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通用7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1
摘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創造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是成功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巧妙的引言,生動的開頭既能吸引學生,使之全神貫注,又能啟迪思維,使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而且能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從筆者實踐的體會來看,問題情境既要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又要有數學價值,體現一定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同時創設問題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還需參照學生的社會環境特征,思維活動水平和數學教學的條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三學段(7~9年級)的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數學問題的提出及規律的發現離不開實際問題背景,研究、學習數學最終是為了應用。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越來越值得考究,但實際上結果常不盡人意。比如,有些問題過于簡單,創設情境流于形式,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或者幾個情景停留在同一知識水平,沒有形成思維遞進的層次,課堂活動平淡無奇。那么課堂上“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注意些什么?結合本人的做法,談幾點體會。
一、問題情境應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已非常貼近生活,如果教師在備課時,有意識地把知識與相關聯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生活現象入手,介紹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就會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而且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例如,“函數”是個抽象而有重要的概念,教學時,我首先從太陽底下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影子入手,說明一一對應關系,再出示兩個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例揭示問題中的兩個變量的對應關系,并說明x的變化,會引起y的變化,最后順理成章引出“函數”概念,學生就能理解“函數”概念的實質。
二、問題情境要有數學價值,體現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問題情境的設置須具備數學價值,可以讓學生親自體驗數學的思維過程,有利于認識數學概念是如何被提出,發現,抽象和概括的,有利于認識知識的來龍去脈,有利于建構知識結構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另一方面要能設計蘊涵數學思想方法的問題情境,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
在上“代數式”一課時,引入如下一段:通常表示鞋子大小的單位是厘米,但民間也有用“碼”來表示的習慣;“碼”與厘米之間有如下關系:厘米數的兩倍與10的差即為“碼”數;如果用x表示厘米數,那么這鞋的碼數是多少?你知道自己腳上的鞋是多少碼?
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識引入一個很有數學價值的問題情境,一方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代數式,求代數式的值及其實際意義,同時滲透了其中蘊涵的有關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三、創設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學生思維能力迅速發展,邏輯思維逐步形成,學習動機逐漸由興趣型向信念型過渡,但初中階段還是以興趣為主要特征。因此,初中階段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應考慮教學的新穎性,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發現熱情。
教學“數軸”時,展示不同讀數的溫度計,先讓學生讀出各個溫度計的讀數后,提問:你們能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有理數嗎?利用學生熟悉的溫度計作比較,既有可比性,又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又如教學“一定能摸到紅球嗎?”時設置了幾組游戲——擲硬幣、轉動轉盤、摸球等,采用游戲場景的設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
四、問題情境的創設須參照學生的社會環境特征,思維活動水平和數學教學條件
由于不同的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不盡相同,所具備的'數學知識背景與數學活動經驗也各異。例如城里學生有其優勢的東西,而農村學生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們教學中要關注所在地區的社會環境,所教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并考慮當地學校數學教學條件,創設適合學生發展,有利于學生思維訓練并切合實際的問題情境,搞好數學教學。
教學“平行”一節時,課本是通過滑雪引入的,我是引導學生回憶上體育課時的情景:高低桿,雙桿,100m跑道等,然后利用投影儀展示相關圖片,并提出問題,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導入本節新課。
五、創設情境需體現以人為本,滲透人文理念
“人文精神”體現在人能否正確對待自我、他人、社會和自然。學生能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學會與人合作共事,對群體和社會有責任感,這也是新課程的最終目標。例如,一個人如果在刷牙時不關水龍頭,那么刷一次牙浪費7杯水,請你計算你們班級一天會浪費多少水?全校的同學一天浪費多少水?全國一天浪費多少水?創設結合自然,科技等學科,收集我國人口、環境、資源、科技發展等有關數據的教學情境,既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新的課程環境可以保證課程標準更高質量的實現,創設和營造豐富的學習環境是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對自己已有教學行為方式的一種挑戰。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巧妙的問題情境的引入,往往能在學生中激起感情的漣漪或思考的興趣。所以說聯系實際,創設有價值,符合學生發展的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及其解讀》北師大出版社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2
