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提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質量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學內容 創新型人才培養 營養與食品衛生
論文摘要: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的發揮,只有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對高校教學的要求。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預防醫學人才,必須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的體系結構,不斷充實課程知識信息量,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同時合理優化重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相結合。
教學內容是教與學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知識信息,是教員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的而有意識的對學員傳授的各種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只有不斷優化教學內容,不斷適應教學目標的提高,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對高校教學的要求。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營養、食品安全與人類健康關系的科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專業必修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員獲取本課程基礎知識和技能,重點訓練學員發現和處理常見營養與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與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預防醫學人才。為實現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預防醫學人才,要求必須不斷充實和優化教學內容,強化學員對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確保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本文探討和總結本科室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本科教學中,如何不斷充實和優化教學內容,以促進全面發展的創新型預防醫學人才培養。
一、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的體系結構,不斷充實課程知識信息量
教學內容的體系結構應該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識點要求能系統的反映本學科領域的全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兩個部分,前者應包括營養學基礎、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合理膳食、營養狀況評價、特殊營養保障、營養與疾病6大內容,涵蓋營養學學科領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普通人群營養學框架之上,著重強調了高原、寒冷、濕熱、低照度、電子對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業條件下的營養保障,以及野外供膳、營養教育等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結構更加合理。食品衛生學部分主要介紹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突發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術,應包括食品污染、各類食品的主要衛生問題、食物中毒及其預防與處理、食品法規、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中常見化學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檢測等。我們在保證以上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特別對重大活動或戰時食品安全問題、食品衛生的快速檢驗方法與制式裝備等內容做了詳細論述,進一步充實了課程的知識信息量。
二、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是保證教學水平先進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員在教學工作中,應及時把教學、科研及社會實踐成果引入教學,體現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理念教學。要密切關注本學科發展動態,緊扣社會發展需要,注重科研與教學的融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我們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上,各章節原則上安排在本領域具有一定研究優勢和背景的教員授課,保證其教學內容與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員應盡力追蹤國際研究前沿,及時總結和撰寫本學科相關熱點領域的進展綜述和研發動態,并實時將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進行必要的介紹,努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例如在營養學基礎部分,對近期研究熱點植物化學物及其生物學效應,特別是其抗腫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機制,我們做了最新綜述和講解;在特殊人群營養部分對高寒、濕熱、低照度等特殊作業人員營養保障問題做了最新國內外研究概述;同時注重對本學科在相關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介紹,將本室長期從事的科研及取得的優秀成果恰當地引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如脂肪酸與**、牛磺酸與視覺保護、植物化學物的生物學效應、特殊環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業等)下的營養保障措施等。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教學的先進性,也增強了教學的特色性。
三、合理優化重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重視優化組合,各知識點要順序展開,符合學員的學習規律,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基本載體,但課程教學內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內容的框架體系,首先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重組。如在講授各種營養素的內容時,對于教材中的營養素代謝內容可以舍去,因為學員在生物化學課程中已經學習,而有關營養素攝入量標準的內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專門講授的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這一節當中。其次是要正確處理好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新內容的關系,在注重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基礎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顧前沿性,充分反映當代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技術。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教員為主導、學員為主體的教與學關系,運用啟發式課堂教學,形成有利于培養學員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同時堅持發揮教員作為課程教學主講人的作用,要求教員從每節課的具體內容出發,通過合理編排和生動講解,啟迪學員的思維,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相結合
教學內容要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課內課外結合,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相結合。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與日常現實生活關系非常密切,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多與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容易引起學員的關注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把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種種事例相結合,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活潑,竭力避免“重教輕學”的教學模式,力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著重于啟發式教學。在每章節授課前應設置“導課”環節,以近期熱點問題或生活中鮮明的事例為引線,引發學員對本次課程內容的關注和相關問題的思考;在講授各知識點過程中盡量引導學員發現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以現實存在的問題為主,不設標準答案,鼓勵學員獨立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例如,在講蛋白質含量測定時,我們以三鹿奶粉摻假三聚氰胺事件為案例進行講解,讓學員來分析討論這種化工試劑為何添加進了奶粉里?傳統的凱式定氮法檢測蛋白質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現實中如何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在講授各類食物營養價值時,拋出曾經叫囂一時的“牛奶有毒”、“紅薯排毒”、“綠豆治病”論等,鼓勵學員獨立思考和判斷,批判盲從和無主見,鼓勵他們相互討論和爭論,引導學員課下查閱相關文獻和報道,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并提出合理的證據支持,教員只作為其中平等一員參與討論,不做是非判斷,引導學員學會辯證的、批判的思考問題,能夠從正反兩面看問題,對同一事物能夠發現其中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避免片面的、極端的思維觀。在學習平衡膳食內容時,要求學員在課外時間開展實踐應用,在周圍同學中開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動和膳食營養調查工作。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進了學員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向萍,李革,楊德海,等.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8,7(9):947-948.
[2]楊立軍.從十大名校看美國式精英教育[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3;33.
[3]賈建麗.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模式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0(2):102-105.
[4]謝和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開創高校教育教學新局面[j].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08,25(1):1-3.
[5]上官廷華.提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效果的思考和探索.教育與職業.2010,27:98-99.
[6]王曉琳,李乃梁.基于期望理論的大學課程教學探討.教育與職業.2010,27:122-123.
【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提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質量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研究論文02-18
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綜述論文03-06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論文12-12
企業管理系統優化提升的若干思考論文03-27
教學質量提升中媒體技術的運用探究論文11-12
高校模擬實驗教學質量提升論文12-20
淺談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探究論文02-18
巧用生活情境提升思品課教學質量論文02-21
環境衛生學論文致謝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