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于深化對科學勞動認識的幾點思考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科學勞動;收入分配
[論文摘要]當今世界,科技已成為推動經濟的第一要素,不少人開始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質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認識馬克思關于科學勞動的理論,并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科學勞動的性質和范疇的認識,對于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勞動貢獻和促進我國科技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原子能的運用、海洋技術、生物科技和空間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個人計算機的運用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標志著人類已經進人了一個新的信息經濟時代。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進步已取代資本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0%—80%。為此,有人開始懷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已經過時,應該用所謂的“科技價值論”或“信息價值論”取代勞動價值論。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一、馬克思關于腦力勞動和科學勞動的論述
學術界有人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歸為體力勞動價值論,認為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只有體力勞動創造價值,腦力勞動并不創造價值,這是毫無根據的。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恰恰在于它把各種不同的勞動,因而也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或者說,把以腦力勞動為主或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各種勞動分離開來,分配給不同的人。但是,這一點并不妨礙物質產品是所有這些人共同勞動的產品。這表明,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既包括體力勞動,又包括腦力勞動。
馬克思也非常重視科技和管理等因素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他在關于“總體勞動”的論述指出:“隨著勞動過程本身協作性質的發展,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必然擴大,為了從事生產勞動,現在不一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勞動者的一個器官,完成它所屬的某一職能就夠了。馬克思又指出:“在總體勞動過程中,有的人用手工作,有的人用腦工作,有的人當經理、工程師、工藝師等等,有的人當監工,有的人當直接的體力勞動者或做十分簡單的粗工,于是勞動能力的越來越多職能被列在生產勞動的直接概念下。”由此可見,馬克思從未認為只有體力勞動才創造價值,而是也強調腦力勞動和科技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馬克思高度重視科技勞動在價值形成尤其是決定價值量大小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商品的價值量也不變,但是,生產商所需要的時間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每一變動而變動。勞動生產力的變動是由多種因素決定。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馬克思不僅肯定科學技術在價值形成和對價值量大小的決定作用,還特別重視它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決定性作用。他說:“隨著大工業的發展,現實財富的創造較少的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和已耗費的勞動量,較多的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動因的力量,而這種動因自身—它們的巨大效率,又和生產它們所費的直接勞動時間不成比例,相反地卻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
二、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
自馬克思提出勞動價值論后的近兩百年間,人類已經經歷了兩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帶來了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人類正在迎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來。如果說前兩次科技革命把人類從體力勞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的話,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即將到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則是把人類從腦力勞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極大的增強了人類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20世紀初,社會經濟的增長只有5%到2.0%是靠科學技術獲得的,而目前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的科技貢獻率已高達60%以上。據統計,美國國民收人的50%,工業產值的58%,都是靠信息技術取得的,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科學技術是否創造價值?
馬克思充分肯定了科學技術在價值形成和財富創造中的重要作用,肯定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他同時指出,科學技術只是潛在的生產力。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是作為非實體要素發揮作用,只有與生產過程中人和物的因素相結合,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科學技術通過以下三條途徑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物化為先進的勞動資料,使勞動資料中的動力系統、機具系統、運輸系統和信息系統更為先進。(2)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擴大了勞動對象的范圍,提高了勞動對象的質量和利用率。(3)通過學習和培訓的途徑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高素質的人和高效能的物相結合,形成新的生產力。由此可見,新科技通過作用于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進人勞動過程,這就是說,科學技術本身不會創造價值。
馬克思分析了科學技術物化對象的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人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力的這種提高并不是靠在另一地方增加勞動消耗換來的,這一點卻不是同樣一目了然的,但同不變資本的任何其他組成部分一樣,機器不創造價值,但它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它所生產工藝的產品成本上。先進技術的物質載體—機器只是生產價值和剩余價值的源泉,它本身不創造價值,只是把價值轉移到它生產的產品上,成為產品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和作為科學技術物化形式的機器設備本身不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只是科學技術發明者和創造者的科學勞動,只有勞動才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三、科學勞動的概念及其范疇