一、創設生活問題,理論聯系實際
事實上,學習數學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能夠通過數學知識指導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接近實際生活的問題:假設有人在30天的時間里,每天都給你10元錢,但前提是,在這段時間里,你需要每天給他回扣,第一天回扣1分錢,第二天的回扣是2分錢,第三天的回扣是4分錢,依此類推,每天回扣的錢數是前一天的兩倍,請問:你愿意做這個交易嗎?你是會賺到錢,還是會賠本?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立刻會引起學生的注意,紛紛討論起來。等到理論知識學習之后,學生通過計算了解到雖然每天回扣的錢數看起來很少,但三十天后回扣的錢數卻很多。這樣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的神奇和奧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將抽象化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簡單的事物,讓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情境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難度比較大,許多基礎理論知識更是枯燥難懂,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例如,在講“拋物線”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己上體育課時拋鉛球的分數,得高分的同學拋鉛球時有什么特點,并且提問學生除了增強體力之外,還有什么方法能將鉛球拋得更遠,才能拿到較高的分數?這樣一來,學生就想知道怎么做才能讓自己拿高分,對于拋物線的學習也會更加認真。又如,在講“概率”時,教師可以在講解理論知識之前做這樣一個游戲:準備兩個刻有1~6的骰子,然后教師和學生各自記下自己擲出的點數之和,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地安排時間以及每一個人擲骰子的次數,最后讓教師自己贏得了這場比賽。做完游戲之后,教師可以趁熱打鐵,提問學生,為什么老師有更大的機會贏得比賽?概率有多少?以此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關于概率的知識。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尤其是通過游戲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及數學的奧妙,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游戲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一般用于新課導入的時候,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創設層次問題,實施針對教學
高中數學知識的難度較初中數學提升了一個很大的層次,而且理論基礎知識居多,學習起來比較枯燥無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該注意創設的問題要有層次和梯度,從簡單到復雜,這樣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才能跟著問題的深入而不斷地進行思考和研究,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綜上所述,高中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較強,也更喜歡思考和探究問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不同的方法策略來創設不同層面的數學問題,通過恰當合適的提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思考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以及運用。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3
摘要: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提高單位時間內科學課堂教學效益,如何在課堂中創設各種情境來激發學生興趣,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應是我們教師的最高追求目標。本文就教學中常用的“問題情境”進行了系統的歸納、論述。
關鍵詞:科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作者簡介:吳榮偉,任教于浙江省慶元縣竹口鎮中心學校。
“問題情境”是指學生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說,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新問題時而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要擺脫這種處境,就必須擬出以前未曾有過的、新的活動策略,亦即完成創造性活動。創設問題情境的實質在于揭示科學現象的矛盾、引起學生內心的沖突,動搖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以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
在科學教學中,通過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求精神,通過創設成功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而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欲望和探究問題的熱情,為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創造條件。創設成功的問題情境可以使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達到和諧的統一。
一、懸念型問題情境的創設
問題往往產生于具體的.情境之中,產生于奇異的現象與引起矛盾的說法之中,產生于對事物或現象的深刻思考中。懸念——應理解為心理的一種趨向,最大程度利用人的好奇心和探究性,從而激發出學習的興趣和需要。教師創設與問題相關的“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參與學習的“情”,二者結合就是“懸念式”問題情境。通過情境發現和提出問題,本身就是學生一種能力的體現。如果學生通過情境能夠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經歷設想、體驗或實踐驗證、反思等過程去嘗試解決問題,那么,他的能力就得到了發展。
