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激發論文
1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存在的問題
筆者以陜西省部分高校教師為對象,采取問卷的方式,對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的進行了調研。共發放問卷186份,回收有效問卷178份。所得研究樣本的各項特征統計如下:性別:男、女教師分別為108、70人;職稱:初級、中級和高級職稱分別為32、76、70人;學位:學士、碩士和博士分別為18、96、64人;年齡:30歲以下56人,31至40歲70人,41至50歲的32人,50歲以上20人;教齡:5年以下36人,5至10年44人,10至20年60人,20年以上38人。從問卷調查的整體情況分析,總體而言,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在有效問卷中,平均得分61.2,超過80分的為16人,僅占8.9%。這說明雖然大部分教師能恪守教師職業道德,履行教師的基本職責,但是缺乏從事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教學準備不充分,照本宣科現象嚴重。根據調查發現部分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實踐中備課不充分,對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方法欠缺、教學手段單一、知識貯備不夠,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現象較嚴重。這種現象在高校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高校青年教師普遍擁有較高的學歷,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實踐教學經驗欠缺。如果課前沒有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那么課堂上教學方法和手段就很單一,只能照本宣科。在我們調查的56名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中,約有三成以上的教師課前沒有充分準備。僅有6名教師備有完整的手寫教案,12名教師自己制作電子教案,另外有20名教師有從網絡上下載的電子教案;有18名教師既無手寫教案也無電子教案。其次是教學投入不足,重科研輕教學。由于科研在提升學校排名、知名度等方面,比教學更有力,于是高校普遍存在重視科研輕教學的傾向。無論是職稱晉升還是津貼分配亦或是獎勵先進,無一例外地體現了科研的重要。在這種制度導向下,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課題的申報和科研論文的發表,而對最本職的教學工作投入不足。根據用于教學和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比的調查,80%的教師將7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課題的申報和科研論文的發表,而對教學的投入尚不足三成。再次是參與教學改革熱情不高,不樂意開設新課程、承擔新的教學任務。高校要完成“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任務,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深化教學改革。深化教學改革就需要根據市場發展需求和學科發展的趨向不斷優化課程體系,精選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不少教師不愿在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必然沒有參與教學改革的熱情。最后是校外兼職現象多發,導致教學工作質量下降。高校教師不僅擁有較高層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而且也擁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為高校教師校外兼職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在調查的178份有效問卷中,有79人在校外兼職,占總數的44.3%。這說明高校教師校外兼職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兼職工作擠占了教師的部分時間和精力,使教師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職的教學工作,導致教學工作質量下降。
2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教師是承擔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法》的規定反映了人們對教師職責的主要認識。但現實是安心于一線教學的教師越來越少了,不是“教而優則仕”,就是專攻科研,教學成為了教師附屬性的工作。造成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教而優則仕”的觀念導向
受“學而優則仕”傳統文化思想與社會“官本位”思想影響,我國高校行政權力泛化嚴重。雖然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探討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時,就提出了高校去行政化,并陸續出現在國家出臺的各種文件和政策中。但高校的行政化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在“學而優則仕”傳統文化思想與社會“官本位”思想和高校行政權力泛化的影響下,成為一種價值取向,成為一種風氣。“教而優則仕”,教師由被管理者變成了管理者,工作地點由教室轉入了辦公室,工作輕松了、工作環境舒適了,從此擺脫了繁重的教學工作、沉重的科研壓力。由教學崗轉為管理崗,薪酬不降反升,在學校也擁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并且有不少的公共資源可以享用,例如在職稱晉升、課題申報、各類獎項的評審等方面就能獲得不少的便利。于是不少教師,特別是高級職稱的教師從教學崗轉為管理崗。
2.2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制度導向
作為知識社會的中心與策源地,在改革求發展、管理出效益的基本思路下,我國高校普遍開展了新一輪校內管理體制改革,以規范內部管理,強化崗位意識,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益。但在政策制度導向上出現較嚴重的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傾向,從科研結果的產出,到高水平課題及其經費,再到學術獲獎、專利申請以及社會名望,在職稱評審、津貼分配等涉及到教師切身利益的事項中,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傾向。正是由于政策制度導向,使得一部分教學一線的教師轉向科學研究肯定,實現了名利雙收。
2.3教師的專業情意不足,內在動力缺乏
教師專業情意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融合,是教師專業行為的心理傾向,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支柱和根本動力。高校教師的專業情意不足,內在動力缺乏是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內在因素。教師專業情意主要包括專業情感、專業信念、專業倫理、專業態度。由于教學環境、評價制度、職業聲望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及內在修養、價值觀、人生觀以及自我意識等自身原因影響,當前高校教師專業情意的發展總體處于低迷狀態。首先是專業情感缺乏、專業態度不端正。專業情感是教師專業情意的核心要素,主要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摯愛。由于不少高校教師專業情感缺乏,內心并不真正熱愛教育事業,僅僅將教育工作作為謀生的手段,因此沒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缺乏敬業、奉獻精神。其次是專業信念不足。一些高校教師對所從事專業的缺乏理智而深刻的認識,職業的光榮感和自豪感不強,不能發現蘊藏在教師專業活動中的美,難以感受到付出與收獲后的愉悅,也沒有體驗到教師職業生命的真諦。最后是專業倫理不足,教師的專業倫理強調教師要尊重、關愛學生,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不少高校教師只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對學生學習的關心不足,更談不上對學生生活、情感和心理的關心了。
2.4學風不良的影響
加強學風建設、創建優良學風,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證。好的學風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學風不良是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外在誘因。大學學風不良的突出表現是課堂缺勤率高。學生的本質屬性之一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但是現在不少學生以學習為副業。校外兼職、各種技能培訓、校內社團活動等種種事務占用了他們大量的學習時間。但凡個人事務與課程沖突時,不少學生的處理是優先安排個人事務,犧牲上課,課堂缺勤有愈演愈烈之勢。在普通高校里5%~10%的缺課率是普遍的現象,嚴重的高達30%以上,尤以公共課為甚。大學學風不良的另一個突出表現是“人在曹營心在漢”。新讀書無用論導致大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缺乏。不少學生為了順利拿到課程的學分,雖然也規規矩矩上課,但是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是在課堂上打游戲、聊天、睡覺、看課外書等。
2.5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弱化
教學自主權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享受的利益和自主行使的權力。教學自主權是教育法規賦予教師的基本權利,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是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內因。在高校里,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受到各方面(比如嚴格但不夠科學的教學制度)的限制和約束而被弱化是不爭的現實。嚴格但不夠科學的教學制度雖然起到了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的目的,但也限制了教師的教學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在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按預先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執行,并要求有指定的教材,考試以教材為主。這些規定限制和約束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自主權,不符合高校的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要求。總之,高校教師教學自主權的弱化使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教學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下降。
