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改革的內容與實踐成效論文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是預防醫學專業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課程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建設的目標就是以培養人才為本,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密切結合我國生產、生活實踐,充分利用食物資源,指導合理營養,預防營養相關性疾病,保障食品安全,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為順利達到本課程的建設目標,我們多年來一直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對本課程進行改革與建設,現將我們的經驗與體會綜述如下。
1.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必要性
1.1 營養與食品衛生新問題的出現
進入21世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趨勢。首先,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曰益提高,膳食結構己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因而出現了許多營養健康的新問題,營養相關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給人民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其次,隨著食品加工新技術的不斷出現與應用,加之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出現了許多食品安全新問題,如二惡英、氯丙醇、丙烯酰胺等對食品的污染,瘋牛病、禽流感、豬鏈球菌感染等事件的出現,均表明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對國計民生以及我國經濟發展均可造成重大影響。再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尚不能完全與國際接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最后,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己經使分子生物學技術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如何將這些新技術應用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領域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2 營養與食品衛生教育的現狀
我國原有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框架己經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長期以來沒有太大的變動,己經明顯滯后于我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發展的現實狀況。而教學內容是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否合理和先進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其次,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有待于繼續深入。目前,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很多,如何科學地選擇適應本學科不同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教學內容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如何有機地、適量地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講授等諸多方面必須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革與創新,以促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2.課程改革的內容與實踐
2.1 加強教材建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2003年,我教研室主編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5版,該版教材不同于以往教材的修訂,在保證教材“三基五性”(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適用性)的基礎上,打破了原有教材的框架,重新策劃和組織了教學內容,以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充分體現了當今生命科學的新進展。例如,植物化學物是21世紀全球營養學界的研究熱點,它是指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除了傳統營養素之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有著明顯的健康促進作用。我們首次以一章的篇幅將植物化學物的相關知識正式編入教材中,體現了第5版教材的創新性。又如,現代研究發現,營養相關性疾病一方面與膳食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也受遺傳因素影響。闡明營養與基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營養相關性疾病的分子機制是第5版教材的另一個創新之處。此外,在該版教材中也涉及到許多有關食品安全的新問題和食品衛生標準的國際化問題,這些均反映了教材內容的先進性。與第5版教材相配套,我們又編寫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習指導》第2版,對實習內容也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使之既適應當前社會實踐的需要,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還編寫了預防醫學專業必修課程考試輔導教材,對第5版教材的重點、難點加以論述,這也是本課程目前較為完整的一本習題集。
2.2 加強師資力量,提高課程講授水平
教師是實施一門課程的主體,也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關鍵。我們選擇資深教師承擔授本門課程的主要講授任務,承擔授課時數占課程總學時數的60%以上。他們均被教學督導委員會和學生評為A級教師,而其他授課教師也具有博士學位或副教授以上職稱。這些教師共同的授課特點是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少而精、寬而廣”的原則,即課堂上雖然只講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但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要精講。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開闊學生的思路,及時把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3 加強教學研究,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反復研究和討論,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我們針對應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如關于食物中毒調查與處理的內容,采用PBL教學方法,給學生介紹中毒案例并提出問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和對案例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涉及到食品加工、生產現場等食品衛生問題及監督管理的內容,我們采用到現場實踐教學的方法,帶學生到食品企業去參觀,讓學生自己畫出食品生產工藝流程圖,找出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等。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GMP和HACCP體系(即“良好操作規范”及“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均為國際通行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具有了更深的理自解使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明顯提高。涉及到基礎性較強的尤其是本專業詞匯量較集中的內容,如營養學基礎、植物化學物時,我們采用雙語教學的方法,以鍛煉學生閱讀原版教材的能力。涉及到圖片、化學結構式及其他適合用圖表表示的內容時,則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如我們自己制作了“霉菌與霉菌毒素對食品的污染及預防”內容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形象地學好這部分課程內容。
2.4 因材施教,樹立以培養人才為本的理念
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課余時間多給他們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與條件。如我們為本科生設立了學習創新基地,結合學科現有的科研課題,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獨立完成一小部分內容,鞏固和運用了他們所學的知識,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科研作風。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我們請年輕教師以及博士、碩士研究生課后為他們答疑、輔導,受到學生的歡迎。我們還將學科的專業期刊和相關圖書對學生開放,鼓勵他們通過自學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2.5 改革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對本科學生的畢業實習我們努力做到四個結合,即畢業實習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畢業實習與研究生課題相結合,畢業實習與社會咨詢相結合,畢業實習與疾病控制中心(CDC)和衛生監督所的常規工作相結合。以這四個結合為原則改革學生畢業實習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本專業的前沿知識,培養了他們的科研思維和動手能力,有利于成為基礎知識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人才,而且通過與社會實踐的密切接觸,還為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6 改革課程考試方法,綜合評價教學質量
課程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是教學質量重要的'反饋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在以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旨的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應該考什么、怎么考,如何評價考試結果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我們采用了傳統閉卷考試與開卷、口試、報告等多種考試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考核。為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可以變換多種方式出題來考查學生掌握本專業基本知識的情況,鼓勵采用無標準答案方式出題,以便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階段考核,把學生的平時學習表現與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入課程總成績,從而綜合評價教學效果與質量。
3.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成效
3.1 建設國家級精品課程
我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在被評為校級、省級精品課程的基礎上,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經同行專家評議,一致認為該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基礎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其教學內容新穎,信息量較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該課程注重在實習環節對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綜合技能的培養,提高了教學效果。該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后,按教育部要求上傳到互聯網上,有利于學生自學及教師備課,資源全國共享,服務于廣大師生。
3.2 促進學科發展
課程建設與學科建設是相輔相成的。2002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學科再次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該學科具有穩定的學科發展方向,在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一直處于國內前列。我們之所以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是與努力開展課程建設密不可分的。
3.3 促進教材建設
哈爾濱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學科連續主編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2、第3、第4第5版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習指導》第1第2版,一直把握著本學科的發展動態及前沿進展,保持了教材的先進性及教材建設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同行專家對第5版教材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認為該版教材在保證“三基五性”的基礎上,更適應當今生命科學發展的新方向。該教材重點突出、可讀性強,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
3.4 促進實驗室建設,創建一流的教學條件
為保證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利用重點學科的經費優勢,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教學條件的改善,目前本學科實驗室面積2000平方米,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完全能夠滿足各層次教學及科研的需要。學科的網絡教學也正在建設中,為創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5 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
通過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并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畢業生的良好素質受到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此外,自2002年起我們連續舉辦了3期全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知識更新班”和省內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擴大了本專業課程在全國的學術影響,并且提高了國內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
4.結語
課程是構成高等學校教育系統的基本要素,高校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均取決于課程建設的質量。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改革與建設是為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營養健康及食品安全等重大問題,培養能力強、素質高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技術人員而設置的,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與政策,符合學科發展的自然規律。通過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與創新,本課程建設己經初見成效。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實現課程體系規范化還是一個長遠的目標,需要抓住課程教學的每個主要環節,不斷地進行改革、建設與實踐,才能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淺析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改革的內容與實踐成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