創設物理問題情境,就是在分析學習內部已有的情境、經驗和知識狀態到預期目標狀態和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進行發展階段的劃分和階段目標的制定。分析學生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目標躍遷的情境狀態、情境定義及其伴隨問題并表達出來。把與目標、情境狀態、情境定義同一的問題拋錨于一個真實完整的情境,并進行開發、物化、組合和排列。
懸念,能引起好奇和探究的強烈愿望,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和動力。例如,在講“氣壓與沸點”時,可以做一個實驗:加熱,使燒瓶里的水沸騰,然后用氣筒往燒瓶內打氣,讓學生觀察這時水還能不能沸騰。再做一個實驗:在燒瓶里裝有溫度略低于100℃的水,用氣筒抽出燒瓶內的空氣,讓學生再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結果是出人意料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成了學生迫切想了解其原因的懸念。
二、點題型問題情境的創設
上課伊始,教師立即給出指明本課主旨、強調要點、給人啟迪、催人探索的問題。例如,在講浮力知識時,提出:“同種材料制成的物體有的能浮在水面,有的卻不能浮在水面,這是為什么呢?”又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教師先讓學生說出歇后語:“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接著提出一連串問題:鏡子里面是什么?外面是什么?里面的像和外面的豬八戒等大嗎?像和八戒到平面鏡的距離一樣嗎?八戒把鏡子往前移,像會怎么變化?這些問題情境有的在生活中司空見慣,有的有濃厚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趣味型問題情境的創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僅僅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思維等特點,為他們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他們喜聞樂見的實情、實物、實事入手,采用猜謎、講故事、辯論、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活潑、趣味四溢的問題情境,使之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欲望,引導發問,提高提問能力。
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往往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探索奧秘的強烈愿望。
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知識時,可以通過做“鐵鎖碰鼻子”實驗來創設情境:取一把鐵鎖作擺球,用繩子把它懸掛起來,把鐵鎖移動到高于平衡位置,并貼近教師鼻子處,由靜止釋放,當鐵鎖蕩過去又蕩回來時,每次都非常靠近教師的鼻子,卻不會碰著。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鐵鎖蕩回來碰不到教師的鼻子?其中有什么規律嗎?許多同學感到這個問題似乎與日常生活經驗相悖,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在輕松的心態中進入了探求新知識的境界。
四、開放型問題情境的創設
開放型問題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壓力的作用效果知識和重力勢能時,要求學生設計出不同于教材的實驗方案。可根據已學的知識發散求解,設想出多種實驗方案,并且隨著學習的深入,所能提出的設想方案更多,對所學知識點的領會更深刻。其實,上述的虛擬型問題情境也是開放型的問題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不論成績好壞,都能積極地開展思維、參與討論、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題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科學時就會感到內心的快樂。
五、故事型問題情境的創設
初中生熱衷于聽故事,在科學教學中,很多有趣的科學故事引人入勝,尤其是一些探案揭秘故事。在課堂上通過講述妙趣橫生的科學故事來創設恰到好處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讓學生自覺融入學習活動之中。
講述有趣的科學現象、科學史和科學故事,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例如,在講“光的反射”時,講阿基米德利用鏡子反光引火燒敵人戰船的故事后提出問題:阿基米德為什么能引火燒敵船呢?這些問題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為講述本課內容埋下了伏筆。
六、演示實驗型問題情境的創設
科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以實驗為強化科學實驗教學,尤其是演示實驗教學,能萌發學習的沖動。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講授內容多做一些新奇有趣的實驗。“浮力”的教學是科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我們可以用演示實驗創設如下的問題情景:在盛有一定比重鹽水的燒杯中,放進一個木塊,木塊便浮于水面;放進一塊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進一個雞蛋,雞蛋則懸浮在鹽水中;再將此蛋放進清水里,則見蛋下沉;放進濃度更大的鹽水里,則見蛋浮在水面上。看到這么奇怪的現象,學生們一定會被吸引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他們心里就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在同一種液體里放進不同的物體,木塊會漂浮,石子會下沉,而雞蛋卻會懸浮?又為什么同一個物體放進不同的液體里,浮沉的情況也會不一樣呢?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引出“物體的浮沉條件”這一新課。實驗的優勢是具體、形象、生動,是取得感性認識的理想手段,同時上述的導入,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實驗的作用,能夠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科學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對科學教學和科學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學中創設合理、成功并且吸引學生的問題情境仍然是一個重要且值得研究的問題,期待有更多的同行來參與!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創設開放式問題情境的點滴體會[J].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2]葛美麗.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促進學生科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5).
