目驚心但又不得不讓人承認其描述的準確性的“把舔傷口、修復損失及處理垃圾的任務留給別人-那些受地域限制的人”讓筆者不禁想到了中國目前作為“世界工廠”的全球經濟形象。中國到底是不是“世界工廠”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是怎樣的“世界工廠”?我們又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下“世界工廠”新的內涵?這是鮑曼這一命題帶給筆者的思考。
二、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現狀
進入21世紀后,全球化、資本大規模進入、入世為全世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無數的“在外地主”將眼光投向炙手可熱的中國;另一方面,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成了主流的聲音。中國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讓他們在工廠里找到工作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他們實現了就業,世界則從這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身上得到了更便宜的中國產品。
然而,這種繁榮的雙贏,伴隨著出口產品數量和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時不時地會蒙蔽了我們的雙眼。須知我們為之付出的,是中國眾多大城市上空飽受污染的空氣;是一條條受到嚴重污染再也不能恢復清澈的河流;是云南原本廣袤的森林區里的一棵棵木樁。更令人唏噓的是,我們付出了這些代價換來的,只是國貨價廉質次的聲譽以及國外反傾銷的控訴。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遏止,但是有些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工廠”較之“工業革命”時期的“世界工場”有了新的內涵。按照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廠”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來料加工型“世界工廠”。由于發展中國家勞動力便宜,跨國公司就把發展中國家作為工業品的生產加工基地。這類“世界工廠”在國際分工生產價值鏈中處于最低端;第二類是原材料的采購和零部件的制造實行本土化為主,跨國公司控制著研發和市場銷售網絡。這種類型較第一種類型的層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屬于生產車間型的“世界工廠”;第三種是既具有研發能力和名牌,也控制著國際市場的銷售網絡,既在本土進行加工制造,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采購,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一類“世界工廠”能夠獲得生產鏈的最大經濟利益。只有成為第三類“世界工廠”,才能真正成為對世界經濟有重要影響的經濟體,才能成為與英、美、日相抗衡的世界經濟強國。
從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中國正在成為第一、二類世界工廠,這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也是由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西方資本越來越多地流動到中國的現狀決定的。但是,對于中國而言,我們辛苦勞作的成果,有相當部分隨著西方高昂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和中國富人遷移到國外去而流失。所以,全球化給中國帶來各種益處的同時,也讓我們走進了一個“低價”困境。現在,“中國低價”無疑低過了頭,它透支了中國的環境、土地和人力,僅僅使中國企業的老板獲得了利潤,卻失去了中國通過全球化提升為“第三類世界工廠”的機會。 三、如何成為“第三類世界工廠”
如何走出這一困境,在鮑曼此書的論斷中沒有清晰地寫明,他只是對受地域限制的、被搜刮剩余產品的“非精英分子”的人群表示了同情。然而,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無法回避、必需正視的問題。事實上,如果中國能夠充分利用入世的契機,全面發展經濟,成為“第三類世界工廠”是有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首先,要從戰略的高度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對應之策。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建立鼓勵科技人才創新的機制。
其次,加強立法,適應全球化的“游戲規則”。中國“入世”以后,首先要根據WTO的法規相應地修改自己的法規;同時也應積極參與WTO和其他國際經濟組織現行規則的修訂,以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要求,盡可能減少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再次,具體到行業,應根據不同產業的現狀制定不同類別的發展戰略。對于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應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產業,其中主要包括紡織服裝業和家電業;對于具有國內市場競爭優勢的產業,主要是指農業機械,要通過自身所擁有的實用的技術,可靠的質量和低廉的價格更大范圍地占領國內市場;對于具有高增長性的產業,中國缺乏優勢技術,但是可以通過引進技術和引進資本相結合,加上自己的創新,在學習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如汽車、重大裝備、石油、飛機制造等產業。
最后,要加強環境監測,勞動保護,維護工人利益等方面的工作。要防止對環境的過度破壞和對資源的過度開發,不要“斷子孫路”,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對待農民工要以保護他們的利益為出發點,我們要成為世界工廠的目的,是創造就業機會,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但在不同的體制下,全球化會結出不同的果實。中國能否成為“世界工廠”,更多的不是一種目標,而是客觀發展的過程,而這種過程卻是與中國企業調整競爭戰略、加強自身實力分不開的。中國所追求的應不僅僅是“made in China”,而是成為真正的世界經濟重心。
參考文獻:
[1]奇格蒙特鮑曼.郭國良,徐建華譯.全球化——人類的后果[M].商務印書館,2001.
[2]鄭作時.誰為全球化的中國利益負責[J].協商論壇,2007,(7):36.
[3]陳小潔.中國“世界工廠”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報,2007,(1):56.
[4]撒連森.淺談面對經濟全球化中國的戰略選擇[J].科技信息,2007,(2):98.
【全球化與中國世界工廠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選擇論文02-24
中國民族史問題的思考論文12-16
對中國電視價值取向的思考論文02-22
中國古建筑保護問題思考論文03-04
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論文06-03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3-26
中國企業養老保險分析思考為題的論文03-05
提升世界當代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論文11-14
博士論文致謝的思考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