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初探論文
【摘要】學生的問題性思維品質也即問題意識通常表現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并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思維;培養
小學語文學科極具工具性,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應視之為正常現象。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他(她)們有足夠的動力去不斷探索新的知識領域。誠如蘇格拉底所言:“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在語文課中,重視并加強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從長遠來看,也是創造發明的前奏。
1進行能力訓練,豐富學生的問題儲備
一般說來,學生問題意識的產生都是根植于知識的理解,加強雙基教學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應注意觀察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使他們懂得觀察要有重點。例如,可以采用提供中心句的方式,幫助學生確定重點,如“課外興趣小組多有趣呀!”或“我校喜事多!”,其重點分別是“有趣”和“喜”。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有選擇地圍繞重點進行觀察,頭腦中自然而然地萌生出“怎樣有趣?”或“喜在哪里?”等問題。此外,還要注意進行“有次序”、“細致”、“抓住事物的特點”等方面的訓練。
其次,應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思維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一般的和本質的特征,它總是與問題聯結在一起的。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對于問題意識的培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教材的重點字、詞、句等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如《司馬光》一課,有位老師抓住“慌”字,從字音、字形尤其是從偏旁入手,啟發學生提出以下幾個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要用豎心旁?”“一起玩的小朋友怎么慌?”“司馬光慌不慌?他怎么做?”如此等等。教師循此進行一環緊扣一環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也就大大較強了。
當然,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離不開想象成分的參與。事實上,想象總是與觀察、思維等環節相伴相隨。教師應該利用語文學科的優勢,引導學生就人物、情境、事件等方面進行合理的想象,萌生出與理解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來。
第三,引導學生學會提問的方法。作為一種能力的培養,是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的。其中關鍵的是教師應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指導學生發現問題之所在。筆者常常有意識地讓學生模仿老師,就某篇課文或某個詞句進行設計問題的訓練,不管所提問題與教學任務的相關程度如何,教師都給予中肯的點撥與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事實說明,只要學生個體活動時感到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此時的問題意識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開動。
2營造民主平等的寬松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成功教學的基礎,因為學生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使自己感到心情愉悅,精力集中。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許多語文老師仍然顧著自己的教案而對學生的疑問聽而不聞;有的從頭到尾不見一點笑容地講解課文……凡此種種,學生只能沿著老師既定的軌道前進,個性受到了壓抑。這種被動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顯然與問題意識的培養是背道而馳的。
2.1師生雙方應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課堂是師生雙方活動的空間,情感因素對教與學雙方都有重大的影響,我們提倡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是有益于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的。
2.2要掌握適當的教學節奏:節奏是伴隨著客觀事物的運動而發生的一種現象。教學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可以說無處不存在著節奏。語文教學所依據的教科書,每課基本是一篇文章,而“文章是最要有節奏的”。合理地營構和調控教學節奏,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量,學生的問題意識必然受到點燃與啟發。
2.3鼓勵學生大膽發問: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各種反饋回來的信息。教師應一邊聽,一邊緊張思考,迅速判斷:學生表述的語音是否準確,語意是否完整,是否圍繞中心內容來提問等等。教師要能迅速接受并及時處理來自學生的信息,才能對癥下藥地進行啟發、引導、糾正,千萬不要忘記給學生予恰如其分的評價。最重要的是,要創設機會讓中下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對語文興趣不濃的同學發言,哪怕是極細小的進步,甚至只要說清楚都要給予肯定。“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始終是語文老師進行問題意識培養的一個終極目標。
3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多方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的培養,并非多問幾個“為什么”就能達到目的。教師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問題情境的精心創設,多方面、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3.1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給學生予鮮明生動的視聽刺激: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之一在于能夠化動為靜,化抽象為直觀。從這一點來看,是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也是當今教改的一個努力方向。語文課上的課件演示也正是看中這一功能而方興未艾。以《十里長街送總理》為例,在介紹完周總理的生平后可先放課文的配樂朗誦,伴隨著低沉的樂聲,師生沉浸在悲痛的氣氛中,帶著強烈的感情進入了文中,接著用幻燈片分別顯示人們等待靈車到來的動作、神態,學生觀看之后提出了許多問題,教師抓住重點不放,圍繞“作者為什么只寫老奶奶青年夫婦紅領巾這幾個人物?他們的動作、表情、心情怎樣?”再讓學生自己解答,學生自己“看”得見、“聽”得到,遠比老師單純講解的效果好得多。
3.2注意問題設置的難度和密度:問題的設置應有一定的難度,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要注意質疑環節的安排,這應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而定。例如有位老師在教《西門豹》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荒蕪”后,設計了一個巧妙的質疑環節——“這個詞語可以提什么問題?”學生提出了“荒蕪是什么意思?怎樣荒蕪?為什么荒蕪?西門豹看到后怎么辦?”等幾個主要問題,伴隨著課文的講解,學生注意力集中,問題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3.3培養自學能力,促進問題意識的發展: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教學任務,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一種基本訓練。自學能使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鉆研問題。善于自學就能活躍思維,發展能力。自學往往是求知欲所驅動的,而求知欲又是“問題”開始的。比如閱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每一組課文的后面,其閱讀的方法基本在本組的前面課文中已講解過,教師就應該放手讓他們學習,切忌把閱讀課上成講讀課,講得過多反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問題意識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05-06
小學問題意識的培養論文05-09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論文05-06
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論文08-09
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的論文06-04
初中數學與問題意識的培養的論文08-07
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論文06-07
論文:淺談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06-23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論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