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精選11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1
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主要途徑,也是增加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來源。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常見字詞已有基本的了解,基本上沒有閱讀障礙,而此時正是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主要形成時期,加大閱讀量,提升閱讀效果對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決定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首先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而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要學會流利的朗讀課文,然后熟練的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展自己的視野,在這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并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同時要求學生學會針對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想法。此外還要學會領會文中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最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之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廣泛的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來充實自己。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語文閱讀是語言學習與思維鍛煉的結合,學生不僅要學會讀懂課文,重點是學會根據課文分析和解決問題,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目前.初中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目標都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后。目前許多教師的教育理念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教學目標都以考試內容為主。學生不能拓展思維缺乏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甚至許多學生對閱讀課產生抵觸心理。尤其老師仍然應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嚴重阻礙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而且老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應對考試上,將閱讀當成了機械的分析題,忽視了閱讀的過程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實這也是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表現,沒有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對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
學生只讀不講,只悟不練。初中學生的想法和觀念都不太成熟,生活經驗不足,而且他們的語言底子差,課外閱讀較少,所以對初中生來說掌握文章的核心和精神比較困難,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此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使得學生對文章沒有系統的解決辦法。實際上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的過程,然后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學生只讀不講,只悟不練的現狀急需改善。
學生的閱讀量不足、師生缺少互動。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文章都是課文.課文的數量是有限的這使得學生的閱讀量不夠,閱讀水平難以提升。閱讀不僅要靠課上老師講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來體會其中的W妙。其次,目前的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缺少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學生沒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沒有交流的機會,這是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和創新十分必要。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閱讀知識,首先要提高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為此,老師可以在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比如老師可以應用情感教學法,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文中的意境通過聲音、動畫、視頻以及圖片等形式體現出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或者通過讀寫結合的策略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人性的真善美。
如,在講解《我的老師》一課時,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可以讓為學生設置以下情境,如果作者寫這篇文章之后得知了蔡老師的音訊,準備給老師寫一張明信片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寫些什么。通過讓學生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體會的情感,有利于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作者的心情,同時學生也能開拓自己的思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提高對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2.實行小組合作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給學生提高自由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發揮好引導作用,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個人性格的特點,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有所差異,此時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看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而且閱讀教學本身涉及的范圍較廣,內容和題材多種多樣,所以除了課上的學習老師應該組織學生在課下多閱讀,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只是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3.重視課堂評價、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
語文閱讀教學時一個整體,而每節課也是一個小小的整體。要想讓課堂教學更加的系統化、科學化,課堂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好的課堂評價不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喜悅和成就感。同時老師在進行點評時可以適當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閱讀、對生活保留期待和探索的欲望。此外為了促進學生的進步,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和獎勵,即使學生有錯誤是也要耐心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有重要作用,而且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幫助他們更好的發展為社會需求型人才。同時閱讀教學決定了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2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學會閱讀是掌握語言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學會閱讀,一方面能夠使各學科之間融會貫通,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閱讀教學;策略;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創建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閱讀教學也是如此,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從而取代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模式,從真正意義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那么,初中閱讀教學究竟有哪些具體策略呢?
