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論文
心理學從人類的生態本性來認識校園規劃,倡導生態意識,它所要揭示的是更為內在和本質的精神生活層面,它體現出校園規劃設計內在和自然本性。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論文,歡迎查看。
篇一:幼兒鋼琴教學中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價值分析
【摘要】
音樂教育心理學就是研究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現象以及發展規律的學科。幼兒由于其自身特點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這些特征與幼兒的鋼琴學習有著重要的聯系。學習鋼琴是一件長期的、枯燥的、辛苦的工作,在幼兒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每一個音符、每一點成長都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和老師的精心培養。老師要因材施教,正確定位幼兒鋼琴教學,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育人成才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音樂教學心理學;幼兒鋼琴教學
一、幼兒鋼琴教學的現狀
音樂屬于情感教育,可以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幼兒的音樂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情商。有關調查表明,只有高情商的人才可能成為高智商的人。因此可以看出,音樂可以培養出高智商的人。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加之市場經濟的影響,望子成龍已成為現代家長普遍的教育心態。目前,鋼琴熱逐步在社會上興起,幼兒鋼琴教學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從現有的幼兒鋼琴教學定位來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現在教學目的性太強。許多家長以及老師在培養幼兒時總以成為音樂家、鋼琴家為目的,過分注重技巧的培養,而忽視了幼兒的審美與情感的.開發,甚至讓幼兒失去了本應該擁有的快樂童年。筆者在指教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幼兒在練習鋼琴時的無奈與厭煩情緒,甚至會出現過激的厭學情緒,這樣的鋼琴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這些問題的出現進一步說明了無論是何種教育,都必須以育人為主要目的,切勿拔苗助長,好高騖遠。
二、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新課改后,我國也進一步修訂了鋼琴教學教材,以適應更多年齡段的鋼琴學習,體現了以人為主的音樂教學核心。目前,我國的幼兒鋼琴教材比較淺顯易懂,適合幼兒年齡段的學習。教學中的技巧練習則融入到可以理解的曲調當中,結合耳熟能詳的兒歌、民歌等,基本上滿足了幼兒心理成長過程中的情感需求。但這僅僅是基本,要想進一步提升鋼琴教學質量,進一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使其產生鋼琴學習興趣,最關鍵的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心理學以音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交互行為為研究對象,以音樂教學中的各種心理現象以及變化規律為主要研究內容,能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幼兒的心理活動。由于幼兒鋼琴教學屬于一項非常專業、非常特殊的學科,每一個幼兒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如果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通過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可以全面掌握每一個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幼兒的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心理學的運用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非常重要。
三、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一)可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音樂不但可以舒緩壓力,也能陶冶情操,使人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對于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有著重要的意義。音樂可以將人們最濃厚的情感展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審美快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同樣要讓每一個幼兒感受到這種美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系下,沉重的文化課使學生壓力倍增,而鋼琴學習則為孩子帶來了最快樂、最愉悅的時光。教師應利用情景教學模式,創設適當的情景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寓教于樂,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美感,從而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杜絕不良情感的產生,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二)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育心理學中,發展智力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幼兒鋼琴教學中,運用音樂教育心理學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對于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智力的開發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幼兒鋼琴教學中,作為音樂教師必須發揮創造性思維,通過一些直觀的、生動的、形象的教學手法,調動幼兒的感官,從而激發起創造性思維。老師經過正確的引導讓幼兒在感受音樂之后能夠主動地表現音樂,通過創造性思維學習音樂,學習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三)有利于實現育琴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學的目的就是育人,同樣,幼兒鋼琴教學的目的也應該是“育人”,不應僅僅局限于“育琴”。作為音樂教師,也要進一步加強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學習,并將其很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發展個體的同時激發其創作能力,形成一種學習激情。這種激情不但有助于音樂學習,更是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增添了更加強勁的動力,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幼兒鋼琴教學中,只有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另外,還要培養幼兒堅強的毅力,遇到困難、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幫助幼兒解決難題并完成各項音樂技巧的練習,充分利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創設多種教學模式,實現鋼琴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蓉輝.論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發展的內在機制[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06).
