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改革對終身體育的意義論文
摘 要: 為了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進行不斷地改革,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充分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提高鍛煉的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較大發展,終身體育才有較大突破。
關鍵詞: 高校體育;改革;終身體育
一、樹立高校體育改革新觀念
1.樹立體育在高校教育中獨特地位的觀念。體育能增強學生體質,有助于德育的發展;體育能促進智育與美育的發展;體育能促進勞動技術教育的發展;體育能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建設校園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2.樹立為培養優質人才服務的觀念。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使學生在校期間接受正確的體育觀念教育與科學鍛煉身體能力的培養,使他們深刻理解體育運動對人體短期、長期的影響,認識到事業的成功有賴于身體的健康,促使其把體育鍛煉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3.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只有正確認識了終身體育的價值,才能促進高校體育改革。在大學期間養成的鍛煉習慣和形成的每日鍛煉的生理節律,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不同工作崗位上更好地適應各種環境變化,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在大學期間強化了對終身體育意識,普及擴大終身體育的宣傳力度,有助于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使其養成自覺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特別是注重和強化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覺獨立進行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和體育鍛煉的能力的培養,方能達到終身受用和終身受益。
二、高校體育改革的重點
高校體育改革要著眼于學生將來的發展需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注重培養學生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1.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但是,他們在身體、心理、智力、體力上都有所差異,這樣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和發揮學生的個性,使其在舒暢、生動活潑的環境中得到教育。
2.教學過程中的方法。一是由傳授型向引導型轉變。要善于引導學生,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探討,提出建議,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二是由單一型向多樣化型轉變。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教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三是由枯燥型向娛樂型轉變。使學生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四是由課內向課外轉變。將課內、外教學活動統一于課程范圍,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終身體育服務。
3.課程教材多樣化。教材多樣化主要強調教材的特色,教材的創新,教材的適應性,而不是教材的種類和數量越多越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多樣化建設,是以思想品德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體育課程教材改革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適當降低難度,刪除了原有的課程內容中偏深、偏難和過分強調運動技術的部分,使課程內容呈現出簡潔、明了、有條理和新穎的特征。其次是增加了與學生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使課程內容更加具體、更富有生活氣息。
4.小型化課程的提出。近年來,大量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如街舞、啪啦啪啦舞等)迅速地走進高校校園。這些體育運動項目深受大學生的歡迎,但是,由于這些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沒有系統的、成熟的理論與方法,因此,僅能用不多的學時向學生介紹,還有24式簡化太極拳、軟式排球等項目也不需用很多學時。為了適應當前大學生的求知特點,我們可以在一學期內開設這類項目的小型化課程。
5.俱樂部形式。由于學生主體意識的不斷加強,高校體育,特別是高校課外體育的形式,必將發生相應的變化,使體育俱樂部成為高校體育的重要組織形式。體育俱樂部是以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當地特色體育為依托建立的,主要有兩種形式:一類是以發展學生體育特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目的的競技項目;另一類是以健身、休閑、娛樂為目的群眾性活動。
6.體育知識講座。目前,我國相當部分大學生健康知識貧乏,對人體結構認識不清楚,健身方法缺少科學性。結合現狀,我們可以組織有針對性地體育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增強學生健身方法的科學性,從而使他們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7.提高師資隊伍的水平。高校要為教師積極創造良好的培訓條件,提供多形式、多層次、多專題的培訓機會。教師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應積極激發、調動培訓的內在動力。教師應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不斷地為自己充電,以達到業務水平不斷地更新,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使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識。高校要致力于引進新人,使學校體育教師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趨于平衡,同時也注意到新人的不同來向,確保教師工作中具體思路與手段方法的相互補充。
三、高校體育改革對終身體育的意義
高校體育改革的“奠基”功能在終身體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改革,為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系統的體育科學知識、體育運動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原理與方法,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1.高校體育將以培養終身鍛煉習慣為主線。隨著生活質量的日益改善,精神生活領域被不斷擴展,體育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表現主題意識的自我創造傾向成為新的追求目標。把體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在充滿愉悅和諧的氣氛中達到強身健體、調節心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內容豐富、自由量大、隨意性強、趣味性高的體育項目,將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社會的發展和激烈競爭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信息交換頻率增高,許多人的心理高度緊張,體能下降,類似的現代文明綜合癥不斷出現,人們渴望通過某些輕松高雅、經濟實效的體育運動調節身心、克服心理障礙和身體的疲勞。因而那些強身效果顯著、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適宜的體育活動將優先被選擇和接受。高校體育已不僅僅是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活動。它既是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手段,又是使學生掌握體育健身知識與方法,樹立終身體育思想,培養終身鍛煉習慣的必經之路。所以,高校體育對學生具有明顯的奠基功能和終身效益,時代賦予了高校體育新的歷史使命。
2.高校體育為終身體育打好意識基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校體育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施以良好的體育教育,有效地促進學生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正常發展,增進學生的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高校體育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科學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3.高校體育為終身體育打好理論和技能基礎。學生應在大學期間掌握基本的鍛煉方法和基本技能,達到獨立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養成科學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不僅是自身的完善和推動群眾性體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畢業走向社會后,堅持鍛煉,成為社會的體育骨干,推動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基礎,還能培養自身的終身體育能力與興趣。這種能力的掌握與運用,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充分體現了終身體育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祥.學校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成良,顧美玲.大學教學理論與方法〔J〕.
〔3〕李鵬.論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目標與終身體育〔J〕.
〔4〕陸作生,趙權忠.西安體育學院學報〔J〕,2004.(5).
〔5〕阿英嘎,王曉燕.體育與科學〔J〕,2004.(5).
【高校體育改革對終身體育的意義論文】相關文章:
終身體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改革分析論文03-07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2-17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論文03-19
高校體育專業足球課程改革分析論文03-05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論文范文03-05
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研究論文11-29
體育社會學角度下的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論文05-23
淺談高校體育教育對終身體育行為的培養12-06
探討高校體育教育對終身體育意識培養12-0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