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畢業論文提綱
背包客,又稱驢友,在英文中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詞演變而來,在漢語拼音中為BeiBaoKe,泛指三五成群或者單槍匹馬四處游逛的人。
論文題目《背包客亞文化群體認同研究》
論文目錄
摘要 第1-6頁
Abstract 第6-10頁
第1章 緒論 第10-26頁
· 選題緣由 第10-11頁
· 循序漸進的個人背包旅行體驗 第10頁
· 對社會現代性的反思以及對理想主義者的關切情懷 第10-11頁
· 研究意義 第11-12頁
· 理論意義 第11-12頁
· 現實意義 第12頁
· 研究現狀 第12-20頁
· 國外背包客的相關研究 第12-16頁
· 國內背包客的相關研究 第16-18頁
· 國內外關于亞文化的研究 第18-19頁
· 總結 第19-20頁
· 研究視角和概念界定 第20-23頁
· 群體認同的理論視角 第20-21頁
· 相關概念界定 第21-23頁
· 研究方法 第23-24頁
· 參與觀察法 第23頁
· 文獻法 第23-24頁
· 訪談法 第24頁
· 文本分析法 第24頁
· 研究創新與研究不足 第24-26頁
· 研究的創新點 第24-25頁
· 研究的不足 第25-26頁
第2章 國內背包客亞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第26-37頁
· 國內背包客群體的特征 第26-30頁
· 人口統計學特征 第26-28頁
· 心理行為特征 第28-30頁
· 國內背包客亞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第30-33頁
· 對西方嬉皮士文化的批判和繼承 第30-31頁
· 中國“背包客”的歷史淵源和行者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第31-33頁
· 國內背包客亞文化的特征 第33-37頁
· 游離在真實和虛擬之間 第33-34頁
· 對自由的渴望和對體制的抵制 第34-35頁
· 互助和信任的交往邏輯 第35-36頁
· 尋求本真和自我的核心價值 第36-37頁
第3章 在吸引下行動:“驢”的初嘗試 第37-45頁
· 背包行為的動機 第37-41頁
· 逃避、放松 第38-39頁
· 求知、探索 第39頁
· 人生意義 第39-41頁
· 對背包客行為的模仿 第41-43頁
· 著裝的傳承 第41-42頁
· 行走路線的選擇 第42頁
· 對消費的節制 第42-43頁
· 對背包客文化符號的接受 第43-45頁
· 使用獨特稱謂 第43-44頁
· 共同的`精神消費 第44-45頁
第4章 在體驗中自我分類:群體歸屬感的建立 第45-54頁
· 媒體的推波助瀾 第45-47頁
· 媒體塑造的背包客灑脫形象 第45-46頁
· 互聯網:跨越時空的聚合平臺 第46-47頁
· 驢友組織的認同 第47-48頁
· 背包活動的勃興 第47-48頁
· 以“驢”為名的聚會 第48頁
· “驢”文化的內化 第48-51頁
· 在路上發現自我 第49-50頁
· 排斥性認同:身份標榜與劃分跟其它群體界限 第50-51頁
· 回歸城市之后背包精神的存在 第51頁
· 他者的反饋 第51-54頁
· 行走途中當地人的肯定和贊賞 第52頁
· 公眾對群體的積極評價 第52-54頁
第5章 在質疑中反思:群體認同的強化 第54-64頁
· 背包客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的碰撞 第54-57頁
· “自我”挑戰了理性化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 第54-56頁
· 追求本真的理念沖擊了經濟理性 第56-57頁
· 公眾對“驢”的質疑 第57-61頁
· 垮掉的一代 第57-59頁
· 自私的個人主義取向 第59-60頁
· 表演的背包行為 第60頁
· 被商業綁架的背包文化 第60-61頁
· 認同危機下的“驢”群 第61-64頁
· 文化核心價值的堅持 第61-62頁
· 行為規范的重構 第62-64頁
第6章 結論和討論 第64-69頁
· 背包客亞文化:一種追求本真、自由的亞文化 第64-66頁
· 鼓勵個性和自由 第64-65頁
· 注重多樣本真性體驗 第65頁
· 追求金錢之外的質樸的生活理想 第65-66頁
· 背包客亞文化:社會現代性的一種后果 第66-69頁
· 現代性與后現代性之爭 第66-67頁
· 尋根之旅:重新發現社會 第67-69頁
參考文獻 第69-73頁
致謝 第73-74頁
附錄1 第74-75頁
附錄2 第75-76頁
卷內備考表 第76 頁
【背包客畢業論文提綱】相關文章:
畢業論文的提綱11-15
論文提綱格式-畢業論文提綱范例03-17
畢業論文提綱的擬定03-28
國貿畢業論文提綱03-01
畢業論文提綱的意義12-03
畢業論文提綱的步驟12-04
ASP畢業論文的提綱12-06
財經畢業論文提綱12-06
物流畢業論文提綱03-29
《詩經》畢業論文提綱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