[3]肖愛貞.科學創設問題情境 有效提高課堂效率[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11).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4
初中數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為此,我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嘗試進行了“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基本內涵的解析
1.基本內涵。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指教師精心設計一定的客觀條件,有意識地設疑問、立障礙、布迷局、揭矛盾,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處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狀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激發思維的發生。其實質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體內心的沖突,打破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內驅力,喚起思維,促使學生探究,主動學習,優化建構。
2.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應被看成是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更多的知識要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動,才能真正納入其認知結構中。而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經歷思維過程,思維過程首先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是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的。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讓學生主動探究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內在的要求。
3.基本原則。
(1)趣味性原則。創設問題情境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
(2)目的性原則。創設問題情境要與教學活動保持一致。這樣才能目的明確,切忌漫無目標地創設一些與本課無關的內容,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歧途。
(3)基礎性原則。創設問題情境要有利于使學生知道所要講的內容。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程序的建構
以問題為起點,開展教學活動現代心理學認為,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激發思維最典型的情境是問題情境。教師應利用問題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研究和探索,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用知識點來構建問題鏈,使學生產生連續的思維活動和求知行為。
1.創設情境在引入數學概念之前,應先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或通過教師形象的語言描述,或利用各種形象化的'直觀教具展示,或通過電腦模擬等方法,創設與形成數學概念有關的生動、新穎的數學情境,使學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對數學問題有一個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分析,使學生了解現象、取得資料、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欲。
2.思維加工在學生形成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觀察到的一系列問題間的本質屬性,形成概念,用簡潔的數學語言給出確切的表述或定義,并指出所定義的概念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想象時間,啟發、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步掌握引入概念的方法,親身體驗下定義的樂趣,增強建立概念的欲望和能力。
3.鞏固深化數學。概念建立之后,及時進行適當的運用,來鞏固、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完善對概念的認識深度和結構。運用一般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初步運用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概念的方法和準確性;二是創新運用階段,主要通過變式遷移,將概念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于新的數學問題情境中,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概念化的模型問題,然后分析、解決問題。
三、問題情境的創設
1.運用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生產實際,因此必須利用生活和生產的實際來創設學習數學的情境;更主要的由于數學學習是學生對自己已有知識的重新建構,我們應當利用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創設問題的情境。例如,我在講“分式的意義”一課時,正好學校開展科技節活動,要求每班制作小制作,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校在下個月舉辦科技節,組織學生開展制作小制作活動,現規定每班要交50件作品,如果甲班有43名同學,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乙班有a名同學,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
2.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我在有些課的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嘗試給新概念下定義,解決新問題。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何類似之處?有何不同?通過類比,學生將已有知識轉化到新領域中,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再如,由分數的基本性質類比出分式的基本性質,由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類比出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等等。
3.運用學生的身體動覺智能創設動手操作的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單一的操作演示、學生簡單的模仿操作轉化為探索性、創造性和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比一比、量一量、擺一擺、剪一剪、做一做等實踐活動去發現事物的奧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識。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創設問題情境,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生息和時代色彩,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讓數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夠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數學的價值。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5
摘要:問題教學法是教師運用得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手段,本文從有效創設問題情境的意義、目的、方法、注意點入手,闡述了在中職自然科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以問題引路,能激活學生求知欲、喚起好奇心、調動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正確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諧統一,極大地提高了中職學校自然科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職自然科學(物理);問題情境;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問題情境”在中職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行動導向是中職學校常見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實施問題、任務驅動教學,從實施的“問題”“任務”中去學習。創設“問題情境”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占有四兩撥千斤的地位。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經驗,加強經驗與學習內容的聯系,能拉近與已有知識和經驗的距離,為學生提供知識的生長點,進而撥動學生思維之弦,使思維處于爬坡狀態,激活求知欲,喚起好奇心,調動積極性,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觀察,在學習過程中去發現、去實驗、去探究,去構建新的知識結構,獲得新的知識和方法。為此,中職物理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重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對提高中職自然科學(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二、創設“問題情境”在中職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中的目的
