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城市臺民生新聞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的論文
摘 要:要想在大量的電視新聞欄目中脫穎而出,就要重視打造個性化、差異化欄目。本文試圖通過充分發揮各地媒體的地域性、接近性的特點,實現報道重心的的轉變。另辟蹊徑,錯位發展。文中列舉了部分地方臺的新欄目,倡導各地的編導有“所為先要有所不為”。只要懷著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誠的心關注人,關注生命,關注自己生存的環境,這樣就能在節目中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民生新聞;差異化;權威性;公信力
2003年,一檔名為《西安零距離》的電視新聞類欄目在西安電視臺正式開播。欄目以平民化的視角挖掘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新聞,贏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本文將結合欄目在日常運作中的成功經驗和遇到的瓶頸,來探討民生新聞的發展趨勢。《西安零距離》欄目創辦之初,以新穎的板塊設置、大膽的監督報道、強勢的互動運營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肯定,并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效應。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欄目也因為內容同質化嚴重,報道手段單一,品牌推廣不足等因素,使得欄目在央視、省臺和各個上星臺的圍剿和打壓下,顯得舉步維艱。通過多年的實踐和思考,節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同質化”降低了節目的影響力
《西安零距離》創辦之初,依靠獨家打造的線索平臺,曾經在內容上占得先機,雖然播出時間晚,但仍能吸引市民的關注。而根據專業的調查統計,一座近千萬人口的城市,每天新聞熱線的數量為人口的萬分之七,其中有價值的線索應為十萬分之三,細分之后能成為獨家新聞的是百萬分之一,也就是說,西安這座城市每天能報道的民生類新聞應在300條,能做到獨家的有10條左右。但實際的情況是,受制于人員、交通工具和播出時間的限制,各家媒體對于主城區內發生有典型電視特征的事件現場都不會放棄,這就導致“一位老太太在東大街上摔了一跤,抬頭能看到五、六個攝像機”的局面。造成信息的低效率重復,缺乏新聞價值。究其原因,欄目定位的雷同是內容“同質化”根源,各家媒體也都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目前階段都在摸索著新的出路,尋找著差異化的經營途徑。
二、批評報道層次低
隨著民生新聞的發展,輿論監督、批評報道成為各家民生新聞欄目的匕首投槍。一篇調查充分、有理有據的批評報道所產生的社會轟動效應,是一般的新聞報道難以啟迪的。但做好批評報道的前提就得有充分的調查取證,如果沒有對事件進行充分的了解,就在節目中加以評說,是很難取信于觀眾的,而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就是受制于人員、交通、經費等多重因素的制約,記者的調查往往難以深入,這就使得批評報道陷入淺層次。而欄目對負面和批評新聞線索的需求也使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獲得了一種新的途徑,通過誤導記者使自己從中漁利。
三、節目內容碎片化
對線索平臺的過分依賴,往往會導致報道內容的膚淺瑣碎。線索平臺的信息來自四面八方,這邊是跳樓討薪、那邊是停水停電,單獨地看每件事都熱鬧,但當把它們串成整期節目時,就會發現節目缺少主心骨,缺乏深度和總體把握,使得觀眾看完一期節目后難以留下深刻印象,長此以往會產生疲勞心里。面對這樣的困境,各家媒體都在尋求解決途徑,而差異化競爭是在思考和嘗試的辦法。要想在大量的電視新聞欄目中脫穎而出,就要重視打造個性化、差異化欄目。
民生新聞欄目中的批評報道,應是欄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體現,因而對于批評報道的選題和稿件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批評報道要找到問題和矛盾的根源,再落實到具體的部門或人,切不可只一句:“希望相關部門趕快解決”來草草收場,這樣既顯得記者采訪不夠深入,又不會觸動真正應當負責的部門的利益,反之,就算是應屬多部門家管理的事情,只要記者能了解清楚它們在其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誰在其中瀆職,誰在其中作梗,這樣的批評報道就切中了要害,不但能引起廣泛的社會共鳴,百姓遇到的難事也能很快得到解決。我們都知道,新聞線索上得來的信息都比較鮮活,動態和現場居多,但民生新聞的貼近性,并不意味著信息的表面化和膚淺,因而在每天節目的安排上欄目的主創應當有主心骨,除了這些動態的消息外,你還能給大家帶來什么?或者這些動態的資訊能總結提煉出什么樣的新的社會問題,這是欄目的主創們每天都應當思考的。
【省會城市臺民生新聞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的論文】相關文章:
如何解決幼小銜接中所面臨的問題論文01-23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途徑論文11-17
淺論探索問題轉化方法的途徑的論文12-23
電視新聞出鏡記者面臨的問題研究與探討11-17
經費預算管理問題及解決對策的論文03-02
企業成本控制問題及解決措施的論文11-11
如何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論文06-25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面臨問題探究論文03-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