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論文
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關于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2000年9月23日,隨著教育部《〈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的頒布,我國教師資格證制度全面啟動。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采取“省考”方式:各地區自行組織考試形式,各省自己命題,沒有統一考試要求,考試時間各地也不統一。2011年下半年,浙江、湖北兩省的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打破原有各省自行組織的模式,由“省考”改為“國考”:國家統一考試標準、統一考試大綱、統一考試命題。2012年上半年,試點工作擴大到河北、上海、廣西、海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實行“國考”已是大勢所趨。與“省考”相比,“國考”凸現了一些全新的特點。
一、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特點
1.考試對象的改革:從注重學習經歷到強調發展潛質
“國考”改革之前,師范學校畢業生是可以先就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后再向有關機構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大多一經申請即可拿到教師資格證。
“試點工作啟動后,即2012年及以后入學的師范類專業學生,申請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須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考試[1]。”這個規定打破了延續11年之久的師范生的“特權”,所有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說明,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標準已經從原來的注重專業學習經歷轉變為強調專業發展潛質。淘汰部分不適合教師職業要求的師范生進入教師隊伍,吸收部分有志于從事教師職業的非師范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擇優選拔樂教、適教者,給予教師資格,這對優化教師隊伍的結構和素質大有好處。
“國考”取消了師范生的“免考權”,這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專業學習經歷不等同于專業發展潛質”。審定幼兒教師資格關鍵在于考查考生的專業發展潛質。潛質是指潛在的素質和能力,教師專業發展潛質,是從業前不一定表現出來,但在從事教師職業的過程中能夠得以體現和發展的能力,它不僅在于原有的學習經歷和經驗,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職業意向、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這在芬蘭的師范教育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每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中芬蘭聞名世界,陳之華在《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一書中談到了芬蘭的師范教育:“她們認為整個芬蘭所需要的教育系的學生,足以被訓練與教導成為芬蘭未來三四十年的老師。她們所需要的不是只會念書、考試,卻不問世事、不知與人相處的乖學生或成績好的學生,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見解、有自信、有互動力、有包容力,而且還必須是可以再塑造的孩子……在目前,芬蘭教育體系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找到真正具有‘好老師’特質的學生[2]。”芬蘭的師范教育關注的不是學生原有的學習經歷或者學習成績,更加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具備可以“再塑造”成未來“好老師”的專業發展潛質。“國考”在考試對象方面的改革也反映了我國師范教育在這方面的需求。
《浙江省2012年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簡章》(以下簡稱《浙江2012簡章》)明確指出,“國考”的目的是“通過實施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考查申請人是否具備教師職業認知、基本素養、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潛質;進而嚴把入口關,擇優選拔樂教、適教人員取得教師資格”。教師的職業道德、心理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以及教師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和教師的學習經歷有一定關系,但和個體的素質及潛能相關度更大。相比于專業學習經歷,教師的專業發展潛能更能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成為教師的基本素質,更能預測一個人是否能夠勝任并堅持在教師崗位。
2.教育內容改革:從注重理論知識到關注基本素養
“國考”改革前,浙江省的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只考“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兩門基礎理論課程,不關注申請者的整體知識結構。改革之后,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科目則統一為“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兼顧了申請者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兩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改革是將原來的“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兩個科目合并成了“保教知識與能力”一個科目,同時增加了考查考生綜合專業知識、通識性知識、能力的“綜合素質”科目。具體考試內容包括職業理念、職業規范、基本素養、學前兒童發展、學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導、環境創設、游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10個方面。其中基本素養方面要求:了解自然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一般知識,熟悉常見的幼兒科普讀物和文學作品,具有較好的文化修養;具有較好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信息獲得與處理能力[3]。可見,改革之后,教師資格證考試既關注申請者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又關注申請者基本素養的高低,而其中最為關注的當屬通識性知識的掌握情況。
通識性知識不僅是申請者自身的素養,更是成為幼兒榜樣的基礎。好奇、好問是幼兒性格特征之一,兒童的問題在他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經常要問許多個“是什么”和“為什么”,而且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有人記錄了一個4歲兒童一年中提的問題達4 000多個[4]。幼兒必然是好奇、好問的,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雖然人們也希望通過一些“間接”的回答技巧促使幼兒自己去思考,但無可否認的是,幼兒對那些“無所不知”的成人會充滿崇敬和佩服,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更加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因此,幼兒教師雖不一定要當“百科全書”,但幼兒教師基本素養的提升實屬必要。
3.考試方式的改革:從注重理解記憶到重視應用能力