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運用是同科學勞動分不開的,科學勞動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價值創造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直接勞動在生產過程中越來越變成為一個從屬性的因素。
按照馬克思對科學勞動的論述,所謂科學勞動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用于科學技術發明創造的創造性勞動。這是一個對科學技術的認識、發現、發明、創造的過程,這種科學勞動的成果一般表現為知識形態的科學技術,表現為潛在的生產力。二是把科學技術用于生產過程的創造性勞動。這既是運用過程,也是繼續學習和研究的實踐過程,是從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總之,科學技術不是憑空產生的,是人類勞動的產物,來源于人的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它不只是少數人或一、兩代人勞動的結晶,而是人類世代相傳長期勞動的結晶,它不僅表現為對客觀對象的認識和分析,更表現為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探索與研究。
在當今知識經濟和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科技勞動對科技工作者創新能力的要求更為突出。據統計,近20年來。全世界每年出版的書籍約有60萬種。平均每分鐘就有1 157種書籍出版;每年發表的自然科學論文約有500萬篇,平均每天就有13 699篇論文出現,每年登記的發明創造專利在30萬件以上,平均每天就有833件專利問世,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須盡可能多讀書,多掌握信息,才能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憑借其創造力做出具有創新性的科學成果。
由此可見,科學勞動不是一般的腦力勞動,是一種要求高的創新性勞動,是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的勞動者所進行的腦力勞動,是高級或超高級的腦力勞動。
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為了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應把創造價值的科技勞動的范圍加以擴展。過去,僅把企業范圍內的科技勞動視為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現在看來,這個范圍太狹窄了。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認識的一個關鍵,就是要看到我們當今的現實和馬克思設想的存在較大差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結合馬克思關于總體勞動的論述,擴展生產勞動的范疇。理論界比較贊同的觀點是:凡是一切與生產直接或間接有關的勞動,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因此,我們應正視現實,擴展科技勞動的范疇,不僅企業的科技勞動,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全社會范圍的科技勞動,凡是進人市場交換的,都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這對于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和規范收人分配都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也應列人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之列。高等教育不僅創造和形成價值,而且造就高素質的現代勞動力,為創造更多的價值奠定基礎和開辟道路。
四、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勞動貢獻和收入分配
(一)科技勞動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1.創造價值
科技勞動是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而且是較高級,較復雜的腦力勞動,比一般工人的勞動可以創造較多的價值,科技勞動之所以是創造高價值的復雜勞動,其原因在于這種勞動力的再生產和使用上的兩個特點,一是學習費用高,勞動力再生產投人大;二是勞動強度大,這不僅僅是因為競爭的經濟對科技開發的需求在時間上緊迫,而且是因為科技勞動是一種高創新性勞動,要求較高的勞動強度。因此也要求較高的勞動補償。
2.創造社會財富
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就會帶來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巨大增長。科學技術的運用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迅速增長,表現為較多的社會財富。
3.使企業獲得超額利潤
率先使用先進技術的企業將使其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但仍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出售,從而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
(二)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貢獻,理順分配關系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盡管這幾年來在某些高科技領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科技整體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較為有限。我們必須正視這一事實,采取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科技進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正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貢獻,理順分配關系,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1.首先要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是創造價值的高級腦力勞動,理應獲得較多的報酬。
2.評價科技工作者的勞動貢獻,僅僅依據他們復雜勞動所創造價值的多少是不夠的,還應該根據他們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重要作用確定收人分配。科技工作者的一項發明可能為企業帶來幾倍,甚至十幾倍的效益。即使科技工作者的收人提高幾倍,幾十倍也不為過,應根據其貢獻的大小給予相應的報酬和獎勵。
3.從政策上確定其收人的按勞分配性質。國家也應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設立科技基金和獎勵基金等形式,激勵科技工作者不斷進行創新活動,鼓勵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勞動,尊重知識的良好氛圍,推動我國科技的向前發展。
【淺談深化對科學勞動認識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對網絡社會道德的幾點思考12-07
淺談實踐教學環節的幾點思考12-11
淺談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12-06
淺談關于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的幾點思考12-04
淺談對內部控制中幾點問題的思考03-27
淺論深化對創造價值勞動的認識03-05
淺談優化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思考12-12
淺談中學政治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06-01
淺談加強高校公共選修課管理的幾點思考02-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