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閱讀興趣是開展閱讀教學的關鍵。首先,精彩的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娛樂活動轉移到課堂上來,因此,設計契合教學目標而又奪人眼球的導入語是十分必要的,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其次,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要充滿激情,切忌語調平緩,情感無變化。語文教學原本就是美的享受,能夠陶冶情操,帶來心靈啟迪,語文老師更應該言傳身教,成為學科最好的'代言人。不管是身體狀況不佳、還是情緒低落,都不能帶到課堂中來,影響學生的情緒;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語文課堂增光添彩,五顏六色的畫面、旋律優美的音樂、動感十足的視頻遠遠比單純的閱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課件內容過于繁雜,造成本末倒置,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二、閱讀方式多樣化,分層次培養,多元化發展
初讀:掃清字音障礙,了解文章大意內容;再讀:劃分文章脈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在語文的海洋里盡情遨游,總結概括文章中能看出什么樣的道理。語文學習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要求學生統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夠自圓其說即可;品讀:深入領會作者的創作風格及寫作特點,把握其語言魅力,讓學生找一找有沒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可以運用。拓展延伸,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情商教育。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同身受
文字是情感的表達方式,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讓人如沐春風,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心情,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講授朱自清的《春》這一課時,我將班級劃分為六個小組,并且實行小組積分制,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來朗讀文章的一個自然段,出現一個錯別字減一分,感情豐富、語調抑揚頓挫則加分,余下的部分則由我來完成,師生協同朗讀,學生表現得十分活躍,通過反復的訓練提高閱讀的水平。
四、夯實基礎,從點滴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學習更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的耐心和細心,并且持之以恒。語文中的基礎知識、文學常識、閱讀、寫作等板塊之間都是融會貫通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夯實基礎,學會預習和自主搜集資料,對涉及的作者介紹及創作背景等文學常識進行了解,一步一個腳印地構筑學生的知識大廈。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隨筆本,在閱讀時遇到生字查字典后記錄下來,包括沒接觸過的文學常識等知識,一方面能夠充實作文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五、探索作者的語言特點,學以致用
語文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過程,而閱讀教學直接影響著寫作教學。學生不會寫作文沒有關系,教材中的課文就是最好的例文,可以讓他們通過模仿來練習,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模仿能力極強,教師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不盡相同,而其中的文字更是暗藏玄機。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閱讀教學,將文章細化,咬文嚼字,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魅力。例如,在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時提問學生,詩歌中的“君問歸期未有期”中有兩個“期”字,這樣豈不是重復了?作為一首只有28個字的絕句,要求每個字都要有實在意義,詩人為什么還要用期呢?第二處用“時”來代替可以嗎?為什么?“時”可以組成詞語“時間”,而期可以組成詞語“期待”“期望”,相比較“時”而言,更表達了一種期待的愿望和心理。通過這樣精益求精的講解,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提升。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方面需要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步伐下,充分領會其精髓,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更好地適應課堂,讓語文課堂變得異彩紛呈;另一方面,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秉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在語文的海洋里盡情遨游,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譜寫自己無怨無悔的青春之歌!
參考文獻:
[1]柳玉生.淺談初中閱讀教學的策略[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10).
[2]丁文宏.讀寫結合需落到實處:初中閱讀教學中簡答題的思維訓練[J].中學語文教學,2011(04).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3
1.目前初中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閱讀教學步驟相對機械化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文章幾個片段進行講解。這樣常常會使教師把重點放在幾個片段中,過于重視對文章中的詞句、語法以及標點符號等的應用,而沒有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感知,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學生的學習就是單單為了應試教育。所以這種教學模式相對較機械化,對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有著一定的阻礙性,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意義。
1.2采用PPT進行閱讀教學
新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初中教師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采用了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方法,其很好的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利用PPT,制作出一些相對較豐富多彩的幻燈片,展示給學生,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化魅力。但是有時候學生會過多的注重PPT所帶來的趣味性,而忽視了學習,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的教學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性。
1.3將教學教案進行藝術化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通過不斷的規劃和預測能夠進行有效的設計教學方案。雖然教學的設計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閱讀教學過程中會將自己陷入到條條框框中,對閱讀教學課堂的復雜性和差異性有著一定的阻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教案的執行和復制,綜合考慮教案的實際應用性,積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閱讀興趣。
2.初中語文閱讀中的藝術性提問實踐
2.1設計的問題具有針對性
