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幸福的教育倫理內涵
論文關鍵詞: 學生幸福 本質
論文摘要:幸福是學生的基本權利,教育應該給予學生幸福的美好體驗。學生的幸福應該是健康成長的幸福。學生在學校教育影響下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展,即時幸福與未來幸福、個人價值與價值能夠有機統一,是學生幸福的應有的內涵。
幸福是主體存在的精神維度。“古今中外,差不多每個思想家都討論過幸福。但是,細究起來,幾乎關于幸福的每一個問題—從幸福的定義、結構、類型到其規律、規則—直到現在皆未弄清:幸福問題是個萬古長新的倫難題。”盡管對幸福概念的準確界說是一個難題,但人類對幸福的渴望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教育作為人類一項杰出的事業,是否需要關注幸福?是否應該把幸福帶給每一位學生?怎樣的教育才能把幸福帶給學生?本文將從教育倫理學的角度談談個人粗淺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追求學生幸福是教育倫理的應然訴求
從人類發展的動力來考察,可以發現,人類是在對幸福的永恒追求中不斷進步的。有學者甚至斷言:“人類的一部發展史就是這樣一部對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過對幸福追求而不斷探究人的存在意義、存在方式、存在內容的反思史。這種現實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現在理論形態上,就是幸福思想的發展史,這也即意味著幸福思想的發展史從一個特定側面反映了人類自身的文明進化歷程,揭示了人類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趨向圓滿的求索歷程。”可見,人類對幸福的永恒渴望,使幸福對人生具有了終極意義和永恒的動力性。所以,對于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而言,追求人生的幸福與圓滿、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不僅當是一種基本需要.也是作為人應當具有的正當權利。
教育是一種實踐,也是一種價值理想的設置。所以,教育不僅具有其特殊的認識—實踐方式和實踐行為的規范系統,而且擁有其自身的價值本體理論。也就是說,教育既要為人們提供現實可行的價值方針、規范和,也要指明和設計終極的價值目標和理想人格,以引導和激勵人們追求超現實的精神完滿。這既是人性的內在要求,也是教育自身的內在倫理特性。可見,學生幸福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價值目標。“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應當是毋需置疑的。”學校教育如果忽視了學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目標的重大缺陷。
過去很少有人把追求兒童幸福作為教育的使命,這并不是偶然的。在很長的時間里,受教育一直是少數人的一種特權,能夠受教育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教育是兒童幸福的一個代名詞。但是到了近代,隨著業的大發展,義務教育得到普遍實施,教育成了青少年成長的路徑和重要生活方式,教育變成了兒童生活的漫漫長路并被成人寄予了厚重的期望,現實功利不斷困擾教育,學生的負擔日益沉重,教育與學生幸福的天然聯系就被阻隔了,教育與學生幸福的背離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對人而言,具有終極價值的幸福無疑是重要的。教育應是人性化的事業,教育學也應當是一種人學,學生的幸福理所應當地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事實上,教育之于個體應當具有發展性、享用性的功能,是使人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受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的影響,教育不同程度地被異化,高分、升學率等成為了教育的現實追求,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部分地缺失了,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也一直被我們所忽視,致使教育變成了一種辛苦的事情。另一方面,教育的這種“畸變”不但沒有引起人們警覺,反而被“圣化”,即從教育對個人未來命運的重要性出發,“圣化”教育的苦難,將“頭懸梁,錐刺股”標榜為教育中的“崇高”精神,似乎只有勤學苦讀才是學生唯一的選擇和體驗,人為地挖掘了教育與學生幸福(即時性幸福)的鴻溝。在我們看來,教育是人類社會必要的“烏托邦”,它應該是學生表現人性和不斷充盈人性的地方,是人類追求幸福并不斷提升幸福生活能力的場所。也就是說,幸福是教育內在的倫理訴求,是教育本身的應有之義。
二、學生的幸福是成長的幸福
