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思考教育論文
摘 要: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教育的重要類型。在我國教育事業里存在理科院校、工科院校、職業技術院校,這三種院校都有各自的特點,比如理科院校是培養科學研究型人才、工科院校是培養工程設計型人才、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可見三種學校的培養類型不同、培養目標不同、人才定位不同,所以課程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就應該不同。
關鍵詞:導向 主體 實踐一體化 生源 頂崗實習
傳統課程教學以學科為導向、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為主體、以應試為基礎、以邏輯為載體,可以開設理論和實踐分離的課程。但職業教育不同,職業教育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開設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
然而,我們今天的職業教育課堂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不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種做法無視職業教育的職責和定位,把傳統教育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職業教育課堂中,形成了傳統教育的“壓縮餅干”。
采用錯誤的教學模式的后果不是理論上的,而主要是實踐上的。首先是學生反感。由于“生源”質量的問題,我們的學生不具備計算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普通高校的要求,學生就會認為老師總講一些自己不擅長的東西,講一些沒用的東西,講一些沒趣的東西,為了得到畢業證書,學生不得不勉強應付。學生的態度又會引起教授的反感,老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和回報。“生源”的質量太差,許多職業院校的學生根本不具備上大學的基礎,沒法教。于是師生之間形成惡性互動,彼此不買賬。這樣的現象在職業院校中比比皆是。
作為職業技術院校的專業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領導者,我們的任務是:在了解學生短處的同時,更要找出學生的長處,要了解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的興趣,建立學生的自信心。為此必須研究和宣傳職業院校教育的新觀念,如多元智能、多元人才觀、多元成功觀、建構學習觀、行動引導教學法、工程思維方式等,按照職業教育特點和認知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以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目前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師受傳統的“一次性教育”影響很深,總是希望在學校里把盡可能完整的知識系統地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建立“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現代學習觀,在課程教學中重視知識的傳授、積累,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訓練。
結果是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上手快,上崗競爭時有優勢,但是基本功(數學、外語、自學能力)不足,隨著形勢的變化、技術的更新,需要在崗位上自我學習時,可能落在別人的后面。這就叫“好用、不經用”,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因此,在職業院校所有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強調“自我學習能力”是形勢的迫切需要。 為了達到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們還需要為職業教育課程尋找恰當的教育目標。下面我們談談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目標:
一、要掌握知識。這是大家公認的課程教學目標,但是在職業教育課程中,知識目標僅僅是第二位的目標。當前職業院校中常見的問題就是知識的盲目傳授和盲目積累。職業教育課程必須首先確定明確的能力目標,按職業教育的定位,學生的能力可以細分為單項技能和綜合技能兩種。
二、掌握單項技能。例如電子專業中的焊接技能、某種儀器的使用技能等。傳統的“單項實訓”是訓練單項技能的常用方式,最好的訓練方式是在完成實際任務過程中對各種單項技能進行實訓。
三、掌握綜合技能。可以在仿真的任務(項目)環境中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項目是能力訓練的載體,課程中是否有恰當的項目和任務,成為課程教學設計成敗的關鍵之一。
四、練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只有在實際崗位上,學生頂崗實習才能訓練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最終目標,就是具備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不是單純掌握專業知識體系,不是把學生訓練成“技法的倉庫”,甚至不僅是掌握單純的專業技能,而是要求學生掌握技術、知識,去完成某種指定的工作活動。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動性、目的性,運用技術技法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能力,而且還包括許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氣、意志等)。
總之,我們今天要培養的是面向市場的高技能的企業人,而不是面向考場的博學的讀書人,所以,結合上面講到的課程評價標準,新的職業教育課程的設計原則就有以下幾項:教師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在職業院校所有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保證學生走上社會之后的持續發展能力。
【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與思考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學校教育改革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論文03-13
職業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改革趨向論文11-22
論文:教育改革論03-28
對大學教育的思考論文03-26
高校包裝印刷教育改革論文03-16
法學教育改革論文范文03-16
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與就業的幾點思考論文11-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