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品中反諷的言語行為理論闡釋
[論文摘要]以《傲慢與偏見》為文本,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反諷言語行為,可以發現,該作品的主旨即為作者所執行的宏觀反諷言語行為,小說人物所實施的微觀反諷言語行為分為五類,均對推動故事發展、刻畫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還證明了文學作品中的反諷,與“普通語言”中的反諷言語行為一樣,均可在言語行為理論框架中得到闡釋,從而進一步驗證了言語行為理論應用于文學批評的可行性。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文學作品;反諷;言語行為理論
一、言語行為理論與文學批評
英國哲學家約翰·奧斯丁(J.Austin)于1962年首次提出言語行為理論,指出語言的功能除了陳述、描寫、說明外,還可以實施某種言語行為。言語行為分為三類:言之所述,言之所為,以及言之后果。其中,言之所為是該理論的研究重點。通過施為動詞(performativeverbs)、祈使、疑問及陳述三種句型來表達命令、請求、疑問及敘事的是直接的言之所為;間接言之所為是指通過實施一個行為來間接地實施另一行為。聽話人對言語行為的理解主要依據常識及一般推理能力,評價言語行為則要通過適合條件。
言語行為理論的提出在語言學界引發巨大反響,繼而成為語用學的基礎核心理論之一。此后,美國語言學家舍爾(Searle)進一步把適合條件歸納為:根本條件、命題內容條件、前提條件和誠意條件。他還把言語行為放在一組對話交際中分析,比較充分地考慮到了語境因素,并進一步將言語行為分為五個大類:闡述類、指令類、承諾類、表達類及宣告類。
言語行為理論的提出也為文學批評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國外許多學者對該理論應用于文學批評的可行性作了深入的理論性研究:瑪麗·普蘭特(M.Pratt)指出用來研究普通語言的理論可以用于文學批評中;范代克(VanDijk)建議“將文學當作具有自己的恰當條件的一種具體言語行為”,并區分出文學作品中決定整個語篇的宏觀言語行為和語篇中單個句子所執行的微觀言語行為。我國學者朱小舟認為,“宏觀言語行為實際上是指作者通過文學作品與讀者所進行的交流,即作品的主旨;而微觀言語行為則指作品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所執行的言語行為。”
二、言語行為理論與反諷
反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語言現象,也是文學作品中慣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在英美文學作品中,平均每4頁就有一例反諷。文學作品中的反諷不僅體現在語言的修辭技巧上,也隱含在人物刻畫、情節安排和主題表現上。反諷的使用屬于間接言之所為,其言外之意是對其命題內容的對立、否定或矛盾。海佛凱特(Haverkate)特別指出“對誠意條件的反諷性的操作是實施任何反諷性的言語行為時所固有的。”
三、《傲慢與偏見》中宏觀上的反諷言語行為
簡·奧斯汀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她繼承了歐洲文學的反諷傳統,為讀者展現出異彩紛呈的反諷藝術。她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在講述青年男女迂回曲折的愛情故事的同時,用反諷手法批判了19世紀初英國中上階層一味追求金錢和地位的婚姻觀。