[2]趙阿光.鋼琴教學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
篇二:積極心理學的應用
1.積極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當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有以下幾個層面:通過對幸福敢、滿足感愉悅等感觀體驗的研究來探討其產生的各種影響;探討尊嚴、團隊精神、自控力等品性特征的形成方法;研究良好的社會氛圍對積極的心態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我們不能通過對發生事件的掩飾來滿足人的幸福感,必須通過對人的積極心態和品格的研究提高幸福指數,而這些都可通過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來實現。
積極心理學中,要求要以一個欣賞的角度看待社會,它特別強調了個人的積極心態對外界的影響是廣泛的。積極心理學在主觀層面研究了人的幸福(過去)、希望(未來)、快樂(現在)等體驗的獲取方式;通過對個人品格的研究調查研究人的積極力量;通過對人的個人特質,例如人際交往技巧、智慧、毅力等進行根源以及效果上的探索;在群體的層面,積極心理學的的研究的主體是一些群體性組織,例如家庭或者社團等,提出建立這些社會組織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這些社會組織的形成要有利于公民美德和社會氛圍的的形成。
心理學的用途不只是解決心理疾病,更有意義的是幫助個體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疾病的解決與良好的心理狀態的形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心理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培養人的積極的心態上,通過培養積極的因素使其成為健康幸福的人。
從積極方面處理解決問題。積極心理學在解決問題方面側重點放在積極的方面,并從中獲取到積極的意義,因此,應從以下兩個方面獲取問題解決的積極意義,首先,全方位尋找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問題的根結所在,才能讓我們了解到如何更加積極的看待面對問題,才能對問題的性質做出總結,這樣才能以一個更好的心態去解決處理問題。否則,就可能會有消極的心態出現。從長遠角度考慮,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是最務實的做法,積極的心理學可以讓人活的更加有動力,有活力。其次,也可通過對問題本身的了解找到積極的經驗。
2.積極心態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啟示
思想政治工作是日常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指導著政治理論的走向,個體或群體的思想狀態和思維方式,對行為的指導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一些案例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基礎方法進行分析,使之形成積極的心態,促使和諧的外界環境形成,進而對相關事項也產生連帶效果,促使整個大環境的和諧發展。在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遇見一些消極負面的情緒,這些在一般情況下也會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正常的判斷,他們經常會有一個懷疑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體,這樣就間接影響受教育者的情緒,使其出現比較極端的情緒特征,在這種外界環境下人的創新和應對挑戰的能力會下降。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要及時更新和改進,在使用的過程中面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和思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更加注重人的情緒和心態上的特征變化。
積極心理學中,注重對人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更加注重對人內心的積極能量的激發,只有這樣才能使消極方面被抑制,才能使人感到成功的動力,才能使人更好的適應環境,應對各種外界環境給予的挑戰,并可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有動力,有能力去伸出援助之手。同時,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能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努力的方向,這些特征都需要通過培養人的性格品質來實現。
積極的心態培養不止是解決優點和缺點的問題,而是一種有多種內容存在的教育方法,著重受教育者積極心態的培養和潛力的激發,通過增加受教育者的積極體驗次數,增加其源動力。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增加受教育者的理論知識,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其品質的培養來增加其積極心態的認識程度。
3.結語
積極心理學中,社會組織的形成有利于人的積極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個體,每個社會族群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圍,無論是受教育的環境還是工作生活的各種外部氛圍都會對個體產生必然的影響。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注重對外界教育環境的改善。
篇三: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分析
【摘要】
教育心理學是集理論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一門課程,缺乏理論性、注重實踐性是傳統教育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特點,為適應現代社會的教學需求,需要對教育心理學與教學改革進行有機結合。建構主義與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中重要的理論指導。本文將分析教育心理學課程的現存問題,并探索如何對教育心理學課程進行有效改革。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教學改革
教育心理學是各類高等院校師范教育類專業的必修課,并且是師范生的專業必修課,在中小學教師基本的師范素質考查中的重要課程。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訓練學生運用教育心理學相關原理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具備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心理素質。但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教育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問題。
一、教育心理學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與課程中存在問題。我國現在使用的教育心理學教材主要注重兩方面的內容,其一,強調實際服務,其二,偏重研究基礎。我國過去的教育心理學課程大部分以面對教育實際為出發點,認為教育過程中的種種心理規律和現象都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所以教育心理學的教材通常是從基礎知識、技能培養、思品教育、審美水平、個別差異等方面進行組織,這樣,實際上教育心理學就失去了其學科本身的學術價值和學科價值。隨著西方心理學的研究深入并且傳入我國學術界,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家為充分體現其學科的心理學特性并突出本學科的科學特性,走向了學術的另一個極端,即重視在實驗室里的研究,相對忽視教學實踐中的實際需要,使得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研究與西方的“教育心理學”越來越接近。