3激發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對策
激發高校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在分析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的原因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激發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在遵循人本原則、差異原則、公平原則的基礎上應采取以下對策:
3.1觀念引領——樹立以教師為本的治學理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如果說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就是基石的奠基者。“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是以人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體現,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人才培養始終是大學的核心工作和首要功能。高校在重視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的同時,必須樹立以教師為本的治學理念,激發教師從事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不斷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以教師為本,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就是尊重教師的主體價值,樹立以教師為本的治學理念。學校管理民主化,充分發揮教工代表大會的作用,領導要善于傾聽教師的心聲,在學校制度建設和管理規章制定的過程中要善于采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體現教師是學校的主人,激發教師的責任感。努力營造出公平、有序、和諧的工作環境;以教師為本,還要關心和服務教師。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的主導需要不同,學校應滿足教師的合理的需求,關心青年教師的生活與專業成長,支持中年教師的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要,關注老年教師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管理職能部門要樹立管理服務的觀念,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為教學服務。
3.2制度保障——建構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
“大學與研究機構的根本區別就是大學擔負著培養人才的任務,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學。”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因素可粗略分為:制度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制度性因素對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影響最大。激發高校教師的教學工作積極性要建構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在制度建設方面充分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從制度上保障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根據我們調查研究高校職務晉升制度、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培訓研修制度是影響教師教學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在擬定職務晉升制度、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培訓研修制度等方面要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適當向教學一線教師傾斜,激發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3.3情感感化——培養和提升高校教師的專業情意
教師的專業情意是直接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內驅力。在高校教師管理中,我們可以通過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專業情意來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專業情意,一方面要立足于教師專業情意的自我培育,引導教師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形成以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為核心的專業理想和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恪守職業操守為核心的專業情操。另一方面要求學校要做好教師專業情意的外部保障。首先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理想。其次要通過建構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強績效激勵,鞏固教師的專業情操。再次學校要加強學校環境建設,特別是生態環境,通過改善教師的生態環境,促進教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專業興趣。最后學校管理中應尊重教師的勞動、滿足教師正當合理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促進教師形成職業認同感、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和自我價值感為主要表現的積極的專業自我。
3.4教學相長——加強學風建設,以學風促教風
加強學風建設、創建優良學風,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證。好的學風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的教學。韓延明提出加強大學學風建設應該用大學精神去激勵,用道德教育去引導,用大學制度去規范,用校園文化去陶冶。[6]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要用大學精神去熏陶和指引。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A弗萊克斯納曾經說過“:總的來說,在保障大學的高水準方面,大學精神比任何設施、任何組織都更有效。”[7]因此高校應重視大學精神的培育與傳承大學精神。在大學精神的熏陶和指引下,強化學風建設,形成優良的學風。其次要加強學生思想工作,用道德教育去引導學風建設。不少學生受新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態度不端正,逃課現象嚴重。學校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糾正他們對學習的錯誤認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社會中學習對推動社會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加強學風建設,還要加強制度建設,用規章去規范學風建設。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科學規范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諸如學籍管理制度、課堂教學管理制度、考試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等等。通過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言行,促進學風建設。
3.5權利維護——尊重和維護教師的教學自主權
教師擁有教學自主權已是學界共識,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權,要樹立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法治理念。學校行政部門,要簡政放權,尊重教師的權力。教師作為高素質人才,絕大多數教師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會主動承擔并履行職責;同時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會以專業為標準,努力做好科研教學工作。尊重教師的教學自主權,要在教學管理中尊重教師的主體價值。高校的教學管理中過分強調規范、統一,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教師的教學自主權。教學管理制度與措施應是規范教師教學行為,而不應有太多限制和約束。在教學管理中應尊重教師的主體價值,將“怎么教”的權利還給教師,使教師享有教學自主權。
作者:吉執來 王鵬煒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
【高校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激發論文】相關文章:
優化教法,激發學生積極性11-21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成效論文01-26
淺析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論文02-18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途徑論文03-10
高校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及效果思考論文03-21
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參與動機教育論文03-11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論文03-04
激發中職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論文02-13
淺談中職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論文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