在設計問題時,在初中課堂中的提問要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并具有明確性。在課堂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應該緊跟課堂教學的目標,對文章中的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抓住文章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難理解和難以掌握的地方,通過加強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在學習文中出現的難點時,應該緊抓住教學的理念,從多方面考慮問題,對文中的重點和難點設置出相應的問題。
2.2設計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對于學生來說,其對文章的學習興趣并不是生來就有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征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中應該積極提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不斷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積極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通過加強對文中景物的各種描述,加強學生對學習的聯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表達方法:“那淺淺的天河”作者是否是真的看到了天河?為什么說是淺淺的呢?學生首先確定作者沒有真的看到,是一種想象,之后又就“淺淺的”分析,表達作者期望牛郎織女見面的愿景。
2.3問題設計具有曲折性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對于問題的設計不能夠過于直接,這樣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感到枯燥,不利于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和發展。教師如果能夠將問題設置的帶有一定的曲折性,這樣學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自己的發散思維。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時就需要轉一道彎,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對問題進行思考,這樣學生的學習思維習慣就會慢慢的形成。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深深感受提問的魅力,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閱讀素養。
2.4問題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如果自身的提問水平不夠高,就很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情況。由于提問的問題不夠全面,不具有針對性,且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就會造成初中語文閱讀的改革不夠成功等現象的發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逐步樹立起創新意識,精心設計課堂中的所有問題,并且這些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學生能夠利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一定的回答,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思考和探討,進行正確的賞析,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3.總結
通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更好的保證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新課改中加強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更好的完善發展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不足和相關學習策略。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4
一、更傾向于學生的時間安排
從這個設計安排中可以清楚地發現,一堂40分鐘的閱讀教學課,學生真正進行閱讀的時間只有短短的15分鐘,而教師的教學時間卻足足占據了一半。同時,除了時間的不合理之外,教師也沒有為教學點評安排專門的時間,這就使得學生之前自主的閱讀理解失去意義,無法得到教師的點評也就無法獲得提高。這種教學設計顯然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從主觀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仍舊片面地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真切地建構知識和提升能力。因此,在新時期下,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職能,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設計。因此,學生的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可以延長到15分鐘,而將教師的教學時間縮短。在新的教學設計中,學生才擁有充足的時間對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自主的思考,才能夠讓學生真正進行深度的閱讀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此外,教師必須在此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引導職能,即對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不強加干涉,但要對學生遇到的難題進行幫助,引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閱讀和思考。
二、使用先學后教模式
所謂先學后教模式,就是指將學生的自學當作課堂教學的開始,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而后教師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總結和點評,在總結中完成教學內容,讓學生的自學得到升華。從根本上說,先學后教模式是建立在知識建構理論基礎上的,其核心理念是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獲得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先學后教模式是能夠迎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先進教學模式,其能夠被運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安排相應的教學任務,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是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方向。其次,教師要做好自己的引導工作,要及時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的閱讀。最后,教師必須做好總結工作,要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好的方面進行肯定和贊揚,也要針對學生表現不好的方面提出改進的方法。同時,教師必須合理利用教學評價樹立學生的信心。
三、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興趣