創設“問題情境”應深刻挖掘自然科學物理教材,精心設計問題,激發思維,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完成三維教學目標。當前,由于中職學校招生制度改革帶來的問題,各地中職學校大多數都來者不拒,無底線地錄取。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師范學校的學生基本是女生,普遍文化成績偏低。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時期,物理學科就已經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進入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習文化課時,尤其對自然科學(物理)這門課程中的概念、原理、規律很難領悟和掌握。如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問題情境”?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認為,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并認為實際參與是教學設計的最高水平。好的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對學生來說,就是要求學生利用所給定的資料,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并在求知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它應是圍繞問題而進行的'一種積極的學習活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對教師來說,可避免把現存的知識生吞活剝地照搬給學生,而要挖掘教材,組織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火線,精心設計,釋疑解惑。
三、創設“問題情境”在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中的方法
1.利用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各種實驗以其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感性材料,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首先讓兩個大小一樣的紙片和鋁箔從同一高度由靜止同時釋放,讓學生觀察哪個先落到桌上。觀察結果是鋁箔先落到桌面上。有學生答:因為鋁箔比紙片重。其次再將一張一樣紙片揉成紙團后和紙片重復演示一次,結果這次是紙團先落到桌面上。學生開始發問了:到底是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這個問題情境使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嗎?如果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結果會怎樣?最后教師拿出抽成真空的牛頓管讓一個學生上臺親自做演示實驗,并引導其余學生觀察究竟是誰先到達牛頓管的底部。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觀察、學習、探究,教學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因此利用演示實驗的內容,設置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去觀察、帶著豐富的感性材料去思考、探索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各種游戲,創設教學情境,以滿足學生學以致用的心理,產生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某種自然現象,學習科學知識,鍛煉科學探究能力。如在《機械能》教學中,利用玩具槍中壓縮了彈簧的彈性勢能,把橡皮子彈打出去;利用卷緊發條的彈性勢能開動小汽車,驅動各種玩具。彈簧的彈性勢能如何轉化為物體動能?以此問題引導學生如何用橡皮筋制作動力越野車進行爬坡游戲比賽,看誰設計的車爬得又高又快。游戲前讓學生先預習教材,準備器材,做好分組活動,活動中要求學生自己或小組發現問題,設置表格,互相討論,找出原因,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學習,進一步認識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掌握科學知識的應用。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游戲,學生親身體驗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讓現象和知識之間形成強烈的呼應,震撼學生的心靈。
3.利用古詩詞、兒歌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詩歌情境法是指教師選擇與教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的詩歌創造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單調的教學內容轉化為生動的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一知識點時,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秋歌》:“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教師設問“云為何飛揚”“草低為何見牛羊”來創設問題情境,這使學生在欣賞了古詩詞所表達的含義的同時亦理解了相應的物理概念。又如,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及影子的形成時,可以與學生一起念相關兒歌。教師邊提問邊播放視頻音樂,讓學生如臨其境,迅速進入新課,理解知識,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學習過程。
4.利用趣味故事創設問題情境用故事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學手段中的一種方法。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創設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共振”一節內容時,向學生講述1810年拿破侖率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時,一列軍隊齊步過鐵鏈懸橋,由于鐵鏈斷裂,橋和人一起跌入大河。老師通過設問“鐵鏈懸橋,為什么幾個軍人就踩塌了呢”來制造懸念,創設故事情境,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探究興趣。又如,在學習《力的合成與分解》一課時,向學生講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教師設問:“在忽略扁擔和水桶的質量的情況下,為了使三個和尚都不吃虧,同時也都有水喝,我們如何讓三個和尚在抬水時,各自承受的壓力相同?”教師通過創設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及對相應知識點的點破,讓學生主動研究探索,最終使三個和尚都能喝上水。
5.利用知識應用領域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問題情境時,可設計一些聯系專業應用領域的問題,用所學知識去解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中職學前教育的學生畢業后將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比如,在學習“穩定平衡”時,教師問:“小朋友玩的不倒翁,為什么把它扳倒后,它總會自動起來?”又如,在學“簡單的電路連接”一節時,設問:“電工師傅是怎樣設計幼兒園教學樓上下樓梯的雙控開關?線路是什么連接?為什么要這樣?”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學生會學以致用時,定會感到“物理即生活,生活即物理”,感到物理知識對今后的生活、工作很有指導作用。
6.利用視頻微課創設問題情境常見的課堂教學是教師配以文字、圖片、課件等進行講解。很顯然,中職自然科學(物課)教學中,在課堂導入、實驗、重難點突破等環節,采用視頻形式的微課來創設問題情境,比單一的口授或文字更加形象直觀,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一課時,常用的方法是教師講述鄂洛多克的小站這一故事來導入新課,故事情節能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故事的文字過長,缺乏對應的視頻,效果一般。采用微課從電影中節選相關視頻片段,配以聲音、文字說明,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學生興趣很快被激發起來,教學效果非常顯著。又如,在學習《電和磁的初步知識》這一章時,可以創設如下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視頻微課播放通訊、廣播、電視、衛星的發展過程,“和諧”號高速列車在鐵路上行駛的畫面吸引學生,從而引出問題:“我們生活在無線電波的“海洋”中,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電磁波是如何發射和接收的呢?火車電動機是怎樣工作的?”