(二)教學方式與評價的問題。教師在課堂進行講演是我國在教育心理學教學中長期采用的方式。教育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中往往要涉及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合作學習與探索、人本主義的學生中心等主題,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又常常是教師拼命說,學生拼命記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心理學的絕大部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只是紙上談兵,學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核心知識,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也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具有極大的阻礙作用。此外,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評價一直采用筆試考試的形式進行,而考試的內容基本上也是對基本概念和內容的考查。在此種教學方式下,考試前臨時突擊,考后全部忘掉的現象普遍存在。這與當今社會對大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去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充分發揮創新、創造能力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此種教學模式不僅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沒有提升作用,對高等院校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極大的阻礙。
二、教育心理學進行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優化課程結構體系。教育心理學是以學生學習特點、規律和條件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其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心理發展與教育、一般學習心理、分類學習心理、學習理論與教學、教學心理與教師等方面的內容。“心理發展與教育”主要是闡述維果斯基、皮亞杰、柯爾伯斯等人關于心理發展的理論;“一般學習心理”涉及到學習的動機、學習的遷移、學生的生理機制等問題;“分類學習心理”會涉及到建構知識體系、學習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式、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學習過程和促進以上方面的條件;“學習理論與教學”部分主要是關注基礎理論知識,壓縮舊理論的部分,突出新的理論和觀點;“教學心理與教師”主要涉及到教學的設計、個別差異、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教育。學習與教學心理在整體上前后呼應、相輔相成,在結構上,課程互為一體。
(二)重視實踐操作。解決教育教學在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最終目的,進而達到提高學習和教學質量的目標。所以,教育心理學的主題應該是問題解決、學習態度、知識學習、動機激發、態度與品德等內容。例如,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要能通過組織系列直觀、概括的活動能將簡單的知識有效地掌握,也要對知識如何整合、概念如何產生等重點問題重點關注,對高級知識、高層次的學習過程和自我調節的學習過程給予充分的關注,并放在一定的高度。在“動機激發”中,對如何運用已有的成功案例對動機進行合理有效的激發是要特別重視的問題,例如,根據成敗歸因論組織進行歸因訓練,根據自我效能的相關理論進行自我形象的提升。在“態度與品德”的學習過程中,要對品德結構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并且要對社會規范對個人品德內化的過程和相關的理論進行相關的說明。此外,以上各方面的內容都需要有教育實際案例的支撐,編寫相關的`思考題、案例和討論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學習活動,通過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使學生在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中真正具備實踐的基礎,對理論的理解有極大的幫助。
(三)更新教學內容。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方向為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在知識自主建構中的作用,在強調“教材”的同時,也要成為“學材”。對于“學習心理”、“品德心理”和“心理發展與教育”三個方面進行有效加強。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中心必須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研究學生心理的發展過程與發展規律,對以皮亞杰等為代表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的深層含義做充分的說明和闡釋。同時,需要全面了解學習的實質、過程和條件,從而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育心理方面,要對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要介紹在信息技術的條件之下的學習和教學過程。在個別差異的部分,需要主要介紹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它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同時,學習方式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要有所涉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深入理解“學生”和“學習”,從而對不同的學習領域學習過程和教學規律的理解和認識才能達到不一樣的水平。
(四)對教學方式和評價手段的改革。將課堂講授與師生討論相結合。涉及到一些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問題時,一般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可以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入到課堂中來,通過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質疑和討論,促進學生的理解。課堂的教授應該傾向于精講,對有關主題的內涵和邏輯的聯系要有重點地突出,從而保證教學的質量。
(五)小組合作探討與學習。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并且運用知識,例如,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形成、社會規范的內化等問題的探討。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探討知識,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結果的理解,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實際操作過程中,個體要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獨立的探討,進而對相關問題有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之后學生之間可自由結組進行討論,每人就相關主題的看法的觀點進行交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進行合理的培養。教師的最后總結和概括,保證相關主體理解的深度和知識的廣度,從而保證教學的效率。
三、結語
教育心理學是高校教育類課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探索其課程和教學的改革,為其他課程日后的改革提供經驗與借鑒。要重視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主力軍作用,也需要師生的配合、任課教師的整體綜合協調,從而促進教育心理學的課程改革能夠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董杰.再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
[2]肖朗,范庭衛.美國教育心理學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應用———中外學術交流的視角[J].學術交流,2010,7
[3]唐燕兒,魏旭陽.“微課”的優勢與發展———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淺議學校管理中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教育論文03-03
稅收籌劃原理及運用分析論文02-17
論文答辯時候的技巧運用12-12
淺談數學教學中語文知識的運用03-25
云計算的電網營銷管理的運用論文02-26
淺談本土教育資源的合理運用論文01-08
運用公允價值分析策略論文02-26
企業專利信息管理與運用論文02-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