在新時期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配合閱讀教學。從新的教育理念的角度來看,閱讀不應該是一項單純的學習任務,而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換一種說法,在新時期下,教師不能僅僅將閱讀教學當作一種教學任務,而是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進而引導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閱讀,甚至包括課外閱讀。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愿意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并且最終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習慣。初中語文教材包含了大量優美的散文、離奇的童話和情節緊湊的故事和小說,只要教師進行深度的挖掘,這些素材就能夠成為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有力武器。例如,《范進中舉》就是這樣的一篇小說,學生很容易被其中的故事情節吸引,進而進行主動詳細的閱讀。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范進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讓學生思考如果范進沒有死,他之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甚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文章的內容表演話劇,使用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因為故事情節對學生具有吸引力,教師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獲得樂趣。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極容易因為興趣在課余時間閱讀更多的內容來滿足自己的閱讀欲望和好奇心。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中做到改進,如讓學生根據文章主題開展演講會、辯論會等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總的來說,新時期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擁有了更多的教學任務,其不僅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新時期下,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可以通過先學后教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后,教師應該集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成為學生的習慣和娛樂方式,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5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近幾年來不斷得到發展,但是當前我國教育的大環境仍然是應試教育,這使得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首先,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占用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知識的講解,學生所能夠用來閱讀的時間很少,這樣一來閱讀課的實質就被改變,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知識的途徑。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運用的教學方法不合適,閱讀教學本應該將更多的權利下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閱讀開拓視野、增長知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主要是采用考點練習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教師一般在閱讀教學中會要求學生掌握閱讀知識中的字詞、對一些美文要進行記憶,對文中的情意表達則沒有涉及,甚至部分語文教師認為閱讀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寫作能力,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和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問題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可以指導閱讀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并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教師要科學地設計問題
要運用問題教學法需要教師針對閱讀教學內容科學的設計相關問題,問題的設計要能夠推動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比如,在學習《出師表》一文的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整體閱讀一遍本文,閱讀完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相關的問題,“諸葛亮為什么在率軍征伐曹魏時要寫這篇出師表呢?”學生聽到這樣的問題后通常都會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討論的熱情追加一些問題,比如“這篇出師表的描述主要是運用哪些表達手法”或者是“諸葛亮最終的結局是如何的”,通過這一系列的發問,讓學生加深對本片閱讀教學的理解。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閱讀教學的內容以及設計問題的根本目的,只有科學的問題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掌握閱讀閱讀教學內容,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2.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問題最多的時候,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受應試教育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升入高一級的學校時問題越來越少,更多的是接受教師的灌輸,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針對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這種現狀,教師要盡可能地采用鼓勵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提問的樂趣。比如:在學習《綠色蟈蟈》這一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習前提問“你們見過蟈蟈嗎”大部分學生會說“見過”“但你們見過綠色的蟈蟈嗎”,可能個別學生會見過,教師可以請這位同學給大家進行介紹,在學生介紹完畢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表揚,比如“這位同學講的'太好了,看來咱們班人才真是不少呢,或許你就是將來的昆蟲學家呢”。教師的表揚將會給學生很大的鼓勵,對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習慣具有重要作用。
3.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的創設是激發學生提問的有效措施,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符的情境,幫助學生從情感的體驗以及興趣方面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一教學時,教師可以隨機選幾名同學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讓學生通過扮演還原當時的事件,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表演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同學根據剛才的表演,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也可以設計問題“笑是人表達感情的一種方法,那文中賈雨村的笑有幾次,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呢”,利用表演和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小結
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的方式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針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問題教學法,在課堂上創設閱讀教學情境、設計科學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問題教學法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作用。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6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著手,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