準確地講,學中所講的幸福是人的一種主觀幸福感,具有個體性、主觀性的特點。所以,對幸福的理解,的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幸福的多義性、主觀性、個體差異性等特點,并非本文所要討論的議題。但什么是學生的幸福,則是不能不回答的問題。學生的幸福的確不太容易界定,本文將其理解為學生對學校生活感到滿意的主觀感受,也即是學校教育能夠給學生帶來愉快體驗、產生幸福感。之所以作出這樣的界定,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校生活在其童年生活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對童年的美好生活和幸福回憶如果缺少了多彩的校園生活,肯定是一種缺失;學生的校園生活如果缺少了幸福的感受,肯定是教育的失敗!正因為如此,我們對事關學生幸福的教育進行反思,一方面是對學生幸福進行確證,另一方面是努力發現能給學生帶來幸福的教育的特征,使教育真正成為通向學生幸福的愉快旅程。既然教育中學生的幸福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學生幸福的本質便成為一個不應該回避的問題。當我們具體思考學生的幸福時,我們發現學生幸福具有多方面的內涵:充滿關愛的師生關系、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必要的游戲與玩耍、愉快的學習體驗、不斷的成長與進步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們看來,學生幸福最本質的內涵應當是成長的幸福,試析如下:
(一)學生的幸福源自成長的幸福
康德認為,幸福就是主體“對自身狀況的滿意”。學生對學校生活的主觀幸福感究竟源自什么?對于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的起點應從“學生”這一身份入手。學生作為一種特定的身份,指“在各級各類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的人”,表明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成長中的生命個體自身具有一種向上的生長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生命向上的自然生長力量不可阻擋。人類創設學校教育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年輕一代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誠如杜威所指出,“教育即生長”,“教育過程除它自身之外,沒有別的目的”。因此,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給學生提供保證生長的充分條件,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旨歸。
學生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一方面是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與階段性、個體差異性等客觀規律,這是教育必須遵循的;另一方面,人的發展還受制于社會發展所提供的現實條件,并受人類關于自身發展理想狀態的指引。學生也是尚未社會化的個體,尚未社會化的個體需要通過接受一定的教育、不斷的學習來完善自己。教育作為人類創制的外在影響力量,作為人類的一種有目的的“助長”行為,必須在社會發展所提供的現實條件及人類理想的指引下,適應、遵循學生個體內在的自然生長規律,才能有益于學生個體的成長。
(二)學生的健全發展診釋學生成長的幸福
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幸福意味著人自身潛能的充分展開以及人自身多方面的發展。追求個體存在的完美或完善,其真實的倫理內涵便是堅持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正確價值導向。從生命倫理的角度看,生命的健全發展應包括三個基本向度:(1)自然向度。人的自然生命是人之為人的基礎和前提。人同動物一樣,首先是一個自然存在物,生命的存在對于任何人來說,都具有不可量度的價值。自然生命的存在和發展更多地受生理因素和遺傳因素的制約,不可按人類自己的目的去改變自然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關懷生命,應當是教育始終要秉持的基本態度。(2)智慧向度。教育在人類自身的發展與進化中有過不可磨滅的功績,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通過知識的、智力的開發,使人作為智慧生物的理性能力不斷得到增長。為此,教育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創造精神作為它永恒的目標之一,始終不渝地堅持。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求真精神即科學精神的培養,二是求真方法的教育,二者是緊密相連、缺一不可。科學精神不僅包括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和勇氣,而且包括對已有文化知識的批判和存疑的態度,以及獻身于探索真理和捍衛真理的精神。求真方的教育則通過不斷提高人的創造能力,促進社會不斷進步。(3)精神向度。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這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特征。因此,人的自然生命不只是本能的沖動和自然的、自在的發展,也是能夠意識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并能夠對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發展方式作出自主的選擇。人的理性指引人尋求有價值的生活,與的需求成為了人內在的一種需要。人正是在德性生活中、在審美中顯現人的價值。毫無疑問,學生的幸福是與學生的精神成長聯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學生精神成長的活動,一切與學生身心發展需要一致的活動都有可能給學生帶來幸福。一切違抗學生成長內在力量的、外在強加的的活動對學生來說均無幸福可言,甚至是不幸的。”總之,如果學校教育能夠保障生命發展的上述三維度,學生便走上了健全發展之路,他們的幸福就有了一份倫理保障。