四、創設問題情境在中職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中的注意點
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為了使設計的問題情境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使他們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問題設計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要適度、適時。首先設計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的問題,做到提問少而精、學生質疑多而深。難度過易,失去探索性;過難,學生難以著手。其次,設置時間要恰當,要把握時機尋求學生思維的最佳突破口。
第二,情境創設要有趣味性。問題情境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激起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最大動力莫過于興趣,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問題情境創設的一個注意點。
第三,問題情境設計要激活學生思維,利于學生建立思維模型,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設置問題情境要引導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從“怕問”到“敢問”,使學生逐步做到善于提問。學貴有疑,疑才有思。從“敢問”到“善問”,是一個質的飛躍過程。創設問題情境,要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對問題保持敏感和質疑的心態,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總之,在中職自然科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有效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從而極大地提高中職學校自然科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國忠,傅一岑.微課:課堂新革命[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劉宇,鄭芳玲.如何創設問題情景[J].黃河之聲(科教創新版),2007,(7).
[3]儲俊.新觀念觀照下的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策略[J].岳西師訓,2010,(13).
[4]梁旭.認知物理教學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李萬林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師范學校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6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觀念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變得更加明確,就是為了我國未來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需要通過問題情境創設來引導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充分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有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可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情景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對于如何針對性運用問題情境創設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高中化學作為高中階段重要的學習課程,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近年來因為高考的影響,其在新課程標準推進的過程中也在逐步的進行完善,高中化學的教學理念開始注重對于學生科學探究、創新性思維的培養。目前,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符合現代教學需求,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好“引領者”的角色,通過一系列問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實現新課程教學的目標。
一、理解問題情境創設概念
問題是一切探究的起源,也是引發思維的主要動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教學內容來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產生疑問,引發好奇心。另一面,在這種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可以帶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個人發展。在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主要參與者,學生無需多言,需要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而作為教師,則起著引領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首先,其需要在教學開展之前要做好備課工作,其中包括對于問題情境設置理念的充分理解、問題情境設置是否貼近學生基本情況、學生是否能夠對于問題情境充分理解并足夠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仔細思考。因此需要教師自身充分理解“問題情境創設”幾個字概念,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帶領學生在課堂中深入學習文化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在理解教學理念的前提下為開展教學并深入做好準備工作。
二、問題情境創設結合生活實踐
高中化學原理貫穿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從某個方面來講,化學知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有些發明創造也是基于化學原理。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活的因素很有必要,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運用生活原理去分析高中化學知識,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例如:教師在教授“自然固氮”原理時,可以提前引用“雷雨發莊稼”的農諺來設置相關問題情境,先結合自然現象給學生講述這句農諺的寓意,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熟悉、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生課堂想象思維,然后引導學生并提出問題:“為什么雷雨天氣導致莊稼茂盛生長,其中蘊含哪些化學原理?”,并給予學生一定自主討論時間。之后,教師對學生的疑問運用化學原理進行有針對性的回答。通過教師這種引導,讓學生發散思維,更加理解教學內容,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三、運用小故事調動學生興趣
由于高中學習中學生對于學習成績很看重,很容易產生焦慮感,需要努力為學生學習創造一個輕松的氛圍,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根據教學實踐經驗表明,教師在課堂中貫穿小故事在講課過程中,課堂效果最佳。所以,需要教師多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查詢小故事,并在授課時通過播放相關影片、或者講授相關小故事來調動學生,通過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高中化學產生濃厚興趣,提升其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中講述“原電池”這個知識點時,可以提前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作為引導,“在倫敦上流社會,有一位貴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時曾掉了兩顆牙齒,為了顯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裝上一顆金牙,一顆銀牙。不料,自此之后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醫院會診也不見效果。后來一位化學家開出一張處方,為他解決了痛苦”。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張處方,請問有同學知道這是一張什么樣的處方嗎?通過小故事來創設教學情境,充分抓住學生好奇心理,從而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思維開發能力。
四、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巧設問題情境
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系統、科學配置到各學段、各學科之中”是形勢所趨、歷史必然。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效利用傳統文化巧設問題情境不但引導學生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傳統文化中蘊藏的哲學原理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石油、煤和天然氣的綜合利用》這一課時,引用我國東漢時期班固《漢書地理志》中對石油的記載、戰國時期《山海經》對于煤的記載及西漢楊雄《蜀都賦》中天然氣的記載進行生動陳述或進行相關影片播放,并將化學課中的知識點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讓傳統文化貫穿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我國傳統文化中對于石油、天然氣的研究,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充分調動學生高中化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個人價值觀。
五、結語
從目前高中化學教學現狀來講,問題情境創設可以極大的促進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極具趣味性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調動課堂氛圍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實施問題情境創設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鄧嘉利.關于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思考[J].考試與評價,2017(4).