不管是從知識基礎,還是從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上來講,學生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無法回答出難度較大的問題,這就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會不懈于回答這一問題。如此可見,在課堂提問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做到難易適中,有效把握提問藝術,并借助其推動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其一,教師在提問時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比如:當老師要講解《背影》這一課文的時候,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僅僅讓他們找出全文有幾處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這幾次背影分別出現在怎樣的情景中?然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不僅要他們找出全文有幾處描寫了父親的背景,還要讓他們將這些句子劃出來,然后簡單的分析句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基礎差和基礎好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調動他們學習、思考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其二,教師要區別對待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還是以《背影》這一課文為例子,教師讓學生從文中找到“三次流淚”的過程,有一部分學生很快的就找到了“三次流淚”的相關句子,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來進一步思考作者此時流淚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而還有一部分學生仍然沒有找到“三次流淚”的`相關句子,此時教師要鼓勵這些學生認真閱讀,尋找相關的句子,教師這樣做可以引導基礎不同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探討,最終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從教學目標著手,提問引導學生達成目標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目標中教師要將教學難點、教學重點指出來,根據不同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果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是一味的提問,這就不能夠將提問藝術效果發揮出來。同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太多,這就導致學生并沒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那么顯而易見問題所起的作用就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問題,這樣做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又讓學生了解到作品的內涵。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有一定的閱讀期待,然而學生的閱讀期待越強,那么所取得的閱讀效果越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閱讀目標來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期待。比如:當老師要講解《海燕》這一課文的時候,此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閱讀完之后要準確把握燕子的形象意義,并且還要了解到作者借助海燕這一形象表達出怎樣的思想感情。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一篇課文,教師可以將此篇課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到第七段;第二部分是第八段到第十四段。當學生在閱讀第一部分的時候,教師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春景圖?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請分別概括出來?作者所描寫的小燕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第一部分,在閱讀完第一部分之后學生基礎上已經找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為了能夠引出第二部分,教師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這么喜歡小燕子,除了小燕子的活潑可愛,還有沒有別的因素呢?此時教師就帶領著學生開始閱讀第二部分,從第二部分來尋找作者喜歡小燕子的真正原因。通過將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了解到小燕子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問成為老師與學生互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提出合適的問題,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7
一、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時,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例如,《意林》《中學生博覽》等比較適合初中生閱讀的雜志。根據調查,初中生普遍對這些雜志感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喜歡的書刊,心理上接受現代文,這樣對于現代文閱讀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受益無窮。
二、改革教師的教學模式
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作為一個講授者和引導者,其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前初中語文現代文教學中存在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教學模式過于固定,二是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普遍也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被動性。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對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改革。針對教學過程中,設計多樣化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將每個小組之中的答案綜合比較,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分析和補充。
三、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
在考試過程中,學生由于緊張會對文章的中心內容把握不準確,做題時也過于注重速度,導致成績較低。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教師在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時,應指導學生首先閱讀文章標題,接著把握全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問題,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內容。一般作者在寫作時,都會借助一些細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了解作者情感傾向的前提下,對細節進行揣摩,從而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側重點,結合自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進行解答。
四、加強學生文化意識思想深度的培養
