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口語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摘要] 作為課堂中師生溝通的主要媒介——教師教學口語,對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有著重大影響。首先明確界定了教師教學口語的歸屬范疇,分析課堂教學口語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轉變策略,以求取更佳的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 教學口語 問題 轉變對策
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溝通的主要媒介——教師的口語,對教學和學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因此對語言的錘煉,尤其是對調控整個課堂教學的口語更應重視。我們看到了教學實際當中教師教學口語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通過深入思考,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彌補教師口語表達的缺憾,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教師教學口語的界定
教師口語,也稱教師職業口語,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專業口頭用語,它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師的勞動工具。
二、教師教學口語表達存在的問題
教師的口語表達是在教學過程中逐漸發展改進的,雖然存在學科和個體差異,但也難免會有不當之處。
1。腹有蘊積,口中難言
口語表達是一種能力,是思維、信息、機能等多部件綜合運轉的結果,非人人都可善馭。古人云“言為心聲”,善言者心中必定有所積淀,而學識豐厚者未必能將“心聲”一一傾吐。有些教師往往受到性格、反映力和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拘囿,不能將自己真實的才學在課堂中通過語言展示出來,造成腹中充溢,卻傾吐不出,如“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道)不出”。這樣的教師是一名知識型的學者,卻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如不能將內部言語轉化成可譯編碼,學生無法接收,勢必造成師生間交流的隔閡,影響教學的開展。
2。照本宣科,語體不當
課堂上,教師埋頭于講稿之中,把書寫成文的文字念出來,而不是通過課堂的具體環境靈活組織話語和學生對話。不能將教案、講稿轉化成口頭的教學語言,造成學生理解和接受的困難。書面語中,語調是次要的、隱藏的,需要讀者在一定的閱讀空間中領悟、揣摩和選擇,然而教學需要的是即時消化,未經轉換的文本復述是不具備口語表情達意、豐富直接的特性。如此會加大學生傾聽的距離感,降低教學的交互性。
三、教師教學口語的轉變對策
《禮記學記》有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也。”深刻地闡明了教師語言的標準,針對以上我們看到的問題,采用相應的策略,鍛造教師的口語表達,實現教學高質高效的訴求。
1。善于表達,以我口述我心
美國教學專家弗蘭德斯(Flanders,N。A。)曾在大量課堂觀察研究基礎上提出“三分之二律”,即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用于講話,講話時間的三分之二是教師講話。可以看出,口語表達對于教師的重要,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能夠順暢流利的運用語言將腹中才學一一道出,在師生的口耳之間,產生由己達人的“外射”趨向。教師得“胸藏萬匯憑吞吐”,只有轉化為外部語言才能為學生所感知和接受,教師務必掌握無可指責的言語技術。
(1)厚積薄發,積累實踐
話語的組織表達離不開內部修養和實踐磨練。教師要從自身的思想、道德、時代精神、法規觀念、心理知識、邏輯知識、專業知識、哲學意識、審美情趣和教學理論等多方面鍛造,做好“蓄源”工作,用時才可信手拈來,自然透徹,不會有語澀乏陳,言之無文之感了。教學口語技能的習得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訓練。
(2)駕馭語言,合情合理
威廉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教師講解,優異的教師示范,偉大的教師啟發。”教師要利用好語言這個工具,巧力一施,卻意味無窮。學生可以透過教師的口語表達,探知教師的思維清晰程度,具有張力和延展性的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考,還能很好地激蕩起學生的心湖。
(3)富有激情,撼動人心
高爾基說過“要感動別人,先要自己燃燒”,教學是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師先要情動于內,然后才能動于外。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教學的語言就不再是抽象干澀的工具,成為具有活力的生命律動,熠熠發出光彩,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即便課堂結束后,學生仍覺意韻未盡。
2。將書面用語轉化為適當的口語
教師教學口語是經過提煉的有準備的口頭語言,具有口頭性和正規性。教學口語既要體現出書面語言的正規性也要體現出口語的交互性。優秀的教師口語是經過轉化的書面語和經過優化的口頭語的合金,是教師精心創造的藝術精品。
(1)利用言語特點,帶生入境
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根據學生的反饋,亦即接受信息的反應,作出及時的調整,教師在講授時要注意保持與學生的交流和導引,把備課的行文材料用靈動活潑的口語呈述出來。如夸美紐斯所說:“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進入到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用有聲的語言營造出可視可感的氛圍,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切身體驗感受。
(2)不刻意逢迎,要啟迪智慧
教學口語是建立在教師教案、講稿等文字性語言之上的,不同于日常口語的平白直陋。雖然教育對象各有不同,但不能因教育對象理解能力、感知程度而曲意逢迎,要兼顧接受和啟發的雙重作用。教學口語要具有含蓄蘊藉、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富有啟發性的藝術效果。如劉勰所說“寄深于淺、寄厚于輕、寄勁于婉、寄直于曲、寄實于虛、寄正于余”。
優秀的教師應該是集語言學家的用語準確、藝術家的情感豐富、數學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雄辯、曲藝家的生動幽默融為一身的雜家。我們教師要能注意到教學口語中所出現問題,將問題和解決的策略相應的結合起來,自覺地修正改進,恰如其分地運用語言,不斷追求美的教學口語,以求得更佳的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3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修訂本),1983。432。
[3]張書豐。中國古代教育精粹的現代解讀[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76。
【教師教學口語的問題及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試析教師教學口語的問題及對策12-09
論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1-27
素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的論文01-14
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1-27
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2-26
繪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1-11
高職英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3-04
英語教學中說的問題與對策的論文12-23
中職語文教學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2-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