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現代消費行為理論研究
〔論文關鍵詞」消費行為 消費函數 理論研究 發展動態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對國外消費行為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發現消費函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的發展演變基本上都遵循了這樣的一條線索:由即期消費擴展到跨期消費,由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擴展到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由較寬松條件下的預算約束擴展到較嚴格條件下的預算約束。這些理論假說雖然對于分析轉軌經濟國家的消費有很強的理論啟示作用,但還必須與中國所處的特殊時期聯系起來,才能合理地解釋像中國這樣處于轉軌經濟下的居民消費者行為特征。
消費函數理論為解讀消費行為提供了非常好的分析工具。自從凱恩斯開創消費函數理論的先河以來,這一領域就成為經濟學家孜孜不倦的研究課題。本文通過對國外消費行為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將消費函數理論的研究大致劃分為如下三個主要階段。
一、基于現期收入與確定性分析的消費函數理論
(一)絕對收入假說
凱恩斯(Keynes,1936)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率先描述了當期消費與當期收入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無論是先驗地從我們關于人性的知識看,還是從具體的經驗事實看,我們都可以深信這樣一個基本的心理法則,一般來說,當人們收人增加的時候,他們就有增加消費的傾向,但消費增加不會像收人增加那么多。”也就是說,實際消費支出與實際收人之間有穩定的函數關系,隨著消費者收人的增加,其消費支出也增長,但這種收人增量,將引起消費增量較小的變化。這就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其公式為: 為t期消費a為自發性消費,為邊際消費傾向,期收入,為隨機項。
凱恩斯的絕對收人假說解釋了有效需求不足存在的原因,進而發展了以需求管理為中心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指引了后來消費函數理論的研究方向。但其缺陷也是明顯的,它沒有考慮到利率和未來收人等因素在當前消費決策中的作用。
消費者行為被認為是“短視的”,預算約束是現期一時的,并且忽略了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的影響。
(二)相對收入假說
杜森貝里(Duesenberry ,1949)在《收人、儲蓄和消費行為理論》一書中提出了相對收人假說。他認為:(1)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自身收人的影響,而且受他人消費支出的影響,這被稱為消費的“示范效應”。其公式為: 為總體消費者平均收人,Y:為個別消費者收人,為消費支出,為待定系數。該觀點否定了凱恩斯的消費者獨立性的假設。(2)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本人目前收人的影響,而且還受本人過去收人與消費的影響,特別是受過去“高峰時期”收人的影響,這被稱為消費的“棘輪效應”。該觀點同樣否定了凱恩斯的消費者行為可逆性的假設。其公式為: 為過去高峰時期的收人。由此,相對收人假說得出結論:在短期內,消費在收人中所占比例隨收人的波動反方向變動,而在長期內,消費在收人中所占比率是一個常數,即平均消費傾向不變。
杜森貝里研究問題的方法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考慮問題的新角度,即收人在消費和儲蓄之間的分配依賴于個體的相對收人而非絕對收人。但在相對收人假說中消費者行為被認為是“后顧的”,追求的仍然是一時預算約束下的效用最大化。
二、基于預期收入與確定性分析的消費函數理論
(一)持久收入假說
弗里德曼( Friedman ,1957)在《消費函數理論》一書中提出了持久收人假說,將消費函數理論從即期決策推進到了跨期決策,并奠定了合理的微觀基礎。基本思想是:一個家庭會盡量在一個長時期內保持消費的平滑,家庭從平滑消費中獲得的總效用將大于從波動消費中獲取的總效用。他認為,收人分為一時收人與持久收人,消費也分為一時消費與持久消費。在消費與收人的兩兩關系中只有持久收入與持久消費之間存在固定的比率關系。其公式為: 為持久消費,為持久收人,K為常數; 分別為實際消費和一時消費; 分別為實際收人和一時收人。
根據持久收人假說理論,居民當前的消費取決于持久收人,也就是說,人們對未來收人的預期直接影響當前的消費支出。人們對未來預期收入上升會增加現期消費,反之,人們對未來預期收人下降則會減少現期消費。持久收入理論對我們正確制定消費調控政策有重大意義,如政府往往可以通過改變居民收人的方式來影響消費,但如果這種改變被居民認為是暫時性的,居民就不會對其當期消費作相同幅度的調整,從而使政府的政策失效,政府的調控目標就不能實現。而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政策能夠影響居民的預期,那么即使政府不改變居民的當期收人,也可以影響居民的當期消費。在持久收人假說中,消費者行為被認為是前瞻的,消費均衡是跨時的。
(二)生命周期假說