初中語文不僅承擔著漢語教學的任務,對中國文化教育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能夠讓學生意識到中國文化精神,構建自身的文化觀,培養學生的思想深度。在現代文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體會到文章蘊含的文化意義,必然會使學生的思想意識有所提升。對于現代文閱讀,想要取得好的成績,不僅需要有良好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思維,更重要的是具有很高的知識素質。所以,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根據教材內容,對文章中的文化意識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增長知識的同時,提升思想素質。
五、結語
總之,現代文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成績和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應改善以往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思想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文章的文化意識,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教學目標。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8
1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的方式
1.1教師和文本的對話
初中語文教師和文本的對話主要表現在備課上,教師自己閱讀和理解文本的過程就是其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學經驗和人生經歷,用心感受文章,結合文章所處的歷史背景,將其中所講的道理融于現實問題中,為學生開拓出一個全新的視界,并最終將感悟和授課步驟記錄在備課本上,備課不但是教師對教材的感性理解,也是對現實問題的理性認識,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令文本更具開放性。
1.2學生和文本的對話
由于人生閱歷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學生對教材文章的理解和老師肯定有所不同,所以必須給學生充分自主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讓其用獨特視角實現與文章的親密對話,在學生閱讀思考的`過程中,他們會查證文章中的生僻詞匯,抄錄文章中優美的句子,感悟文章中動人的道理,當然也有可能對文章和輔助教材產生質疑,進而讓學生主動解答心中疑惑,在這一過程中,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特視角。教師則應該保證學生閱讀的時間,引導學生養成顏色標記法、圈點法、問題法等良好的閱讀習慣。
1.3教師和學生的對話
在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影響,所以當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對教材文章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互相交流糾錯就必不可少了,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首先初中語文教師應該以欣賞而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針對閱讀文章表達自己的意見,以熱情耐心去感受并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其次,在學生說出不同見解時教師應以真誠的語氣回復,比如“謝謝你的糾錯,歡迎大家都來找錯”;或者是“你的看法雖然有偏差,但確實給了我很大啟發”等等,這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鼓勵,真誠是對話進行的催化劑;最后,初中語文教師作為師生對話中更加成熟穩重的一方,應把握對話的節奏,通過雙方眼神、肢體語言等的交流讓師生之間達到情感上的默契,構建和諧的對話氣氛,讓師生在學習中共同成長。
1.4學生和學生的對話
生生對話是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分組合作交流是在對話中不斷產生和解釋疑問的過程,許多的新想法相互碰撞必將產生更正確完善的新想法。為此,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生之間沒有代溝問題,可以更加自由的交換彼此的思想,將問題的解決教給學生自己去尋找,最終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得到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共同提高。
2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對話型閱讀教學構建教學模式主要有幾個原則,吸引學生目光;讓學生合作交流;鞏固學過的知識,檢查學習效果;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思考,針對這些原則初中語文教師在對話型閱讀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在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運用不同的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閱讀和回答問題都是對話,讓學生產生對話的欲望,引起心靈的共鳴,并將所學道理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并在對話中保持這種興趣。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讓課堂氣氛變得積極活躍,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發言,對教師的授課也就更容易接受,尤其在分小組討論比賽的時候,和諧的氣氛就顯得尤為重要,調動課堂氣氛,掌握課堂節奏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最后,在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中,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對文本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而不是給學生既定的答案限制。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自己選擇課外讀物,以培養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拓寬初中生的閱讀范圍,進而不斷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3結語
初中語文對話型閱讀教學,是經過教育工作者充分實踐得到的教學方法,掌握對話型教學的精髓可以使初中閱讀教學事半功倍,令課堂充滿積極向上的能量,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也應在工作過程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對話型閱讀教學體系。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9
【摘要】閱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應具備最基本的一項能力,也是語文基礎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內容。隨著語文教學新理念的提出和閱讀教學理念的變化,學生閱讀能力的構成要素及其評價、教師閱讀教學各項基本技能的特點與要求也相應作出改動,語文的閱讀教學在當今社會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能
一、閱讀能力的構成
在20世紀初,著名的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測試由權衡句中各字、組織各字關系、選擇各字含義和決定最后反應者四因素構成。隨著研究的逐漸深入,當今社會認為閱讀能力的主要構成因素是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賞評能力。
認讀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生字生詞的辨析和識別能力,在“量”“質”“速”“美”上提出的新要求,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初中生累計認識漢字需達到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在課堂中能用普通話正確且流利的朗誦課文”“在學習中養成默讀習慣,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學生能夠領悟文章美感,能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地讀出美感。理解能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核心,如果只能認讀,而不能理解,豈不等于白讀?理解能力包括學生能準確理解詞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理解句子的含義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文章的結構及作者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創造意圖和理解增強表達效果的各種藝術手段。分析能力是對文章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的概述和歸納能力,從某種程度而言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賞評能力即“賞”和“評”,是指欣賞能力和評判是非優劣的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模式