作者在小說一開場就通過反諷點明主題。“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作為卷首第一句話,以陳述句的形式出現無疑會影響讀者的認知思維,進而博得讀者的廣泛認同。但隨后的一句“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又不動聲色地推翻了上文的“真理”——不是有錢的單身漢想娶太太,而是尚單身的女兒非要嫁個有產業的男子不可。這便將句中“人們”的代表人物班納特太太的真實心態表露無遺:一心要把五個待在閨中的女兒嫁給有錢人。經過“真理”的陳述及推翻,諷刺意味一目了然,令讀者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不禁為作者含蓄展現其智慧魅力拍手叫好。在小說結尾,書中的“智者”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等人都受到了現實的嘲諷,而可笑的“愚人”班納特太太、科林斯先生等卻被證明是正確解釋了這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奧斯汀通過形式多樣的反諷抨擊了當時英國中上階層錯誤的婚姻觀,這既是這部小說的主旨,也是作者所執行的宏觀反諷言語行為,為整個語篇定下了反諷的基調。
四、《傲慢與偏見》中微觀上的反諷言語行為
文學作品中,微觀上的言語行為主要體現在人物對白中,由小說人物執行。反諷作為《傲慢與偏見》中最出彩、最顯著的語言藝術手段,在人物對白中貫穿始終。小說人物的反諷言語行為不僅生動地刻畫出人物性格,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與整部作品的反諷基調相得益彰,令讀者回昧無窮。
以言語行為理論為框架,反諷也可分為五種類型,即:闡述性反諷、指令性反諷、承諾性反諷、表達性反諷和宣告性反諷。反諷言語行為并不是均勻分布的,主要見于闡述類。
1.闡述性反諷。闡述性言語行為主要包括陳述、描繪、報道、說明等。其目的是說話人保證所表達的命題是真的,適應方向是言語到世界,所表達的心理狀態是信念。舍爾指出闡述性言語行為的根本條件是,“說話人(在不同的程度上)對所表達的命題的真實性做出承諾”。在這個前提下,如果說話人在不相信命題真實性的情況下仍然發出話語,則該話語就含有言外之意,具有反諷意味。
當班納特太太得知有錢的單身漢彬格萊搬到了附近,便匆忙將此消息告知丈夫,并敦促他即刻去拜訪這個新鄰居。班納特先生不堪其煩,故意氣她說:“我不用去。你帶著女兒們去就得啦,要不你干脆打發她們自己去,那或許倒更好些,因為你跟女兒們比起來,她們哪一個都不能勝過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萊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我的好老爺,你太捧我啦。……”
班納特先生假意贊美妻子的美貌,是希望班納特太太能依據語境或句子的語義結構從反面領會其言外之意。然而,班納特夫人根本沒有意識到丈夫的嘲笑,反而信以為真,令讀者忍俊不禁。
2.指令性反諷。指令性言語行為主要包括建議、要求、請求、命令、邀請等。其目的是說話人試圖讓聽者去做某事,適應方向是世界到言語,所表達的心理狀態是愿望,命題內容是讓聽者做某事。它的言之所為是說話人試圖使聽話人去做某事。當說話人發出一句話語要求或命令聽話人做某事時,如果聽話人根據語境認為命題內容不合情理,他會依據關聯原則從命題內容的反面去判斷說話人的真意。此種情形下,話語就具有了反諷意味。
班納特先生故意不斷地提到彬格萊,不明真相的班納特太太感到厭煩,遷怒于咳嗽的女兒。但是,當她得知丈夫已經拜訪了彬格萊,立刻興奮異常,對丈夫說道:“你真是個好心腸的人,我的好老爺!……”“吉蒂,現在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咳嗽啦。”
班納特先生一面說,一面走出房間"“。班納特先生的回答就是一個指令性反諷。該言語行為并非針對女兒吉蒂,而是對一心只想著把女兒嫁給有錢人、智力貧乏、喜怒無常的妻子的嘲諷。
3.承諾性反諷。承諾性言語行為主要包括允諾、答應、打賭、發誓、保證等等。其目的是說話人保證做某事;適應方向是世界到言語;所表達的心理狀態是意圖;命題內容是說話人做某事。它的先決條件是說話人對所承諾的行為有能力去完成。通過許諾,說話人就自覺承擔起做某事的義務。如果交際雙方都知道說話人并不具備相應的能力而又主動承擔義務,承諾便賦予了反諷的含意。