(三)學生成長的幸福是即時幸福與未來幸福的辯證統
按照學從時間的角度來劃分,學生幸福可分為即時幸福與未來幸福兩類。無論學生的即時幸福還是未來幸福,都是一個牽涉面相當廣泛的問題。學生的未來幸福也可稱為成人期的幸福,學生的即時幸福也可稱學生期的幸福,主要指學生在整個受階段的生活狀態,可以分為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兩個方面。學生的物質幸福主要由吃住穿玩的條件、醫療水平和受教育的狀況以及零花錢等因素決定,它主要取決于學生各自的家庭條件,是學生幸福教育生活的物質基礎。學生幸福更為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學生的精神幸福主要由以下因素決定:是否得到尊重與理解,學業負擔的輕重程度,學習是否成功,人際關系的好壞,多方面的興趣與才能是否得到發揮,自由支配時間的多少,家庭是否和諧,等等。毫無疑問,學生的精神幸福受制于學校教育的制度安排、內容設置、教育教學方法、教師對待學生和教育工作的態度等。在關于學生的即時幸福和未來幸福的關系上,一般而言,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生的未來幸福體現在受教育階段就是要掌握大量知識具備多種本領、能找到一個好職業、在成人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等,反映了家長和教師更為關注、強調的是學生的未來幸福,即“結果幸福”,忽視了學生的即時幸福,即“過程幸福”。雖然結果幸福能使學生充滿理想,但比較遙遠;而過程幸福雖然微小,卻持續不斷。中國傳統教育將受教育的“過程幸福”弱化、“苦化”甚至否棄,致使受教育過程與幸福剝離,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幸福”被消解,導致學生對教育生活幸福感的缺損。致力于學生幸福的教育應在改善學生的現實體驗和服務于學生的長遠幸福兩方面均有所作為,以達到即時幸福與未來幸福的辯證統一。正如諾丁斯所指出:“當我們思考教育與幸福這一問題時,我們需要明白孩子們現在體驗到幸福的具體所在,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為孩子們將來的幸福做準備。”
(四)個人價值與價值的統一是學生成長幸福的最高價值目標
對于人來說,幸福不是建立在烏托邦式的幻想之上,而是建立在現實社會基礎之上。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們,不可能脫離社會進行自我設計、尋求個人完善,而是要把個人的理想與訴求與社會需要緊密結合。具體而論,學生成長的幸福從其未來性看,應體現為學生將來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夠在社會中找到一個充分施展自身才華的合適崗位,有成就感,并能在與周圍人和諧相處中體會到人間的真情,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不同的責任。”從中可以看出,教育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培養個性與社會性協調、真善美統一、具有完滿人格的社會人,才是學生成長幸福的倫理導向和理想目標。
兒童幸福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全社會共同的任務。盡管學校教育不可能單獨承諾兒童的幸福,但學校作為一個與兒童生活最為密切的機構,應當把追求兒童的幸福當作自己的目標。如果學校教育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現實的幸福并成長為探尋、創造未來幸福的人,那么教育的意義勢必成為一句美麗的空話;如果素質教育缺失了對學生追求幸福、向往幸福、創造幸福的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教育幸福對學生來說也只能是一個美麗的泡影。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引領學生在追求幸福過程中獲得知識、獲得能力、獲得成功、學會創造,才能帶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幸福,并為學生追求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礎。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學生幸福的教育倫理內涵】相關文章:
淺析學生幸福:教育重要的倫理使命11-17
現代遠程教育倫理責任:內涵與定位11-17
體育教育倫理功能略論11-17
試析法學教育中的職業倫理教育11-24
論教育倫理視閾中的教育評價芻議11-16
黨校法學教育中法律倫理教育研究12-09
談對設計教育倫理的再認識11-16
教育改革倫理規范的意義11-17
淺析教育倫理功能初論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