教學程序,別名教學流程。語文閱讀教學程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而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環節和活動程序被稱為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即“紅領巾教學法”已經被社會慢慢淘汰,這種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由分析到綜合的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使學生準確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但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使閱讀教學走上模式化、程序化的道路。
21世紀以來,隨著教育學家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研究,閱讀教學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主要可以概括為問題解決式、主題對話式、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綜合性學習等,這些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閱讀教學的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遵循綜合性、靈活性和創造性原則,要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種:其一講授法,即通過講述講解的方式增強學生知識的系統性,這種方法短時高效,但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其二朗讀法,用泛讀、領讀、齊讀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其三默讀法,旨在培養學生的直映能力和速記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思考,提高做題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是實踐法,實踐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合適的情境,通過觀察、調查、課堂游戲等方式對學生加強學習指導,及時總結課堂內容,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并提高其綜合能力。
四、閱讀教學基本技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具有多方面的施教基本技能,包括導入新課、講解分析、課堂提問和課尾收束等技能。教師能在課堂中熟練的操作這些技能,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教師施教能力。
新課的導入需具有針對性、簡潔性和新穎性。導語是導入新課的“開講語”,它是教師在傳授新知識伊始有目的且有計劃設計的“課引子”。教師可以以講、讀、議、練或看導入向學生導之以情、趣、知、智和能。在對文章進行講解分析時,教師可通過巧設懸念法、故事引趣法、溫故知新法、情景渲染法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抓住問題的關鍵,透徹而深刻地剖析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若能靈活的運用課堂提問技能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啟發學生思考,還可以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適當的改變教學方法,所以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思考性、連貫性和靈變性。在正式提問前,教師應吸引學生注意,暗示學生,并用清晰準確的言語提出問題,當學生不主動時,教師可以適當點撥,用重問、變問或提示等方式幫助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需重復學生答案,師生共評,對其表揚優點,完善不足。俗語便言“鳳頭豹尾”,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導入要做“鳳頭”,收束自然要“豹尾”。在做課尾收束時,教師應做到“五及時”,即及時整理,系統歸納;及時提示、把握重點;及時回顧,強化記憶;及時訓練,促進遷移;及時檢查,加強反饋。使課文收束水到渠成且自然妥帖,結構完整且首尾照應。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效率。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10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缺陷
1.閱讀教學材料單一,只限于教材
現在,老師們的備課大都是參考教學參考書,很少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課外取材,講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文章。教科書上的文章雖然都是名家大作,很有教育意義,但那畢竟是與我們當下的生活有差別的。也許有些文字在這個年代已將很難被人理解,也許有些價值觀在這個年代已經不適用了,如果我們只了解這些內容,學生的世界觀也許會變得很狹隘,將來會很難適應這個快速發展的信息時代。
2.課堂形式標簽化
雖然,在很多語文閱讀課堂上,老師們積極地為提高課堂效果努力,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明顯。有的老師采用課上分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雖然,這樣的方法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由于沒有注重到一定的細節,這樣的方法只是做了一些無用功而已。原因如下;首先,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認知不深,很難考慮到問題的重點。其次,學生沒有正確思考的方向,只是表達自己的猜測而已。還有,有的同學趁機玩耍,并不認真對待這堂課。最后,大家各執己見,沒有說服對方的充分理由。最后的結果就是,這堂課只是一場鬧劇,沒有實質性內容。
二、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1.幫助學生明確所讀內容
現代文閱讀在現在的語文考試中內容豐富多樣,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把抽象的閱讀內容概括為幾個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包含作者人生感悟或社會體驗的現代文,現在高考常選這類文章作為閱讀材料。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人文修養與審美能力進行鍛煉與引導,讓學生能夠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與思想,并且透過文中所寫能夠對生活、對社會有一種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完全理解所閱讀的文章的內容。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雖然沒有過多地描寫人物的音容笑貌,只是對一位父親的背影進行了細致刻畫,也把文中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因為文章不僅對家庭的不幸進行了敘述,也從側面將黑暗的舊社會的現實生活表現出來。如果學生沒有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簡單地認定文章所寫只是父親送子北上求學,這就是沒有對文章的深刻內容認識清楚的原因。
2.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學會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閱讀后的看法。其次,鼓勵學生養成寫隨筆的好習慣。每個人見得多了想得多了的時候,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讓他們隨時記錄下來。若是有想不通的,可以與家人、朋友以及老師進行溝通。最后,在進行閱讀時,自己有疑問的地方給予不同的標注,以便之后進行討論。