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 1954)在《效用分析與消費函數—橫截面資料的一個解釋》一文中提出了生命周期理論。他認為:在個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動用儲蓄的時期,即早年和晚年。而工作年份則是積累儲蓄的時期。由于消費者是理性的,從而就可以根據效用最大化的原則來使用一生的收人,安排一生的消費與儲蓄,使一生中的收人等于消費。這樣消費不是取決于現期收人,而是取決于一生的收人。其公式為: 為壽命年數,YL為年薪。
顯然,邊際消費傾向等于。因為WL總小于NL,所以邊際消費傾向也總小于1。這樣在凱恩斯哪里純粹由心理法則決定的邊際消費傾向有了現實基礎。這一基本方程也可以驗證弗里德曼關于持久收人比暫時收入具有更高邊際消費傾向的結論,對于持久收人,其邊際消費傾向等于;而對于暫時收人,其邊際消費傾向只有。生命周期理論的貢獻在于它觀察到人在一生過程中,收人將會有規律性波動,因此個人儲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在生命周期假說中,消費者被認為是前瞻的、跨期效用最大化者。
三、基于理性預期與不確定性分析的消費函數理論
(一)隨機游走假說
以霍爾(Hall ,1978)提出隨機游走假說為標志,將消費函數研究從確定性條件推進到不確定性條件,開啟了消費函數理論研究的新篇章。主要內容是:根據理性預期,按照尋求效用最大化,消費者的消費軌跡是一個隨機游走過程,即除了本期消費,任何變量都無助于預測下期消費。他考察了一個消費者最優化的歐拉方程,在假定效用函數為二次型的條件下,其公式為分別是下期消費和本期消費,s,為不可預測的誤差。由此可見,霍爾消費函數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消費與滯后的收人變量無關,而只與本期消費有關。
隨機游走假說被認為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消費函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第一,霍爾在傳統的LC一PIH消費函數模型中引入了理性預期思想,引發了消費函數研究中的理性預期革命;第二,霍爾的研究改變了以往消費函數的研究模式,它并不是要去構造消費函數本身,而是給出消費者在實現最佳消費路徑時所必須滿足的一階條件,即歐拉方程,再用實際資料去驗證這個條件,這種思想對宏觀經濟計量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三,由于引人了理性預期,未來消費就只受現期消費的影響,于是就可以用數學中的馬爾可夫過程來研究消費函數,使得經濟學家能更方便地在不確定性條件下討論消費問題;第四,理性預期研究方法改變了政府制定需求政策的路線。今天,所有政府都懂得有必要使他們的政策取得信任,在政策制定上穩定公眾的心理預期。
(二)預防性儲蓄假說
里蘭德(Leland ;1968)在《儲蓄和不確定性》一文中,首次分析了產生預防性儲蓄的必要條件,他認為:當效用函數的三階導數大于零時,在不確定性情況下預期未來消費的邊際效用要大于確定性情況下消費的邊際效用。未來的風險越大,預期未來消費的邊際效用越大,因此也就能吸引消費者進行儲蓄,把更多的財富轉移到未來進行消費。其公式為: 為消費者對未來消費的期望值,C,為現期消費。
預防性儲蓄理論為消費者行為研究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觀察視角,可以說明很多無法用隨機游走假說解釋的現象。第一,費希爾(Fisher,1956)發現,當個人的職業包含更有風險的收人時,他們將儲蓄更多(如自我雇傭者平均要比管理者多儲蓄12% )。根據預防性儲蓄假說,由于自我雇傭者未來收人的風險大于管理者,自我雇傭者進行的預防性儲蓄要大于管理者,因此自我雇傭者的儲蓄更多。第二,迪頓( Deaton ,1989 )指出,美國戰后消費路徑的實際斜率明顯高于根據隨機游走假說得到的理論估計值。預防性儲蓄假說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一現象,即消費的“過度平滑性”的真實反映。第三,弗萊文(Flavin ,1981)發現的消費的“過度敏感性”與坎貝爾和迪頓發現(Campbell & Deaton, 1989)的消費的“過度平滑性”,這一對看似矛盾的現象可以同時被預防性儲蓄假說所解釋。事實上,消費的“過度平滑性”和“過度敏感性”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只要跨時預算約束成立,消費對滯后勞動收入變化的“過度敏感性”必然導致消費對未來勞動收人的“過度平滑性”。由此可見,預防性儲蓄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隨機游走假說,豐富了消費者行為的理論體系。
(三)流動性約束假說
在消費理論研究中,一般把流動性約束定義為:居民從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和個人取得貸款以滿足消費時所受到的限制。實際上沒有儲蓄而消費未來的收人常難以實現,即借貸是受約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扎德斯(Zeldes ,1989)、迪頓(Deaton ,1991)等。流動性約束假說認為:流動性約束可能導致消費者當期消費對可預測收入變化的過度敏感性。如果消費者面臨消費信貸的高利率,則可能在當期收人資源較少時,選擇放棄消費信貸以平滑消費;在不存在消費信貸的情形下,只能依照現有的收人資源進行低消費,即決定消費者的最優消費規劃路徑為: 式中:P表示消費者的時間偏好或主觀貼現率;A,表示消費者在第t期時所擁有的財富,W。表示勞動收人,r表示利率。