[2]覃洪瓊.關于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6(28).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 篇7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否定、摒棄那種強行記憶科學表層符號化知識的接受式教學模式,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積極開展教學方法的改進和研究。問題創設情境教學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問題情境。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技能。在化學學科中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創設問題情境。
1.利用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的神奇變化和鮮明現象,可以使化學教學更加生動,更有吸引力,更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知、真知。實踐證明,以實驗為載體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Na2O2的化學性質時,可借助于趣味實驗創設如下教學情境:
教師:展示消防隊員滅火的圖片(PPT)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水是用來滅火的,而我今天用水來生火,大家相信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
教師:在事先準備好的棉花上滴上幾滴水,棉花燃燒起來。
學生:哇(發出驚嘆的聲音,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教師:為什么水能生火呢?請學生們討論一下。
學生:這肯定不是普通的棉花,里面加了物質。
教師:究竟加了什么物質?
師生共同分析:棉花著火是因為反應放出了熱量,所加物質為Na2O2
教師:那么Na2O2和H2O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如何來驗證?
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學生展開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滴水生火趣味實驗來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由趣生疑,由疑引思,引導學生從對現象的感知上升到理性的思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聯系生產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教師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象、細節作為素材,運用到課堂問題情境的設計中,會使學生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習熱情高漲。
同時,以他們自身的體驗去提問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氯氣的用途時,可以從偶爾聞到家里的自來水散發出來的刺激性氣味創設問題情境。學生真切看到了這種現象,但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解釋,學生對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欲望就會增強。
3、利用與化學史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史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貫穿化學史,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家發現和發明過程中體現的真、善、美,培養了學生求真、崇善、創美的科學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3.1利用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講到乙醇一節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杜康酒的故事創設問題情境。又如,在講到氯氣一節時,老師講述一個歷史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英法聯軍在某地對峙,一日清晨,發現遠處有一片黃綠色煙霧,緊貼著地面,隨風飄來,士兵們待感到呼吸困難、咳嗽不止時,再逃為時已晚,德軍輕而易舉攻占了陣地。學生認真的聽講,急于找出其中的原因,求知欲油然而生。隨后教師揭示氯氣的性質,課堂效果良好。再如,在講到NO2一節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在新疆與青海交界處有一山谷,人稱魔鬼谷,經常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把人畜擊斃。然而谷內卻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學生對于這一神秘的現象,充滿了好奇,此時講解原理是: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學習效果顯著提高。
3.2利用講述科學家科學事跡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的發展與杰出的化學家從事科學活動、探求科學真理努力創造發明密切相關。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科學事跡,例如,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了苯分子環狀結構,舍勒和戴維經過將近40年發現了氯氣等,利用這些科學事跡創設問題情境,既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的曲折與艱苦,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4、利用直觀教具和對媒體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內容除了涉及宏觀領域的'知識外,還有部分微觀領域的研究。在教學中利用直觀教具展示微觀粒子和分子空間構型,用多媒體計算機以動畫的形式展示整個化學變化的過程,模擬難以演示的化學實驗、生動的演示化學化工流程,使抽象的微觀結構模型化、動態化,使學生入情入境,同時也誘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到離子反應時,用動畫的形式給學生展示出離子在水溶液中電離的全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如,在講到有機化合物時,可以用球棍模型來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有機化合物的空間構型。又如,在講到電解時,可以用flash動畫的形式模擬電解的全過程,整個過程形象直觀,學生印象深刻。
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民主氛圍,這種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到發展。但如何使這種教學形式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還需要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充分挖掘社會、生活情景素材。
參考文獻:
[1]劉成坤.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4:8-10.
[2]劉偉.新鄉教育學院學,2009,22(1):142-143.
【創設問題情境的幾點做法和體會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的論文12-19
教學教學的情境創設論文02-18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論文12-22
初中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方式探討論文02-26
淺談高中化學創設問題情境教學論文05-07
談問題情境創設的幾個方法01-16
怎樣給數學問題創設情境12-06
淺談設計情境教學與閱讀的幾點做法03-25
小學數學創設情境與提出問題的策略論文05-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