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育論文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
如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實現《課標》倡導的積積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呢?筆者的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串,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構建數學知識。從而改變學生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
一、問題串及其使用價值
所謂問題串是指在教學中圍繞具體知識目標,針對一個特定的教學情景或主題,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而設計的一連串問題。問題串也稱問題鏈是指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問題系列:⑴指向一個目標或圍繞一個主題,并成系列;⑵符合知識間內在的邏輯聯系;⑶符合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條件。有效的問題串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從而實現《課標》倡導的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
以下是筆者“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的教學案例。筆者通過精心設計的兩個問題串,不僅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究性學習活動中。以下給出兩個問題串以設計意圖。
二、案例簡述
1.問題串1:函數零點概念的給出。
問題1:可以從哪些不同的角度理解式子?
學生1:是二元一次方程。
學生2:是一次函數。
教師:對于式子,我們可以有二種理解,即方程與函數。
問題2:在中,令,得,你對又有怎樣的理解?
學生3:可以看成方程的根。
學生4:可以看成函數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坐標。
教師:這里的即有數的意義,又有形的意義。其實,這個還有一個新名字,叫函數的零點,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
教師追問:我們把叫做函數的零點,為什么要取“零點”這個名字呢?
學生(眾):因為它是由求得的。
問題3:對于一般的函數,如何定義它的零點呢?
學生(眾):方程的根,叫函數的零點。
教師:非常好!對于函數的零點,我們可以從數和形兩個角度理解,從數的角度理解為方程的根,從形的角度理解為函數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坐標。
問題串1設計意圖:三個小問題的設計層層逼近函數的零點這個核心概念,將難點知識分解。問題1引導學生從方程與函數兩個方面理解式子,問題2從特殊到一般歸納出零點的定義,而問題3進一步引領學生從數和形兩個角度理解零點的定義。這樣降低了教學難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動,有利于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自主建構,使得該概念的教學自然、到位、深刻。
2.問題串2:零點存在性定理的生成.
問題1:已知二次函數,問該函數在區間(-1,1)上存在零點嗎?(看似平淡的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學生1:求出方程根,可以判斷在區間(-1,1)上存在零點。
學生2:畫出函數的草圖,再結合,,即與異號,發現函數圖象在區間(-1,1)上與軸相交,所以在區間(-1,1)上存在零點。
教師:很好!兩位同學分別從數和形兩個角度給出判斷,而形的方法結合函數圖象,只需判斷f(-1)與f(1)異號,非常簡便。
教師追問:二次函數在區間(2,3)上是否存在零點?
(大部分學生給出了如下解答:因為,得出所以在區間(2,3)上存在零點?
問題2:回顧剛才解決的問題,你能總結一下如何判斷二次函數在區間(a,b)上是否存在零點?
(學生討論后給出如下結論:若是二次函數,且則函數在區間(a,b)上存在零點)
問題3:能把上述結論推廣嗎?即上述結論對任意函數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思考,交流后作出回答)
學生3:不一定,比如該結論對分段函數,不成立。
教師:我們先來驗證一下,在區間(-1,1)上有,但該函數在區間(-1,1)上不存在零點。太好了,我們發現這個結論不是對任意函數都成立的,同學們思考一下,還能找出其它例子嗎?
學生4:剛才的結論對也不成立。
問題4: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上述命題對二次函數成立,而對剛才同學們例舉的函數則不成立?
學生5:二次函數的圖象是連續的,而剛才例舉的函數圖象是斷開的。 教師:非常棒,善于思考!
問題5:你能補上合適的條件,使上述命題對推廣的函數仍然成立嗎?
學生(眾):函數的圖象必須是連續的。
教師:很好,請大家用比較完整的語言概括出結論。(學生敘述,教師總結得出結論)
問題串2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層層展開,引領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觀察——歸納——推廣——反思——抽象概括的歷程,深刻理解零點存在性定理,同時學會數學地思考方式和學習方法。
三、案例解析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應該說每節數學課都離不開問題。問題串不同于一般的數學問題,它是圍繞一個主題或一個大問題而設計的一連串問題,應體現出“鏈”。本節課需解決兩個大問題,為解決這兩個大問題,筆者針對每個大問題設計相應的問題串。在課堂教學中筆者以顯形的形式給出問題串,即標出“問題1,問題2,……”,這樣做的好處是比較醒目,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同時還便于學生感悟到問題間的遞進關系。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筆者認為學生不僅很好地掌握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參與到了知識的發生,發展與形成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交流合作,實現了知識的“再創造”,實現了數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品嘗到了學習數學帶來的成就感,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與溝通,也增進了師生的情感,較好的實現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是為了不教”,筆者正是順著這一思路,精心設計問題串,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向學生架起一座“學會”到“學會”
的橋梁,真正落實新課標所倡導的“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法”。
四、案例啟示
在本文所給的案例及其相關解析的基礎上,探索出關于設計問題串的幾點啟示。
1.根據需要設計多樣化的問題串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或不同的教學需要來設計多樣化的問題串。如在課題引入中可設計生活化的問題串,把問題串與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這樣一來不僅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還有利于激發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在知識建構中可設計精細化的問題串,把問題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精細成具有一定梯度和邏輯結構的問題串,使學習的目標具體化,知識的構建層次化,思維的活動縝密化,以獲得較為清晰的新知。在概念辨析中可設計具有比較性的問題串,引導學生分析與對比,抓住知識的共性和個性,有利于學生甄別知識之間的細微差別。在問題解決中可設計探究性的問題串,對問題提供的信息進行重組或深度加工,引導學生挖掘問題的本質特征,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等等。
2.設計的問題串要適合學生學情
設計與運用問題串是一種教學策略,意圖是要搭建一個平臺把學生推到解決問題的前臺。既然以學生為主體,問題串的設計當然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只有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為基礎,設計貼切學生的問題串,才能有效地促進新知識的同化,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過難的問題會使學生有挫折感,失去探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過于簡單的問題又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而失去探索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設計適合學生學情的問題串,這樣才有利于引導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
3.設計問題串要有層次性
不管“并聯”結構還是“串聯”結構,使用問題串進行教學實質上都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到深地自我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問題串的設計要根據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編成一組組,一個個彼此關聯的問題,使前一個問題作為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發展,繼續和補充,這樣一來每一個問題都成為學生思維的階梯,許多問題形成一個具有一定層次和邏輯結構的問題串,使學生在明確知識內在聯系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精心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探究實驗誤差分析引導論文03-09
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12-04
體育教學與問題學生轉化探究論文03-27
精心設計問題優化課堂教學論文02-23
淺談數學探究教學中的問題意識教育論文11-19
地理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探究的論文02-18
關于探究教育感恩論文03-26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引導論文11-19
精心設計英語“學案”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11-20
道德教育根源問題探究11-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