3.充分利用閱讀資源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閱讀途徑有很多。可以去圖書館,可以去購買期刊,可以去網上下載,可以看電視、聽廣播等等。對于這個年代的學生來講,可以有所讀有所悟的地方太多。但是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書的質量。作為老師,也要引導學生選擇一些健康有益的書籍來閱讀。這個科技化、信息化的時代,帶給了學生太多個性化的影響。要想讓學生專心致志地聽完一堂課,對老師們來講,是一件技術性要求很高的事。面對促進初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硬性要求,老師們只能各顯神通,投入教育事業中,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一個平臺、一個正確的方向。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 篇11
一、閱讀目標的漸進
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綜合分析初中語文特點制定漸進式閱讀目標,即閱讀教學注重體現階段性特點,通過完成不同階段的閱讀目標,逐步向整體閱讀目標靠近,以此逐漸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熱情,激發其學習興趣,為高效的實現閱讀教學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1.結合初中語文教材制定漸進閱讀總目標
義務制初中語文教材由很多選文組成,但是這些選文的漸進性表現并不明顯,因此,為了保證初中生建立較為系統的語文知識體系,教師應注重漸進式的閱讀指導。首先,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實踐中,應充分把握教材特點,根據學生對語文認知和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年度閱讀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編寫漸進式的閱讀提綱,以此確保其落實到實際的閱讀實踐中;其次,教師在漸進式閱讀實踐中應重點把握漸進式閱讀特點,注重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經過大量實踐證明,漸進式閱讀教學的關鍵在于過程的循序漸進,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漸進的跨度和節奏,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急于求成,否則會適得其反。
2.結合教材單元制定漸進閱讀單元目標
觀察初中語文教材可知,其主要根據不同主題劃分單元,單元之前的銜接性和漸進性較差,因此初初中語文漸進式閱讀實踐研究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瓜洲中學褚光中語文教師有必要以單元為單位制定漸進式閱讀目標。首先,教師制定單元閱讀目標時應嚴格遵守漸進性原則,并不是要求目標涵蓋內容面面俱到,而應主次分明體現層次感,從而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其次,注重單元閱讀目標的分解,這是體現漸進式閱讀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在綜合考慮不同單元特點和閱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閱讀技能訓練、基本知識劃分到不同單元中,并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加以重視,通過采用討論、辯論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完成不同單元漸進閱讀目標;最后,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漸進式閱讀教學前后銜接性較強,因此為了保證其有效的實施,教師應區別對待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針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輔導,例如為其補課,幫助其復習等,進而使學生在每個環節均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效地實現漸進式教學目標。
3.結合文本內容制定漸進閱讀課時目標
把握不同文本的閱讀目標關系著漸進式教學的效果,決定著教師能否順利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為此,教師應根據文學作品類型制定課時閱讀目標。另外由于文學作品較為重視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制定的課時閱讀目標應要求學生認真體會文本語言特點,體現文本內容抒發的感情。例如,閱讀小說作品時,教師應讓學生思考文本內容體現的感情如何等。
二、閱讀指導的漸進
1.明確閱讀指導目標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實踐中應明確閱讀指導目標,并注意與日常的閱讀教學活動緊密的融合在一起,尤其應避免運用滿堂灌的不良教學方法。教師進行漸進式閱讀指導時應清晰地認識到,閱讀并不是要求學生孤立地理解某篇課文,而應觸類旁通掌握漸進式學習方法,體會漸進式閱讀的真正內涵,培養其語文閱讀興趣,提高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最終實現初中語文漸進式閱讀指導目標。
2.制訂學期主閱讀計劃
制訂學期主閱讀計劃主要包括列出詳細的閱讀要求、閱讀具體安排和閱讀評價規則三方面內容,其中閱讀要求應僅僅圍繞教材內容,并以講讀課文為主。首先,教師應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漸進式閱讀教學,例如將閱讀課安排在周三課時;其次,上閱讀課前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并列出預習要求,例如要求學生注意作者簡介、對課文內容進行全面的把握,并做好難點的標記等,為在課堂上進行閱讀交流騰出時間;最后,學生閱讀結束后應舉行師生間互動交流活動,選出小組代表讓其發表閱讀感受,并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疑難問題。
閱讀具體安排環節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閱讀主題和書目,并制定不同閱讀主題的閱讀目標,最后對閱讀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時需要依照評價規則進行“合格”“良好”“優秀”三個等級的評價,其中通過閱讀,將學生能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對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能夠初步把握評價為合格,如果學生能夠準確地概括出文章內容,且能清晰地認識文章結構和思想則評價為良好,如學生不但能夠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結構、思想,而且還能結合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則評價為優秀。通過閱讀評價追蹤漸進式閱讀教學成效,能夠及時發現閱讀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不斷調整,為漸進式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總結
閱讀是掌握初中語文知識的重要方法,對學生今后語文的學習影響深遠,為此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積極開展漸進式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其養成自覺閱讀習慣,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初中閱讀教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名著閱讀教學論文03-22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論文02-10
閱讀教學研究的論文02-17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論文03-15
淺談英語閱讀教學體會論文03-22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創新論文03-1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與解決手段論文02-21
閱讀教學中優質問題的設計論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