浙江省教師資格證考試一直以來沿用的都是“筆試+面試”的方式。2011年下半年,改革之后的首次考試則采用“‘綜合素質’機考+‘保教知識與能力’筆試+面試”的方式。2012年上半年起浙江省完全取消了筆試形式,“綜合素質”和“保教知識與能力”兩個科目采用機考。關于參考教材,原省組織的教師資格證考試有指定參考教材,且報名的考生必須參加由當地教育部門統一組織的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考前培訓。全國統考則沒有指定的參考教材,也不組織考前培訓。 改革之前,“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兩門課程的考試以機械記憶的內容為主,每道題目都要根據指定教材的思路去回答,而且因為命題是題庫組卷,考生要對教材非常熟悉才可,這樣的試題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記憶能力。“國考”不設指定教材,在《浙江2012簡章》中就明確指出,不會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而要“強化能力考核”,這就意味著試題內容要么是純開放式的,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自由發揮,自圓其說;要么就是有絕對標準答案的,不管哪本教材,哪個學者都會給出統一答案。這樣的試題,更多的是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國考”考查的應用能力包括: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材料分析題等;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寫作題、面試中的結構化問題和答辯等;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比如活動設計題、面試中的備課試講;采用機考之后,考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文字錄入能力等。
從注重理論知識到關注基本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選拔師范生只重視專業基礎,忽視知識結構的弊端,促使師范生重視自身知識結構的優化;從注重理解記憶到重視應用能力,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師范類學生教育專業知識基礎和能力不扎實,靠突擊死記硬背“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兩門課程來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可能性。這樣兩者結合,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從注重學習經歷到強調發展潛質的轉變,從而更好地確保教師隊伍的素質。
二、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對幼兒教師職前培訓的啟示
1.強化專業精神
師范生享有教師資格證的“免考權”,這是對他們學習經歷的一種肯定。先不論在當前大環境下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學完、考完、忘凈”的情況,又有多少師范生是愿意獻身教育事業的呢?如果一張資格證既不能反映持有者的從業能力,又不能體現持有者的從業意愿,那么,這樣的資格證還有多少含金量呢?“國考”取消了師范生的“免考權”,設立了統一的考試標準,提高了考試成本(考試難度增加、考試費用提高),每一個申請者都會事先考慮一個問題“我想當老師嗎”,只有對這個問題有了成熟的思考答案之后,他們才會選擇去參加資格證考試,這就保證了所有拿到教師資格證的人員首先在心理上是“樂教”的。“樂業”才能“敬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教師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因此,幼兒教師職前培訓首先要強化學生的專業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
2.重構課程體系
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改變過去只考“學前教育學”和“學前心理學”兩門課程的“傳統”,轉而關注申請者的綜合素養,幼兒教師職前培訓應根據這個特點重構課程體系。幼兒教師職前培訓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模塊:一是專業理論課程,包括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游戲理論與指導、幼兒園衛生學、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等;二是技能培訓課程,包括唱、彈、畫、跳等幼兒教師基本技能的培訓;三是實操訓練課程,包括見習、實習、活動方案設計、主題教學方案設計等;四是基本素養模塊。尤其第四模塊,在現有的幼兒教師職前培訓中很少出現,更需要引起重視。
3.明確技能標準
在幼兒教師職前培訓中歷來有“理論課程”和“技能課程”孰輕孰重之爭,其實對于幼兒教師職業來說,這兩類課程都同樣重要,不可偏廢。“理論課程”主要指上述課程體系第一模塊的內容;根據“國考”的考試大綱,“技能課程”除了唱、彈、畫、跳之外,應該還包括說(講故事、說課、與人溝通等)、寫(寫作、寫評語等)、做(做課件、做手工等)等技能。“理論課程”的評價標準較容易掌握,根據教學大綱或者考試大綱設計一些題目即可衡量。在當前社會各種技能考級熱的大環境下,幼兒教師職前培訓中“技能課程”的標準應該如何定呢?對大多數想成為“未來幼師”的學生來說,并非能考到的級別證書越高越好,而且也不可能要求學生在每一項技能方面都能精通。因此,在職前培訓中,應該根據幼師崗位需求設定“技能課程”的最低考核標準,然后再鼓勵在某些技能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精益求精,即對學生的技能要求應該是“夠用+特長”。
4.重視實踐教學
教育教學能力對“準教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國考”將原“省考”中只在面試中要求的教育教學能力測試也納入了考試環節,因此,教師職前培訓必須更重視實踐教學。這可以從幾方面去努力:一是案例教學,可以通過分析各種幼兒教育教學案例拉近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現實應用之間的距離;二是見習和實習,讓學生在幼兒園的現實環境中感受今后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三是創建微型課堂,提高“準教師”的教學能力;四是給學生創造更多與孩子相處的機會,可以因地制宜,讓“準教師”主動為社區孩子或者職前培訓機構的教師的子女組織親子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準教師”們可以卸下案例教學中“旁觀者”的冷靜,改變見習和實習中的被動,彌補虛擬微型課堂的不足,在真實環境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資格證考試從“省考”改為“國考”是發展趨勢,“國考”相對“省考”的種種變革對幼兒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幼兒教師的職前培訓提出了新任務。分析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內容和要求,可以為幼兒教師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做好2011年下半年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2011-10-16.
[2]陳之華.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162.
[3]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及大綱(試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6.
[4]王振宇.學前心理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183.
【教師資格證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學論文開題12-11
最新心理學的論文03-21
心理學的論文模板03-21
心理學及生活的論文12-07
行為心理學論文12-07
身邊的心理學論文12-07
簡單的心理學論文03-21
廣告心理學論文12-05
品牌心理學論文12-07
認識心理學論文03-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