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的論文
提要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學校整個評估工作的核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評價的效果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因此,本文力圖剔除不同課程及專業的差別,對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景式觀照,對各教學環節進行科學梳理,把其中的關鍵點量化為評價指標,編制出具有鮮明導向性的、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根據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確定由學生評價、院系綜合評價、教師自我評價的不同角度的評價主體,以期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學生;院系專家;教師
一、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的意義
目前,在人才日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教學質量即培養人才的質量關乎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而教學質量的高低是經過許多教師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過程并通過學生的發展變化體現出來的,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質量,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是全面提高學生質量的根本保證。被稱為“現代教育評價之父”的泰勒曾提出:評價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和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程度的過程。有兩個主要著眼點:一是評價;二是發展。因此,教學質量的評價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評價過程旨在對被評價者做出判斷。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促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根本目的是促使教師不斷地查漏補缺、不斷改進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豐富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可以使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了解教學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并改進工作,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評價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來了解教學情況,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
3、加強學校對教師的績效管理工作。評價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為獎優罰劣提供依據,根據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結果,在學校內部建立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最終為保證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4、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高校對于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是通過檢查和評價來實施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關鍵,只有客觀公正地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才能進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綜上所述,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對象雖然是教師,對學校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落腳點在學生身上,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具有專業基礎扎實寬厚,具有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學生。
二、構建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1、方向性原則。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目標為指導,遵循教育規律,體現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系統而全面地反映培養目標。
2、通用性原則。評價對象是承擔教學任務的所有專兼任教師,即對所有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都是適用的。因此,本研究力圖剔除不同課程及專業的差別,對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全景式觀照,對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科學梳理,即從教學活動開始的編制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選擇教材到備課當中教案、課件的制作,一直到課堂教學以及輔導學生、課程考試、課程總結的所有教學環節的關鍵點量化為評價指標,以此來考查教師的教學質量,編制出具有鮮明導向性的評價指標體系。
3、科學性原則。借鑒國外有效教學理念及國內的研究成果,在對本校相關管理人員、教師、學生進行廣泛訪談,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搜集、歸納和分析的基礎上,對每條指標的內涵進行反復推敲,各指標的表述既明確又互相聯系,組成一個有機整體,評價標準既符合現實又客觀全面,教師通過努力可以達到要求,也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
4、可操作性原則。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一是評價指標應符合實際,切實可行,既體現教師教學的特征又體現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特點;二是指標體系的數量適當,既能體現教師教學的過程又能抓準關節點;三是評價指標盡可能量化,以便在評價過程中操作實施。
5、動態性原則。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對象的變化,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其評價指標必須是動態和發展的。因此,對評價結果分析、反饋利用既是一個評教周期的結束,也是下一輪評教工作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管理者要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根據變化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評價的效度。
三、評價主體的確定
一個完整的評價系統應該有多元化的主體參與,從不同角度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然后綜合不同主體的評價結果,給教師教學質量以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目前,我國高校的評價主體主要有學生、專家、同行、領導與教師自我評價。在這些信息來源中,學生評價較同事評價、教師自評和專家評價具有更好的信度和效度。
我們是對各教學環節進行科學梳理,把其中的關鍵點量化為評價指標的,因此,根據此指標體系的特點,最終,我們確定了由學生評價、院系綜合評價、教師自我評價相結合的三維評價主體。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教師教學的直接感受者和收益者,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效果的直接體驗者,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等感受最深,對課堂教學質量最有發言權。院系領導本身是教學的直接組織者與管理者,其本身是教學專家或教學管理專家,他們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對教師的教學等進行更好的把握。教師自我評價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勵和自我提高的過程,是促進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促進自身素質提高的內在機制。因此,我們確定學生評價占70%、院系綜合評價占20%、教師自我評價占10%的比例。
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指標是指依據一定的價值標準,通過系統的收集資料、對評價對象的質量、水平、效益及其社會意義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評價是以特定的目標為依據的,在實踐中,我們將目標具體化。而指標就是具體的、可測量的、行為化和操作化的目標,它是評價的直接依據。指標體系是由各級各項評價指標及其相應的指標權重和評價標準所構成的集合體。一般的評價指標會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等幾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會產生對某幾項指標的反復使用與評價,往往會造成評價主體因角度不同,結果往往相悖的結果。而我們在構建指標體系時,學生評價側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院系專家評價側重于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環節上的各關鍵點。這樣,既覆蓋全面又各有側重,評價的結果會更具有可信度。
1、我們構建了9個考核點、21項指標的學生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表1)本指標體系的最突出特點就是加上了教師的“個性品質”與“教學技能和風格”,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心理和個性特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學質量的評價除了需要考慮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以外,還需要考慮教師教學過程中人文關懷的因素。具有人文關懷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愉快健康的心理,促進學生個性的良好發展。總之,教學質量是在一定人文關懷條件下,教師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一種效率體現。人文關懷實質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精神,
2、構建了10個考核點、21項指標的院系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表2)本指標體系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教學文件的編制與更新,因為這是保證教師教學質量的基礎;二是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三是重視對一個輪次結束后課程的總結與學生的反饋,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教師自評也是由客觀等級評價與主觀評語評價兩部分組成。
總之,以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采用“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他評”與“自評”相結合,真正做到了以評價促進教師發展,為教師發展而評價的目的。
五、評價結果的應用
充分利用校園網,建立網上評價系統,學生和院系專家可以通過校園網對每位教師進行網上評教,利用信息化網絡手段,可以準確、快速、高效率地采集到評價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使教學管理部門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掌握教師的教學狀態以及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學實施和教學保障的工作狀態,使教師的教學質量處于實時監控狀態,以便及時決策調控。
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對評價結果分析、反饋利用既是教師的一個評教周期的結束,也是下一輪評教工作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管理者要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根據變化的實際情況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評價的效度。量化結果一方面要反饋給校領導、院系負責人及教師本人;另一方面也要適當與教師的職稱評聘、課酬等掛鉤,以達到讓教師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盡快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調動廣大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促使教師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學和教學改革上來,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魏紅,申繼亮.高校教師有效教學的特征分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5.
[2]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李春玲.高校教師教學水平評價在我國的實踐發展和理論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05.4.
[4]許傳海,宋濤,張素.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2.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的論文】相關文章:
民辦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論文11-19
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研究論文02-18
教學質量預警體系的研究論文02-14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質量研究論文02-17
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11-14
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問題及對策論文03-04
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研究11-26
淺談研究生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探析12-02
試析中學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研究12-09
普通地方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與實踐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