班納特太太聽說有錢的單身漢彬格萊先生租住了附近的內瑟菲爾德莊園,急于搶先結識,便試著說服丈夫盡快去拜訪他:“……你的確應該去一次,要是你不去,叫我們怎么去。”“你實在過分心思啦。彬格萊先生一定高興看到你的;我可以寫封信給你帶去,就說隨便他挑中我哪一個女兒,我都心甘情愿地答應他把她娶過去……”。。
班納特先生所說的“寫封信給你帶去”,承諾性反諷言語行為。由于受到當時社會習俗的制約,班納特太太是不可能去拜會那位新鄰居的,班納特先生的許諾也就無從談起了。這毫無誠意的口頭許諾,其實是對班納特太太一門心思尋找有錢婿的挖苦諷刺。
4.表達性反諷。表達性言語行為主要包括感謝、祝賀、道歉、歡迎、哀悼等。其目的是表達由真誠條件說明的心理狀態,這種表達式無適應方向。此類表達式所表達的命題的真是預設的,命題內容的真實與否是判斷話語是否具有反諷性的前提。
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他那傲慢的神情和居高臨下的口吻令對方感到反感,以致遭到拒絕。當伊麗莎白以犀利、刻薄的語言歷數他所犯下的罪惡時,達西再也不能保持沉默:“這就是你對我的看法!”達西一面大聲叫嚷,一面向屋子那頭走去。“你原來把我看成這樣的一個人!謝謝你解釋得這樣周到。這樣看來,我真是罪孽深重!’,達西所說的“謝謝你……”就是一例表達性反諷。憑借其優越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達西一向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當他決定向伊麗莎白求婚時,絲毫不曾料到會遭拒絕。此刻突遭意料之外的指責和拒絕,達西內心的震驚和沮喪是不難想像的,但他畢竟是有教養的紳士,不便有過激的言行,于是他在房間里飛快地來回走動,并以這缺乏誠意的“感謝”來表達他當時的心情。這一反諷言語行為使得這一幕成為小說開篇以來最強烈的沖突。
5.宣告性反諷。宣告性言語行為主要包括任命、辭職、命名、解雇等。這種言語行為與誠意條件的聯系不是特別密切,因而較少出現由于違反誠意條件而實施的反諷言語行為。但是,海佛凱特強調指出“宣告性言語行為如果違反了合適性條件,同樣可以表達反諷”。實現宣告不僅需要語言規則,還必須有超語言慣例——說話人必須是具備實施某一行為條件的人。另外一個適合條件就是可接受性,即交際雙方都清楚說話人所承諾的行為將給聽話人帶來益處,所以聽話人從內心愿意接受說話人的承諾。如果違反了該條件,話語就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所謂的“宣告”變成了實質上的“威脅”。
咖苔琳夫人是一位極度自負、傲慢無禮又尖酸刻薄的貴夫人。為了讓外甥達西娶自己的女兒,防止伊麗莎白與他結合,她興師動眾地跑到班納特家向伊麗莎白問罪,以此來扼殺他們之間的愛情。咖苔琳夫人對伊麗莎白威脅道:“……不允許(你)這么做。……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會斥責你,輕視你,厭惡你……”
殊不知正是她這次不辭勞苦的奔走為兩位默默相戀的青年及時地“穿針引線”,促成了他們的美滿結合。這真是對咖苔琳夫人弄巧成拙的極大諷刺。
通過言語行為理論來分析《傲慢與偏見》中最具特色的反諷藝術,既驗證了言語行為理論應用于文學作品評論的可行性,也使讀者更加明確地意識到小說中的反諷言語行為具有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在語境中展示人物之間的交流和相互關系、動態性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作品中反諷的言語行為理論闡釋】相關文章:
傲慢與偏見》中反諷的譯語賞析05-05
論言語行為理論對會話語篇中“沉默”的解釋08-03
談追溯言語行為理論08-03
初探間接言語行為理論08-03
語言哲學視閾談言語行為理論中的意向性問題08-02
闡釋冬小麥管理技術08-29
以“聯”行事—對聯與言語行為理論08-02
談言語行為理論新認識08-02
從塞爾的言語行為理論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