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語境下的醫患關系
[論文摘要]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工具理性的張揚與交往理性的衰微。針對醫惠關系所處的困境,以交往行為理論消解工具理性的負面影響,是重構和諧醫患關系的有效路徑。
[論文關鍵詞]醫患關系;工具理性;交往理性;交往行為理論;和諧醫患
1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概述
哈貝馬斯認為,要解決社會的合理化問題,在于實現人的交往行為合理化。因為人們只有在合理化的交往中把握自主與歸屬的關系,才能找到一種合理的共同生活的方式。
交往行為、交往行為合理化是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核心范疇。哈貝馬斯認為:“交往行為指人們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及以符號為媒介的相互作用。它由具有約束力的經雙方認可的規范所支配,這些經雙方認可的規范規定了對行為的相互期望,并至少必須得到兩個行為主體的理解和承認。”…“交往行動概念,首先把語言作為參與者與世界發生了關系,相互提出可以接受和駁斥的運用要求的理解過程中的一種媒體。”‘交往行為只能在行為主體的響應性、行為規范的可證實性的道德——實踐方面被理性化。”由此,我們可以說交往行為是主體之間通過符合規范調節的互動,以語言為媒介達到互相一致,同時涉及客觀世界、社會世界和主觀世界。顯而易見,交往行為不僅是以語言為媒介、以理解為目的的對話行為,而且還是在行為主體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通過規范調節來實現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和諧的行為。有效對話是實現交往合理性的杠桿。在對話中,要考慮到各方的利益,使每個人所提出的標準成為對話的對象;在對話中,沒有主動與被動,也沒有外在力量的壓迫;在對話中,每個人試圖獲得的東西,也都可以通過解釋獲得重新認識,以便使交往得以順利進行。
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強調以相互關系作為出發點,因此他特別重視交往關系中語言的媒介作用。可以說,成功的對話在哈貝馬斯那里,成了交往行為合理化的杠桿。而對話主要是以語言的方式發生的,因此,當語言行為受阻或有被歪曲的地方時,便不會有合理化的交往。當人們普遍地學會使用一種能夠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正確語言來表現外在世界、社會世界和主觀世界時,人類精神交往的潛能就得以發揮,交往合理化便自然得到了實現。這就是有效對話的價值體現。“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的最高追求,歸結起來就是要用話語合理性取代目的合理性和手段合理性。”
當然,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也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議,有人認為在目前這樣一個每個個體都在爭奪各自利益的社會,他所建構的交往理論只能是烏托邦。哈貝馬斯雖然強調生產力和交往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但他卻把社會進化歸結為交往水平的提高、道德實踐的增長,背離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普遍原理,簡單地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看成是由于文化體系造成的人與人的交往沖突所致,而忽視了現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我們立足于社會現實,在推行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化的趨勢下,借鑒其交往行為理論來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可行的。
2我國醫患關系的現狀及其成因
2.1我國目前醫患關系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醫患關系存在著很多不和諧的因素。一是過度醫療行為問題日趨嚴重。醫院亂收費、濫開檢查單、大處方,導致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藥。二是醫療服務質量下滑。大量調查表明,惡劣的醫療服務態度是導致醫患沖突的主要原因。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醫療衛生部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沖突日漸明顯,醫務人員長期形成的施恩心理、權威心理加之傳統生物醫學模式造成醫患關系物化、人病分離、情感淡漠等趨勢的負面影響,使得醫療服務態度始終未能得到徹底轉變。三是醫療糾紛增加,醫療事故發生率上升。由于醫患關系緊張,各地因醫療糾紛難以調解而導致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2005年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三級甲等醫院平均每年發生醫療糾紛一般在20例至30例,二甲醫院平均每年發生醫療糾紛5例左右。“調查顯示:74.29%的醫師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認為當前醫師執業環境‘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分別達到47.35%和13.28%。近3年來,平均每家醫院發生醫療糾紛66起,發生患者打砸醫院事件5.42起,打傷醫師5人;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達92萬元,平均每起賠付金額為10.81萬元。
2.2醫患關系惡化的成因
2.2.1工具理性思想的影響。 市場經濟是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于是,人們的交往越來越背離交往的初衷——溝通和理解,而純粹以金錢和權力為媒介,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的。在這樣的目的下,人們的交往行為與目的被扭曲,對話變成了爭辯,交往主體之間為維護各自的主張或行為竭力辯解,導致矛盾激化沖突紛起。
2.2.2醫患雙方溝通不暢。 醫患雙方知識、信息的不對等是引起醫患雙方溝通不暢的根本原因。醫方作為醫患關系中的主導者,其行為直接決定醫患關系的好壞和發展趨勢。由于患者在有關疾病、醫療技術、病情存在的風險、醫療所需費用等方面的信息掌握和判斷能力與醫方完全不平等、不對稱,對醫方提供的治療方案患者往往處于被動接受和服從的地位,患者難以作出合理的判斷。醫患雙方掌握知識、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醫患雙方溝通不暢,從而導致醫療糾紛不斷發生。
3以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3.1交往行為理論促進醫患雙方平等的交往
交往行為理論特別注重主體間的對話與話語分析,它倡導交往行為的合理化即主體之間進行平等自然的對話。醫療活動是通過交往活動實現的。在醫療過程中,雖然醫患雙方所處的地位、所掌握的信息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醫療過程實際上是以患者病情為媒介的醫患雙方的交往活動。我們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傾向于建立一種平等的醫患關系,潸解醫生的語言霸權地位,確立患者的主體地位,形成主體間的對話與交流。應該確立一種保證平等、充分交流溝通的機制,為交往行為主體問的溝通理解提供對稱條件和交互期待,使醫患雙方都能平等參與并享有同等對稱的話語自由和論證表達,在交往理性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實現醫患雙方平等的交往。
3.2有效對話是實現醫患雙方交往合理性的杠桿
針對工具理性在人們交往中帶來的弊端,哈貝馬斯提出的新方案是實現從“生產范式”向“交往范式”的轉變。他提出實現合理化交往的有效途徑就是“選擇適當的語言進行對話”。在哈貝馬斯看來,交往理性不是告訴人們應該如何行動,而是告訴人們如何采取恰當的行為相互交流,并通過交流而相互理解。醫患雙方由于在醫療過程中所處的地位不一樣、所了解的醫學專業知識不對稱、立場角度不一樣,要實現醫務人員與患者的有效對話,使用的語言必須體現真誠性、真實性與正確性的統一。這也就是要求在醫療過程中應該做到醫療決策的共同性、醫療過程的透明性以及醫療服務的人文性。這樣通過對話,就實現了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通暢、相互理解的和諧境界。
3.3用交往理性來消解工具理性的異化
在醫療衛生領域中醫患關系的日趨緊張的局面,歸根到底是由于醫患雙方利益的沖突。因此,當今尤為需要用交往合理性理論來制約工具理性。在發揚工具理性以實現社會財富的同時,要認識到財富并不是社會的唯一目標,只有生活世界才是人們最終的精神家園。醫務人員要關注文化、關注社會、關注個人,提高人文素養和塑造理想人格。
誠然,引起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解決也離不開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我們究其根本,主要是工具理性的負面影響。因此,只有真正實現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化,摒棄工具理性的負面影響,用交往行為理論重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能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提供思路。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語境下的醫患關系】相關文章:
論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11-15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述評11-15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及其借鑒11-15
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對教育公平實踐11-15
交往行為理論與翻譯研究11-15
交往教學理論下的新型師生關系分析11-25
交往行為理論與翻譯的主體間性11-15
交往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課程實施1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