流動性約束假說的主要結論如下。第一,由于流動性約束下的消費只與當期勞動收人正相關,這就對消費的“過度敏感性”給出了一種解釋;而“過度敏感性”的存在必然導致消費對未來勞動收人的反應變小,這也為消費的“過度平滑性”提供了一種解釋。第二,流動性約束的存在令當期消費變得更為昂貴,消費者將被迫降低當前消費。因此,消費者一旦預期到未來可能面臨流動性約束,當期消費就會下降,儲蓄就會增加。由此可以得出一個合乎邏輯的推論就是:當一個國家的消費者面臨流動性約束較強時,這個國家就會出現較高的儲蓄率;反之亦然。為了驗證這一推論,嘉伯利和帕格諾(Jappelli and Pagano,1989;1994)利用消費貸款比例來衡量一個國家消費者所面臨的流動性約束。檢驗所得出的結論是:儲蓄率與消費貸款負相關,流動性約束對消費者的消費(儲蓄)行為具有直接影響。第三,如果消費者在第期面臨流動性約束,那么流動性約束對消費行為的影響必然延續至以后各期。
四、評價與啟示
綜觀現代西方消費行為理論研究的發展演變歷程,我們不難總結出如下結論。
第一,消費理論與實證研究始終沿著四條主線展開。一是消費理論的演進與整個西方主流宏觀經濟學發展的潮流相吻合,即為宏觀消費理論建立微觀個體消費基礎。自凱恩斯首創消費函數理論后,莫迪利安尼、弗里德曼將消費函數引人新古典經濟的分析框架里,力圖為宏觀消費理論奠定相應的微觀基礎,實現了從短期分析到長期分析的飛躍。第二條主線是在考察消費的關鍵外在影響因素—收人時,消費理論從確定性分析框架拓展到不確定性分析框架,而以上消費理論最大的差異在于對不確定性的認識。其中,絕對收人假說、相對收人假說、生命周期假說、持久收人假說沒有考慮不確定性因素的條件,隨機游走假說、預防性儲蓄假說和流動性約束研究則涉及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絕對收入假說在確定性條件的前提下,從現期的收人高低狀況來分析消費和儲蓄。生命周期假說和持久收人假說是在確定性條件下提出的一種消費和儲蓄理論,該理論認為消費水平既取決于當前的收入,同時也取決于當前的財富和未來收人的預期。若消費者預期到未來的收人,就會調整計劃以平滑家庭生命周期的消費。從理性分析角度看,生命周期和持久收人假說在本質上所研究的是前瞻性的消費與儲蓄,并沒有真正考慮不確定性的影響。預防性儲蓄假說吸收了生命周期理論中的理性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假說,引人不確定性問題及跨期消費分析,認為消費者儲蓄不僅僅是將財富平均分配于整個生命周期,還在于防范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如未來收人的波動問題等。這些理論假說的發展基本上都遵循了這樣的一條線索:由即期消費擴展到跨期消費,由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擴展到不確定性條件下的消費,由較寬松條件下的預算約束擴展到較嚴格條件下的預算約束。第三條主線就是對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認知逐漸深人并引人分析的過程。從內在人性及消費心理上看,這三個階段對應著不同的人性假設:第一階段為短視的、非理性的消費者;第二階段為長遠著想的、完全理性的消費者;第三階段為長遠著想的、有限理性(近似理性)的消費者。第四條主線是在研究方法上,也經歷了由主觀推理到運用現代計量分析手段的發展歷程。凱恩斯基于他的“心理定律”進行推理,而弗里德曼等在提出假說的同時也進行一定的實證分析;到了第三階段迪頓等人則運用了大量數據進行計量經濟分析,力求假說能與實際消費相吻合。
第二,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西方學者對消費函數理論的解釋力是有限的,因為消費函數是對收人與消費關系的抽象和概括,而實際中,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制度下的人們的消費心理及其他影響消費的外在因素也是不同的,因而其消費函數也必然不同。即使在相同背景下,由于研究者的研究重點及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第三,西方消費經濟理論都是在假定社會制度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展開研究的,制度變動、人口和收人差異等因素在理論模型中并未涉及。而我國目前正處于轉軌時期,這些理論雖然對于分析轉軌經濟國家的消費有很強的理論啟示作用,但如果我們對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認真地加以檢視,就不難發現已有的理論和認識都顯示出某種局限性,要想對我國居民的消費行為作出恰當的診釋,必須與中國所處的特殊時期聯系起來,才能合理地解釋像中國這樣處于轉軌經濟下的居民消費者行為特征。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現代消費行為理論研究】相關文章:
論孔子權變思想及其在現代的意義論文03-21
談新世紀前夕論中醫現代化08-04
論現代圖書館建設的人文藝術08-19
論儒學倫理思想對現代圖書館工作影響08-04
論高校圖書館在現代社會中的服務理念08-06
論現代林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5-02
論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的后現代性閱讀08-18
論體育運動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說明09-19
功能翻譯基礎理論研究分析08-05
談女性補償性消費行為心理08-14